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手法腕踝针及镇痛机理研究讲课文档.ppt

65页
  • 卖家[上传人]:太丑****片
  • 文档编号:282667927
  • 上传时间:2022-04-26
  • 文档格式:PPT
  • 文档大小:6.25MB
  • / 65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手法腕踝针及镇痛机理研究第一页,共六十五页张卫华教授简介张卫华教授简介 1958年7月生,陕西中医学院针灸推拿系主任,教授 ,副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中国针灸学会临床分会常务理事、针灸教育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陕西省针灸学会副秘书长、陕西省针灸学会临床分会副主任委员,咸阳市有突出贡献的专家,咸阳市跨世纪学术技术头人高级技术职务评审委员会评委 近30多年来,一直从事针灸推拿的科研、临床和教学工作治学严谨,勤于思考,博采众长,善于总结,临床疗效颇佳第二页,共六十五页张卫华教授简介张卫华教授简介主要研究方向: 痛证和内分泌病及中风的 临床及实验研究 公开发表论文53篇已出版著作10余部,代表作: 1.颈椎病的诊断与非手术治疗(主编); 2.腰腿痛的诊断与非手术治疗(主编); 3.经络腧穴学(精编教材.副主编); 4. 中医妇科学(副主编); 5.中医外科科学(副主编); 6.穴位用药治百病(第一主编); 7.穴位药物治疗学(第一主编); 8.小儿增智十二法(第一主编); 9.中国传统疗法荟萃(副主编); 10.中医方剂趣味记忆法等第三页,共六十五页张卫华教授简介张卫华教授简介已完成科研课题8项:其中参与的“针刺治疗乳腺增生临床及机理研究”分获: 1.1986年度陕西省中医药科技成果二等奖(省中医管理局); 2.1987年度全国(部级)中医药重大科技成果乙级奖(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和陕西省科技进步二等奖(省人民政府); 3.1990年度陕西中医学院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均列第二位); 第四页,共六十五页。

      张卫华教授简介张卫华教授简介现主持课题现主持课题4项:项:有国家级、省级、省厅局级;参研项目参研项目8项;项; 组织实施: “针灸推拿专业教学改革阶段性成果”获院03和04年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列2、1位获国家专利一项 临床擅长治疗:临床擅长治疗: 1.颈腰椎病 2.中风 3.乳腺增生 4.肥胖症等痛症 5.减肥 第五页,共六十五页一、一、腕踝针疗法的含义含义 腕踝针疗法用毫针刺入手腕部或足踝部相应部位的皮下治疗疾病的方法 本疗法系张欣曙教授发明第六页,共六十五页 1、见效快、见效快 下针即效,特别是疼痛性疾病的疗效 2、治疗范围广、治疗范围广 涉及临床各科如:内、外、妇、 儿、急诊、肿瘤、皮肤、五官科等 3、疗效好、疗效好只要按法操作,疗效均较满意,尤其 是痛症 4、无痛苦、无痛苦本法针刺时不要求出现针刺感应,以 无针感觉为最好 5、易操作、易操作针刺时无需脱衣,无特殊季节、时候、 地点要求,均可随时随地操作治疗 6、取穴少、取穴少应用腕踝针疗法治疗时取穴均很少, 一般最多不超过3个刺激点 二、腕踝针疗法的特点二、腕踝针疗法的特点第七页,共六十五页三、发展简史1、腕踝针疗法的萌芽形成阶段(19661975年)l(1)电抽搐疗法的启示:1964年张心曙教授曾应用电抽搐疗法一次治愈了一例头部外伤后遗症致聋哑达15年之久的病人,1965年在其他医务工作者的帮助下,用同样的方法连续治愈了数例神经性瘫痪的病人,并使原有的关节疼痛及皮肤麻木感觉也随之消失,这便引起了他们的重视。

      l(2)耳针刺激部位的提示:电刺激耳廓,但在耳廓上却难以放置电极,此时便想到了手腕和足踝 l(3)生物进化和胚胎发育与三阴经、三阳经分布相关联,使腕踝针疗法的体表分区得到了确定 l(4)用体针代替电刺激,改直刺为平刺,为后来的刺法奠定了基础 l1975年正式成为“腕踝针”向社会公布 第八页,共六十五页 2、全面发展阶段(1976 )1978年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 腕踝针一书 ,为中国针灸史上第一部腕踝疗法的专著当时,腕踝针疗法在临床上开始使用,发展趋势表现为:(1)临床应用的范围不断扩大 ;(2)针刺方法的多样化; (3)临床治疗的经验不断丰富;(4)作用机理趋于明确化;实验研究已开始起步 ;(5)理论假说不断出现 随着世界针灸学的发展,及人们对“无痛针灸”需求的不断提高,它将取得更多的新成果 第九页,共六十五页四、人体体表分区与区域内脏腑四、人体体表分区与区域内脏腑(一)人体体表分区(一)人体体表分区 1、两侧与两段:左右分两侧;上下分两段 2、六区(即纵行六区) 第十页,共六十五页1)左右两侧:以人体前后正中线为基准,将人:以人体前后正中线为基准,将人体分为左半侧和右半侧体分为左半侧和右半侧。

      第十一页,共六十五页2)上下两段:以横膈线:以横膈线(以胸剑结合部为准的环身一周的水平(以胸剑结合部为准的环身一周的水平线)线)为界,将人体上下分为上段和下段为界,将人体上下分为上段和下段第十二页,共六十五页横膈以上的区域分别为上1区、上2区、上3区、上4区、上5区、上6区前面后面第十三页,共六十五页2 2、六区(即总的纵行六区)、六区(即总的纵行六区)包括:头颈躯干六区和四肢六区第十四页,共六十五页1 1)头颈头颈躯干六区躯干六区前面后面第十五页,共六十五页2)四肢六区 上肢六区前面后面第十六页,共六十五页2 2)四肢六区)四肢六区 下肢六区下肢六区前面后面第十七页,共六十五页二)区域内脏腑 每个区域中包含的脏腑、组织、器官等 1.1.上上1 1区的脏器、组织区的脏器、组织 前额、眼、鼻、口、门齿、舌、咽喉、胸骨、气管、食管及所属肌肉、筋健、骨骼、血管、神经等 2. 2.上上2 2区的脏器、组织区的脏器、组织 额角、眼、后齿、肺、乳房、心脏(左上2区)及所属肌肉、筋腱、骨骼、血管、神经等 3. 3.上上3 3区的的脏器、组织区的的脏器、组织 面颊、侧胸及所属肌肉、筋腱、骨骼、血管、神经等。

      第十八页,共六十五页二)区域内脏腑 每个区域中包含的脏腑、组织、器官等 4. 4.上上4 4区的的脏器、组织区的的脏器、组织 颞、耳、侧胸及所属肌肉、筋腱、骨骼、血管、神经等 5. 5.上上5 5区的的脏器、组织区的的脏器、组织 后侧头部、后背部、心脏、肺及所属肌肉、筋腱、骨骼、血管、神经等 6. 6.上上6 6区的的脏器、组织区的的脏器、组织 后头部、脊柱颈胸段及所属肌肉、筋腱、骨骼、血管、神经等第十九页,共六十五页l7 7、下、下1 1区的脏器、组织区的脏器、组织 有胃、膀胱、子宫、前阴及所属肌肉、筋腱、骨骼、血管、神经等l8 8、下、下2 2区的脏器、组织区的脏器、组织 胃、脾、肝、大小肠及所属肌肉、筋腱、骨骼、血管、神经等l9 9、下、下3 3区的脏器、组织区的脏器、组织 肝、胆、脾、胁部所属肌肉、筋腱、骨骼、血管、神经等第二十页,共六十五页l1010、下、下4 4区的脏器、组织区的脏器、组织 胁部、肝、脾所属肌肉、筋腱、骨骼、血管、神经等l1111、下、下5 5区的脏器、组织区的脏器、组织 腰部、肾、输尿管、臀所属肌肉、筋腱、骨骼、血管、神经等l1212、下、下6 6区的脏器、组织区的脏器、组织 脊柱腰骶段、肛门所属肌肉、筋腱、骨骼、血管、神经等。

      第二十一页,共六十五页五、进针点五、进针点 (一)一区一个进针点腕踝针疗法共有十二对进针点: 上肢六对 下肢六对进针点特点进针点特点: (1 1)一个区内一个;)一个区内一个; (2 2)位于每区之中点;)位于每区之中点; (3 3)位置固定位置固定第二十二页,共六十五页1 1、上肢六对:在内关穴与外关穴水平位置上,环前臂、上肢六对:在内关穴与外关穴水平位置上,环前臂做一水平线,并从上做一水平线,并从上1 1区上区上6 6区六等份,每一等分的区六等份,每一等分的中点为针刺穴位,即上中点为针刺穴位,即上1 1穴上穴上6 6穴又分左右两侧又分左右两侧第二十三页,共六十五页2 2、下肢六对:在三阴交穴与悬钟穴水平位置上,、下肢六对:在三阴交穴与悬钟穴水平位置上,环小腿做一水平线,并从环小腿做一水平线,并从1 1区下区下6 6区六等份,每一区六等份,每一等分之中点为进针点,即下等分之中点为进针点,即下1 1穴下穴下6 6穴分为左右穴分为左右两则第二十四页,共六十五页六、主治病症六、主治病症主要包括两方面:同名区域内所属脏器所引起的各种病症;同名区域内所属脏器所引起的各种病症;主要病状反应在同名区域内的各种病症。

      主要病状反应在同名区域内的各种病症第二十五页,共六十五页各区所治病症:各区所治病症:穴位主治病症:相应穴位主治病症:相应区域内的脏器、组织等引起的疾病以及主要症状反应在该区域内的病症 如:上上1 1穴主治病症:穴主治病症:上1区域内的脏器、组织等引起的疾病,以及主要症状反应在上1区域内的病症; 上上6 6穴主治病症:穴主治病症:上6区域内的脏器、组织等引起的疾病,以及主要症状反应在上6区域内的病症 下下2 2穴主治病症穴主治病症下2区域内的脏器、组织等引起的疾病,以及主要症状反应在下2区域内的病症 余同 第二十六页,共六十五页七、临床选穴原则七、临床选穴原则(一)(一)临床选穴的依据临床选穴的依据(1)主要症状的解剖部位(含所在体表区域)l例如:近视眼,症状是看物时“能近怯远”,眼睛可归属为上1区和上2区,临床选取双上1、2穴2)引起疾症原因的解剖部位(含所在体表区域)l例如:阑尾炎,大多数患者主要表现为转移性右下腹疼痛但有的患者发病时的主要疼痛在右侧腰骶部,这时应取阑尾炎所在的区域的进针点,即在右下2穴第二十七页,共六十五页二)临床选取穴位的原则(1 1)上病取上、下病取下)上病取上、下病取下:针对上、下两个段而言,所患疾病在上段,就取相应的腕部(上)穴位。

      如患者所患疾病在下段,就取相应的踝部(下)穴位 急性腰扭伤:急性腰扭伤:其主要症状表现在腰部,而腰部的体表区域属下段,故取在下部的踝部穴位为主2 2)左病取左、右病取右)左病取左、右病取右:针对左、右对称的六个体表区域而言,即所患疾病在左侧六区的任何一个区域,就取对应的腕部(上)穴位或踝部(下)穴位右侧同理 急性阑尾炎:急性阑尾炎:主要症状为转移右下腹痛,而疼痛的部位则属右下2区,治疗应取右下2穴3 3)区域不明、选双上)区域不明、选双上1 1穴穴:有些疾病难确定其体表区域, 如如失眠、高血压病、全身瘙痒症、多汗或无汗高热、更年期综合征、小儿多动症、乏力等对于这些病因复杂的疾病,均取双上1穴治疗第二十八页,共六十五页三)变通取穴原则(1 1)上下同取)上下同取:指症状,或病因位置在横膈线上下,如胃脘痛,应属于双下1、2区,即取双下1、2穴的同时,加取双上1、2穴2 2)左右同取)左右同取:指症状,或病因位置在躯干一区,或躯干六区而时: 如脐周疼痛,其主要症状脐,属下1区,治疗时左下1与右下1两个穴位同取3 3)前后对应)前后对应:脏腑功能失调或属脏腑损伤性疾病: 如冠心病,其主要症状或原因在心脏,心脏在前属左2区,在后为左5区,故治疗时,应取左上2穴、左上5穴。

      4 4)三五针排刺:)三五针排刺:对疼痛或症状范围广泛的疾病,先寻找敏感点,再与其两边分别确定12个穴位 如胸痛,如敏感点在左5区和右5区,则以左上5穴、右上5穴为主再在穴位两边各加选12个穴位第二十九页,共六十五页八、针刺方法八、针刺方法 (一)基本针法基本针法l医者以一手固定患者的施术部位,另一 手持针(多用30号1.5寸毫针),先以1525的夹角使毫针针尖快速穿过皮肤至真皮皮下,然后平放针身,使针身呈水平位沿真皮下刺入约1.4寸长l施以上述针法后,要求: 无针感,即不出现酸、麻、胀、重、抽、放射等第三十页,共六十五页二) 注意事项(1 1)刺入深度:)刺入深度:针身仅在真皮,即横卧真皮下在皮肤上看到似鱼浮水前游而不见鱼的形状2 2)针刺方向)针刺方向:“趋向病所”即疾病的部位在刺激区以上,针尖向心脏方向刺入;相反,针尖就逆心方向刺入3 3)调针:)调针: 何时应调针:何时应调针: 若针下无即效时:若针下无即效时:有时会发现,选穴无误,但无或疗效不佳 出现针感时出现针感。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