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初一上册历史期中考试重点内容.docx

11页
  • 卖家[上传人]:碎****木
  • 文档编号:277103456
  • 上传时间:2022-04-13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19.27KB
  • / 11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初一上册历史期中考试重点内容 1.初一上册历史期中考试重点内容 一、秦朝的统一: 1、“秦王扫六合”(统一全国)的缘由:①秦国实力超过东方六国②秦王赢政制定了正确的策略(远交近攻) 2、秦统一全国:公元前221年,都咸阳意义:①完毕了春秋战国以来的分 裂割据局面②建立了我国历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2、皇帝制度的建立:内容:①确立皇帝的称号,处于至高无上的地位②在中心设置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分管行政、军事和监察③在地方,废除分封制,全面推行郡县制专 制主义中心集权制度在秦朝建立起来 3、稳固统一的措施:①统一货币(秦国圆形方孔“半两”铜钱)②统一度(长度)量(容量)衡(重量)③统一文字(小篆,后来是隶书) 二、秦末农夫起义 1、缘由:秦的暴 政表现在:①“焚书坑儒”(这是秦始皇专 制统治在文化思想领域的集中表现)②残酷地剥削③严酷的刑罚④秦二世更加昏庸残 暴 2、开头:大泽乡起义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领导,是我国历第一次大规模农夫起义。

      在陈县建立张楚政权,曾攻到咸阳四周的戏 3、巨鹿之战:公元前207年,项羽以少胜多,在巨鹿歼灭秦军主力(破釜沉舟) 4、秦朝灭亡:公元前207,刘邦进入关中,靠近咸阳,子婴出降,秦朝灭亡 三、汉武帝的文治武功 1、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西汉,都长安(西安)汉武帝(刘彻)时,西汉进入鼎盛时期 2、汉武帝的文治武功:①思想方面:尊儒术兴太学董仲舒提出“大一统”思想,主见“罢黜百家,独尊儒术”②政治方面:公布“推恩令”彻底解决王国威逼中心的问题③经济方面:货币由国家统一铸造,盐铁由国家垄断经营④军事方面:北方战胜匈奴,设置“河西四郡”,管辖河西走廊至玉门关一带;南方掌握海南岛和“西南夷” 四、张骞通西域 1、西域的范围:玉门关和阳关以西、葱岭以东的地区 2、张骞通西域:第一次,公元前138年,目的是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其次次,公元前119年,目的是联络乌孙国意义:促进了内地和西域的经济文化沟通,为“丝绸之路”的开通打下了根底 3、西域都护的设置: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置西域都护,西域(今新疆天山南北地区)正式归属中心政权管辖。

      五、两汉时期的外交 1、“丝绸之路”:以长安为起点,经河西走廊和新疆地区,翻越葱岭,通向西亚和欧洲另有“南方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 2、汉与朝鲜、日本的沟通:铁器制造技术传到朝鲜,在平壤出土有汉朝蜀郡制造的漆器公元57年,汉光武帝赠给日本倭奴国使者“汉委奴国王”金印 3、汉与欧洲的”往来:公元97年,班超派甘英出访大秦(古代罗马帝国),到达波斯湾公元166年,大秦人从海路到中国,这是中国与欧洲第一次直接交往 2.初一上册历史期中考试重点内容 一、三国鼎立 1、官渡之战:200年,曹操以少胜多,战胜袁绍之后,曹操根本统一北方 2、赤壁之战:208年,孙、刘联军以少胜多,战胜曹操,之后,三分天下局面实际形成 3、三国鼎立:①220年,曹丕建魏,都洛阳②221年,刘备建汉(蜀汉或蜀),都成都③229年,孙权建吴,都建业(南京)三国鼎立局面正式形成 二、南方的初步开发 1、南方经济进展的主要缘由:北方人民大量南迁,为南方带来了劳动力、工具、技术和种子 2、吴国的经济:手工业中最重要的是织造麻布(越布),青瓷,三大造船中心(侯官、临海、番禺)。

      230年,吴国的卫温、诸葛直率万人船队到过夷洲(今台湾) 3、诸葛亮治蜀:堰官,锦官,平定南中地区(四川南部、云南和贵州一带) 4、西晋都洛阳,东晋和南朝(宋、齐、梁、陈)都建康(南京)江南经济进展缘由:①北方人口连续大量南迁②统治者重视进展经济③社会相对安定④自然条件优越南京被称为“六朝古都” 三、北魏孝文帝改革 1、少数民族内迁:东汉末年起,匈奴、鲜卑、氐、羯、羌内迁到黄河流域 2、北魏孝文帝改革:背景:①民族融合趋势增加②鲜卑贵族用落前方式统治人民③北魏政权面临危机 内容:①借鉴汉族政治经济制度②迁都洛阳③推行学习汉族文化风俗的政策(改用汉姓、改穿汉服、与汉族通婚、学说汉语、推行汉族训练制度)作用:北魏孝文帝改革加速了黄河流域民族大融合的进程 3.初一上册历史期中考试重点内容 一、青铜工艺 1、青铜:是以铜为主要成分(铜、锡、铅)的合金,因呈青灰色而被称为青铜青铜时代:是指夏、商、西周时期春秋战国时期,我国进入铁器时代 2、主要青铜器:①司母戊大方鼎:古代的青铜器,商朝后期铸造,特点是宏伟端庄,气概凛然,代表商朝残品的典型风格。

      ②四羊方尊:构造奇妙,制作精细,堪称青铜器中的精品③四川广汉三星堆的青铜立人、青铜人头像和青铜树:造型奇异,风格独特,具有无穷的艺术魅力 二、卓越的工程包括: 1、都江堰:战国后期,秦国蜀守李冰主持修建,位于成都四周岷江上特点:选址合理,设计科学,无坝引水,自流浇灌,工省效宏影响:使成都平原成为“水旱从人,不知饥馑”的天府之国 2、郑国渠:战国后期秦国建于咸阳四周,由郑国主持修建,浇灌了关中平原 3、秦长城:秦朝为防备匈奴,在秦、赵、燕三国北方防备工程根底上修建而成,西起临洮,东到辽东它是中国古代文明的象征,也是古代世界的宏大工程 4、灵渠秦朝修建,联通了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 三、科技成果 1、造纸术:创造于西汉(世界最早),用麻造纸东汉蔡伦改良造纸术,产量增加,本钱降低,取代竹木简,成为主要书写材料意义:为文化的沟通和保存供应了重要的条件,是我国古代人民对人类的宏大奉献 2、数学:①《九章算术》,成书于东汉初期,书中关于负数的概念、正负数的加减运算法则,以及联立一次方程组的解法,在世界上都是最早的②“圆周率”:南朝时,祖冲之在世界上最早将圆周率计算到小数点后第7位,比欧洲早1100年。

      3、医学:①“医圣”张仲景,东汉人,着有《伤寒杂病论》,奠定中医治疗学的根底②华佗,东汉人,世界上最早采纳全身麻醉手术法(麻沸散),编制了五禽戏 4、农学:贾思勰,北魏时期,着有《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农学着作 5、地理学:郦道元,北魏时期,着有《水经注》 四、汉字的演化 1、文字的起源:原始陶器上的刻画符号可能就是原始的文字 2、甲骨文:商朝时人们刻写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它是一种比拟成熟和完备的文字汉字是由它进展而来意义:甲骨文记录了商王的活动,反映了商朝的状况,为讨论当时的历史供应了牢靠的文字材料 从商朝开头我国的历史有了牢靠的文字记载 3、金文:商朝时铸在青铜器上的文字,又叫铭文和钟鼎文为后人讨论商周历史留下了珍贵资料 4、小篆和隶书:秦朝统一文字为小篆,流行于秦后进展为隶书,汉时广泛使用 5、草书、楷书和行书:消失于汉朝后期,三国两晋时趋向成熟 4.初一上册历史期中考试重点内容 远古的传奇 (一)炎黄联盟 1、阪泉之战:黄帝战胜炎帝,炎黄联盟形成 2、涿鹿之战:炎黄部落战胜蚩尤部落。

      3、影响:华夏族渐渐形成,炎帝、黄帝被尊崇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 (二)传奇中炎帝和黄帝的创造——反映了我国原始社会晚期的社会进展水平 1、炎帝的奉献: (1)教民开垦耕种,制作生产工具,种植五谷和蔬菜; (2)制作陶器,创造纺织,会煮盐,教人们通商交换 (3)制作乐器琴瑟,有最早的图文和历法学问 2、黄帝的奉献:建筑宫室,制作衣裳,挖掘水井,制造船只,教人炼铜,创造了弓箭和指南车 3、黄帝时期:仓颉制造文字,伶伦制作音律,隶首创造算盘,嫘祖擅长纺织并会缫丝 (三)尧、舜、禹的禅让 1、禅让制的含义:将部落首领位子传给贤德之人 2、推举人才的标准———贤德之人(德才兼备,以身作则); 3、禅让制的实质:民主推举部落联盟首领的制度(民主推选、首领没有特权) 4、继黄帝之后,用“禅让制”推举出的首领有尧、舜、禹 5、大禹治水:与群众同甘共苦,三过家门而不入,治水有功表达了刻苦耐劳,坚持不懈,大公无私的精神 中华文化 1.孔子是春秋晚期人,其言论记录在《论语》中,他提出“仁”的学说,主见“爱人”,“为政以德”,训练上提出:因材施教,温故而知新,老狡猾实的学习态度。

      《论语》由孔子弟子整理编写 2.老子是春秋晚期人,其学说记录在《道德经》中,他认为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的双方能够相互转化《道德经》由战国时期道家学派整理而成 3.墨子是战国时期人,主见“兼爱”、“非攻”,反对以大欺小、以强凌弱,支持正义战斗 4.孟子是战国人,认为“春秋无义战”,反对一切战斗主见“仁政”治国,轻徭薄赋,强调爱护环境 5.韩非是战国末期人,主见改革,反对空谈仁义,提倡法制 6.孙武是春秋晚期人,着有《孙子兵法》一书,其军事思想是:“知彼知己,百战不殆 5.初一上册历史期中考试重点内容 一、商鞅变法: 1、时间--在秦孝公支持下,公元前356年商鞅推行变法 2、内容--A:国家成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 B:嘉奖耕战,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以免除徭役,依据军功的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 C: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去治理 3、影响:①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封建经济得到进展,军队战斗力加强,逐步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②战国时期,各国经过变法或改革,封建制度逐步确立起来。

      (各国的变法:李悝在魏国变法;吴起在楚国变法,商鞅在秦国变法,其中最彻底的是商鞅在秦国的变法) 1)商鞅变法的目的是为确立封建统治,进展封建经济,使国家变得富强 2)商鞅变法取得成功的缘由:A:顺应了封建制进展的历史趋势;B:制定出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方法;C:敢于同旧势力作斗争 4、商鞅变法对我们今日改革的借鉴意义:改革能使经济进展,国家富强,社会进步,只有顺应时代潮流进展改革,国家才能有光明前途改革会遇到种.种旧势力,旧习俗的反对,会付出沉重的代价,必需坚持不懈,克制阻力,才能胜利还要制定法律来保障改革的顺当进展 5、商鞅变法的法令中最重要的是国家成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缘由是确立了封建土地制度 法令中触犯了旧贵族利益的是依据军功的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 商鞅变法的性质是封建地主阶级的改革,商鞅应属于法家家思想 二、百家争鸣: 1、儒家学派--创始人是孔子,他是春秋时期的人他在思想、训练、文化上的奉献: ①思想--他。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