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民间公益组织间合作的逻辑与实现社会学论文.doc

9页
  • 卖家[上传人]:h****0
  • 文档编号:315079630
  • 上传时间:2022-06-20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43.50KB
  • / 9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民间公益组织间合作的逻辑与实现_社会学论文   摘要:作为一支重要的社会力量,不断涌现的民间公益组织正逐步影响着社会政治格局和人们的生活方式学界对其研究也一直方兴未艾,而致力于解决民间公益组织发展困境的各种理论研究更是层出不穷,但大多止步于理论或被实践证明其狭隘性鉴于这种状况,本文在对上海一家民间公益组织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指出:民间公益组织间的合作也许才是此类组织走出困境实现发展的更优选择,而这种合作具有内在的理论逻辑基点并依赖于一定的机制得以实现  Abstract:In recent years,with the emergence of Grassroots NGOs, they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shaping the social \political structure as a new social power. For that reason,they become the research center . But for a long time , the theoretical explainations and suggestions for various difficulties and obstacles the Grassroots NGOs have encountered are not effective. At the same time, most of the researchers are focusing the attention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Grassroots NGOs governments or profit company. According to this , by studying a case come from Shanghai , this paper point out that : cooperating with other similar Grassroots NGOs is the strategic choice for Grassroots NGOs themselves. At the same time ,the paper Constructing two logic maps to explain why Grassroots NGOs need cooperation and how can they realize cooperation.  关键词:民间公益组织 合作 逻辑与实现  Keywords:Grassroots NGOs Cooperation Logic and Implementation Mechanism  作者简介:朱 春,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2010级研究生。

      上海 200433程银宏, 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2010级研究生上海 200433    一、引言   近年来,作为社会领域内一种重要组织形式的民间公益组织①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并逐渐被视为是与政府和市场相并立的一个部门,“成为今日中国之与国家体系、市场体系交相辉映的公民社会体系”1然而,长久以来,“相对于有官方背景和资源的慈善组织,民间组织的生存非常艰难在缺乏法规规范和政府支持的情况下,小心翼翼地争得自己的生存空间,只能在工商注册甚至是‘黑户’的背景下依靠志愿精神培育中国的公民意识,或者自生自灭”2  面对如此发展悖论,在理论界着力研究解决之道的同时,组织本身在不断的进行着自适性的变革与创新通过长期实践与研究的推进,终于,“合作”被认为是理论研究的重大发现和现事运作的典范但是,回顾现实,这种对“合作”的运用与研究一直以来只是局限于民间公益组织与系统外组织譬如政府或营利性组织的“合作成见”,而民间公益组织之间的合作尚未纳入研究者的视野中来实践表明,由于组织本身资源(此处为广义上的概念)的不对称性,致使民间公益组织在与政府或营利性组织进行合作时,双方往往是不平等的,兼具散失独立性与自治性的风险。

      虽然就此理论界针对性地提出了一些应对措施,但仍因研究视野的局限性而最后变得乏力本文正是以此为起点,通过对一个民间公益组织进行实证研究,在突破现有“合作成见”的框架之下,试图发现民间公益组织之间选择合作的可能性、合理性以及合作的实现机制  二 、研究介绍  (一)研究对象介绍  上海益优青年服务中心是一家经静安区民政局批准的民办非企业单位②,其业务范围为策划、举办各类青年活动,为企业、社区的青年活动提供咨询服务,为各类青年组织的发展提供服务它的前身为“公益加油站”,最初由该中心的现任负责人张先生和已经退出的陈先生所成立,在该组织成立之初就是凭借着其在法律、市场、传媒等行业的资源积累,与政府机构、慈善类基金会、公益社团、媒体保持着良好的合作关系在近2年中,团队在青年活动、公益活动等领域积累了丰富的操作经验的基础上,为了更好地为合作伙伴提供长期、有效的服务,于2009年初申请成立“上海益优青年服务中心”,并于同年4月正式获得批准上海益优青年服务中心现有专职工作人员5人,平均年龄30岁,其中年纪最大的35岁,最小的23岁所有工作人员学历均在大专以上5名专职工作人员与近10名兼职骨干志愿者组成了该中心日常工作团队。

      而其中兼职志愿者由白领志愿者与大学实习生两类人群构成白领志愿者大多来自著名外资企业,平均年龄在30岁以上,大学实习生来自于本市多所高等院校,专业背景横跨文理学科,是该中心工作团队的年轻力量③  (二)研究方法   本文采用个案研究,笔者通过类似分层抽样的方法最终选定上海益优青年服务中心作为本文的研究对象,主要是基于该中心在服务资质、服务方式、服务对象以及在该区域的公益组织的影响因素等方面的考虑为能够深入的了解研究对象,笔者采取半结构式访谈与实地调研的方式获得对研究对象的情况把握半结构式访谈主要是针对该中心的骨干成员,而实地调研主要是通过直接参与由该中心主持的其中两次“公益组织CEO沙龙”会议最后通过整理访谈记录、参会笔录以及相关方面的研究文献资料的基础上,采用归纳总结和逻辑推演的方法得出本文的研究推论  三 、研究推论描述:民间公益组织间合作的现实可能  (一)建立合作联盟  上海益优青年服务中心通过对自身拥有的资源进行客观评估后主动采取与其他公益组织建立程度不同、时间长短不一的合作关系,以此保证各项活动的顺利开展一直以来,该中心除自身独立开展活动外,还与众多的慈善基金会、致力于提供同类服务的其他公益组织、以及高校公益社团保持着良好合作关系。

      例如:上海市慈善基金会、中华健康快车基金会、中国红十字基金会、陕西省西部发展基金会、复旦大学阳光爱心协会等在世博开幕的前两个月,该中心联合了7家公益社团,在上海轨道交通7号线静安寺站,通过”迎世博,慢生活——低碳世博倡议活动”向市民倡导绿色出行,并首次推出了该中心设计的低碳网络动漫形象与线下桌面游戏之一的“绿行棋”,在广大市民中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包括上海电视台新闻综合频道《新闻报道》在内的多家电视、网络、平面媒体都对此活动进行了相关活动的报道  (二)积极搭建合作平台——民间公益组织CEO沙龙   民间公益组织为了确保合作关系常态化和合作的无缝隙对接,他们往往主动或被动的参与搭建合作平台,创建有效的合作机制案例研究中,上海益优青年服务中心和与之相关的其他民间公益类组织共同成立了一个CEO沙龙讨论班,沙龙每月召开一次,由各组织中心负责人轮流担任沙龙班长,负责沙龙的筹划、召集以及主持每期沙龙主要成员为各单位组织负责人,有时也邀请部分企业人事参与会议的主要内容包括相互交流学习各组织管理运作中的经验与模式,同时针对某个会员组织策划的项目,其他各组织根据自身的资源优势与项目发起人结对子组建项目合作团队共同实施公益项目。

        四 、研究分析一:组织间合作关系的逻辑与生成  其实,“NGO与NGO之间更多的是相互合作与共生的关系,因合作而导致各独立组织的竞争优势增强,产生共生效应,有利于营销活动的开展NGO间能够基于各自的核心竞争优势,获取合作伙伴的互补性资产,共同维护竞争秩序,扩大自身利用外部资源的边界、降低运营成本、拓展市场空间、增强彼此的市场竞争地位和竞争能力3以上海益优青年服务中心为代表的民间公益组织,在时下的环境中选择通过组织间的合作来保存自身,其意义不仅在于它通过这种方式使自身面临的困境得以解决,同样重要的是,通过这种合作,在保证公益活动顺利开展的同时,他们建立了组织间的平等合作关系和高效的合作网络,从而共同增进了各自的社会资本存量他们的实践也证明,这种合作是共赢的,不仅摆脱了对政府的依赖,更重要的是这种尝试开辟了民间公益组织的生存发展之道因此,对于民间公益组织之间的合作,其不仅是一种经验性的认识,更是一种理论逻辑上的必然此处根据不同的理论基础对于这种合作逻辑的不同指导作用,大致把这些理论基础分为三大理论两大类  (一)充分条件  1、组织资源依赖理论  组织资源依赖的观点始于普费弗和萨兰西克,他们认为组织处于一个开放的系统中,不可能拥有和控制其所需要的所有资源,必然需要和外部资源所有者产生一种依赖关系4。

      资源依赖理论的基本假设是,没有任何一个组织是自给自足的,所有组织都必须为了生存而与其所处的环境进行各种资源交换获取资源的需求产生了组织对外部环境的依赖资源依赖理论的一个重要特点是依赖可以是相互的,即这种关系不是单方面而是一种双向建构的过程,虽然现实中有表象上的一边倒式的依赖,只不过这是因为“当一个组织的依赖性大于另外一个组织时,权力变得不平等” 的形式化表现5,并不能说明他们之间不存在相互依赖  在我国民间公益组织的生长过程中,除了制度性因素外,组织本身的管理能力、合作营销能力、志愿者动员能力等也极其重要同时,在21世纪的今天,“相互依赖和信息的突起形成了这样的一种环境:组织与部门之间的界线更多的是概念上的而非事实上的区别6也就是说,在组织边界变得模糊且存在着不同程度的交叉性的情况下,面对自身资源短缺的现实,民间公益组织的生存与发展必然依赖于与其他组织进行交换或直接供给因此,在其与系统外组织诸如政府或营利性组织合作存在着被“官化”或者被“俘获”的风险下,民间公益组织选择与具有共同价值目标的系统内公益组织建立合作网络实行合作应该是明智的选择这不仅是因为同属公益性质的组织之间有着公共的价值目标从而容易达成共同旨趣,更主要的是这种合作网络是建立在平等交换基础上的资源互补,相互之间不易形成权力或资源的不对称。

        2、合作网络理论  网络组织(Network Organization)(也有用“问题网络”)作为一种高效的组织运行方式,是20世纪90年代初伴随着信息技术革命的到来而产生的一项组织创新它是一种以契约为结合基础的动态联结体,其通常拥有一个核心组织以负责统筹协调与其他组织间的关系与活动,一反过去组织完全包办所有事务所必须具有的功能网络组织的核心可视需要而与任何其他组织产生联结或中断关系,因此,它是一种几乎没有界限的组织形态7  网络组织理论的发展不止是一种应对信息技术革命的创新措施,更是对社会治理失效的现实反映信息技术革命带来组织间边界模糊的同时,也带来了处理问题的责任模糊性,加之随着社会发展所带来问题的复杂性,使得问题变得具有不可治理性因此,合作网络理论通过形成共同的利益共识,吸附有着共同利益取向的组织围绕中心问题群策群力,形成一个多元主体自愿合作治理问题的过程在公共行政学语境中,合作网络理论主要用于描述公共组织、非营利与营。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相关文档
      局长在2025年全市医疗保障重点工作调度会暨定点医药机构违法违规使用医保基金自查自纠工作推进会上的讲话稿.docx 2025年春教体系统安全工作会上的讲话范文.docx 2024年度街道机关支部党组织书记述职发言材料供参考.docx 2025年干部谈心谈话内容范文.docx 主管发改部门党组书记在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研讨会上的发言材料供参考.docx 学习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交流发言材料供参考.docx 纪委书记2025年全面从严治党的研讨材料范文.docx 2025年春季防汛防旱工作部署会上的讲话范文.docx 2025年村“三资”管理工作计划供参考.docx 村“两委”2025年工作计划供参考.docx 乡镇在全市履行职责事项清单工作会议上的交流发言.docx 银行行长在学习2025年一号文件精神专题会上的研讨发言供参考.docx 乡党委乡村振兴工作经验总结供参考.docx 党组书记、主任在2025年展改革委民营企业座谈会上的讲话范文.docx 领导干部在2025年“纪检监察工作规范化法治化正规化建设年”行动动员部署会议上的讲话范文.docx 关于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报告范文.docx 在2025年基层履行职责事项清单工作会议上的交流发言例文.docx 2025年理论学习中心组党风廉政建设专题学习研讨会议上的交流发言供参考.docx 在理论学习中心组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专题学习研讨会议上的交流发言两篇.docx 党支部2024年民主评议党员工作情况报告供参考.docx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