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县域农村中等职业学校发展困境与对策分析.docx
13页县域农村中等职业学校发展困境与对策分析 艾雯 李仲阳Summary:县域农村中等职业学校是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基础,也是短板基于湖南省某县职业中学的深度调研,通过与教师和学生访谈、数据收集和课堂观察等方法,对研究对象的资金投入、教学条件、师资结构、教师发展、生源变化、学生发展等方面进行分析,发现由外部环境变化、内驱发展动力不足以及内部绩效和培养质量降低等问题引起的发展困境,并从政府、学校、教师以及学生的角度,有针对性地提出当前条件下县域农村中职教育发展的对策建议Key:县域农村中等职业学校;发展困境;生源;教师队伍:G710 :A :1672-5727(2020)03-0018-05近年来,由于县域经济的发展和国家对职业教育的重视,农村职业教育无论是体系建设、基础能力建设还是培养质量等方面都有了较大的发展但与此同时,一些地区,尤其是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产业基础较差的贫困地区,农村职业教育的发展面临多重挤压,生源质量、师资水平以及校企合作等方面都面临着诸多现实困难,办学举步维艰,难以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需求,值得高度关注本文试图通过对湖南省一个贫困县的县级农村中等职业学校(某县职业中专学校)的深度观察,以一手材料和多重视角呈现农村职业学校在发展过程中的现实困难,并试图通过问题和环境分析,提出有针对性的发展对策建议。
一、案例基本情况某县位于湖南西南部,湘江上游,常驻人口60万该县是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县,农业是基础产业,主要依靠特色农业带动当地旅游业发展某县职业中专学校是该县唯一一所公办中职学校,始创于1988年,原名為培训总校,后与另一学校合并后称为某县职业中专学校目前,该校共设置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计算机应用、电子商务等8个专业,共有教师93人、在校生1422人资金投入方面,年均财政拨款为220万,近两年逐渐增加,2019年申报额达到330万教学条件方面,新实训大楼包含了6间计算机教室(共240台计算机)、电子电器专业实训教室、服装专业实训教室以及学生活动教室,但因设备老化、专业取消等问题导致教室、设备的使用率较低教师队伍的平均年龄较高,40岁以上的教师占比80%生源方面,学校自1990年开始招生,2005年在校生3010人达到顶峰,2008年起生源逐年递减,近年来招生人数仅500人左右,占当地初中毕业生源的10%学生发展方面,大多数学生选择毕业后直接就业,学校开设升学班与技能班的数量相当,但实际参加高考的人数较少二、外部发展环境变化引发的发展困境为了进一步发现该校存在的问题,我们结合访谈、观察等方式,收集了该学校各类资料,包括毕业生就业信息、招生宣传信息、教学设备以及与教师、学生、校领导的访谈对话等,作为解读该职业中专学校现存问题的切入点。
本研究共访谈了21位成员,其中,校领导3名,专业教师10名,学生8名,初步得到如下调查结果:(一)生源不稳定,学生学业问题严重经过与校领导、教师的交流,得知该校的招生情况与教育政策紧密相关,在2005年能达到3100人是取决于当时特殊的职普合并以及学籍政策——普高和中职能够互通学籍,意味着普通高中中下等水平的学生能够在普高学习文化课后在中职短时间学习技能知识,然后参加中职的高考取得理想成绩后进入大学但2005年省教育厅发布了《关于2005年中等职业学校招生工作中的通知》,该文件明确指出中职学生不得取得普通高中、职业高中(中专)学校的“双学籍”,中职学校不得招收尚未毕业的学生自此以后该校生源开始下滑,招生人数一直缩减,至去年仅有500余人我们采访了8名不同专业的学生,问其择校原因,类似“比较好的高中没有考上,而民办高中学费很贵”这样的回答占多数,从农村初中学生接受中职教育的意愿调查中也可以看出,如表1所示学生在初中毕业后,成绩中上等的学生绝大部分是直接选择普高的,而成绩中下等学生选择普高和中职数量相当,还有一部分选择就业这表明中职学校所获生源中成绩中下等者占多数,而这部分学生的基础教育知识本就存在较大欠缺。
除此之外,对任课教师的采访能侧面反映出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是低下的在这种情况下,仅凭中职三年很难挽回学生基础教育的欠缺,重拾学习兴趣二)学生学习动力与能力不足,急需合适的课标与教材学生在基础教育知识欠缺的条件下直接过渡到中职,虽然中职从培养目标出发重在培养实践能力,减少了理论知识的学习,但学生已丧失了学习动力与能力没有最基础的文化功底,即使学习内容是比普通高中简单不少的中职文化课,学生也提不起兴趣,最根本的原因是他们已经丧失了学习后续文化知识的能力那么,中职学生到底应该使用怎样的课程标准和教材才能提升学生的学习动力与能力?笔者在几次听课时都对学生提出是否能看得懂、是否用得上这门课程的教材的问题,学生的回答都是否定的就目前中职课程标准以及教材的研发情况来看,已与普通教育相差甚远一是中职的专业繁多、课程多样,如按照普通教育的课标开发模式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以及时间成本,现阶段难以实现;二是中职可供选择的教材较少,学科知识日新月异而大部分教材并没有跟上时代发展的脚步,学生急需合适的教材;三是不同地区之间,如农村与城市、沿海与内地存在差异,课程标准的制定与教材的选择到底应该关注哪部分学生?除了根本原因之外,缺乏竞争意识也是造成该校学生学习、教师发展动力不足的主要原因。
因外部环境变化、学校生源减少导致该校多数专业只开设两个班,分别为对口班一个、技能班一个于学生而言,学习竞争只存在于班内,尤其是班风不好的班级会导致整体学习氛围低迷而不自知,出现恶性循环;于教师而言,教学成果评价困难,特别是在教师自评方面,教师无法对自己所教班级的情况进行客观的评估这也会造成对教师的绩效考评困难,缺少竞争动力三)学生缺少对自身合理定位,发展方向不明从升学情况来看,该校2015年毕业生208人仅76人升学,实际升学率仅为36.5%近年来学生升学情况更是不容乐观,参加高考的人数逐年减少,2019年仅40人参加高考,1人升学从就业情况来看,就业学生中学校推荐企业占比74%仔细查看学生毕业档案后发现,绝大部分学生的就业是与学校合作企业签订合同,毕业后去外地工作,少部分选择留在本地在采访的学生中,提及人生规划,少有学生对近期规划,如参加高考还是参加工作有明确的目标,几乎没有学生有明确的长期人生规划对学生来说,他们已经能意识到来到这个学校在某种程度上意味着自己初升高的“失败”,因此很难再对自己打起信心规划未来的路在这方面,学校、教师还有很多的工作要做四)学生缺少关怀与沟通从对教师的访谈中了解到当前的网络环境对学生造成了很大的影响,有些学生仅因为计算机专业上机时间较多而选择此专业,特别是学生沉迷游戏的现象十分严重。
有位计算机班的班主任告诉我们:“学生无论对什么东西都没有兴趣,内心是麻木的,唯一的兴趣就是打游戏深入分析其原因,能发现这部分沉迷游戏的学生大都缺少关怀与沟通在农村地区留守儿童占比较高,他们的父母为了与孩子联系大多会给孩子配备在中职学生家庭里,父母常常对孩子使用的行为产生误解和怀疑当孩子出现贪玩厌学、沟通不畅等问题时,父母往往会把原因归咎于之上[2]处于青春叛逆期的孩子从小缺乏关怀、行为不被理解时,与父母、家人之间的言语交流减少、隔阂不断增加当这些孩子集中于中职学校时,便出现了“都爱玩”“内心麻木”的各种表现这看似是中职学校课堂管理及德育问题,实则是长期积累的家庭教育缺失造成的问题爆发五)师资“老龄化”问题严重,岗位闲置造成师资浪费由于近年来生源人数缩减,因此部分教师已无课可上,青年教师人才的引进计划也无法落到实处这所学校40岁以上的教师占比80%,而30岁以下的青年教师仅两名,“老龄化”问题严重比起实际年龄的老化,心理年龄的老化更为突出,心理年龄的老化首先表现在认知结构上处于偏远农村地区的年长教师因信息、观念、教育技术等方面无法跟上时代步伐而自认为“老而无用”;除此之外,农村中职教师的心理年龄“老龄化”还会表现在心理特征上,由于工作时间较长、外部环境所带来的压力等,生理与心理都处于亚健康状态,引起职业倦怠[3]。
学校有近百位在职教师,而有授课任务的教师只占其中一半,造成了师资的浪费同时,学校合并、学校人数与专业数量缩减造成了很多教师所教科目的改变例如,某位计算机教师的任职经历:“我以前是学会计的,大学毕业打了一年工,就来教会计了,现在不需要会计教师了,我就自学了计算机自学的内容教他们足矣,但如果是更加高深的内容可能就不行了像这样的教师还有许多,他们从事着与自己所学无关的教学工作,在新的学科领域仅满足于基础教学内容六)教师缺乏教育科学理论知识,教学效能感低下在我们所访谈的教师中,仅有1/3的教师有教育学基础,很多教师都是转岗而来,除了教师资格证考试时对教育理论有所学习外,其他方面很少接触到教育学理论知识,对教育学的理解基本来自于各类培训与长期工作中所摸索的经验大部分“老龄化”教师已经完成了在职业晋升上的追求,因此缺乏提升自我的动力有教师这样认为:“除了要评职称的老师,基本没有人愿意主动参与培训我已经参加过几次培训,认为价值不大从对学生的访谈得知,教师们平时很少使用信息化教学,即使在学校完全能提供可用设施的情况下使用率依然较低这与教师个人教学效能感低下有关教学效能感包含一般教育效能感和教学效能感两个方面:一般教育效能感低下体现在该校教师均认为职业教育对学生本身的能力提升、职业发展的帮助并不显著;而教学效能感低下体现在教师们普遍缺乏提升个人教学水平的动机因素。
三、 推动县域农村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对策建议(一)提高农村基础教育水平,落实阳光招生政策落实基础教育是中职学生发展职业能力的基础如果从教育民主化的要求来看,没有农村教育的普及和提高,就不可能实现中国教育的公平原则,更谈不上教育的现代化[4]地方政府,特别是地方教育部门在解决教育问题时一定要结合实际,发挥“本土”优势教育经费方面,地方政府要关注农村办学较困难的中小学校,除了基础设施的完善外,最重要的是提高农村中小学教师的职业幸福感,给予适当、合理的经费支持来聘用有教育学基础的师范生,从而减少代课教师的占比,帮助部分农村中小学走出办学质量较差的困境;在政策方面,落实阳光招生政策,生源分配要合理、招生途径要公开在与某县职业中专招生就业办公室管理人员交谈中得知该校的招生困境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学校自身吸引力不大,二是宣传不到位,三是存在不公平竞争不公平竞争主要是与私立中职之间的竞争,公办中职不允许买卖生源,而私立学校却在暗地里与学生初中母校存在不正当联系,这在极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及家长的择校判断在这方面政府教育部门还需加强监管,保证中职学校之间的公平竞争,合理分配生源二)正视中职教育职能尽管在沿海发达地区也有学生愿意选择发展不错的职业学校,但在偏远农村地区社会对职业教育的偏见还十分严重。
很多家长认为读普通高中、本科大学才是正儿八经的读书,而职业学校是“失败者”才去的地方,如果中考未能考取高中,即使是借钱读私立高中也不愿去免费的职业学校这对学生的心理认知造成了很大的负面影响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不同类型的教育,而并非是教育层次上的区别,社会需要重新认识职业教育的地位国务院2019年印发的《國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到,要把发展中等职业教育作为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和建设中国特色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基础,保持高中阶段教育职普比大体相当,使绝大多数城乡新增劳动力接受高中阶段教育中等职业教育承担着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重要职能,向社会所有初高中毕业未升学学生、退役军人、新生代农民等提供中等职业教育机会,它对社会起着“兜底”的作用尽管现阶段还未能实现真正的普职融通,但普通高中与中职学校的学籍互认、学分互转在很大程度上能提升中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