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铁的化合物”的教学案例设计及反思.doc
6页铁的化合物”的教学案例设计及反思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附属高级中学 鲍春萍J、设计思想高中后割的教学内容是一个较为系统的知识系统刚刚接触化学才-•年的孩 子进入高中,有一•种摸不着头脑的感觉,由于在思维方式上有了较高的要求,高 一的学生最容易感到迷茫,直接导致的结果是会对化学失去了原有的兴趣作为 从事高中教学的老师,不仅要研究新教材教学内容,也要研究孩子的个性特点 教育学家维果茨基提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恰好在初高11的内容衔接上起到了 重要的指导作用循序渐进与促进发展相结合的原则正是这一理论的具体指导原 则,即正确处理学生现有发展水平与可能发展水平之间的关系课程改革实施中 追求的目标就是改革过去的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提倡学生 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 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高一的人教版必修1第三 章第二节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无论在高二的学业水平测试还是在高考中都占 了很重要的地位,而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就需要先了解学生初三学习及掌握的内 容,做好初高中的衔接,再通过实验探究、交流合作等方式达到较好的效果二、 教学内容分析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中铁及铁的化合物是金属的化学性质知识的延伸和 发展。
在自然界中金属元素基本上都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只有既了解金属单质 的化学性质,又了解它的化合物的性质才是比较全面地了解了金属金属化合物 的性质是建立在金属单质性质的基础之上,金属在化学反应中失去部分电子转变 为金属阳离子,生成金属化合物,所以它们之间存在必然的因果关系金属化合 物之间的相互转化主要是发生复分解反应,一般不涉及金属元素化合价的变化, 而变价的元素铁的阳离子在一定条件下会发生氧化反应本节对铁的化合物的性质通过对氧化物、氢氧化物性质的实验探究的顺序学 习,找出共性,形成规律性的认识,有利于对同类其他化合物的认识和推断三、 教学目标分析(%1) 、知识与技能:1. 了解几种金属氧化物的化学性质和用途2. 掌握铁、铁氢氧化物的性质和制法1) 、过程与方法:1. 以MgO、FeA> CuO为代表,了解金属氧化物的主要理化性质和主要用途巩固药品取用等基础实验操作2. 以铁的氢氧化物为代表,了解金属氢氧化物的制法、性质和用途巩固试管实验等基础实验操作及Fe(OH) Fe(OII) 2制备的特殊操作3. 通过对两个实验的探究,体会实验方法在化学研究中的作用,并认识到实验过程中控制实验条件的重要性。
4. 通过探究性实验,培养学生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1)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实践活动,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新的知识,提高学生对“化 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的认识,让学生亲身体验科学探究过程,激发学 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养成务实求真、勇于创新、积极实践的科学态度四、 教学准备1、 收集学生脑中有关铁的信息;2、 准备制备氢氧化亚铁的植物油、长滴管、酒精灯、试管夹等3、 准备分组实验用品[3-5]. [3-6]五、 教学过程设计[引入]:同学们对铁元素的了解有多少?学生可能回忆出:钢铁及运用、铁锈、铁丝在氧气里燃烧、铁与硫峻铜溶液 反应、缺铁性贫血、高一刚学的铁与水蒸气的反应等等这-过程是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投影]教师给予初三学过的和高一前一节刚学的相应知识的图片(九年级上 图2-21、图5-2、焦碳还原三氧化二铁、高一必修图3-9 )和治疗贫血常用药 “速力菲”的成分这一过程了解了学生现有发展水平,帮助他们进行已知信息整理,做好获取 新知识的心理准备准备思路流程:第一步回忆出铁单质的性质与学生共同回忆有关铁元素的知识,让学生写出Fe与0八Fe与CuSO」溶液 Fe与艮0蒸气、焦C还原F&03的化学方程式。
从而复习旧知识,启迪思维,做 好学习新知识的心理准备1) 物理性质(2) 化学性质理清学生从铁单质到铁的氧化物到铁的氢氧化物的性质的学习思路第二步研究氧化铁的性质学生分组实验的设计按照创设情境一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方案实验 方案一得出结论进行[引入图片]图3-13得知氧化铁的颜色-一红棕色[学生分组实验3-5]几种金属氧化物和盐酸反应实验反应物颜色状 态溶液的颜色化学反应方程式及离子方程式MgOFe203CuO分小组汇报所做对应实验的现象、得出氧化铁的性质(1) 物理性质(2) 化学性质第三步研究铁的氢氧化物的性质[分组实验3-6]制备氢氧化铁、氢氧化亚铁[学生回忆]氢氧化铁的颜色:红褐色;氢氧化亚铁:白色1、预测实验现象,并写出通过复分解反应的制备氢氧化铁、氢氧化亚铁的化学方 程式及离子方程式【投影】FeCL溶液FeSO4溶液溶液颜色滴加NaOH溶 液沉淀颜色及 变化化学方程式2、动手做实验,得出结论[学生发现]制备氢氧化亚铁的现象和预测有了较大的差别,白色絮状的氢氧化亚 铁存在时间非常短[引深探究问题]提出:1、白色絮状的氢氧化亚铁存在时间很短,分析可能原因?教师指导学生回忆前面学过的氧化还原的知识,Fe2*的价态处于中间价态, 变成了三价的铁,说明被氧化了,那么被什么氧化了呢?得出结论:是氧气。
试着写出与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根据得失电子理论进行配平,进一•步 改写成离子方程式2、如何较长时间的保留白色絮状的氢氧化亚铁?教师引导学生控制隔绝空气的环境的方法(除去溶解在水中的氧气如加热; 不与空气接触如液封)3、学生先讨论然后根据提供的物品得出简易方案理论上的推测设想是否可靠,需要实验的验证,让同学们动手实践自己的设想3、再分组改进实验3-6 (提供长滴管、植物油、酒精灯等)学生分组实验,得到成功的现象这一过程提高了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实验探究 的成功更加大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学生回I、乙]碱的性质共同解决[学与问]不溶性碱的化学性质a・和酸的作用b.不稳定性(受热易分解)这一•分组实验过程体会了实验方法在化学研究中的作用,并认识到实验过程中 控制实验条件的重要性通过这三大步的学习,让学生不仅体会探究化学的乐趣,极大地提高学生的 求知欲,乐于探究物质变化的奥秘,并且能够较好地掌握了有关铁及铁的化合物 的化学知识六、教学反思及感悟1、 涉及到的理论、实验、元素化合物的知识从本设计上完一节课来看,它包括了基本概念和理论中的离子反应和氧化还 原反应知识的应用;试管实验的设计(金属氧化物的通性、氢氧化铁及氢氧化亚 铁的制备、较长时间的保留氢氧化亚铁的创造性设计);元素化合物的知识(F&03、 Fe2\ Fe〃的部分性质、Fe(OH)3. Fe(OH)2的性质),加上本节内容涉及到物质本 身颜色的变化,使得本节内容有着外观的感官刺激,激发着学生的思维活动,学 生能够主动思考,积极参与。
2、 遵循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是现代教学策略实施的核心问题高中化学教学,千万 不能教学生机械式的死记硬背知识点,而应该寻找出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注意学 生思维的有序性、层次性,从而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本节课教学中,考虑到学 生刚进高一学习了半学期,对所学习的化学知识并没有形成一定的系统,学习铁 的化合物的知识,就先设计学生回忆所了解的有关铁元素的知识,与学生共同用 图片了解有关铁元素的知识,让学生写出Fe与Ch、Fe与CuSO4溶液、Fe与H20 蒸气、焦C还原FeQ的化学方程式从而复习旧知识,启迪思维,做好学习新 知识的心理准备,接着进行系统的学习3、 有效设计实验,师生互动本节课学生分组实验的设计都按照创设情境一提出问题一作出假设一设计 方案实验方案一得出结论进行第一个分组实验先让同学熟悉试管实验的操作, 第二个分组实验先做,然后发现问题,白色絮状的氢氧化亚铁存在时间很短,这 是什么原因呢?接着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原因,提出问题,让学生运用氧化还原的 知识进行分析讨论,做出可能是氧气氧化的假设,然后设计排除氧气的实验方案, 进行实验验证整个的过程,教师都处于共同参与和引导,并对学生的思维给予 肯定,在解决实际问题时,使得学生所学的知识灵活化,实验操作的规范给予纠 正和示范,达到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回忆本节课的教学过程,本人平时比较注意学习新的教育学理论,尤其将自 己的一点点学习体会应用在化学教学中,感觉收获在不断的积累虽然有探究的 喜悦但也有进一步思考的不足,如何在教学中进一步启发学生的思维,以及如何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还要进一步的实践和探究参考文献:1. 班华 中学教育学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 王磊 科学学习与教学心理学基础 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3. 刘知新化学教学论高等教育出版社;4. 汪安圣 思维心理学 华东帅大出版社附件上南京市教研系统教学评比诚信承诺书F比类别□教学论文口教学案例(设计) 口课堂教学其它:题目内容教师姓名性别出生年月年H职称单位全称单位地址邮编联系办公::电了信箱Email:1.我郑重承诺(在括号•内打“、/”).所写教学论文系木人原创,没有抄袭他人()个人诚所写教学案例真实,源于木人亲历的课堂(所写教学设计系木人原创,没有照搬他人())信承诺2.主办单位若将我的作品公示、同意( )不同意( )上1羽1、发表、出版,我表示(在括号内打承诺人签罕:年 月廿单位忌、见单位负责人签字:(盖公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