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毕业论文——中小学生数字化阅读行为影响因素研究.doc

31页
  • 卖家[上传人]:wo7****35
  • 文档编号:54149724
  • 上传时间:2018-09-08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1.17MB
  • / 31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本本 科科 毕毕 业业 论论 文文( 届届)题 目: 中小学生数字化阅读行为 影响因素研究 学 院: 教师教育学院 专 业: 教育技术学 班 级: 姓 名: 学 号: 指导老师: 完成日期: 年 月 日 I中小学生数字化阅读行为影响因素研究中小学生数字化阅读行为影响因素研究【摘要】本研究基于技术接受模型,将电子阅读器、软件优势、 内容优势、个体差异、外部因素和内部心理因素 6 个外在变量引入 TAM 扩展模型,构建了一个预测中小学生对数字化阅读接受意愿的影响研究 在此基础上设计了问卷,在温州中小学进行问卷调查,并对理论模型进 行验证、分析和修正。

      结论表明:提出的 TAM 扩展模型对中小学生数字 化阅读行为的预测是适用的;中小学生对数字化阅读行为接受意愿总体 上是积极的,并受到软件优势、内容因素,外部因素、内部心理因素和 个体差异等因素的影响,而电子阅读器对其没有影响关键词】中小学生;数字化阅读;技术接受模型;IIStudy on the Influential Factors of Digital Reading Behavior of Primary and Middle School StudentsAbstract:This study, based on technology acceptance model, add six external variables of the e-reader, the software advantages, content advantages, individual differences, external factors and internal psychological factors to the model. We could predict and explain the willingness to digital reading of primary and middle school students through used the extended technology acceptance model. We designed a questionnaire survey and did survey from different primary and middle school in parts of the area of Wenzhou .And the theoretical model was validated analyzed and corrected. Conclusions show that: the extended technology acceptance model that predicted for schoolchildren digital reading behavior is applicable; the willingness of students to accept digital reading behavior is positive, and Influenced by the software advantages, content factors, external factors, internal psychological factors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s and other factors, but e-readers have no effect on it.Keywords:Primary and Middle School Students;Digital Reading;Technology Acceptance ModelIII目 录中文摘要 I 英文摘要 .II 1 引言 .1 1.1 研究背景1 1.2 数字化阅读1 1.3 研究现状2 1.4 研究目的与问题3 2 研究模型与假设 .4 2.1 技术接受模型的理论内涵4 2.2 扩展模型5 2.3 研究假设及说明7 3 研究方法 .9 3.1 研究工具9 3.2 调查对象.10 3.3 数据处理方法.10 4 研究结果与分析 11 4.1 数据分析.11 4.1.1 信度分析 .11 4.1.2 正态分布分析 .114.1.2 效度分析.11 4.2 问卷基本信息.13 4.3 接受意愿统计.14 4.4 整体模型验证.15 4.4.1 数据拟合和模型 .154.4.2 模型假设验证.164.4.3 修正模型.17 5 研究结论与相关建议 18 5.1 研究结论.18 5.2 推广建议.19 研究不足与展望 .20 致谢 .20 参考文献 .21 附录一:问卷调查 .2211 引言1.1 研究背景 阅读是人们获取信息知识的重要方式,不断地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

      在互联网技术和信息技术高速的发展下,人们的阅读载具、阅读方式、阅读习惯都发生了变化人们阅读载具从最初的甲骨到竹简,发展到纸质书籍;又随着时代的变迁,电脑、光盘、、手持电子书和平板电脑逐渐成为人们阅读载具的主流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组织从 1999 年起,到 2012 年已经持续开展了 9 次国民阅读调查调查覆盖了我国 29 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范围涵盖图书、期刊、音像、网络、等载体基于 9 次国民阅读调查,13 年来我国数字化阅读率迅速增长,2012 年的数字化阅读率较 1999 年的增长 51 个百分比如图 1 所示数据来源: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历次国民阅读调查结果新闻发布会)图 1-1 9 次网络阅读率调查情况由此可见,大众化阅读方式已然发生改变,群众更倾向简单快捷的数字化阅读;且2013 年 7 月发布的第 32 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中的数据表明中小学网民比例增大,其中初中及以下学历人群是中国网民的主要增长点因此对中小学生数字化阅读的重视及研究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通过查阅数字化阅读的相关文献和网络资源,发现国内外专家对中小学生接受数字化阅读的意愿研究还是极少的技术接受模型(Technology Acceptance Model,简称 TAM)是 Davis 运用理性行为理论研究用户对信息系统接受时所提出的一个模型,其中探讨了感知有用性和感知易用性对个体使用新信息技术意愿的影响。

      本课题试图使用 TAM 模型理论来预测和解释中小学生对数字化阅读的接受意愿,探讨影响中小学生数字化阅读使用意向的主要因素,并对数字化阅读的推广应用提出相关建议21.2 数字化阅读 关于数字化阅读的定义,笔者分别以“数字阅读” , “数字化阅读”和“网络阅读”为关键词进行检索,选取被引次数较多的文章,发现学者们对数字化阅读有如下定义:杨志刚在《开展数字阅读提升图书馆内容服务》中指出,数字阅读,就是指以数字化形式获取或传递认知的过程,不论场合、载体、形式,可以是任何数字化终端(如电子阅读器、网络浏览器、电子纸或音视频设备),可以是任何格式(各种文本、图像、声音、多媒体),可以通过任何技术手段(联网的、脱机的) ,可以是交互的、跨越时空的社会性阅读,也可以是私密的个人阅读 [1]唐晓阳认为, “数字阅读是指利用计算机或电子图书阅读器等设备,阅读包括文本在内的多媒体合成信息的超文本阅读行为,具有交互性和非线性两大特点 ” [2]李鹏认为, “数字化阅读是具有广义和狭义两个层次的行为概念广泛意义上的数字化阅读包括一切从数字化手段设计和制作的信息上获取可以为人所阅读的信息在今天科技的发展情况来看,所有的阅读方式都可以称为数字化的阅读。

      狭义的数字化阅读概念:信息以数字化手段设计和制作可以被人的视觉所捕捉,并且信息的获取是通过计算机等具有显示功能的电子通信设备为信息载体的承载物,包括文字、图片、视频、或是参与电子游戏或是进行多方对话(以文字、图片等形式的交流) ” [3]盛华认为,数字化阅读指的是人们利用数字技术,以数字代码方式,将文字、图形、声音、影像等内容编辑加工后,存储在电、光、磁介质上,通过计算机或具有类似功能的设备读取信息的活动数字化阅读主要有两层含义:一是阅读对象的数字化,也就是阅读的内容以数字化的方式呈现,如电子书、网络小说、电子地图 、数码照片、博客、网页等;二是阅读方式的数字化,就是阅读的载体、终端不是平面的纸张,而是带屏幕显示的电子仪器,如 PC 电脑、PDA、MP3、MP4、笔记本电脑、等[4]综上分析,可以看出“数字化阅读”和“数字阅读”是相同概念的不同说法所谓“数字”是从技术角度而言,即基于比特的数字技术;而数字化阅读包括阅读内容的数字化和阅读方式的数字化所以“虚拟阅读” 、 “电子阅读” 、 “移动阅读” 、 “网络阅读”“阅读”等都是数字化阅读的表现方式,只是从不同的角度(阅读载具,内容等)从而有了不同的说法。

      本文认为数字化阅读是指依靠现代数字化平台或移动终端,获取不同类型信息(各种文本、图像、音视频)的过程数字化阅读的终端主要有电脑、、手持阅读器等带屏幕显示的电子仪器数字化阅读的范畴包括阅读,网络阅读,本地电子书阅读1.3 研究现状1.3.1 数字化阅读应用及研究现状3新媒体指在二十世纪后期在世界科学技术巨大进步的背景下,在网络技术和数字技术基础上出现的新型媒体,新媒体与新媒体技术手段及技术产品主要包括互联网、直播卫星电视、数字电视、户外电视、等[5]新媒体较传统媒体而言,具有交互性、共享性和及时性等特点在新媒体技术的支持下,阅读方式也慢慢多样化,从传统阅读方式转向数字化阅读通过文献查找发现文献主要涉及数字化阅读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数字化阅读对图书馆,传统印刷出版社,数字出版社的影响其次是数字化阅读与传统阅读的比较其中探讨最多的就是“深阅读”和“浅阅读”的比较再次数字化阅读的现状与趋势最后一个方面就是关于数字化阅读的影响因素辛晓磊在《首都大学生数字化阅读行为研究》中提出内容因素、媒介因素、媒介机构阅读动机和外加动机会影响首都大学生进行数字化阅读研究综合首都大学生数字化阅读内容、阅读终端、阅读时间和阅读地点偏好分析,提出其数字化阅读多为浅阅读和数字化阅读的质量并不高。

      [6]陈丹在《我国儿童数字化阅读接受模式研究》以触屏媒体为例,以儿童为研究对象,对我国儿童数字化阅读接受模式展开研究结论指出儿童对触屏媒体整体呈现高感知度、感知创新特征是影响儿童数字化阅读的最主要因素、媒体的设计特征会增加儿童对阅读媒体有用性的判断、媒体的相对优势会影响到儿童开展数字化阅读的意愿、路径依赖会全面影响儿童对数字化阅读的感知以及儿童数字化阅读的使用行为与媒体印象相互作用[7]王雨、李子运在《大学生数字化阅读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中指出,大学生认为传统阅读的优点主要是符合阅读习惯、便于记录、利于深入研究、易于收藏;缺点主要是不能及时搜索、信息不能更新、易产生生理不适而且大学生认为数字化阅读的优点主要在于其具有便捷性、丰富性等实用功能;数字化阅读载体产生的生理不适(尤其是眼睛)和阅读内容、材料形式的不完善以及受设备限制是数字化阅读的主要缺点[8]总之,在国内有关数字化阅读影响因素的研究主要对象是大学生,少量涉及儿童,但是极少专门研究中小学生对数字化阅读行为意愿的影响因素1.3.2 技术接受模型分析中小学生对数字化阅读接受意愿的研究。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