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基沉降事故处治(市政工程案例).docx
5页路基沉降事故处治(市政工程案 例)路基沉降事故处治(市政工程案 例)路基沉降事故处治关键词:沉陷破坏综合处治摘 要:本案例分析桥头构筑物变形和高填土 路基裂缝沉陷破坏,采取综合处治措施达到稳 定效果,并从中吸取教益1、背景 农奔公路孟津河桥北端,台背填土高度5-6m,路面及边坡出现沉降凹陷和开裂路面上出现 3条裂缝;东侧一条沿取土坑边 线外4-5m,从位于路肩内侧2m,斜裂到路 肩上,长约30m,最宽处4cm,两侧两条缝 也均位于路面范围内,靠近路中心的一条长 约40m,最宽处约有6cm,裂缝伴有错台和 路拱扁肩现象同时桥台台背侧墙外倾,桥 台锥坡下沉,坡面浆砌片石严重开裂,坡脚 矮墙受推挤外倾本工程2004年年底施工完成,历经一 个冬天,施工单位已在早期出现的裂缝处作 灌浆处理,防止雨水进入,但收效甚微2、破坏成因2.1 排除滑坡:根据事后补足的钻探 资料和现状地形分析,可排除路面开裂为边 坡滑移所致,其理由有:① 钻探查明:仅有一条斜穿道路的暗 塘,宽度3-10m,淤泥厚2・1-3・2m,其底面 平坦,下为粘土层取土坑内有淤泥厚 3.5m,下为粘土层路基填土伸入取土坑内 2-3m,填土时坑底沉积的淤泥未清除,其 余路基范围内的地基土质,除地面0.6-1m 的杂填土外,下卧层为粘土硬塑,厚 2. 5-5・6m,曾为建路时的取土选择地段。
② 淤泥层仅限于暗塘和取土坑内有, 而下陷破坏路段尚包括无淤泥的好土层(粘 土硬塑层)长度占 3/4③ 有淤泥层处填土最高达6.1m, 一 般地段填土不高历经 4 个多月的填土工期,又经过一个 冬天,已消除了部分沉降,路面破坏主要受 瞬间沉降变形影响,工后沉降空间小因此:不采用抗滑挡土墙,因施工开挖 清理剪出口周围的淤泥时,势必引起沉降体 带来滑移,可能诱发滑坡富阳大桥滑坡已 有先例不采用抗滑桩:虽然抗滑桩可以切断其 滑动面,施工简单,不会对现有滑动体各种 地面以下设施带来大的搅动,但抗滑桩对于 淤泥质亚粘土层厚较大,含水量大,高压缩 性,塑性指数高的地段,由于地基承载力不 足,易引起边坡失稳2.2 路基沉降破坏因素:① 诱发性:路基范围内老河道及取土坑内未清除淤泥的固结沉降,诱发路基沉降 破坏,路面受张拉开裂② 自身抵抗力差:路基填土材料不满 足设计要求,根据钻探报告显示:路基填土 中,灰土含灰量及灰土层厚度均不满足设计 要求,路基填土压实度不足,使得路基自身 抵抗力弱,致使路基未形成一定强度的整 体,抗剪抗拉能力不足,产生土基沉降差, 导致开裂③ 排水不良:桥头两侧各 10m 范围内 道路边坡未实施M7.5浆砌片石铺砌,同时 土路肩土质非常松散,成为“好”的储水体, 桥面及路面上的雨水,均由土路肩下渗,加 快了路基破坏速率。
2.3 挡土墙变形因素:① 台帽拉裂:由于桥台施工时,桥台 侧墙与台身未一次浇筑,使得台身后墙形成 施工通缝,同时由于施工时侧墙与台后挡墙 之间的沉降缝漏设,台后挡墙的沉降比桥台 大,不均匀沉降,对侧墙产生一个沿道路方 向的拉力,使台身后墙施工缝加大,在桥面 上两侧台帽背墙出现2-3cm的裂缝② 侧墙外倾:由于台后填土过快,密 实度不足,侧墙(挡墙)基础在未达到一定强 度就承受土压力,使得侧墙(挡墙)内侧承受 过大的土压力,没有与台身连成一体的侧墙 单独抵抗土压力能力较差,导致出现台后侧 墙上端外倾现象③ 锥坡下沉:锥坡的填土压实度不足 下沉,使得锥坡对侧墙失去保护作用3、处治方法刚通车的道路顾及社会影响,未接受桥 头路段翻挖重修彻底解决的方案,但也不局 限于裂缝灌浆路面借平,施工单位已经做过 的日常维修的过渡方案,因收效不大,也不 适于本工程交通量大、填土高,行车安全受 控地段采取的综合处治方案如下:3.1 路面修补:路面裂缝下沉处采用 水泥浆压浆工艺填补裂缝,沥青路面上采用 沥青灌浆,裂缝错台,及路拱偏肩大面积补 修养护3.2 边坡整治:清除边坡上所有松散 土层至道路路基,并挖成hXb为50cmX 75cm 的台阶,内倾 3%,然后逐层采用好土 搭接边坡并压实。
要求补足土路肩宽度 1・5m,压实度不小于87%土路肩上采用乳 化沥青硬化台后30m范围内实施M7.5浆 砌片石铺砌护坡3.3 暗塘和取土坑范围、路基坡脚加 固:考虑到淤泥层厚度2・1-3・5m,且经过 四个月左右的沉降,固结完成约 30-40%, 建议在其坡脚线两侧各采用 3 排水泥搅拌 桩,成梅花状布置,桩入好土不少于 1m, 截桩位置控制在边坡坡面下0・5m左右,起 到对淤泥的固化作用,水泥搅拌桩与淤泥反 应硬化后,能有效减少工后沉降和防止基底 淤泥外移3・4 挡墙整修:侧墙(挡墙)整修,废 除现状的锥坡,重新按设计要求实施,要求 锥坡采用6%灰土分层(15cm 一层)压实,压实度不得小于 90%3・5综合处治的施工程序:①路面裂 缝处灌浆防雨水渗入,清除松散的边坡土, ②间隔打桩以免加剧沉降体的活动③先冲 抓钻挖孔以清除原有留在地下的块石,再钻 孔,④以上全部完成后再清除坡脚淤泥,抛 入块石嵌桩,后砌护坡把桩包于其内,形成 一整体⑤大面积路拱修整沥青罩面4、经验教训4.1 要勘探到位再到设计到位:① 水文地质资料:桥头路段,水文地 质复杂,设计须有水文地质资料为依据:否 则可能丢失简单经济有效的处理方法(或作 出处理方案比较):如清除淤泥,块石挤淤, 换填灰土等措施,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如本例 所致。
② 抗震设防验算:对高填方路基边 坡,地震时可能产生大规模的滑坡,而对软 土层或可液化土层上的道路稳定性,均须有 地质资料,通过抗震设防的验算③ 控制沉降量:桥头高填方路基,须 要控制工后沉降量如城市主要道路、一级以 上的公路、工后总沉降量不得大于10cm等 要求,必要时需根据土质情况采取控制沉降 的有效措施④ 以便有关方承担此事故而产生的 技术经济责任的依据4.2 要深化桥头路基设计例如:①取土坑虽设在好土地段,一旦 坑内积聚了淤泥未清底引起的路基沉降,路面破坏量不亚于河塘地段,故取土坑无异于 河塘设计要求,该处理的要处理,该有挡土 墙的不可无② 保护性路肩要设计到位,施工要压实③ 桥与桥头路基搭接设计,包括填土 处理、填土速率、桥台侧墙与台身整体浇筑, 伸缩缝预留等要细化4.3 桥头路基施工,先填土预压后砌 墙的经验值得借鉴:桥头填土预压,对于软弱地基高填土路 段,在设计施工中一般宜先堆土,随后开挖 参建结构物目的是减少工后沉降差,根据 有关资料介绍:满足填土预压高度(M拟建 路基高度的1.4倍),预压时间六个月以上, 可以使工后总沉降量减少60〜70%而先修桥后填土,无益于减少沉降差, 同时仓促填土在接近台背及侧墙(挡墙)附近、 由于受作业面的局限,又不能使构筑物受到损 伤,大型机械无法碾压处理加强的要求。

卡西欧5800p使用说明书资料.ppt
锂金属电池界面稳定化-全面剖析.docx
SG3525斩控式单相交流调压电路设计要点.doc
话剧《枕头人》剧本.docx
重视家风建设全面从严治党治家应成为领导干部必修课PPT模板.pptx
黄渤海区拖网渔具综合调查分析.docx
2024年一级造价工程师考试《建设工程技术与计量(交通运输工程)-公路篇》真题及答案.docx
【课件】Unit+3+Reading+and+Thinking公开课课件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pptx
嵌入式软件开发流程566841551.doc
生命密码PPT课件.ppt
爱与责任-师德之魂.ppt
制冷空调装置自动控制技术讲义.p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