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学城学生文化需求的满意度及影响因素分析-基于广州大学城的实证研究_1.docx
6页大学城学生文化需求的满意度及影响因素分析基于广州大学城的实证研究 摘要:大学城文化的建设影响着大学城的发展大学城学生文化需求满意度是衡量大学城文化建设品质的重要参照本研究运用“大学城学生文化需求结构量表”,对广州大学城500名学生进行随机抽样调查,并对调查数据进行方差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研究发现:大学城学生的文化需求满意度堪忧;“对学习资源共享的文化互动需求”是影响大学城学生文化需求满意度的最大因素,“基于服务功能导向的文化互动需求”、“基于生活需求层面的文化互动需求”以及“对大学城整体环境的文化需求”也对学生满意度存在不同程度的影响;性别对文化需求满意度有显著影响,学校类型、年级则未显示出显著影响 关键词:大学城,文化需求,满意度 一、引言 伴随着城市中心用地的减少和大学扩展的需要,建设大学城①成为20世纪40、50年代很多国家高等教育的选择在中国,大学城作为一种高等教育现象的出现始于20世纪90年代,并在短时间内形成了近50座大学城的规模,而且数量还在进一步增加作为一种新兴的高等教育现象,规划型的大学城为高等教育的发展拓宽了空间,但也不可避免地带来了诸多问题,突出表现为文化缺失现象严重。
大学城建设涉及当地居民的迁移和环境的重建,破坏了原有的社区文化,使大学城在建成之初的文化底蕴十分薄弱,连带着本土气息也一并消失大学城文化形成过程中既包含着高校文化底蕴的积淀与传承,又充满着高校间、高校与社区间的文化共享与互动以及大学城“城文化”的生成 在大学城文化建设和评价中存在着诸多主体,既包括国家、社会,也包括教育者、受教育者其中,学生既是文化的享受者,也是文化的创造者,其文化需求的满意度是衡量大学城文化建设品质的重要参照大学城的特殊性决定了处于其中的大学生文化需求的特殊性大学城学生不仅有着对所处校园文化的传承与创新需求,也有着更高的对城内高校间交流以及与高校之外的社区互动的需求,其文化需求的满意度影响着大学城文化的形成和发展文化的缺乏会导致学生对学校(或组织)缺乏归属感,学生对教育的不满足度与群体行为倾向也有着一定相关性因此,从学生满意度视角探讨大学城文化问题不仅能在一定程度上推动大学城文化建设和发展,还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当代大学生群体 广州大学城位于广州市番禺区新造镇小谷围岛,投资300亿打造其定位是面向21世纪、适应市场经济体制和广州国际化区域中心城市地位、生态化和信息化的大学园区,规划范围约为43.4 平方公里,进驻高校10余所。
广州大学城于2001年开始兴建,至2004 年第一批大学生进驻大学城,建成时间迄今约为10年,容纳学生18 万-20万人,其规模已相当于一座中小城市,是一个典型的“政府主导、集中规划、集约建设”的大学城本研究将通过调查广州大学城学生文化需求满意度及其影响因素,以点带面,管窥整个大学城文化建设的问题 二、文献回顾和理论框架 1.有关大学城学生文化需求的研究 文化需求是指人们在一定时期内,为了满足自身的物质文化、精神文化等需要而形成的文化需求意愿[1]不少研究者在大学城文化研究中都涉及大学生文化需求例如,朱建成指出,大学城文化建设忽略了学生多层次的文化需求,认为大学生对大学城尚未形成强烈的文化归属感和认同感[2]肖杏烟从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的层面分析了大学城文化的内涵和功能,并调查了大学城师生对大学文化建设的态度[3]罗来庚、高飞则以浙江省下沙高教园区为范围展开研究,从文化需求的认知、内容、形式、供给、偏好、愿望和趋势等方面分析了该园区大学生的文化需求状况[1]概括而言,现有的文献已经认识到大学城学生文化需求的重要性和缺乏性,但关注点仍未突破传统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范畴,没有意识到大学城“城文化”的重要性以及城内大学生文化需求的独特性。
此外,在对文化需求分类和测量时也比较混乱,分类过于随意、宽泛、界限模糊,缺乏必要的理论支撑和客观数据的验证、支持,致使在分析文化需求时难以深入由于缺少规范的调查量表,所进行的调查研究更多的是表层的现状调查 2.有关大学生满意度的研究 学生满意度调查是院校研究的一部分,是全面质量管理的一个重要主题[4]目前有关大学生满意度的研究主要围绕高教服务质量来展开,涉及学生满意度的价值及其评估在有关学生满意度的价值方面,普遍认为学生是评价高等教育服务质量的主体,高等教育应该致力于“符合消费者的愿望和需求”的服务质量观念,高等教育服务质量主要取决于顾客(学生)在服务接触的“真实瞬间”对高等教育服务水平的感知[5]Shank 等认为,大多数大学/教授没有监测及理解学生期望的系统方法,学生/教授期望的差距随之将会产生[6]刘俊学指出,高等教育的基本产出是教育服务,受教育者对教育服务质量的感知不仅与结果有关,而且涉及教育服务的过程[7]在学生满意度评估方面,国内外学者开发了众多测量量表例如,Noel-Levitz 公司出版的《大学生满意度量表》(Student Satisfaction Inventory,SSI)[8],Dwayne D. Gremler 和Michael A. McCollough 等设计的学生满意度测评模型[9],以及国内学者何源的评价模型[10],刘武、杨雪的高等教育顾客满意度指数模型[11],鲜思东、彭作祥的数学模型[12]等。
此外,洪彩珍以高职院校为例,通过测量“学生所期望的服务质量与学生实际体验到的服务质量之间的差距”,系统研究了高等教育服务质量与学生满意度的问题[13]房保俊、陈敏则以工科学生为研究对象,研究了工科本科教学质量学生满意度的影响因素[14]概括来说,目前有关学生满意度的研究主要是从单个院校的角度展开的,不能很好地解释大学城学生特有的需要此外,从满意度视角研究教育问题时涉及文化方面的较少,不能很好地把握大学城学生文化需求的满意度因此,从学生满意度视角对大学城文化状况进行一次全面系统的调查显得尤为重要本研究将用“文化需求现状与期望”之间的差距来表达大学城学生文化需求的满意度,通过实证调查来分析其文化需求满意度状况及其影响因素 3.本研究的理论框架 作为规划型大学城,大学城文化的发展伴随着旧文化的消失和新文化的生成,既包含着大学新旧校区文化的传承与创新,还充满着大学间、大学与社区间的文化互动以及大学城“城文化”的生成在大学城文化形成过程中,互动是主旋律大学与环境的互动塑造和改变着大学系统……作为社会系统的一部分,整个学校系统融入了包含各阶层利益、利益群体的社会环境中……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塑造着学校系统的各组成要素,如人员、建筑、教材、设备等。
[15]鉴于大学城特有的城市特征,本文借鉴城市社会学中的城市化理论和城市社会互动理论来分析大学城学生的文化需求情况在城市社会学研究中,城市化研究、城市社区研究和城市人研究是其主要研究层次,体现了城市社会学研究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同时也是开展城市社会学研究、思考相关问题的逻辑起点[16]城市化指“人口向城市及城市化地区集中的过程,是以城市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去改造农村及其他城市,使之转变为城市或城市化地区的过程”[17]从文化角度看,城市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可以理解为生产、生活层面的文化状态具体到大学城,这种基于生产、生活层面的文化则主要由大学生的文化需求推动而成,包括大学生对大学城整体环境的“城文化”需求(如大学城有无代表“城文化”的标志性建筑、园林规划、活动场所等)以及基于生活需求层面的服务业初级文化互动需求城市社区是城市社会的微观缩影,是联结城市社会内部各个组成部分的纽带,包括城市的组织结构、组织形态、城市管理、城市功能等很多方面城市人研究是贯穿城市社会学始终的重要内容,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城市人口的社会来源及构成、城市人的生活状况和生活方式、城市生活的本质与差异、城市人的阶层化、城市社会问题等。
[16]大学城社区文化的形成主要通过大学城内各高校之间、高校与城内非高校主体间以及城内非高校主体间的文化互动而成,载体是城市人的文化需求具体到大学生的文化需求,主要体现为基于学习资源层面的文化互动需求和基于服务功能导向的文化互动需求前者反映的是大学生对大学城内学术资源、学习资源、课程资源等的需求情况;后者主要反映大学城是否为大学生提供了高水平的参与社会实践的机会,如有意义的兼职、志愿者活动、实习机会等 基于以上分析,本研究着眼于对大学城“城文化”的研究,以文化互动作为分析大学城学生文化需求的主要载体,将大学城学生的文化需求划分为四个方面,即对大学城整体环境的“城文化”需求、基于生活需求层面的服务业初级文化互动需求、基于学习资源共享的文化互动需求和基于服务功能导向的文化互动需求 三、研究方法 1.研究对象 本研究的研究对象是广州大学城的大学生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共发放问卷500份②,有效回收461份,问卷有效回收率为92.2%按照人口统计学分类标准,正式施测样本的基本情况是:从性别看,男性占58.9%(263人),女性占41.1%(183人);从所属的年级看,大一占20.6%(93人),大二占27.7%(125人),大三占42.1%(190人),大四占4.9%(22人),研究生占4.7%(21人);从高校类型看,“985”高校22.3%(103人),“211”高校11.7%(54 人),一般高校65.9%(304 人)。
2.测量工具 本研究采用大学城学生文化需求结构量表[18],共25项,样本的KMO值为0.876,Bartlett’s 球形度检验的x2值为2971.057(df=300,p=0.000)用主成分分析法提取因子,结果显示特征根大于1的因素有4个,累计解释总体变异的47.9%,分别为:(1)基于学习资源共享的文化互动需求,主要评价的是对大学城学术资源、学习资源、课程资源等的现状认知和期望,包含8题;(2)对大学城整体环境的文化需求,主要是对大学城静态环境需求的现状认知和期望,包含5题;(3)基于服务功能导向的文化互动需求,主要是对大学城是否为大学生提供了高水平的参与社会实践的机会的现状认知和期望,包含6题;(4)基于生活需求层面的服务业初级文化互动需求,主要评价的是大学城学生对于大学城内各类基本生活设施、休闲场所、共享设施需求的现状和期望,包含6题此外,还包括9个半开放式多选题,以收集大学生对大学城文化建设的认识和建议问卷采用5点评分方法(1代表非常不符合/非常不希望,5代表非常符合/非常希望)问卷的信度、效度均佳整体问卷的Cronbachα系数为0.870其中,四个维度各自的内部一致性α系数分别是0.817、0.786、0.767、0.667。
问卷整体以及各维度内部的信度比较高问卷各因素之间的相关在0.244-0.507之间,而各因素与总分之间的相关在0.710-0.790之间,各维度之间具有良好的区分度,并能很好地反映测量目标 -全文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