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10课 经济发展与重心南移教案 北师大版.doc
5页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10课 经济发展与重心南移教案 北师大版一、教学目标掌握宋代南方农业、手工业生产发展和商业繁荣的史实,通过列表归纳,阅读分布图,提高学生归纳和析读图表的能力理解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及表现,培养学生分析、理解、总结的能力,通过概括经济重心南移的三个阶段,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时空观念二、教材分析本课是中国古代经济史的重要内容,南方经济的开发可以追溯到上册书魏晋南北朝时期,联系到本册书第一单元唐朝时期的进一步发展,也为学生进一步理解宋朝社会生活丰富、文化繁荣奠定基础教材的三个子目内容与标题颠倒,在教学时为了便于学生理解,应先引导学生了解宋朝时期南方经济发展的重要表现,在此基础上,得出经济重心南移的结论,最后探讨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三、学情分析七年级下学期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学习历史知识的方法学生已经掌握了魏晋南北朝时期南方经济的初步开发,以及唐朝时期南方经济的进一步发展通过自主学习能够初步理解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也能够总结出我国经济重心南移的三个阶段但是,他们比较擅长形象思维而分析、理解能力稍差,经济重心、南移这些历史概念较为抽象,需要教师用多媒体手段展示一些图片资料,用图示法揭示事物之间的逻辑联系,用小组合作的方式,通过交流探究共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四、教学重难点重点:宋代南方经济发展的主要表现难点:经济重心为什么能在宋朝最终完成了南移五、教学方法:谈论法、史料研读法、列表法等六、教学过程(一)导入春节过后,大家经常会看到这样的报道画面:父母又要外出到南方打工,孩子成为留守儿童,场面让人心酸第二张图片反映的是南方的某些城市出现返程高峰,人潮拥挤为什么人们选择去南方打工呢?是的,要赚钱,我国的东南沿海地区经济最发达,南方好于北方,就业机会多同学们回答的有道理其实呀在中国古代,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北方的经济发展水平是高于南方的为什么后来被南方超越了呢?经济重心南移到什么时候完成?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10课《经济发展与重心南移》板书经济发展、重心南移)经济重心是指经济和技术较为发达,对整个国家产生较强影响的地区二)明确目标1、通过列表归纳法,掌握宋代南方经济发展的主要表现,明确南宋时期,我国经济重心已经移到南方2、通过解读史料,探究经济重心南移的主要原因,并归纳经济重心南移的三个阶段,树立正确的时空观念和证据意识通过学习目标,我们发现本课我们要学习的经济发展情况是哪个时期的?哪个区域的?(板书宋朝南方)何为南方?我国是按照秦岭淮河分界线来划分南北方的,秦岭淮河以南为南方,如浙江、福建、江西、江苏等。
宋朝时期南方经济的发展的最重要影响是实现了经济重心的南移板书完成)因此,标题中涉及到的两个史实之间存在着因果关系我们将教材的顺序颠倒过来学习三)自主学习,感知史实1、阅读课本第2、3子目,列表归纳宋代南方经济发展的主要表现 表 现农 业1、出现新式农具 , 2、引进推广种植 ,3、 逐渐跃居粮食产量的首位手工业1、 等金属冶炼的质量和数量都达到当时世界最高水平;2、 的开采量居世界第一;3、 畅销世界;4、造船技术先进商 业1、集市、城镇的出现;城市的繁荣;2、北宋前期 地区出现世界最早的纸币 , 3、南宋时期通行 等纸币海 外贸 易 1、蕃坊、蕃市、蕃学的出现;2、重要外贸港口 ;3、设管理机构 ;4、外贸范围广泛读材料一:秧马图,煤的材料都城汴京,数百万家,尽仰石炭,无一家燃薪者。
——(宋)庄绰:《鸡肋编》过渡:有史学家指出:“宋朝经济的大发展,特别是商业方面的发展,或许可以恰当地称之为中国的‘商业革命’”而宋代商业发展的最突出表现就是纸币的发明和使用泛读材料二:交子、会子图片过渡:纸币相比较于铜钱,有哪些好处呢?闻得商旅往来贸易,竞用会子,一为免商税,二为省脚乘,三为不复折阅(亏损),由此观之,会子可谓通流——(宋)吴泳《鹤林集》泛读材料三:进入宋朝,特别是南宋之后,中国将战略重点逐步转移到了海上,与50多个国家有贸易往来作为海关机构的市舶司每年创造的关税竟达岁入的20%,成为帝国的重要收入——《历史的细节》(泉州成为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南方经济在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等方面均取得了突破性的发展,那么北方呢?我们来阅读《南北方经济分布图》图表反映了什么现象?南方经济远超北方,我国经济重心从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已成定局过渡:是什么因素推动了南方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使得经济重心实现了由北向南的转移呢?你认为经济重心移到南方的依据是什么?2、阅读课本第1子目,分析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同学们总结得还不够全面,我们一起来解读一幅画,想必会有所启发图片解读:这是南宋绍兴年间画家楼璹(shu)在体验农业生产实践中所画,此部分《一耘》是《耕织图》的第十幅,所配的五言诗文是:时雨既已润,良田日继新。
去草如去恶,务令尽陈根泥蟠任犊鼻,膝行生浪纹眷惟有虞氏,德盛感鸟耘画面中有两个人手拉两边各系两根绳的戽斗有节奏地向秧田灌水,稻田里有四个人正在用耘爪专心的除草,可见人们使用的生产工具和技术比较先进远处一个牧童骑着牛正在向他们走来画中人物精耕细作,表情悠然自得,不慌不忙,这种景象只有在社会安定的条件下才能够出现画面两边绿树成荫,青山绿水,良田肥沃,江南温暖湿润的气候,为农业的发展提供了优越的自然条件泛读材料四:南宋政府……又奖励州县官兴修陂塘堤堰等水利灌溉工程,当时的州县官大抵(都)兼“提举圩田”或“主管圩田”的职务──翦伯赞《中国史纲要》总结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课件展示):(1)北方战乱较多,南方相对和平稳定2)北方农民大批南迁,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为江南经济发展提供了大量的劳动力3) 南方生产条件和自然环境比较优越,雨量充沛,气候较热,土地肥沃4)江南统治者为发展实力,比较重视发展经济3、证据大家找:你认为经济重心移到南方的依据是什么?泛读材料一:汉至宋南北方户数变化表(单位:万户)泛读材料二:朝廷在故都(开封)时,实仰东南财赋而吴中又为东南根底,语曰:“苏湖熟,天下足”──摘自《陆游集》泛读材料三:国家根本,仰给东南 —《宋史》过渡:通过自主学习和相关材料的解读,我们了解了宋代南方经济发展的主要表现,知道了宋代经济重心移到南方的原因,让我们根据所学构建本课的知识结构吧。
三、构建知识体系(课件)过渡:在许多人的印象中,汉唐是盛世,而宋朝则是积贫积弱,相当窝囊其实是我们误读了宋代,著名学者余秋雨说过:我最向往的朝代就是宋朝宋朝因何值得向往?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宋代,重读那一段历史四、主题探究——被误读的宋朝探究一:十三世纪的中国,其现代化的程度是令人吃惊的:它独特的货币经济、纸钞、流通票据,高度发展的茶、盐企业,对外贸易的重要(丝绸、瓷器),各地出产的专业化等等国家掌握了许多货物的买卖,经由专卖制度和间接税,获得了国库的主要收入在人民日常生活方面,艺术、娱乐、制度、工艺技术各方面,中国是当时世界首屈一指的国家,其自豪足以认为世界其他各地皆为化外之邦 —— 法国汉学家谢和耐《南宋社会生活史》过渡:如果你生活在宋朝,你会有怎样的见闻和感受?你会从事农业、手工业还是商业贸易呢?让我们跟随着《清明上河图》一起穿越到汴京,去领略汴河两岸的自然风光和繁荣景象探究二:《清明上河图》 过渡:在很多方面,宋朝是中国历史上最令人激动的时代,是一个繁荣和创造的黄金时代它的繁荣不仅表现在经济方面,也体现在思想文化、科技发明等方面,正是经济的繁荣为文化和科技的创新奠定了物质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