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会工作方法课程标准.pdf
16页1 《社会工作方法》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社会工作方法 适用专业: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1、课程性质: 《社会工作方法》 课是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的专业核心课,是该 专业学生个案社会工作、团体社会工作、社区社会工作等能力的主 要支撑课程,其前修课程是《社会学》 、 《社会心理学》,其后续课程 是《社区社会问题处理》 、 《社区建设与管理实务》 、 《社区社会问题 处理实训》、 《社区建设与管理实务实训课》等相关课程 2、课程标准设计思路: (1)以职业岗位需求为导向,能力培养为目标 本课程以社区社会工作岗位中实际需要处理的问题为依据,以国 家社会工作者职业资格标准为参考,以岗位需求的应用能力培养为 目的,在内容选取上,坚持依靠行业专家、贴紧社会工作实际需要 的原则,内容来自岗位实际,过程设计贴近岗位实际,语言方式反 映岗位实际,案例源于岗位实际为以后学生就业快、上岗快、实 际操作能力强、技术过硬打下坚实的专业与职业基础 (2)以工作任务为驱动、过程设计贴近社会工作实际 该课程的开发设计,以案例和实训、实习为依托,以社会工作 的实际操作过程为主线,以方法技能的训练为重点,以培养学生的 社会工作操作能力为主要目的,构建了工作任务驱动的、基于社会 2 工作实际过程的课程内容体系。
课程的开发设计遵循了处理与解决 社区社会问题工作过程,从实践入手,针对不同社会群体的特点开 展社区社会工作的具体工作任务与步骤,培养学生在实际工作中分 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3)以案例导入、任务训练为教学模式 在教学方法上,采用案例导入的方式,将社会工作的基本理念、 基本方法、工作技能的教学用案例教学方法并通过综合实训加以实 施,教师在做中教,学生在做中学,实现了教学做的一体化;在教 学资源的选取上,根据教学内容性质的差异,知识性内容部分采用 案例导入、情景模拟教学法加以实施,方法技巧的内容采用模拟仿 真、角色置换的教学做一体的方式在校内实训室加以实施;综合实 务内容采用实际岗位训练法在社会实训基地加以实施,实现了“职 业导向、能力目标、学生主体、任务训练”的教学模式 (4)以学生主体的学习为中心,教学立体化 当前,多数高职课程教学内容还普遍存在理论与实践脱节的现 象,常常表现为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现象本课程的内容改革以应 用为主旨,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将授课、讨论、作业、实训、 考核等教学环节作为一个整体统筹考虑,充分利用现代化教育技术 手段和教学方式,形成立体化的教学体系。
3、课程任务 本课程任务是根据社区社会工作中的基本工作步骤,针对儿童、 妇女、老年、残疾群体、失足与犯罪等具体社会问题,结合前修课 3 程的基本知识与技能为基础,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帮助学生掌握社 会工作的基本理念、基本知识、基本方法,锤炼社会工作者的品质 与职业道德,培养学生在实际工作中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使学生达到社会工作者国家职业标准四级的相关要求,初步具备运 用专业知识分析社会工作问题的能力,并在社区工作以及社会工作 机构、组织的实际工作岗位中能够与用社会工作的个案、团体、社 区、社会行政等方法,处理与解决相关社会问题、社区矫治等社会 工作的实务能力;同时,也为全面提高学生社会工作职业素质,增 强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和继续学习的能力,为使其成为合格的专业 社区工作者打下坚实的专业基础 课程的学习建议设计为60 学时,其中校内教学学时为50 学时, 机构学习为 10 学时 二、课程目标 1. 课程总目标:本课程教学坚持“职业导向、能力目标、学生 主体、任务训练”和“教师在做中教,学生在做中学”的基本模式 与原则,运用教学做一体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掌握社会工作的基 本理念、基本知识、基本方法,锤炼社会工作者的品质与职业道德, 培养学生在实际工作中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达到社 会工作者国家职业标准四级的相关要求,初步具备运用专业知识分 析社会工作问题的能力,并在社区工作以及社会工作机构、组织的 实际工作岗位中能够与用社会工作的个案、团体、社区、社会行政 等方法,处理与解决相关社会问题、社区矫治等社会工作的实务能 4 力;同时,也为全面提高学生社会工作职业素质,增强适应职业变 化的能力和继续学习的能力,为使其成为合格的专业社区工作者打 下坚实的专业基础;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实践、学会协作,使 学生的知识、情感、技能得到全面发展,既为今后的顶岗实习准备 良好的知识与技能条件,又为其将来从事专业活动和未来的职业生 涯打下坚实基础。
2. 课程具体目标是: 2.1 职业知识: (1)社会工作的基本概念; (2)社会工作的价值观与伦理; (3)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的知识; (4)社会问题与社会政策方面的知识; (5)社会学、心理学、管理学等学科中与社会工作有密切关联 的知识 (6)个案工作的基础知识; (7)小组工作的基础知识; (8)社区工作的基础知识; (9)其他社会工作基本方法的基础知识 2.1.2 职业技能: (1) 能够掌握与运用个案工作接案的方法与技能 (2)能够掌握与运用个案工作收集资料与预估的方法与技能收 集资料与预估 5 (3) 能够掌握与运用个案工作诊断案主问题,制定服务计划的方 法与技能 (4) 能够掌握与运用个案工作实施服务与治疗计划的方法与技 能 (5) 能够掌握与运用个案工作评估与结案的方法与技能 (6) 能够掌握与运用小组工作接受小组工作任务的方法与技能 (7) 能够掌握与运用小组工作组建小组的方法与技能 (8) 能够掌握与运用小组工作开启小组活动的方法与技能 (9) 能够掌握与运用小组工作发展小组活动的方法与技能 (10) 能够掌握与运用小组工作结束小组工作的方法与技能 (11) 能够掌握与运用社区社会工作发现和接受社区社会工作任 务的方法与技能 (12) 能够掌握与社区社会工作社区分析的方法与技能 (13) 能够掌握与运用社区社会工作社区介入的方法与技能 (14) 能够掌握与运用社区社会工作制订社区规划的方法与技能 (15) 能够掌握与运用社区社会工作开展社区活动的方法与技能 (16) 能够掌握与运用社区社会工作社区工作成效评估的方法与 技能 3、职业素质: (1)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实训与实践达到的国家社会工作者四级 行业标准 (2)具备关爱弱势群体的情感、人性化的服务理念、无私奉献 6 的价值观、善于沟通的服务技巧、较强的创新意识等职业素质。
(3)形成独立思考、自主完成工作任务、善于总结经验、有创 新意识、乐于合作,坦诚待人,乐于助人的意志品质 (4) 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 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尊重个人价值尊 严,维护服务对象隐私,提升案主发展潜能,提高专业技能水平, 及时反映社会需要,协助解决社会问题,促进社会公正进步 三、课程内容标准和要求 (一)课程内容安排表(见下页表) 7 序 号 工 作 任 务 模块 课程内容和要求(行业标准)实训 设计 参考 学时 知识目标能力目标 1 接案(1)掌握个案工作要点 (2)接纳案主的原则 (3)沟通原则 (4)个别化原则 (5)案主参与和自觉的原则 (6)对案主隐私和保密的原则 (7)情感转移的原则 (1)了解案主的心理状况和需求意愿 (2)了解案主的基本情况 (3)确认案主的问题是否适合该机构的职能和服务 内容 (4)确认案主的问题是否适合该机构的社会工作者 的能力和技巧 (5)接受请求,立案,登记,建档 (6)转介,即把案主介绍到更适合的机构接受服务 (7)既不立案,也不转介 1. 模拟实训 2. 参 与 岗 位 实 际工作 4 2 收 集 资 料 与预估 (1)选择与案主会谈场所、时间、会谈提纲等会 谈准备要求 (2)会谈的几种具体方式 (3)会谈者的仪表和态度要求 (4)支持性、引领性、影响性会谈的具体要领 (5)开展家庭访问的适用范围 (6) 家庭访问中可能遇到的阻力以及解决的办法 (7)强化有效的沟通的原则 (8)运用调查表和现有文献,收集案主资料的要 求 (1)掌握与案主会谈准备的方法 (2)学会拟写会谈提纲 (3)掌握与案主会谈、收集案主资料的技巧 (4)家庭访问的准备工作 (5)化解家庭访问的阻碍、强化有效沟通的方法与 技巧 (6)运用调查表和现有文献,收集案主资料的技术 (7)了解如何确定收集资料的重点 (8)根据收集的资料能够进行问题的判断与确定 模 拟 实 训 与 参 与 实 际 工 作 环 节 4 3 诊 断 案 主 问题,制定 服务计划 (1)案主资料的审核及其方法 (2)案主资料汇总、分类、保存及其方法 (3)案主资料的定性、定量分析方法 (1)案主资料的审核 (2)案主资料汇总、分类、保存 (3)案主资料的定性、定量分析 模 拟 实 训 与 参 与 实 际 工 作 环 节 4 8 (4)诊断案主问题性质和程度 (5)诊断案主问题的原因 (6) 诊断案主接受协助的意愿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7)确定解决案主问题的目标 (8)制定工作计划 (4)诊断案主问题的原因、程度与接受协助的意愿 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5)确定解决案主问题的目标 (6)制定工作计划 4 实 施 服 务 与 治 疗 计 划 (1)直接治疗的基本要点 (2)间接治疗的基本要点 (3)建立专业关系的基本要求( 4)善用承诺和 适度责任的基本要求 (5)适当运用权威和权力的基本要点 (6)发展“专业自我”的具体要求 (1)直接治疗与服务的技术 (2)间接治疗与服务的技术 (3)建立个案工作专业关系的方法 (4)善用承诺和适度责任的运用 (5)适当运用权威和权力的方法 (6)发展“专业自我”的运用 模 拟 实 训 与 参 与 实 际 工 作 环 节 4 5 结 案 与 评 估 (1)结案应该具备的条件 (2)结案的主要工作内容 (3)结案应该注意的问题 (4)结案后的追踪访问 (5)个案工作总结的基本要求 (6)个案工作档案汇集与保存 (7)个案工作评估方式 (1)掌握进入结案阶段的注意事项 (2)掌握结案中的案主心理的技巧 (3)掌握结案时的工作处理技巧 (4)掌握转案技巧 (5)掌握个案工作总结与评估技术 (6)掌握档案汇集与保存技术 (7)撰写工作总结的技术 模 拟 实 训 与 参 与 实 际 工 作 环 节 4 6 接 受 小 组 工作任务 (1)小组工作方法及主要特点 (2)发现小组工作任务 (3)接受工作机构委派的任务 (4)小组工作的实施原则 (5)小组工作的类型 (1)小组工作方法的技巧 (2)发现小组工作任务 (3)接受工作机构委派的任务 (4)小组工作的实施 模 拟 实 训 与 参 与 实 际 工 作 环 节 4 9 7 组建小组(1)制定小组组建计划要点 (2)小组组建计划书的要求 (3)招募和选择小组成员基本要求 (4)申报并协调资源的程序 (5)小组组建的物质准备 (1)小组组建计划书的制定 (2)招募和选择小组成员的技巧 (3)申报并协调小组工作资源的方法 (4)申报并协调资源小组工作的物质准备 模 拟 实 训 与 参 与 实 际 工 作 环 节 4 8 开 启 小 组 活动 (1)开启小组活动的筹备工作要点 (2)制定小组活动计划要点 (3)引导小组成员及与员工之间认同感 (4)承担好领导、组织、统筹的角色 (5)设计小组活动需要考虑的因素 (6)巩固学习成果的活动设计的要求 (7)小组初期活动的要求 (1)设计小组活动 (2)发挥小组领导者作用 (3)通过小组活动教导训练小组成员 (4)制定并实施结构性活动 (5)制定并实施小组形成期的活动方案 (6)小组初期的活动技巧 (7) 模 拟 实 训 与 参 与 实 际 工 作 环 节 4 9 策 划 小 组 活 动 的 技 巧 (1) (2) (3) (4) (5) (6) (1) (2) (3)模 拟 实 训 与 参 与 实 际 工 作 环 节 4 10 发 展 小 组 活动 (1)促进小组发展的工作技巧 (2)小组中期活动的要求 (3)开展团体讨论的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