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新word论文】肾透明细胞癌CT灌注成像及CTU成像与临床【临床医学专业论文】.doc
6页1肾透明细胞癌 CT 灌注成像及 CTU 成像与临床【摘要】 目的 探讨 MSCT 灌注成像及 CTU 成像对肾透明细胞癌血流灌注的定量诊断价值及 CTU 特征表现方法 对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肾透明细胞癌 58 例,回顾性分析肿瘤生长活跃部分及对侧正常肾肾皮质血流灌注数据,分别计算血流量(BF)、血容量(BV)、对比剂平均通过时间(MTT)及毛细血管表面通透系数(PS),进行对比分析、定量研究;分析 CTU 扫描各期横断及三维重建特征性表现及 CT 值结果 肿瘤灌注参数为:BF(335.04±79.74)mL/(min·100 g)、BV(26.96±5.66)mL/100 g、MTT(5.88±1.10)sec、PS(37.14±12.49)mL/(min·100 g);肾皮质为:BF(453.76±41.40)mL/(min·100 g)、BV(18.63±3.20)mL/100 g、MTT(4.47±1.15)sec、PS(53.57±9.51)mL/(min·100 g),两组间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P < 0.01) ;CTU 肿瘤多不均匀低密度而富血供结论 MSCT 灌注成像能够定量评价肾透明细胞癌的血流动力学变化,结合 CTU 可同时反映肿瘤的形态和功能,并能判断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 肾脏; 透明细胞癌;多层螺旋 CT; 灌注 CT;尿路造影Abstract: Objective To discuss the quantitative diagnostic value of MSCT perfusion imaging and CT urologic imaging (CTU) in blood perfusion of renal clear cell carcinoma, and observe the characteristic performances of CTU. Methods 58 cases of renal clear cell carcinoma proved by operation were adopted. By analyzing retrospectively the blood perfusion data of active part of the tumor and contralateral normal renal cortical, calculating blood flow (BF),blood volume (BV), mean transit time of contrast (MTT) and permeability coefficient (PS) both in active part of tumor and contralateral normal renal cortical,comparative analysis and quantitative study are to be carried out. To analyze the period images of CTU including characteristic performance and CT value of plain scanning and three-dimensional reconstruction. Results Perfusion parameters of tumor: BF(335.04±79.74)mL/(min·100 g), BV(26.96±5.66)mL/100 g, MTT(5.88±1.10)sec, PS(37.14±12.49)mL/(min·100 g). Perfusion parameters of renal cortical: BF(453.76±41.40)mL/(min·100 g), BV(18.63±3.20)mL/100 g, MTT(4.47±1.15)sec, PS(53.57±9.51)mL/(min·100 g). There is significant statistical difference between two groups (P< 0.01). Most CTU tumors are uniform density and rich blood supply.Conclusions MSCT perfusion imaging can quantitatively assess hemodynamics variation of renal clear cell carcinoma, combined with CTU imaging can reflect the form and function of tumors and determine the prognosis,which has important clinical application value.Key words:renal clear cell carcinoma; MSCT perfusion; CTU2肾癌是肾原发肿瘤中最多见者,约占成人肾脏恶性肿瘤的 85%~95%,其中透明细胞癌又占 70%。
多层螺旋 CT 在肾癌诊断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其灌注成像是一种功能性影像学检查方法,可评价活体组织器官的血流灌注情况,血流动力学改变,并能对灌注过程作出定量分析,代表了影像医学向反映器官形态与揭示微观代谢及功能状态相结合的发展趋势CT 尿路造影(CT urography, CTU)对肾癌的检查具有独到之处,可三维立体显示肿瘤,为临床治疗提供科学依据二者的结合应用在肿瘤的早期诊断、鉴别诊断、生物学行为评价、临床分期及疗效评估等方面将发挥重要作用本组收集 58 例肾透明细胞癌 CT 灌注扫描及CTU 扫描资料,定量研究其血流灌注特点及 CTU 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1 材料与方法1.1 一般材料选择 2007 年 10 月至 2009 年 9 月在我院同时行肾脏 CT 灌注扫描及 CTU 检查,并有完整临床及手术病理资料的肾透明细胞癌 58 例男 35 例,女 23 例,年龄 32~76 岁,平均 53.06 岁均为单侧发病,右肾 21 例,左肾 37 例1.2 检查方法使用 GE Lightspeed 16 slice 螺旋 CT 机检查前患者需膀胱充盈或半充盈并指导和训练患者呼吸,保持同样的呼吸幅度,使感兴趣区(region of interest, ROI)尽量保持在同一层面内。
先行泌尿系平扫,层厚及间隔 5 mm再使用非离子型对比剂欧乃派克(300 mg/mL)50 mL,用高压注射器经肘前静脉留置针快速团注,注射速度 4 mL/s,对选定的肾脏肿块最大直径的相邻 4 层靶层面进行固定多层(4 层)连续动态扫描,层厚 5 mm灌注扫描模式 Cine Full,扫描速度 2 层/ s,延迟 8 s,注射剂量 50 mL,扫描时间 50 s每层得到 99 幅连续图像,共 396 幅58 例再行全尿路增强皮髓质期、肾实质期及 2 或 3 次排泄期扫描,延迟时间可达 30 min注药 70 mL,流率 3.0 mL/s,层厚 3.75 mm各获图像约 90 幅图像薄层重建:平扫及增强各期图像分别进行标准算法薄层重建,间隔 1.25 mm,获图像约 380 幅1.3 CT 灌注参数测量及 CTU 后处理原始数据输入 ADW4.2 工作站应用 Perfusion 3 软件进行灌注后处理,以同层面腹主动脉为参照血管,选择肿瘤实性部分为 ROI 测量灌注参数;以对侧正常肾皮质为对照测量灌注参数,包括局部血流量 (blood flow,BF),局部血容量(blood volume,BV),对比剂平均通过时间(mean transit time,MTT),毛细血管表面通透系数(Capillary permeability surface area product,PS )。
每层取 2~3 个 ROI,以取其平均值本组 58 例肿瘤取 ROI 129 个;实测正常肾皮质 49 例取 ROI 113 个再对 58 例患者 CTU 全部容积数据分别进行三维后处理:包括三维容积成像(VR)、最大密度投影(MIP),获得排泄期全尿路多方向、多角度像,并附加伪彩;二维多平面重建(MPR)及曲面重建(CPR),获得各期全尿路的3矢状面、冠状面、任意角度及曲面的 2D 组合图像分析平扫期肿瘤密度,有无钙化、出血;增强各期肿瘤的血供,强化的均匀度及有无假包膜;瘤体实性部分在平扫及增强各期的 CT 值1.4 统计学处理采用 SPSS 13.0 软件作统计学处理,组间样本比较采用独立样本 t 检验(表 1);增强各期 CT 值彼此之间采用 q 检验(表 3)2 结 果2.1 灌注结果伪彩图表现:肿瘤生长活跃部分为红色明显高灌注区,边缘清楚,瘤内坏死呈紫蓝色低灌注区,2 例灌注较均匀,12 例灌注较均匀,46 例灌注不均匀与对侧正常肾皮质各项灌注参数比较:肿瘤生长活跃部分的 BF、PS 平均值明显低于对侧,而 BV、MTT 平均值明显高于对侧,其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P < 0.01)(表 1)(图 1~4)。
即肿瘤生长活跃部分的 BF 低于、BV 高于、MTT 长于、PS低于正常肾皮质表 1 肾透明细胞癌与对侧正常肾脏肾皮质的各项灌注参数比较(-(-明)±s)2.2 CTU 结果各期 MPR 矢状位及冠状位重建显示肿瘤大小及上下径测量准确;显示肿瘤向肾窦、周围肾筋膜侵犯程度和范围、肾静脉及腔静脉癌栓形成及全腹部淋巴结转移及其它脏器转移良好,可弥补单纯横断扫描范围局限而产生的不足排泄期VR 及 MIP 重建可立体显示双侧肾盂、输尿管及膀胱的充盈情况,间接提示双侧肾脏的排泄功能;亦可很好显示肿瘤所致的肾盂、肾盏受压、变形及浸润;肿瘤低密度在肾脏形成的缺损区肾透明细胞癌 CTU 各期特征表现见表 2横断测量 CT值结果比较各期彼此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表 3)(图 5~9),说明肾透明细胞癌血供丰富,CTU 各期 CT 值不同,具有鉴别诊断意义表 2 肾透明细胞癌 CT 各期特征性表现(例)(n=58)表 3 横断测量 CT 值(HU)结果比较(n=58)3 讨 论3.1 肾透明细胞癌的病理特点及其灌注优势正常肾脏为实质性脏器,受呼吸运动影响较小,尤其肾皮质血管丰富,血流量大,很适合 CT 灌注成像。
肾皮质血流灌注量的测定是判断肾脏血流的直接指标因此,本组仅将透明细胞癌各项灌注参数与对侧正常肾皮质进行了对比分析肾透明细胞癌血管丰富,恶性肿瘤血管特征典型:血管数量明显增加;血管形态异常、扭曲、不规则,异常的网状血管;血管基底膜不完整,外周间隙增加,通透性增加,肿瘤细胞很容易进出血管造成远处转移;血流量较大而血流阻力较低这使得肿瘤灌注表现不同于正常肾皮质,有独特灌注优势,有助于进行定量分析455-460因此,为了取得更准确的灌注值,凸显灌注特点,进行定量研究,本4组收集 58 例均为肾透明细胞癌3.2 肿瘤生长活跃部分及正常肾皮质灌注参数定量分析非离子型碘剂水溶性和低渗透好,对肾皮质的灌注影响较小,灌注扫描中密度和对比剂浓度呈线性关系而且不受血流流动干扰,另外 CT 成像速度快,时间和空间分辨力高,可追踪对比剂首次通过肾循环的时间,从而产生组织灌注成像的多个血流动力学参数,如 BF、BV、MTT 及 PS 等,用来评价活体组织的灌注状态,并给色阶附值,形成直观的灌注图,反映肿瘤的异质性及组织灌注量的变化,获得局部组织的血流灌注量,从而实现了组织血液灌注的三维定量分析,客观的评价肾脏组织微循环的血液动力学变化 277。
灌注中组织内 ROI 的选择要求包括尽可能多的确实可信的肿瘤生长活跃部分,原始图像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