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陋室铭》公开课教学设计.doc
3页《陋室铭》公开课教学设计 合肥市五十中学新校天鹅湖校区 李志文 【教学目标】知识和能力:1.掌握相关的文言字词,翻译课文2.认真体会“铭”文句式整齐、押韵,节奏感强的特点3.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过程与方法:1.疏通文意以学生翻译为主,教师讲解为辅:2.分析课文时教师要发挥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的作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理解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2.学习古人的优秀品质,不断增强个人的魅力教学重点】1.积累文言知识,训练并提高学生熟读成诵的能力2.疏通文言语句,分析文章内容3.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 【教学难点】理解作者高洁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教学方法】朗读教学法,自学点拨法,引导学习法教学时间】1课时 一、导入新课:从刘禹锡的《秋词》说起......1.走近刘禹锡2.这篇“铭”文的由来3.检查预习情况二、我会读课文1.本文韵脚是什么?押什么韵?本文韵脚: 名ing,灵ing,馨in, 青ing, 丁ing,经ing,形ing,亭ing押的是ing 和in韵2.我会把握节奏停顿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 \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三、我会自主翻译课文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2.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3.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4.参考译文: 山不一定要高,有了仙人就出名了;水不一定要深,有了龙就灵异了这是简陋的屋子,只是我品德高尚(就不显得简陋了) 苔痕蔓延到台阶上,使台阶都绿了;草色映入竹帘,使室内染上青色谈笑的是渊博的学者,往来的没有粗俗浅薄的人可以弹奏朴素的古琴,阅览珍贵的佛经没有世俗的乐曲扰乱心境,没有官府的公文劳神伤身它如同)南阳诸葛亮的茅庐,西蜀杨子云的亭子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四、我们一起来思考1.作者开篇写有仙之山,有龙之水,这与陋室有什么关系呢?这是运用比兴手法借写“有仙之山”与“有龙之水”来引出“陋室”,同时用“山”“水”比喻“陋室”,用“仙”“龙”比喻“品德高尚的室主”2.“斯是陋室,惟吾德馨”一句在文中起什么作用?全文的主旨句,“陋室”扣题,“德馨”统领全篇3. 作者从哪几方面写“陋” 室不“陋”,表现了室主品德高尚?居室环境(室中景)交往之人(室中人)日常生活(室中事)4.文章的主旨在具体描述“陋室”时已突出,为什么又写诸葛庐、子云亭?目的是与古代贤士的“陋室”相类比,反映了作者要以古贤自比的思想境界,暗示陋室不陋,表明自己也具有古贤的志趣和抱负。
5.文章结尾引用孔子的名言“何陋之有” 有什么作用?“何陋之有”与文章开头的“惟吾德馨”遥相呼应,是文章的点睛之笔,引用孔子的话意在说明“有德者居之,则陋室不陋”紧扣题目,以反问作结,有力地突出了中心6.作者身居陋室却不觉其陋,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通过对居室的描绘,极力形容陋室不陋,表达了一种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五、我们一起来合作、探究托物(陋室) 言志(安贫乐道、高洁傲岸)六、我来说说本文通过对陋室的描绘,极力形容“陋室”不陋,表达了作者不慕荣华、安贫乐道的情趣,处在物质生活丰富的今天,你如何看待作者的这种生活态度?七、我来写一写(略)八、作业布置1.背诵并默写课文2.课外搜集刘禹锡的诗板书设计】【教学反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