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少数民族学生学习普通话的心理障碍和解决对策.docx
6页少数民族学生学习普通话的心理障碍和解决对策 摘 要:本文根据本人在少数民族地区一线从事教育教学十年经验,从民族学、教育学、心理学、语言学等角度浅谈少数民族学生学习普通话的障碍,并提出消除障碍的几条对策 关键词:少数民族学生 普通话 语言障碍 思维障碍 心理障碍 环境障碍 长期以来,少数民族学生在对普通话的学习中存在不少障碍,在阅读理解、口头表达、书面写作等方面与汉族学生相比都有明显差距如何消除这些障碍,尽快提高少数民族学生讲普通话的水平,是边远少数民族地区语文教师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本文就这个问题作简单的探讨 一、少数民族学生学习汉语的障碍主要有以下几点 1.语言障碍 新中国成立以后,国家统一了语言文字,学校教育用普通话来教学,书籍出版、教材编写用汉字,而普通话和各少数民族语言之间存在很大差异以壮族语言为例,汉语和壮语相比较,语言、词汇各自独立,语法和句法结构也有较大的区别如汉语“李果”壮语则叫“果李”;汉语“猪肉”壮语则叫“肉猪”可见,平时说惯壮语的学生要学好汉语文有一定的困难,说好普通话当然就更难了 2.思维障碍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本质和事物内在规律性的、概括的、间接的、有目的的反映。
这一反映是以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以汉语为中介去进行活动的少数民族学生最熟悉的是本民族的语言,而当他们讲普通话的时候,却必须用自己不熟练的汉语言去思维、用最不熟悉的普通话去表达,以致出现思维中断和思维混乱的状态 3.心理障碍 我国少数民族由于历史上长期处于被压迫、遭奴役的状况,加上物质经济和科学文化处于落后,形成了自卑心理和特殊的自尊心理双重心理在学校里的表现是:部分学生经不住老师和同学的帮助或批评,不愿跟同学和老师过多的交流 4.环境障碍 这里的环境包括物质环境和人文环境据调查,在很多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往往是几个自然村才有一个教学点,一两间房子,一名教师,两三个年级,人数加起来不足100名,这种复式教学往往质量不高 二、消除对策 提高少数民族学生学习普通话的教学效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以下是我在教学实践中的一些尝试与思考 对策一:在有条件的少数民族地区学校,小学阶段实施双语教学,消除语言障碍,初中阶段强化语文语感训练 学校可以开设双语教学即有条件的少数民族地区学校,既开设本民族语文课,又开设汉语课,既用本民族语言教学又使用普通话教学其目的是:在少数民族学生未能运用普通话进行思维的阶段,先用本民族语言进行思维,以便按学生的年龄吸收科学知识。
同时对于学习普通话来说,可以借助本民族语言的基础,与普通话的语音、语汇、语法等进行比较学习,使民族语言起到促进普通话学习的作用,从而加快熟练掌握用普通话思维的进程 到了初中阶段,当少数民族学生能较好地用普通话进行表达的时候,语文教师就要有意识地加大他们的阅读量,强化汉语文的语感训练,培养阅读悟性和训练方法除了老师指导外,主要靠学生自己多读、多讲,自己去实践指导学生阅读、吟咏和涵泳;指导学生切己体察,把自己读错的字词弄清楚;利用教材,通过阅读教学,对学生进行“语感操练”等 对策二:帮助学生实现由本民族母语思维到汉语言思维的转换,培养学生讲普通话的思维习惯 语言是思维的载体如果学生汉语言积累贫乏,平时又不注意养成用普通话来思维的习惯,那么当他们进行汉语文写作表达时思维难度就会加大,表达效果就会明显降低解决的办法除了平时运用普通话来进行思维表达外,老师可以通过有目的的训练来实现在阅读教学中多安排学生对课文进行复述;在进行说话训练和课堂讨论时,先让学生写成汉字后再用普通话发言;在作文教学中,先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口头作文,学生们你一言我一语地把这篇文章说的差不多的时候再让他们写成作文。
通过以上训练,使少数民族学生在运用汉语言思维和普通话表达方面都得到了强化,从而有利于思维语言的转换 对策三:遵循“认知与情感互相渗透”、个体参与和群体齐进的教学原则,实现普通话学习的最优化 少数民族学生学习普通话要取得最佳效果,对于老师来说,首先要解决的是因材施教的问题;对于学生来说,则是要克服自卑感,信心不足的问题因此必须遵循如下两个原则: 1.认知与情感互相渗透的原则:教学过程中存在着两根互相渗透的线索,一是认知线索,一是感情线索认知线索遵循教育学中可接受性的原则,教师只有了解学生学习的现状,根据学生的已知,确定能够接受的程度,教学才会有效情感线索遵循教学论中乐于接受性的原则教师只有在学生乐于接受教学信息时,传输信息才会有效 2.个性参与和群体齐进的原则:这一理论运用了“激励理论”为了激励学生,可通过对学生寄予殷切期望来实现,即在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信任、鼓励、表扬,使学生在老师的评价、鼓励中得到力量,鼓起勇气学习普通话班级是学生们最基本的集体,教师应鼓励这个集体所有的成员不管在何时何地都讲普通话,这就为学生设置了一个“场”,让学生在这个“场”中,形成合力,互相鼓励,共同上进。
少数民族学生在这样的群体“场”中学习普通话,自卑感没有了,自信心也足了 对策四:充分挖掘汉语文教材中的少数民族文化因子,适当编选少数民族优秀作品作为课外阅读教材,以增强民族自豪感,树立学好普通话的自信心 灿烂的中华民族文化,是由生活在华夏大地上的五十六个兄弟民族共同创造的而博大精深的汉语言,也是各民族共同造就的,所以各民族学生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应团结一致,相互鼓励、相互帮助,努力学好普通话 -全文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