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广东省某知名中学高一物理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32.doc

10页
  • 卖家[上传人]:cn****1
  • 文档编号:457065585
  • 上传时间:2023-01-14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279.50KB
  • / 10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潮师高中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一物理试题一、单项选择题1. 在电视连续剧《西游记》中,常常有孙悟空“腾云驾雾”的镜头,如图所示,通常是采用“背 景拍摄法”:让“孙悟空”站在平台上,做着飞行的动作,在他的背后展现出蓝天和急速飘动的白云,同时加上烟雾效果;摄影师把人物动作和飘动的白云及下面的烟雾等一起摄入镜头.放映时,观众就感觉到“孙悟空”在“腾云驾雾”.这时,观众所选的参考系是 (  )A. 飘动的白云 B. 平台 C. 孙悟空 D. 镜头【答案】A【解析】“孙悟空”站在平台上,在他的背后有急速飘动的白云,就感觉到“孙悟空”在“腾云驾雾”.通过题目所给的条件,我们可以知道所选的参考系是急速飘动的白云,认为白云静止不动的结果是“孙悟空”在飞速前进,A正确.2. 以v0=20 m/s的速度竖直上抛一小球,经2 s以相同的初速度在同一点竖直上抛另一小球.g取10m/s2,则两球相碰处离出发点的高度是 (  )A. 10 m B. 15 m C. 20 m D. 不会相碰【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小球以20m/s的速度竖直上抛2s后,据,可知小球刚好上升到最高点,并将自由下落,此时从上抛点以20m/s的速度上抛另外一个小球,两个小球相遇时,则两个小球的运动时间相同,故相遇时间为t=1s,则相遇处离出发点距离为:=15m,所以B选项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竖直上抛运动的理解和应用3. 运动质点从原点出发,沿x轴做直线运动,各时刻的位置和瞬时速度如表所列则下列说法正确是:时间t/s01234……坐标x/m02468……速度v/(m·s-1)01234……A. 质点运动是匀速直线运动B. 质点运动是匀加速直线运动C. 质点在第3s内的平均速度是2m/sD. 质点在第2.5s末的速度是2.5m/s【答案】C【解析】根据表格数据可以看出,第一秒前进2m,第二秒也前进2m,第三秒也前进2m,第四秒还是前进2m,即前4s内,每一秒的位移都是2m,故每一秒的平均速度都是2m/s;再看瞬时速度,第1s瞬时速度为1m/s,第2s瞬时速度为2m/s,第3s瞬时速度为3m/s,第4s瞬时速度为4m/s,速度均匀增加;前4s内,每一秒的平均速度都相同,但每一秒末的速度都不同且是均匀增加的,故物体每一秒都有加速和减速过程,不是匀速直线运动,也不是匀加速直线运动,AB错误C正确;物体每一秒都有加速和减速过程,不是匀速直线运动,也不是匀加速直线运动,故每一秒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都是不确定的,无法求解,D错误.4. 在同一水平面上有A、B两物体,相距s=7m,A在后B在前,A以vA= 4m/s 向右作匀速直线运动,此时B的瞬时速度为vB=10m/s,方向也向右,且以加速度a=2m/s2作匀减速直线运动。

      从此位置开始计时,A追上B所需时间为A. 7s B. 8s C. 9s D. 10s【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设B减速到零所用时间为t,则vB=at,t=5s,此时汽车B运动的位移为,汽车A的位移为vAt=20m,,由此可知在B减速到零之前追上汽车B,则根据位移和时间的等量关系得,B对;考点:考查追击问题点评:难度中等,处理此类问题一定要先判断两车相遇时,速度是否已经减小到零,如果速度已经减小到零,则运动分匀减速和静止两个过程5. 某汽车沿一直线运动,在t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为L,在处速度为v1,在处速度为v2,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①若作匀加速运动,则v1>v2②若作匀减速运动,则v1<v2③若作匀加速运动,则v1<v2④若作匀减速运动,则v1>v2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④ D. ②③【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汽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分别求出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和中间位置的瞬时速度,然后根据作差法比较两个速度的大小汽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设初速度、末速度分别为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则在中间时刻的速度,即处速度,根据位移速度公式可知,,联立解得,根据数学知识可知,即无论加速还是减速都有,故C正确.6. 如图所示是汽车的速度计,某同 学在汽车中观察速度计指针位置的变化.开始时指针指示在如图甲所示的位置,经过8 s后指针指示在如图乙所示 的位置,若汽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那么它的加速度约为A. 1.4m/s2 B. 0.6 m/s2 C. 11 m/s2 D. 5.0 m/s2【答案】A【解析】甲图中速度,乙图中的速度,所以速度变化量为,故加速度为,A正确.7. 一小球从A点由静止开始做匀变速直线运动,若到达B点时速度为v,到达C点时速度为2v,则AB:BC等于( )A. 1:1 B. 1:2 C. 1:4 D. 1:3【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题中不涉及时间,我们根据位移速度公式分析.设加速度为a,根据速度位移公式可知,,故,D正确.二、多项选择题8. 下列几种奥运比赛项目中的研究对象可视为质点的是A. 在撑杆跳高比赛中研究运动员手中的支撑杆在支持地面过程中的转动情况时B. 帆船比赛中确定帆船在大海中的位置时C. 跆拳道比赛中研究运动员动作时D. 铅球比赛中研究铅球被掷出后在空中飞行时间时【答案】BD【解析】A、物体可被看作质点的条件是: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忽略后对所研究的问题没有影响,如果把支撑竿看作质点后就无法研究其转动的情况了,选项A错误;B、由于帆船的大小和形状对其在大海中的位置没有影响,选项B正确;C、把跆拳道运动员看作质点后就无法研究其动作了,选项C错误;D、把铅球看作质点后并不影响铅球的运动轨迹,也就不影响其在空中飞行的时间,选项D正确。

      点睛:考查学生对质点这个概念的理解,关键是知道物体能看成质点时的条件,看物体的大小体积对所研究的问题是否产生影响,物体的大小体积能否忽略9. 关于位移和路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物体沿直线向某一方向运动,通过的路程就是位移B. 物体沿直线运动,通过的路程等于位移的大小C. 物体通过一段路程,其位移可能为零D. 两物体通过的路程不等,位移可能相同【答案】CD【解析】试题分析:路程是标量,位移是矢量,物体沿直线向某一方向运动,通过的路程等于位移大小,不能说路程就是位移.故A错误.当物体做单向直线运动时,路程等于位移的大小.故B错误.物体通过的路程不相等,初位置与末位置可能重合,位移可能为零.故CD正确.故选CD考点:路程和位移【名师点睛】解决本题的关键知道路程和位移的区别,知道路程是标量,位移是矢量,位移的大小等于首末位置的距离,路程的大小等于运动轨迹的长度10. 在军事演习中,某空降兵从飞机上跳下,先做自由落体运动,在t1时刻速度达较大值v1时打开降落伞,做减速运动,在t2时刻以较小速度v2着地.他的速度图象如图所示.下列关于该空降兵在0~t2和t1~t2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的结论正确的是 (  )A. 0~t1, B. t1~t2,C. t1~t2, D. t1~t2,【答案】AC【解析】空降兵在0~t1时间内做自由落体运动,为匀变速直线运动,故;在t1~t2时间内做加速度不断减小的减速运动,若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则其平均速度为,因为位移等于速度时间图线与时间轴包围的面积,所以实际运动位移小于做匀减速直线运动时的位移,故,AC正确.11. 甲、乙、丙三个物体在同一直线上运动, 它们的位移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可知( ) A. 开始计时时, 甲在最前, 丙在甲、乙之后B. 当t = t2时刻,甲、乙、丙相遇C. 甲停止运动时, 丙开始运动,丙的速度最大D. 在0—t2时间内, 甲的平均速度最大, 丙的平均速度最小【答案】ABC【解析】试题分析:位移-时间图象的斜率表示物体运动的速度,图象的交点表示物体到达同一位置即相遇.平均速度等于总位移除以总时间.12. 某物体的运动情况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在第1s末物体的运动方向发生了改变B. 在3~4s内物体的速度不断减小C. 在0~1s内和3~4s内物体的加速度相同D. 第2s末质点的速度改变方向【答案】BCD【解析】在速度时间图像中速度的正负表示运动方向,在1s末前后物体的速度为正值,即运动方向没有变化,A错误;3~4s内物体的速度反向减小,B正确;图像的斜率表示加速度,故在0~1s内的加速度为,3~4s内物体的加速度,故C正确;2s末前,速度为正,2s末后,速度为负,故速度方向发生变化,D正确.三.实验与探究13. 某同学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测量重力加速度g,打下如图所示的纸带.如果在所选纸带上取某点为0号计数点,然后每隔4个点取一个计数点,相邻计数点之间的距离记为x1、x2、x3、x4、x5、x6.(1)实验时纸带的________端应和重物相连接.(选填“A”或“B”)(2)该同学用两种方法处理数据(T为相邻两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方法A:由,,…,取平均值g=9.767 m/s2;方法B:由取平均值g=9.873 m/s2.从数据处理方法看,在x1、x2、x3、x4、x5、x6中,对实验结果起作用的数据,方法A中有________;方法B中有______________.因此,选择方法________(填“A”或“B”)更合理.【答案】 (1). A (2). x1、x6 (3). x1、x2、x3、x4、x5、x6 (4). B【解析】试题分析:根据纸带上相邻的计数点距离的变化得出速度的变化关系来解答.充分理解逐差法的应用,即可正确解答本题.(1)重物拖着纸带运动,速度越来越大,在相等时间间隔内的位移越来越大,知实验时纸带的A端应和重物相连接.(2)在分析处理实验数据时,为了减小误差,应充分利用实验数据,方法A中,三式相加可知,最后只剩下,而其他数据没有用到;方法B中,三式相加后,为,因此六组数据都起作用,故方法B数据应用充分,更合理一些.14. 如图是某同学在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实验中获得的一条纸带.(1)已知打点计时器电源频率为 50 Hz,则纸带上打相邻两点的时间间隔为________s.(2)A、B、C、D 是纸带上四个计数点,每两个相邻计数点间有四个点没有画出.从图中读出 A、B 两点间距x=______cm;C点对应的速度是_____ m/s(计算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答案】 (1). 0.02 (2). 0.70 (3). 0.100【解析】试题分析:(1)带上打相邻两点的时间间隔。

      2)A.B间的距离,B.D间的时间间隔,则考点:打点计时器系列实验中纸带的处理【名师点睛】打点计时器打点周期与交变电流的周期相同.由,算出计数点间的时间隔T,BD间平均速度近似等于C点的速度四.计算题,本题共3小题.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必须填写在答题卡上指定区域的指定位置.15. 以18m/s的速度行驶的汽车,制动后做匀减速运动,在3 S内前进36 m,求:(1)汽车的加速度;(2)最后一秒的位移答案】(1)(2)2m【解析】(1)汽车制动过程做初速度为的匀减速直线运动,在3s内的位移为36m,故根据位移速度公式可知,解得(2)根据逆向思维,刹车过程中的最后1s的位移等于从静止开始做匀。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