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第6课 北宋王安石变法.doc

12页
  • 卖家[上传人]:工****
  • 文档编号:525505322
  • 上传时间:2022-11-04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29.50KB
  • / 12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第6课 北宋王安石变法北宋中期社会问题日益严重,财政危机和频繁的外患极大地威胁着北宋的统治在宋神宗的支持下,王安石以“三不足"(天变不足畏,人言不足恤,祖宗之法不足守)的大无畏精神,在经济、军事、科举制度等方面推行新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变法究竟是在怎样的背景下推行的?其利弊得失如何? 一、北宋王安石变法的背景—“三冗"与积弱积贫1、三冗1)冗官北宋初年为了加强中央集权,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到北宋中期,这些措施的负面影响逐步显露出来,形成冗管、冗兵、冗费的所谓“三冗”问题北宋增设了大量的官僚机构,用以分化各级官员的权力,使他们互相牵制但是矫枉过正,官员数量大大增加,影响办事效率,又造成机构重叠、人浮于事的现象,形成“冗官”的弊端中央增设枢密院和三司,度支、盐铁、户部,分割相权.在地方,中央派文官任知州、知县,任期制,各州设通判,号称“监州"同时官、职、差遣相互分离,即授予官衔、荣誉,但有名无权.北宋官僚队伍迅速增长.北宋初年到仁宗时代的100年间,官员增加了五倍之多2)冗兵为了防范军阀割据、农民起义、抵御北方少数民族的南侵,宋代不断扩充军队数量,形成了庞大的军事体系,军费支出几乎占到整个财政支出的十之八九,造成冗兵问题.(北宋称正规军为禁军或禁兵.从各地招募,或从厢军、乡兵中选拔,由中央政府直接掌握,分隶三衙。

      除防守京师外,并分番调戍各地,使将不得专其兵每发一兵,均须枢密院颁发兵符禁军士兵实行募兵制,且沿五代朱梁定制,文面刺字,社会地位低于一般人民,一旦入伍,终身服役,直至老疾退役北宋亦有厢军、乡兵和蕃兵,但厢军俸钱只有禁军的一半,故战力不高《宋史·兵志》:“宋之兵制,大概有三:天子之卫兵,以守京师,备征戍,曰禁军;诸州之镇兵,以分给役使,曰厢军;选于户籍或应募,使之团结训练,以为在所防守,则曰乡兵   北宋的禁军数目非常大,所养兵员为历朝之冠.据钱穆《国史大纲》说,宋开国之初禁军有二十万左右,以后则愈增愈多,至北宋中叶,禁兵增至八十余万人.《续资治通鉴·宋仁宗庆历八年》:“向因夏人阻命,诸路增置禁军约四十二万余人,通三朝旧兵且八九十万人,其乡军义勇、州郡厢军、诸军小分剩员等不在此数   北宋禁军分为马军、步军、弓军三科,分别设置教头;之上又设置总教头(总教官)王安石变法时裁减兵额,置将分领,战斗力有所提高.北宋末年,政治腐败,军队缺额极多,京师三衙所统实际仅存三万人北宋灭亡后,禁兵主力溃散3)冗费养兵、养官所需的巨额费用,加上对辽和西夏的战争耗费及高额的赔款(岁币,旧指朝廷每年向外族输纳的钱物,也指地方每年向国家缴纳的钱物。

      以辽为例,就大势而言,澶渊之盟后岁币给绢银合计三十万匹两,仁宗时增加到五十万匹两,每年定期缴纳,到徽宗时宋辽开战,就不再给辽岁币了都给北宋政府带来沉重的财政负担,形成冗费.2积弱积贫1)积贫 冗费问题造成国家财政入不敷出,国库空虚,出现了严重的财政危机,导致积贫局面的出现.参考P-34宋真宗,仁宗,英宗三朝收支情况对比表.1021年—-1065年收支出现严重的财政赤字.2)积弱北宋吸取中唐以后至五代十国出现的武将拥兵自重,藩镇割据的教训,大力削弱武将兵权,领兵作战的将领没有调动军队的权力,(枢密院有调兵权,但手中没兵.三衙有兵,但是没有调兵权)带来的后果是指挥效率和军队的战斗力下降,直接导致宋军与辽,西夏的战争中连年失败,形成积弱的局面三冗”、“两积"引起了严重的社会危机,革除弊政逐渐成为朝野的共识财不足用于上而下已弊兵不足威于外而敢骄于内,制度不可为万世法而日益丛杂,一切苟且,不异五代之时4、亲历新政的失败 1043—1045,宋仁宗亲历三年,参知政事范仲淹提出了明黜陟、抑侥幸、精贡举、择官长等十项以整顿吏治为中心的改革主张,但最终在官僚贵族的反扑下失败。

      宋朝弊政仍然无法革除5、“拗相公”王安石的改革决心1)王安石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有“矫世变俗"的雄心壮志2)中进士后,担任多年地方官,在地方上推行过一系列改革,对朝廷得失和民间疾苦比较了解,并且积累了丰富的地方工作经验P-35小字鄞县改革)3)调任中央上长达万言的《言事书》于仁宗皇帝,要求变革天下之弊法,但未被仁宗接受神宗继位后才委以重任,主持变法.4)性格刚正坚强,有三不足精神,百折不挠,两次罢官未动摇其变法的决心二、熙宁变法 1069年,宋神宗熙宁二年,王安石任参知政事,开始推行变法.变法的核心内容是富国强兵. 富国就是解决北宋的财政危机.王安石变法之初就提出改革的基本方针,“理财为方今先急”而“理财以农事为先”他制定了一系列整顿财政、增加政府收入的经济措施争议最大的是青苗法和募役法.1、 理财1) 青苗法为解决农民青黄不接的时候,豪强地主大放高利贷,最后导致农民破产的问题推出青苗法,即由政府拿出一定数量的钱或粮食做本,在夏秋两季两收前以低息贷借给农民,帮助他们渡过难关.到夏秋收成后,农民再以20到30的利息率归还钱粮,比高利贷利息率低同时,根据每家的贫富程度,贷款有不同的最高限额,以避免有人从政府低息贷入,再高息贷出,从中牟利。

      阅读P-37材料回答问题)2) 募役法也叫免役法为避免农民到衙门中服役,影响生产募役法规定,由州县政府出钱雇人服役政府事先根据需要预算所需费用,然后根据每户每家富裕程度摊派“免役钱”,越是大户人家,出钱的越多3) 方田均税法 分“方田”与“均税”两个部分.“方田"是每年九月由县令举办土地丈量,按土地肥瘠定为五等,“均税”是以“方田”丈量的结果为依据,制定税数方田均税法清查出豪强地主隐瞒的土地,增加了国家财政收入,也减轻了农民负担,同时却严重损害了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遭到他们强烈反对 4)均输法“均输法” 是宋代王安石的新法之一,是调节物资供需关系、平抑物价以打击大商人的政策均输法"的原则:徙贵就贱,用近易远一、不是固定不变地向各地征敛实物赋税,而主要是在灾荒歉收物价高涨的地区折征钱币,用钱币到丰收的地区贱价购买上供物资,此即“徙贵就贱”二、如果有多个地区同时丰收物贱,就到距离较近、交通便利的地区购买,此即“用近易远”5) 市易法在东京设置市易务,出钱收购滞销货物,市场短缺时再卖出这就限制了大商人对市场的控制,有利于稳定物价和商品交流,也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6) 农田水利法政府出资修复废弃的水利设施,许多荒芜的土地辟为良田.1070年—1075年各地兴修水利10793处,收益农田达36万公顷。

      青苗法和市易法都以政府借贷的方式收取一定的利息,免役法使民户以钱代役,从而增加了国家财政收入.王安石推行的理财新法在抑制土地兼并、保障农业生产、增加政府收入的方面都取得了一定成效 2、整顿军队1)解决冗兵问题实行省兵措施,精简军队,裁汰老弱残兵,归并军营,缩减编制,以减少军队数量和军费开支.2)解决军队战斗力弱的局面推行旨在强兵的改革措施,如保甲法、保马法、将兵法等P—37阅读思考)3)收效改革节省了军费开支,改变了宋军原有的编制,使宋军的战斗力有了一定的提高1073年对西夏的战争取得胜利,收复河湟故汉地2000里神宗祝贺.)3、改革科举1)原因王安石认为要保证变法的顺利实施,就必须选拔人才和改革官制,而关键是改革科举制度2)改革措施改革科举考试的内容,废除华而不实的诗赋词章取士的旧制,要求考生联系当前实际,参加经义策论的考试.(理解经义、考时、务、策三道,以考察士子对天下大事的分析处理能力,这一措施可以选拔真才实学的人才,并取代了反对改革的旧官僚) 王安石对恩荫制度提出尖锐的批判,要求对官员子弟同样贯彻择优录用的原则,以克服恩荫泛滥的弊病。

      学校改革,太学生中优异者,不通过考试直接任官还设立律学和医学,健全武学,培养各方面人才为支持地方教育,拨出官田作为学田三、新法的局限和变质1、遭到反对 王安石变法意在抑制兼并,针对的是社会上层的大官僚、大地主和富商,因此从一开始就遭到激烈的反对新法在执行过程中有执行不善的行为,也引起了民间不满和反对派的攻击如青苗法就成为地方官敛财的苛政)2、“元祐更化" 1085年,宋神宗去世,年幼的哲宗继位,太皇太后高氏临朝听政她启用了保守派司马光等人,在她支持下,司马光等逐步废除了王安石的全部新法,变法派成员相继被排挤出朝廷,史称元祐更化3、变质1093年,宋哲宗亲政,他有志于追随神宗之政,起用变法派,打击守旧势力,逐步恢复王安石的部分新法但党争日益激烈,党派众多,宋徽宗时期,宰相蔡京以新法之名,聚敛财富,王安石变法的原有的精神已经完全改变文中如有不足,请您指教! / 。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