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西方哲学的传入.doc

13页
  • 卖家[上传人]:aa****6
  • 文档编号:38105142
  • 上传时间:2018-04-27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41.50KB
  • / 13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西方哲学的传入西方哲学的传入每个哲学系统都可能被人误解和滥用,新儒家的两派也是这样照朱熹的 说法为了了解永恒的理,原则上必须从格物开始,但是这个原则朱熹自己就没 有严格执行在他的语录中,我们看到他的确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进行了某 些观察,但是他的绝大部分时间还是致力于经典的研究和注释他不仅相信有 永恒的理,而且相信古代圣贤的言论就是这些永恒的理所以他的系统中有权 威主义和保守主义成分,这些成分随着程朱学派的传统继续发展而日益显著 程朱学派成为国家的官方学说以后,更是大大助长了这种倾向 对于新儒家的反动 陆王学派就是反对这种保守主义的革命,在王守仁时期,这种革命运动达 到最高潮陆王学派用简易的方法,诉诸每个人直觉的知识,即良知,也就是 各人“本心”内在的光明陆王学派,虽然始终没有像程朱学派那样为国家官 方承认,却和程朱学派一样地有影响 但是王守仁的哲学也被人误解和滥用照王守仁的说法,良知所直接知道 的是我们意志或思想的伦理方面它只能告诉我们应该做什么,但是不能告诉 我们怎么做要知道在一定情况下怎么做我们应该做的事,王守仁说还必须根 据实际情况研究实际做法可是后来他的门徒发展到似乎相信,良知本身能够 告诉我们一切、包括怎么做。

      这当然是荒谬的,陆王学派的人,也确实吃尽了 这种谬论的苦头 在前一章的结尾,我们已经看到,王守仁用禅宗的辩论方法批评佛家这 样的一种辩论方法,恰恰是最容易被人滥用的有一个讽刺故事,说是有个书 生游览一个佛寺,受到执事僧人的冷遇有一个大官也来游览,却受到最大的 尊敬大官走了以后,书生就问僧人为什么待遇不同僧人说:“敬是不敬, 不敬是敬书生就照僧人脸上狠狠打了一耳光僧人愤怒地抗议道:“你为 什么打我?”书生说:“打是不打,不打是打王守仁的时代过后这个故 事流传开来,无疑是批评王学和禅宗的 王守仁生活在明朝(1368 一 1643 年),这是一个汉人的皇朝,取代元朝 (12 80 一 1367 年)的蒙古人皇朝明朝被国内革命和外部侵略所推翻,代之 以清朝(1644—1911 年),在中国历史上,这是第二次非汉人统治全国,这一 次是满人可是对于中国文化,满人比蒙古人百倍同情清朝的前二百年,整 个地说,是中国内部和平和繁荣的时期在这个时期,在某些方面,中国的文 化有了重大进展;但是在其他方面,这个时期滋长了文化的和社会的保守主义 官方方面,程朱学派的地位甚至比前朝更为巩固非官方方面,对程朱学派和 陆王学派在清朝都发生了重大的反动。

      反对程朱陆王的领袖人物,都谴责他们 在禅宗和道家影响下,错误地解释了孔子的思想,因而已经丧失了儒家固有的 实践方面有人攻击说:“朱子道,陆子禅在某种意义上,这种谴责并不 是完全不公正的,这从前两章就可以看出来 可是从哲学的观点看来,这种谴责完全是不相干的正如第二十四章指出 的,新儒家是儒家、佛家、道家(通过禅宗)、道教的综合从中国哲学史的 观点看来,这样的综合代表着发展,因此是好事,不是坏事 但是在清朝,儒家的正统地位空前加强,谁若说新儒家不是纯粹儒家,就 等于说新儒家是假的,是错的的确,在新儒家的反对者看来,新儒家之害甚 于佛、道,因为它表面上符合原来的儒家,更容易欺骗人,从而把人们引上邪 路 由于这个原故,清代的学者们发动了“回到汉代”的运动,意思就是回到 汉代学者为先秦经典所作的注释他们相信,汉代学者生活的时代距孔子不远, 又在佛教传入中国之前,因此汉儒对经典的解释一定比较纯粹,比较接近孔子 的原意于是,他们研究了浩繁的汉儒注释,都是新儒家所摈弃的,他们将这 种研究称为“汉学”这个名称是与新儒家对立的,他们称新儒家为“宋学”, 因为新儒家的主要学派兴于宋代从十八世纪到本世纪初,清儒中的汉学与宋 学之争,是中国思想史上最大的论争之一。

      从我们现在的观点看,它实际上是 对古代文献进行哲学的解释与进行文字的解释的论争文字的解释,着重在它 相信的文献原有的意思;哲学的解释,着重在它相信的文献应有的意思 由于汉学家着重古代文献的文字解释,他们在校勘、考证、语文学等领域 作出了惊人的成绩他们的历史、语文学和其他研究,的确是清代文化最大的 独特的成就 在哲学上,汉学家的贡献微不足道;但是在文化上,他们确实大大打开了 当时人们的眼界,看到了中国古代文献的广阔成就在明代,绝大多数读书人, 在新儒家的影响下,只需要应付科举考试的知识,全部精力都耗在“四书”上 其结果,对另外的文献,他们简直毫无所知到了清儒致力于古代文献文字整 理工作,他们就不可能仅仅限于儒家经典了当然,他们首先从事的还是儒家 经典,但是这方面的工作做完以后,他们就开始研究正统儒家以外各家的古代 文献,如《墨子》、《荀子》、《韩非子》这些书都是长期被人忽视的他 们的工作是改正羼入原文的许多讹误,解释词语的古代用法正是由于他们的 劳动,这些文献现在才比以前,例如明代,好读得多了他们的工作,在复兴 对于这些哲学家进行哲学研究的兴趣方面,的确大有帮助这种哲学研究,是 近几十年在西方哲学传入的刺激下进行的。

      我们现在就要转入这个主题 孔教运动 在这里不必详细考察中国人最初接触西方文化时所采取的态度这里只说, 到明朝后期,即十六世纪末到十七世纪初,许多中国学者已经对当时耶教传教 士传入的数学、天文学深有印象如果欧洲人把中国及周围地区称为“远东”, 那么,中国人在与欧洲人接触的初期就把欧洲称为远西,即“泰西”在此以 前,中国人已经把印度称为“西天”;当然只有把印度以西的国家称为“泰西” 了这个称呼现在已经不用了,但是直到上世纪末还是常用的 我在第十六章说过,在传统上,中国人与外人即“夷狄”的区别,其意义 着重在文化上,不在种族上中国人民族主义意识的发展,历来是重在文化上, 不重在政治上中国人作为古老文明的继承者,在地理上与其他任何同等的文 明古国相距遥远,他们很难理解,与他们自己的生活方式不同的人,怎么会是 有文化的人因此,不论什么时候,他们一接触到不同的文化,总是倾向于蔑 视它,拒绝它他们不是把它们当作不同的东西,而径直是认为它们是低劣的、 错误的东西就像我们在第十八章看到的,佛教的传入刺激了道教的建立,它 是在信仰方面作为民族主义的反应而出现的同样地,西方文化的传入,在其 中起主要作用的是基督教会,也激起了相似的反应。

      刚才提到,在十六、十七世纪,传教士给予中国人的印象,在其宗教方面, 远不如在其数学、天文学方面但是后来,特别是在十九世纪,随着欧洲的军 事、工业、商业优势的增长,中国在满清统治下政治力量却相应地衰落,中国 人这才日益感觉到基督教的动力作用了十九世纪爆发了几场教会与中国人的 严重冲突事件之后,为了对抗西方越来越大的冲击,就正在十九世纪末,著名 的政治家、改革家康有为(1858—1927 年)发起了本国的孔教运动这个事件 决不是偶然的——即使从中国思想内部发展的观点看——因为已经有汉学家铺 平了道路 在第十七、十八章讲过,汉代占统治地位的有两派儒家:古文学派,今文 学派随着清代对汉儒著作研究的复兴,古今文学派的旧纠纷也复活了我们 已经知道,董仲舒为首的今文学派,相信孔子建立了一个理想的新朝代;后来 走得更远,竟然认为孔子是到人间完成使命的神人,是人类中间的真正的神 康有为是清代汉学今文学派的领袖,他在今文学派中找到了充分的材料,足以 把儒家建成符合宗教本义的有组织的宗教 我们研究董仲舒的时候,已经读过他关于孔子的奇谈怪论康有为的说法 比董仲舒更有过之我们已经看到,在《春秋》中,更在汉儒的注释中,以及 在《礼记》中,有所谓“三世说”,即世界的进步经过三个时期或阶段。

      康有 为复活了此说,加以解释说:“孔子生当据乱之世今者大地既通,欧美大变, 盖进至升平之世矣异日大地大小远近如一,国土既尽,种类不分,风化齐同, 则如一而太平矣孔子已预知之这些话是他在 1902 年在《论语注》卷二中 写的 康有为是著名的戊戌变法的领袖变法只持续了百日,结果是他自己逃亡 海外,他的几位同事被杀,满清政府的政治反动变本加厉按他的意见,他所 主张的并不是采用西方新文化,而是实行中国古代孔子的真正教义他写了许 多儒家经典的注释,注入他自己的新思想除了这些,他还在 1884 年写了一部 《大同书》,其中描绘了一个具体的乌托邦,根据孔教的设计,将在人类进步 的第三阶段实现这部书虽然大胆,革命,足以使最能空想的著作家瞠目结舌, 可是康有为自己却远远不是空想家他断言他的纲领,不到人类文明的最高和 最后阶段,决不可以付诸实施至于当前实施的政治纲领,他坚决主张,只能 是君主立宪所以在他的一生中,他最初被保守派痛恨,因为他太激进了;后 来又被激进派痛恨,因为他太保守了 但是二十世纪不是宗教的世纪,随着基督教的传入中国,也一起传入了或 附带传入了现代科学,它是与宗教对立的因而基督教本身的影响在中国受到 了限制,而孔教运动也就夭折。

      可是,推翻清朝建立民国之后,1915 年起草民 国的第一部宪法时,有一个康有为的信徒要求在宪法上规定民国以儒教为国教 对于这一点展开了激烈的争论,最后达成妥协,在宪法上规定中华民国采用儒 教,不是作为国家的宗教,只是作为道德训练的基本原则这部宪法从未实施, 从此再也没有听说按康有为那种意思以儒教为宗教的话了 值得注意的是,直到戊戌年即 1898 年,康有为和他的同志们对于西方哲学,如果不是毫无所知,也是知之极少谭嗣同(1865 一 1898 年)在变法运动失 败的壮烈殉难,作为思想家他比康有为本人深透多了他写了一部《仁学》, 将现代化学、物理学的一些概念引入了新儒家他在这部书的开端,列举了一 些书,说明要读《仁学》必须先读这些书在这个书目中,有关西方思想的书, 他只提到《新约》“及算学、格致、社会学之书”事实很明显,当时的人简 直不知道西方的哲学,他们所有的西方文化知识,除了机器和战舰,就基本上 限于自然科学和基督教义了 西方思想的传入 在本世纪初,关于西方思想的最大权威是严复(1853 一 1920 年)他早 年被满清政府派到英国学海军,在那里也读了一些当时流行的人文学科的书 回国以后,译出了以下著作:赫胥黎《天演论》、亚当·斯密《原富》,斯宾 塞《群学肄言》,约翰·穆勒《群己权界论》、《名学》(前半部),甄克斯 《社会通诠》,孟德斯鸠《法意》,以及耶方斯《名学浅说》(编译)。

      严复 是在中日甲午战争(1894—1895 年)之后,开始翻译这些著作的此后他就非 常出名,他的译本广泛传诵 严复译的书为什么风行全国,有三个原因第一是甲午战争中国败于日本, 又接连遭到西方的侵略;丧权辱国,这些事件震破了中国人相信自己的古老文 明的优越感,使之产生了解西方思想的愿望在此以前,中国人幻想,西方人 不过在自然科学、机器、枪炮、战舰方面高明一点,拿不出什么精神的东西来 第二个原因是严复在其译文中写了许多按语,将原文的一些概念与中国哲学的 概念作比较,以便读者更好地了解这种做法,很像“格义”,即类比解释, 我们在第二十章讲到过第三个原因是,在严复的译文中,斯宾塞、穆勒等人 的现代英文却变成了最典雅的古文,读起来就像是读《墨子》、《荀子》一样 中国人有个传统是敬重好文章,严复那时候的人更有这样的迷信,就是任何思 想,只要能用古文表达出来,这个事实的本身就像中国经典的本身一样地有价 值 但是严译的书目,表明严复介绍西方的哲学很少其中真正与哲学有关的 只有耶方斯《名学浅说》与穆勒《名学》,前者只是原著摘要,后者还没有译 完严复推崇斯宾塞的《天人会通论》,说:“欧洲自有生民以来无此作也” (《天演伦》导言一,按语)可见他的西方哲学知识是很有限的。

      与严复同时有另外一位学者,在哲学方面理解比较透彻,见解比较深刻, 可是是在他放弃哲学研究之后,他才闻名于世他是王国维(1877 一 1927 年) 他是当代最大的历史学家、考古学家和著作家之。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