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校规班规的检视及完善课件.ppt

19页
  • 卖家[上传人]:枫**
  • 文档编号:587847633
  • 上传时间:2024-09-06
  • 文档格式:PPT
  • 文档大小:799.50KB
  • / 19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v校规§校规是学校以任何形式下发的用于管理本校师生的相关规章制度总和,主要包括《学生管理制度》、《教师守则》、学校根据学校管理需要临时制定的用来管理在校师生的任何书面通知和口头通知§校规是学校依法制定,适用于引导学生思想、品德、行为及学校对它们进行评价和监管的规范总称李东华)1二、校规二、校规/ /班规的检视及完善班规的检视及完善 v校规制定依据的不合理v制定主体没有包括学生和教师群体v制定的程序不规范v整体修改的频率落后于时代的发展v校规内容的不合理,具体表现为规定过多、不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和实际、过大过空、缺乏可操作性、不符合时代发展等;v就贯彻执行而言,宣传上的有效性不强,未能使学生明白蕴含在校规中的良善本意2(一)校规制定和执行中的常见问题(一)校规制定和执行中的常见问题 v管理混乱、低效v执行过程中过于强调强制与服从和不按校规进行管理现象的并存,既影响了学生对校规的认可度,又直接影响了校规的达成度形成了“铁面无私”的冰冷校规和束之高阁的文本校规,没有起到应有的契约规范作用3(二)校规不合理的后果(二)校规不合理的后果 v学生的不满与抗争及其高昂代价,学生抗争在一些极端事件中得到突出体现:4(二)校规不合理的后果(二)校规不合理的后果2010年10月9日,山东省临沂市第六中学西校区的13岁七年级女生张悦在三次被赶出校门后,以自杀的方式来对抗校规中的“短发令”。

      2004年4月19日,河南省登封市石道乡郭沟村小学六年级学生郭洪渊因数学考试分数与估分差19分,以自杀方式对抗数学老师的罚款抵分数规定 v极端例子虽为个别,但学生对校规的不满或者抗争却是普遍的一份对某初级中学404位学生的调查问卷结果显示,对校纪校规内容非常不满意的比例达到68%,而满意的仅占5%而这种非常不满意的抗争会表现在学生对校规的故意违反、心理抗拒上面,学校对学生故意违反校规行为的规制和对心理抗拒的威压,则会造成发生率更高、持续时间更长的隐性伤害李东华)5(二)校规不合理的后果(二)校规不合理的后果 v 校规的公正性:从“差生的专利”到全体学生正义的学校规则制度首先意味着最大限度地保护每一个体的自由和平等,不能侵犯学生的私人生活空间 6(三)校规的应然取向(三)校规的应然取向 v校规的人道化:走出“物化管理”的沼泽不论是校规背后的价值观,还是校规的表述方式或执行手段,都不能偏离人性的维度v校规的发展性:从“管制学生”到学生发展当代著名伦理学家史怀泽基于生命的视角提出了自己的善恶观.认为凡是能增强生命力的活动就是善,“善的本质是:保持生命,促进生命,使生命达到其最高度的发展恶的本质是:毁灭生命,损害生命,阻碍生命的发展” 7(三)校规的应然取向(三)校规的应然取向 v“外部制约强加给学生的纪律停留在学生的精神之外,基于相互尊重和合作的纪律才能植根于学生的心灵。

      ——让·皮亚杰 v开学第一天的第一件事是让学生互相介绍,然后教师问学生:“遵守纪律是好是坏?如果我们没有纪律将会出现什么样的情况?想一想如果你们来到教室为所欲为,将会是什么样:想做作业就做,不想做就不做;有人打你,你就还手,在学校做任何你们想做的事情 8(四)师生共同制定、执行班级规范(四)师生共同制定、执行班级规范 v即使幼儿也可以在成人的鼓励和帮助下思考规则和要求:皮亚杰认为幼儿年龄较小,虽不能完全摆脱成人的限制,却可以通过民主的方式增强幼儿的自主性,发展幼儿的自由意识v强制、惩罚、不容置疑的纪律约束只会造就呆滞的幼儿,束缚幼儿智力的发展;而鼓励幼儿自己去思考规则和要求,探索规则和要求的合理性,他们就会理解认同纪律,心甘情愿地遵守纪律,逐渐成为既守纪律又自由发展的人 9(四)师生共同制定、执行班级规范(四)师生共同制定、执行班级规范 10(五)校规举例(规则(五)校规举例(规则+ +原则)原则) v“不准骂人”与“衣饰守则”v 易接受/易抵触v 实质性影响、普遍性/文化相对性v 公正和社会福利/社会期待和组织功能§习俗领域的规则是以社会组织的存在作为概念基础的,所以学校和教师应该给出诉诸社会传统习惯以及社会协调功能的理由:如,“要穿校服”,因为校服是我们学校的象征,穿校服是我们学校学生历来的传统(有助于认同感);“不许奇装异服”,因为这样就没有学生的样子了(易招惹是非)。

      这样的解释不仅与规则的领域特征相吻合,而且与学生对规则认知的领域特征相符合,能有效地诠释不同领域规则的存在的内在合理性,因此比较容易被学生所认同和接受11(六)校规的领域:道德与习俗(六)校规的领域:道德与习俗 v青少年处于对习俗的质疑阶段,倾向于将习俗看作“只是权威的武断命令”处于该发展阶段的学生更加倾向于参与违反学校习俗的行为,即使继续遵守学校习俗也是学校与教师的权威,为了维持与教师之间和谐的人际关系或避免惩罚这个阶段会一直延续到青少年中期(大约15岁),多数的青少年才进入到社会习俗概念发展的下一个水平届时,习俗才会被看成是有用的,可以协调社会成员之间或诸如学校这样的社会组织内的人际互动12青少年对青少年对““衣饰守则衣饰守则””尤其不满尤其不满 讨论讨论1.虚荣还是自尊——学生如何理解穿着打扮2.对于小慕这样的观点我们教育者该如何看待?你自己作学生的时候是否有过对衣饰准则的反感或反抗?13青少年对青少年对““衣饰守则衣饰守则””尤其不满尤其不满 v社会认知领域理论的代表人物拉瑞·纳西(Nucci, L)在通过对教师在课堂中对违规行为所进行的反馈方式的观察研究中发现,教师对课堂中的违规行为的反映模式主要有以下五种:§(1)对行为内在特征的说明,表明该行为本来就具有伤害性或者是不公正的。

      §(2)观点采择的要求,要求违规者考虑如果自己是该行为的受害者时的感受§(3)宣读准则,阐明对各种行为的规定§(4)对混乱失常行为的态度,表明该行为引起了混乱或非常不合适§(5)命令,要求停止不加考虑的行为14区分领域的违规反馈与指导区分领域的违规反馈与指导其中,(1) (2)属于对道德领域违规行为的适当反馈,而(3) (4)则属于对社会习俗领域违规行为的适当反馈,(5)命令是与领域无关的反馈 v与领域一致的方式§有伤害的:学生对讲道理式的方式评价最高:你那样做确实伤害了小明;对粗略重复纪律的方式评价较低;最低的是仅仅使用命令:“不准那样!别打了”/习俗:你穿成这样不像个学生v以集体参与的形式决定结果§你认为违反这个纪律应作何处理?……老师可以帮助学生懂得,处理的目的不是让学生痛苦,而是让他们改进自己的行为同学生一起寻求对违纪事件的公正处理还有一个好处:纪律的实施有一个集体的共同支持面对违纪行为(而不是针对学生)老师可以说:“违反了这条纪律,我们大家都已同意的处理办法是什么?”……假如学生事先同意了处理结果,那么让他们了解其行为以及对其行为负责就会容易许多(而不是只怨恨惩罚者,不对自己的过错表示歉意)。

      15(七)处理违纪的方式(七)处理违纪的方式 v可能的处理方式§以“不准奚落他人为例”:第一次违纪:向老师解释制定“不奚落他人”这条纪律的理由(体会被伤害者的感受),并向被冒犯者诚恳地道歉(说明道歉的理由-补救措施);§第二次违纪:再次同老师一起讨论纪律的理由,给被冒犯者写一封道歉信;§第三次违纪:向受害人公开道歉,赞扬受害人五次,并写出以后不再奚落他人的保证书16(七)处理违纪的方式(七)处理违纪的方式 v学生犯错后可写100到500字的说明书;v迟到后需要通知家长后放学留下补上迟到的时间;v不认真完成作业或者不上交作业需要重做,通知家长;v课堂违纪教师先提出批评,特别严重的通知学校管理人员带走进行隔离教育;v卫生不合格的同学可以一定程度上罚扫值日;v打架、勒索、抽烟等严重违纪的同学要在举行听证会的基础上对他们进行警告、记过等处分;情节特别严重危害到其他同学的可以移送到公安机关或者特殊教育学校17师生都比较认同的处理方式师生都比较认同的处理方式 v学生处问被送来的学生四个问题:§1)你是因为什么原因被送到这里来的?(95%学生会告诉;如果不告诉就需要请老师来);§2)那种行为对你有益吗?(通常意识到无益;或请学生讨论其坏处)§3)你想针对你的行为做点什么吗?§4)你什么事做得好,能使你获得表扬?(将这个方面纳入行为计划)18较严重违纪行为的个别处理较严重违纪行为的个别处理 v讨论后,与学生:§1)制作并签署一份双方都同意的计划,根据该计划,学生要改进他的行为;§2)在一周内再见面,看看计划执行得如何,并在随后的两到三周中坚持这样做;§3)在未来的几个月中,每月都检查一次执行情况。

      这套方法,90%奏效;其余10%需要父母、心理咨询师共同解决) (美式课堂317)19较严重违纪行为的个别处理较严重违纪行为的个别处理 。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