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校图书馆一站式资源发现系统功能比较研究.docx
7页高校图书馆一站式资源发现系统功能比较研究 摘要:随着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类型和数量的快速丰富,一站式资源发现系统受到越来越多的欢迎文章比较分析了北京大学图书馆的“未名学术搜索”、清华大学图书馆的“水木搜索”和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的“思源探索”三个一站式资源发现系统的功能特点,对高校建设一站式资源发现系统提出了几点思考和建议参考文献4关键词:一站式资源发现系统,高校图书馆近年来,随着网络化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的类型和数量都获得了极大的丰富然而,丰富多样的数字资源,一方面满足了读者的需求,另一方面由于在数据结构、资源分布和访问方法等方面的差异,又给读者利用这些资源带来了极大的不便实际上,图书馆一直致力于数字资源整合,例如建立期刊导航,数据库导航,提供全文链接服务,建设联邦检索系统等但是期刊导航、数据库导航只能揭示到数据库名称或期刊名层面,不能对具体的论文进行深度检索,而联邦检索系统因为其自身技术的局限性,实际使用效果并不好近几年,市场上推出了一站式资源发现系统,基于庞大的元数据集合,通过类似Google的简单检索框,采用统一路径,实现对图书馆各种资源的发现和获取推出短短几年间,全球引进的图书馆总数就已超过2000家[1],足以说明图书馆为读者提供一站式资源检索工具的强烈需求。
1 高校图书馆一站式资源发现系统典型案例介绍目前国际市场上主要的一站式资源发现系统有5种:Serials Solution公司的Summon系统;以色列ExLibris公司发布的Primo系统;EBSCO公司的EB-SCO Discovery Service系统;OCLC的Worldcat Local系统;还有Innovative Interfaces公司的Encore系统中国大陆地区引进的主要是Summon和Primo笔者选择已经运行了较长时间且已被较好本地化和广泛使用的三个系统进行比较,分别为:北京大学图书馆的“未名学术搜索”[2]、清华大学图书馆的“水木搜索”[3]和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的“思源探索”[4]未名学术搜索”是北京大学图书馆于2011年11月发布的基于Summon系统的一站式资源发现系统在功能细节上,既保持了Summon围绕电子资源检索设计系统功能、界面简洁的特点,又将北大的古文献资源、北大名师特藏等中文特色资源进行了统一揭示,推进了对中文资源特别是特色资源的整合和检索能力水木搜索”是清华大学图书馆与以色列Exlibris公司联合,于2011年12月在Primo系统基础上推出的清华大学学术信息发现平台。
在保持了Primo强调一站式发现与获取特点的基础上,增强了中文数据处理技术,与清华本地系统结合紧密;注重与用户之间的互动,基于海量元数据分析呈现的“研究热点”为拓展学科服务奠定了基础思源探索”是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于2009年6月在Primo的基础上建立并推出的一站式资源检索与获取平台系统自推出以来,在数据全面性、检索智能性以及服务个性化等方面不断融合新技术,在功能和使用体验上不断创新和完善,尽可能符合Web 2.0环境下用户查询和获取利用信息的行为特点,到目前为止已推出4.0版2 功能比较2.1 访问入口位置未名学术搜索醒目地位于北京大学图书馆主页检索栏的第一项,与馆藏目录、数据库和电子期刊导航系统并列排放,方便读者选择清华大学图书馆主页检索栏中的第四项整合检索就是水木搜索,但同时又在下方提供了水木搜索的访问链接,容易让读者混淆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主页的检索栏目就叫思源探索从访问方便程度来说,未名学术搜索和思源探索的访问入口位置显著易于发现2.2 资源覆盖范围三个系统都较全面地覆盖了各馆的纸本资源和电子资源,并将自建资源和特色资源也整合其中如水木搜索将清华大学的学位论文、畅想之星多媒体库、优秀作品库和古籍等资源进行了整合和揭示;未名学术搜索将北大的古文献资源、北大名师特藏、民国报刊特藏、多媒体资源等中文特色资源进行了统一揭示;而思源探索还包括了土豆网和56网等网络数据库的视频数据。
2.3 检索功能未名学术搜索和水木搜索的简单检索类似于Google等搜索引擎,只有一个检索框,而思源探索则保留了图书馆馆藏系统的检索习惯,设置了一些检索项未名学术搜索没有分类检索,而在高级检索中提供了很多的可选检索项,可对检索范围进行多纬度的选择水木搜索和思源探索在提供一站式资源搜索的同时,还提供了几种常用资源类型的分类检索思源探索更是针对不同的分类检索提供不同的检索项未名学术搜索在检索界面和功能上完全是一站式检索风格,界面简洁,方便读者使用;思源探索更多地保留了图书馆检索系统的特点,设置分类检索与检索项,方便有明确需求的读者;水木搜索介于两者之间2.4 检索结果显示在检索结果显示页上,三个系统均提供多种分面和排序方式对检索结果进行过滤、聚合与导引,方便读者快速定位所需信息在结果筛选方面,未名学术搜索在选择显示内容和精炼检索结果选项前使用的是多选框,相比起来更加灵活;并可加入本馆馆藏之外的其它搜索结果而在检索结果描述方面,水木搜索和思源探索使用更加灵活动态的页面设计,在显示结果数量相同的情况下,读者可以在检索结果页面上获取到更多的描述信息水木搜索和思源探索将同一著作的不同版本聚合显示;在检索结果页上可以直接查看每条结果的详细信息,并可查看和添加评论和标签,具有更加灵活便捷的界面交互功能;二者还提供二维码,可将书目信息直接扫描到里。
水木搜索和思源探索还提供关联检索,可按作者和主题进一步检索2.5 资源获取在资源获取方面,未名学术搜索只提供一个访问链接,读者需要转入其他相关系统才能进一步了解资源状态,进行获取和操作水木搜索和思源探索则在检索结果页面上直接提供书刊实时流通状态信息以及预约、续借等功能,方便读者直接进行操作;电子资源直接显示出是否能够获取全文,并提供SFX链接,帮助读者根据不同情况多途径获取资源;在用户体验方面更加便捷和一目了然2.6 个性化服务三个系统都尽可能符合了Web 2.0环境下用户查询信息和获取利用信息的行为特点:提供免费个人空间,可查看个人借阅情况、保存检索策略、保存感兴趣的检索结果;并能订制RSS推送订阅某个检索式的最新内容;提供打印、发送邮件等多种输出功能;可添加书评和标签,与他人分享阅读体验水木搜索还能基于平台的海量文献进行数据挖掘,生成学科研究热点趋势分析曲线,并对文献、作者信息进行可视化处理,形成动态的“热词”标签云图思源探索实现了数据库定制检索,用户可选择数据库,选择情况会被保存在个人空间中,当用户检索时默认在这些数据库中做跨库检索;并实现了学科化资源排序,用户登录后系统自动获取学历和专业情况,使检索结果排序更贴近用户实际需求。
3 问题与思考3.1 与图书馆其他系统的融合一站式资源发现系统的引入,并不意味着要将原有的图书馆系统完全放弃考虑到用户的检索习惯,暂时保留传统检索系统可以给用户一个适应过程但如果布局不当或者说明不够清楚详细,诸多的检索选项也会带来困扰因此,需要仔细分析用户的使用习惯,通过一定的统计手段,发现不同的用户使用各种检索方式的频率和倾向去除重复功能,合并相似功能,使图书馆网站简洁、清晰、明了3.2 检索功能的完善当前的一站式资源发现系统是一种综合性检索,几乎可以覆盖图书馆的所有资源但是对于专业性强,检准率高的检索要求无法满足例如输入“资源整合”,结果中同时出现了企业资源整合、矿产资源整合、医疗资源整合、档案资源整合等多个领域的信息,大大增加了用户筛选的成本因此,可以在一站式资源发现系统中加入学科导航、数据库导航等功能,满足用户多层次的检索需求另外,增加二次检索也是提高检准率的一个途径3.3 检索结果显示和资源获取一站式检索通常命中的结果较多,用户需要进一步筛选,检索结果显示的信息对用户筛选至关重要检索结果所显示的信息既要考虑页面空间的限制,又要符合用户的信息搜索习惯那些对于筛选最直接、最有用的信息要放在结果页面上,用户不必转入其他系统即可直接获取。
在资源获取方面,一站式资源发现系统还可以继续努力,实现一站式的资源获取通过技术和协议等手段,解决知识产权问题,实现在结果页面直接查看馆藏情况,完成预约、续借或下载,并提供其他资源获取方式的链接3.4 新技术的融合与应用一站式资源发现系统定位于网络级的信息搜索,并处于互联网与移动技术日新月异的时代标签、网摘目次、二维码、搜索、阅读等技术的应用带来了良好的用户体验图书馆在一站式资源发现系统建设的各个阶段,积极关注互联网和移动技术的新服务、新手段,有助于改善用户体验、提高阅读和沟通效率,提升系统服务3.5 提高个性化服务参与度图书馆在一站式资源发现系统中提供了多种个性化服务,但是,通过调查显示,有些服务用户使用意愿并不高究其原因,个性化服务与图书馆服务、资源发现服务的割裂是一个重要因素通过与一些社会网络进行对比,我们发现,可以通过一些激励机制来调动用户的参与热情比如根据填写标签和书评的数量为用户积分,根据兴趣组建讨论小组等等同时将用户的这些网络活动与图书馆服务相结合,例如积分多的用户可以在预约中优先,可以增加借阅权限;通过挖掘用户兴趣对检索结果的排序进行优化等等4 结语总体而言,一站式资源发现系统为用户屏蔽了不同平台界面、检索方法、用户指令的差异,实现了纸质资源和电子资源的整合,并拓展到网络资源,其响应速度、检索范围和Web 2.0体验超越了以往的期刊数据库导航系统和联邦检索系统,为高校图书馆资源服务提供了新的平台和契机。
但是,我们也要认识到,高校图书馆引入一站式资源发现系统时间较短,在继续开发建设上仍在探索,表现在平台风格上比较趋同,功能还不够完善,资源深度挖掘利用不够,用户使用意愿较低等等,图书馆需要不断地调试、开发,使其更好地服务本馆用户参考文献:[1]包凌,蒋颖.图书馆统一资源发现系统的比较研究[J].情报资料工作,2012(5):67-72.[2]北京大学图书馆.未名学术搜索[EB/OL]..[2013-03-01].[3]清华大学图书馆.水木搜索[EB/OL]..[2013-03-01].[4]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思源探索[EB/OL]..[2013-03-01]. -全文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