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通量透析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护理.docx
5页高通量透析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护理 R473.6B1672-5085(2013)22-0252-02【Summary】目的探讨高通量透析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护理方法对2012年1月——2012年12月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共80例,采用随机排序方法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观察组使用高通量透析器进行血液透析治疗,对照组使用低通量透析器进行血液透析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比对照组患者在食欲、精神、活动能力等方面,有极大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明显提高结论高通量透析能很好地改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生活质量Key】高通量透析生活质量护理血液透析治疗是尿毒症患者最有效的治疗方法之一,只要按规律透析,患者存活率可达25年,但患者也极易发生透析并发症,如营养不良,肾性骨病,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透析高血压及低血压,脂代谢异常,心血管、神经、皮肤等其他各方面的并发症,从而导致患者脸色、食欲、精神、活动、睡眠差这些都是由于毒素清除不畅所致因此选择高通量透析对提高患者透析充分性和生活质量至关重要我科于2012年1月开始对患者采用高通量透析,通过一年时间观察,患者透析充分性效果显著,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我科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共8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要分为观察组40例,对照组40例其中男53例、女27例,年龄32~81岁,平均54.7岁其中糖尿病肾病17例,高血压肾病25例,肾小球肾炎23例,多囊肾15例每周每人透析次数均为3次1.2方法观察组40人使用高通量透析器透析,对照组40人则使用低通量透析器透析选用费森尤斯4008S血透机为患者进行透析治疗,其中观察组40例患者,使用透析器为FreseniusFx60,对照组40例患者,使用透析器为FreseniusF6(费森尤斯医药用品有限公司产)预冲方法:将0.9%氯化钠溶液1000ml加入肝素钠5000u,按比例配制好预冲液,再将预冲液充满血路管和透析器,预冲20分钟,使其充分肝素化后为患者上机治疗1.3评价标准(1)食欲:有饥饿感,能按时进食食量大增,食欲明显提高2)精神:面色红润,精神状态良好,思维清晰,善于交流3)活动能力:可做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甚至能正常上班,无强烈依赖性4)睡眠:不依赖睡眠药物入睡,每晚睡眠时间5~7小时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0.0软件进行检验,检验水准P<0.05。
2、结果两组各项指标比较,见表1表1两组在食欲、精神、活动能力、睡眠各方面的比较例(%)注:两组比较,P<0.053、讨论高通量透析是指水通过透析膜的速率高,溶质或溶剂高效率地穿过半透膜在血液侧与透析液侧移动其前提是使用高通透性膜[超滤系数应>15ml/(h·mmHg·㎡)],β微球蛋白的清除率>20ml/min[1]高通量是指透析膜对水和溶质通透性高由高通透性膜制成的透析器往往面积较大,在较高血流量和透析液的流量的情况下尿素廓清除率可以达到200ml/min因此Collins指出,高通量透析器也是高效透析器所谓高通量透析最广为大家接受,也是从临床角度出发的定义,使用具有以下特征的透析器的透析:疏水性膜制成、尿素的透析器溶质转运系数(KoA)高,超滤系数>20ml/(h·mmHg·m²)美国疾控中心(CDC)认为高通量透析即是所用膜的超滤系数>20ml/(h·mmHg·m²)的透析,这个定义特异性高透析时间长短不应该作为定义的标准,高通量透析不是短时透析的同义词[2]从衡量透析充分与否的指标——尿素动力学模型公式Kt/V可以看出透析对尿素的清除率与透析器尿素清除率(K)及透析时间(t)成正比。
提高透析器清除率,即使缩短透析时间也能达到同样的充分透析高通透性透析器的出现给高通量透析创造了条件高通量透析器除能节省透析时间外,更重要的是其与循环细胞和蛋白相互作用较少(生物相溶性)及其清楚大分子溶质能力较强的特性随着血液透析技术的发展,透析患者行血液透析治疗的数量日趋庞大[3]我们应该为患者提供优质、高效的透析方式,保证治疗的有效性,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高通量透析对小分子毒素清除率高,同时对中分子的清除明显优于常规透析,有利于改善脂代谢紊乱、周围神经病变、肾性贫血及某些突出的临床症状如皮肤瘙痒、食欲差等[4]高通量透析治疗成功的标准为在适当的时间内清除足够的溶质和水分,使血浆毒素水平接近正常[5]因此,观察组的患者,食欲好,所摄入的食物量也远多于对照组在使用高通量透析器透析后,使透析更充分,透析效果幅度大幅提升为透析患者的生活带来了新的曙光无论是从食欲,精神状况,活动能力还是睡眠等各个方面,都有明显改善和提高降低了患者的住院率、各种并发症和死亡率,减少患者年住院次数,大幅度降低了患者的经济负担因此,高通量透析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提高生活质量的一个重要途径值得进一步大力推广Reference[1]杨晓梅,王革.血液透析中心培训手册.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8(9):185.[2]王质刚.血液净化学.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11(2):221—222.[3]张春燕,高俊,郭翠玲.血液透析联合灌流在终末期肾病中的应用和护理.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1,15(8):94—96.[4]王质刚.血液净化学.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11(2):224.[5]杨晓梅,王革.血液透析中心培训手册.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8(9):185. -全文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