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39编号建筑深基坑工程监测项目及内容对照表.pdf
6页安全等级为一级建筑深基坑工程监测项目及内容对照表 监测项目 监测周 期 测点数量测点的布置 监测方法 及精度 监测频率 报警 值 支护圈梁 或围檩 (冠梁) 水平位 移、沉降 (应测)(应测) 全过程 每一边不少于 3 点, 且每 20m 不少于 1 点, 每一基坑不少于 8 点 沿基坑周边布置, 每边中部和端部 均应布置观测点, 且观测点间距不 宜大于 20 米观测点设置在与 支 护结构刚性连接钢筋混凝土冠梁 上,或钢筋混凝土护顶上 用水准仪、经纬仪、全 站仪监测,精度不低于 1mm 开挖深度 5m 及基 础底板完 成后,1 次 /2 天 ; 其它 1 次/天 立柱变形 (应测)(应测) 全过程 不少于构件的 20 %, 且不少于 3 个 直接布置在立柱上方的支撑面上, 每根立柱的垂直及水平位移均应 测量,多个支撑交汇、受力复杂处 的立柱应作为重点观测点 水准仪、经纬仪监测 精度不低于 1mm 开挖深度 5m 及基 础底板完 成后,1 次 /2 天 ; 其它 1 次/天 邻近房屋 沉降、倾 斜 (应测)(应测) 开挖至 0.00 每一建(构)筑物或 重要设施不少于6点 沉降观测点的布置:沿建筑物四角 外墙每 10-15m 或每隔 2-3 根柱设 置一点;;倾斜点的布置:应沿对 应观测点的主体竖直线布置, 整体 倾斜按顶部、底部上下对应布置; 分层倾斜按分层部位、 底部上下对 应布置 用水准仪、经纬仪等进 行测量。
精度符合建 筑 变 形 测 量 规 程 JGJ/T8 的规定, 且精度 不低于二级 开 挖 深 度 5m 及 基 础 底 板 完 成后,1 次 /2 天 ; 其它 1 次/天 基坑周围 地表沉降 (应测)(应测) 开挖至 回填 每一边不少于 2 点, 且每 20 米不少于 1 点, 每一基坑不少于 8 点 应设置在基坑深度的 2-3 倍的范 围,在基坑纵横轴线或有代表性的 位置由密到疏布置测点 观测检查或仪器测量 检查, 精度不小于 1mm 1 次/2 天 1 变 形 地下管线 沉降与水 平 位 移 (应测)(应测) 开挖至 0.00 每 10m 设一观测点 在管线的端点、转角点和必要的中 间部位设置;具体的观测点应设置 在管线本身或靠近管线底面的土 体中 用水准仪、经纬仪等进 行测量精度符合建 筑 变 形 测 量 规 程 JGJ/T8 的规定, 且精度 不低于二级 开 挖 深 度 5m 及 基 础 底 板 完 成后,1 次 /2 天 ; 其它 1 次/天 2 围护结构深 层 水 平 位 移 (应测)(应测) 全过程 每一边不少于 1 点, 边长大于 50m 时, 可 增加 12 点 在结构受力、变形较大的部位设 置。
测斜管应沿基坑每侧中心处布 置, 边长大于 50m 基坑, 可增设 1-2 点,设置在支护结构内的测斜管应 与结构入土深度一致 在支护结构或基坑附 近的土体中予埋测斜 管,用测斜仪观测各深 度处测向位移精度不 低于 1mm 1 次/2 天 支护结构 板墙内力 (应测)(应测) 全过程 每一边不少于一点 在基坑每侧中心处布置, 深度方向 测点的间距一般为 1.52.5 用安装在支护结构内 部、与受力钢筋串联连 接的应力传感器测试 精 度 不 低 于 1/100 (FS) 1 次/3 天 支护结构 圈梁或围 檩 (冠梁) 内力 (应测)(应测) 全过程 每一边不少于一点 在基坑每侧中心处布置, 深度方向 测点的间距一般为 1.52.5 用安装在支护结构内 部、与受力钢筋串联连 接的应力传感器测试 精 度 不 低 于 1/100 (FS) 1 次/3 天 监 测 项 目 及 内 容 3 内 力 锚杆应力 和轴力 (应测)(应测) 全过程 非予应力锚杆取构 件的 5 %,予应力锚 杆抽取构件的 10 %, 且不少于 3 个 每根锚杆上的测点应设置在受力、 变形较大且有代表性的位置和地 质复杂的区域 应在锚杆上安装应力 传感器测试。
精度不低 于 1/100(FS) 1 次/2 天 土钉的应 力和轴力 全过程 非予应力土钉抽取 构件的 5 %,予应力 土丁抽取构件的 10 %,且不少于 3 个 每根土丁上的测点应设置在受力、 变形较大且有代表性的位置和地 质复杂的区域 应在土钉上安装应力 传感器测试精度不低 于 1/100(FS) 1 次/2 天 3 内 力 支撑轴力 (应测)(应测) 支撑设 置至拆 除 构件的 10 %, 且不少 于 3 个, 每一支撑不 少于 3 点 设置在主撑等重要支撑的跨中部 位,每层支撑都应选择几个有代表 性的截面进行测量 用安装在混凝土支撑 内部、与受力钢筋串联 连接的应力传感器测 试钢支撑采用与支撑 串联连接的 、 与支撑断 面尺寸相同的应力传 感器测试精度不低于 1/100(FS) 开挖深度 5m 及基 础底板完 成后,1 次 /2 天 ; 其它 1 次/天 坑外地下 水 (应测)(应测) 降水过 程 每边不少于 1 点 坑外地下水位观测井(孔)设置在 止水帷幕以外,沿基坑周边布设 通过水位观测井用水 位计观测检查或测量 检查最小读数值不大 于 10mm 1 次/2 天 坑内地下 水 (应测)(应测) 降水过 程 每边不少于 1 点 坑内地下水位的观测井(孔)在基 坑每边中间和基坑中央设置, 埋深 与降水井点相同。
通过水位观测井用水 位计观测检查或测量 检查最小读数值不大 于 10mm 1 次/2 天 4 水 位 基坑渗漏 水状况 (应测)(应测) 降水过 程 基坑内全方位观察观察 1 次/2 天 支护结构 (板墙) 土压力 (应测)(应测) 降水过 程 一般基坑平面每边 不少于 2 点, 竖向布 置的间距一般为 2- 5m 设在基坑每边中部或其他有代表 性的部位 埋设孔隙水压力计或 土压力计的方法监测 精度不低于 1Kpa 1 次/3 天 5 水 土 压 力 孔隙水压 力 (应测)(应测) 降水过 程 一般基坑平面每边 不少于 2 点, 竖向布 置的间距一般为 2- 5m 设在基坑每边中部或其他有代表 性的部位 埋设孔隙水压力计或 土压力计的方法监测 精度不低于 1Kpa 1 次/3 天 邻近房屋 裂缝 (应测)(应测) 开挖至 0.00 每一建(构)筑物或 重要设施不少于6点 裂缝、沉降缝、伸缩缝的两侧及新 旧建筑物、高低建筑物的交接处均 应设置点裂缝点的布置:在裂缝 两侧布置 用水准仪、经纬仪等进 行测量精度符合建 筑变形测量规程 JGJ/T8 的规定 开挖深度 5m 及基 础底板完 成后,1 次 /2 天 ; 其它 1 次/天 基坑周围 地表裂缝 (应测)(应测) 开挖至 回填 每一边不少于 2 点, 且每 20 米不少于 1 点, 每一基坑不少于 8 点 应设置在基坑深度的 2-3 倍的范 围,在基坑纵横轴线或有代表性的 位置由密到疏布置测点 总体裂缝采用目测, 单 个裂缝采用裂缝观测 仪观测,最小读数不低 于 0. 1 mm 1 次/2 天 6 裂 缝 地面超载 状况 (应测)(应测) 开挖至 回填 每一边不少于 2 点, 且每 20 米不少于 1 点, 每一基坑不少于 8 点 应设置在基坑深度的 2-3 倍的范 围,在基坑纵横轴线或有代表性的 位置由密到疏布置测点 观测检查或仪器测量 检查, 精度不小于 1mm。
总体裂缝采用目测, 单 个裂缝采用裂缝观测 仪观测,最小读数不低 于 0. 1 mm 1 次/2 天 监 测 项 目 及 内 容 7 基坑底部回 弹和隆起 (应测)(应测) 开挖至 基础底 板完 以最小点数能测出 坑底土隆起量为原 则布点 基坑中央和距边缘约1/4坑底宽度 处以及其他变形特征位置设置观 测点对方形圆形基坑,可按单向 对称布点;矩形基坑,可按纵横向 对称布点;复合矩形基坑可多向布 点 用埋设的土体分层沉 降仪监测,不同深度土 体在开挖过程中的隆 起变形,精度不小于 1mm 1 次/2 天 安全等级为二级建筑深基坑工程监测项目及内容对照表 监测项目 监测周 期 测点数量测点的布置 监测方法 及精度 监测频率 报警 值 支护圈梁 或围檩 (冠梁) 水平位 移、沉降 (应测)(应测) 全过程 每一边不少于 3 点, 且每 20m 不少于 1 点, 每一基坑不少于 8 点 沿基坑周边布置, 每边中部和端部 均应布置观测点, 且观测点间距不 宜大于 20 米观测点设置在与 支 护结构刚性连接钢筋混凝土冠梁 上,或钢筋混凝土护顶上 用水准仪、经纬仪、全 站仪监测,精度不低于 1mm 开挖深度 5m 及基 础底板完 成后,1 次 /2 天 ; 其它 1 次/天 立柱变形 (宜测)(宜测) 全过程 不少于构件的 20 %, 且不少于 3 个 直接布置在立柱上方的支撑面上, 每根立柱的垂直及水平位移均应 测量,多个支撑交汇、受力复杂处 的立柱应作为重点观测点 水准仪、经纬仪监测。
精度不低于 1mm 开挖深度 5m 及基 础底板完 成后,1 次 /2 天 ; 其它 1 次/天 邻近房屋 沉降、倾 斜 (应测)(应测) 开挖至 0.00 每一建(构)筑物或 重要设施不少于6点 沉降观测点的布置:沿建筑物四角 外墙每 10-15m 或每隔 2-3 根柱设 置一点;;倾斜点的布置:应沿对 应观测点的主体竖直线布置, 整体 倾斜按顶部、底部上下对应布置; 分层倾斜按分层部位、 底部上下对 应布置 用水准仪、经纬仪等进 行测量精度符合建 筑 变 形 测 量 规 程 JGJ/T8 的规定, 且精度 不低于二级 开 挖 深 度 5m 及 基 础 底 板 完 成后,1 次 /2 天 ; 其它 1 次/天 基坑周围 地表沉降 (宜测)(宜测) 开挖至 回填 每一边不少于 2 点, 且每 20 米不少于 1 点, 每一基坑不少于 8 点 应设置在基坑深度的 2-3 倍的范 围,在基坑纵横轴线或有代表性的 位置由密到疏布置测点 观测检查或仪器测量 检查, 精度不小于 1mm 1 次/2 天 1 变 形 地下管线 沉降与水 平 位 移 (应测)(应测) 开挖至 0.00 每 10m 设一观测点 在管线的端点、转角点和必要的中 间部位设置;具体的观测点应设置 在管线本身或靠近管线底面的土 体中 用水准仪、经纬仪等进 行测量。
精度符合建 筑 变 形 测 量 规 程 JGJ/T8 的规定, 且精度 不低于二级 开 挖 深 度 5m 及 基 础 底 板 完 成后,1 次 /2 天 ; 其它 1 次/天 2 围护结构深 层 水 平 位 移 (应测)(应测) 全过程 每一边不少于 1 点, 边长大于 50m 时, 可 增加 12 点 在结构受力、变形较大的部位设 置测斜管应沿基坑每侧中心处布 置, 边长大于 50m 基坑, 可增设 1-2 点,设置在支护结构内的测斜管应 与结构入土深度一致 在支护结构或基坑附 近的土体中予埋测斜 管,用测斜仪观测各深 度处测向位移精度不 低于 1mm 1 次/2 天 支护结构 板墙内力 (宜测)(宜测) 全过程 每一边不少于一点 在基坑每侧中心处布置, 深度方向 测点的间距一般为 1.52.5 用安装在支护结构内 部、与受力钢筋串联连 接的应力传感器测试 精 度 不 低 于 1/100 (FS) 1 次/3 天 支护结构 圈梁或围 檩 (冠梁) 内力 (宜测)(宜测) 全过程 每一边不少于一点 在基坑每侧中心处布置, 深度方向 测点的间距一般为 1.52.5 用安装在支护结构内 部、与受力钢筋串联连 接的应力传感器测试。
精 度 不 低 于 1/100 (FS) 1 次/3 天 监 测 项 目 及 内 容 3 内 力 锚杆应力 和轴力 (宜测)(宜测) 全过程 非予应力锚杆取构 件的 5 %,予应力锚 杆抽取构件的 10 %, 且不少于 3 个 每根锚杆上的测点应设置在受力、 变形较大且有代表性的位置和地 质复杂的区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