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完整word版)从孙志刚案看中国的违宪审查制度.doc

3页
  • 卖家[上传人]:hs****ma
  • 文档编号:515868284
  • 上传时间:2023-05-15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18KB
  • / 3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从孙志刚案看中国的违宪审查制度很久以前就已经对“孙志刚事件”略有所闻,今天特地上网查看了“孙志刚事件” 的详细始末,读后让我感觉触目惊心不知是自身为法律人的关系还是自身性格比较容不下不公之事, 面对孙志刚一案, 顿时对中国的法制多少感到了无奈和愤慨孙志刚在收容中被打死不是一个偶然事件,孙志刚事件被报道出来才是一个偶然事件《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收容遣送办法》在人们讨论中已经成为一个典型的恶法:反市场、反城市化、对农民的歧视、对弱势群体的剥夺、对公民自由权的侵犯、滥用暴力和疯狂敛财、权力的异化作为共识,学者普遍认为《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收容遣送办法》的基本内容和目的不仅违反了宪法和法律,而且与法治的基本原则和法律的基本精神相违背类似的法规,应该通过建立违宪审查机制和规范性法律文件合法性的审查机制彻底杜绝 收容遣送制度的废止如能按宪法、 法律提供的制度化管道, 对有关行政法规作出是否合宪合法的裁判后再予废止,当更有制度意义从孙志刚案中可以看出两大法制漏洞:一是法律、法规和行政行为的合宪性缺乏专门的机构进行审查, 也没有设定宪法争讼裁决程序, 即违宪审查制度不健全;二是对限制人身自由、财产权利的行政强制措施缺乏必要的司法审查程序,即人权的司法保障制度不健全。

      学者们认为,只有从宪法的高度去审视孙志刚案,才是一种理性的和建设性的态度, 也才能对我国人权保障和违宪审查制度的建构与完善产生实际意义从孙志刚案可以看出,我国目前的违宪审查制度存在着诸多缺陷:一、违宪审查的主体模糊不清,违宪审查机构至今未能实际建立起来针对现行的审查体系我们发现,违宪审查的主体模糊不清是主要原因现行宪法规定,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修改宪法, 监督宪法实施, 有权改变或者撤销全国人大常委会不适当的决定; 全国人大常委会解释宪法, 监督宪法实施, 有权改变或者撤销国务院及省、 自治区、直辖市国家权力机关制定的违宪及违法的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及其他规范性文件 从宪法的这些规定来看, 我国违宪审查的主体应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 但是,宪法中的一些对于国务院权限的规定又似乎我国的违宪审查权并不专属最高权力机关, 国务院、地方权力机关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都享有一定的违宪审查权其实,无论是国务院还是地方权力机关、 地方行政机关都没有宪法解释权,我国的宪法解释权是归属全国人大常委会, 所以只有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才是违宪审查的主体宪法解释权是违宪审查权的前提, 没有宪法解释权就无法审查规范性文件是否与宪法相抵触, 因而,这些规定不仅使我国的违宪审查权的归属变得模糊,而且在实践中无法操作,从而形成了违宪审查“谁都可以管理,但实际上谁都不管” 的局面。

      不仅如此,就是当然享有宪法监督权的最高权力机关至今亦未实际建立起违宪审查的机构, 这其中还有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那就是作为一切法律的制定主体全国人大就是违宪审查的主体, 进一步而言,就是自己对自己制定的东西进行审查,自己监督自己,这很难回避逻辑的悖论二、宪法缺少可适用性,违宪审查失去了根基从宪法监督的历史看,违宪审查制度的建立必须具备两个基本的条件:一是宪法的最高性, 即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其他的一切规范性文件和行为都不得与宪法相抵触, 二是宪法的可适用性, 即宪法能够直接用于审理和解决具体的宪法争议纠纷 在这两个条件中, 第一个条件说明违宪存在的可能性, 而第二个条件则说明了解决违宪案件的法律依据和法律适用, 因此,违宪审查与宪法的可适用性密不可分长期以来,我国将宪法的作用局限在为具体的立法提供法律依据方面,它不具有可适用性 法院在审理具体的刑事、 民事及行政案件中不能直接引用宪法条款或运用宪法原则去审查拟将作为裁决依据的规范性文件的合宪性, 也不能受理和审理当事人以宪法为依据提起的宪法诉讼案件, 同时宪法也不能直接运用于审理具体的纠纷案件, 因而,法院在适用一般的法律文件审理争议纠纷时是不可能发现这些法律文件与宪法有抵触的; 而作为最高权力机关, 尽管在法律上它有违宪审查权,但是,由于它仅仅是制定法律,并不直接适用和执行法律,因此,如果没有其他因素的推动,它自身是无法发现违宪案件的。

      三、法律适用与宪法及法律解释相分离,导致违宪审查权虚置在我国,适用法律解决具体争议纠纷的机关是法院,在理论上它是一个有能力进行法律解释和违宪审查的机关, 但是,在法律上它没有法律解释及违宪审查的权力;宪法和法律的解释权属于全国人大常委会, 监督宪法实施的权力属于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 但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并不具体适用法律 因此,对于宪法及法律在具体适用和执行中所可能碰到的问题并不了解, 因而很难感受到宪法解释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即使它想解释也做不到, 因为它并不清楚哪些原则和内容在适用和执行中会产生分歧, 需要解释,这就是全国人大常委会事实上很少行使宪法解释权的主要原因; 另一方面,从全国人大常委会有限的法律解释看, 由于它脱离了具体的法律适用, 因而,大部分都不是真正意义上对有关宪法和法律条文在具体适用中的争议所作的阐述或者说明, 而是对法律制定中的疏漏或者针对新的情况所作的补充规定, 这些补充规定或者决定严格意义上说已越出了法律解释的范围而属于法律的制定或者修改,即使可以看作是法律解释的“解释” ,也不是为违宪审查而准备的因此,宪法监督实质上是宪法适用中的监督,而宪法解释及违宪审查又是宪法监督的具体形式, 如果宪法解释及违宪审查不与宪法及法律的具体适用相结合,那么,为宪法监督而准备的宪法解释及违宪审查必然空置。

      四、宪法监督欠缺相应的启动机制,违宪审查无法实际提出相比较而言,我国的违宪审查应如何启动包括谁可以针对宪法争议提起审查、应按照什么程序什么方式提起审查、 应向哪一个机构提起审查, 诸如此类的问题在现行宪法上找不到答案,在实践中也没有解决因此,在实践中,即使发现了违宪案件或者发生了宪法争议, 也因为欠缺相应的启动程序而使这些争议纠纷无法实际进入违宪审查阶段甚至不了了之上述几方面的法律障碍表明,我国的宪法监督仍停留在宪法的规定中,离制度化还有相当的距离, 所谓的违宪审查远未进入实际的运作阶段, 我国宪法监督制度及违宪审查制度的建立任重而道远。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