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航空与航天的区别.doc

5页
  • 卖家[上传人]:m****
  • 文档编号:440298058
  • 上传时间:2022-12-15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31.50KB
  • / 5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航空航天概论论文 专业: 会计学 学号: 姓名:程坤航空与航天的区别 通过对航空航天技术概论这门课程的学习,我对航空航天有了进一步的了解,通过本课学习受益匪浅,然而航空航天本来就是一个庞大的概念,包含的只是众多,下面我就航空航天的区别做一下简要的叙述航空与航天是人们经常接触的两个技术名词,两者虽然仅一字之差,却被称为两大技术门类航空是指载人或不载人的飞行器在地球大气层中的航行活动,譬如飞行,这些活动亦包括与天空有关的组织,如飞机制造、发展和设计等人类早就萌发了上天飞行的强烈愿望,这些可从古代的传说中得知,例如中国嫦娥奔月传说到了19世纪,许多人制造出一些不用发动机的滑翔机来飞行,到了1903年美国人莱特兄弟发明了飞机,并成功试飞,但有部份人认为克雷芒·阿德尔才是真正的飞机发明者而航天(Spaceflight):又称空间飞行、太空飞行、宇宙航行或航天飞行。

      系指航天器在太空的航行活动有的科学家曾把航天器在太阳系内的航行活动称为航天,航天器在太阳系外的航行活动称为航宇,现在则把航天器在太阳系内和太阳系外的航行活动统称为航天航天活动的目的是探索、开发和利用太空与天体,为人类服务航天的基本条件是航天器必须达到足够的速度,摆脱地球或太阳的引力第一、第二、第三宇宙速度是航天所需的特征速度在现代航空技术主要是研制军用飞机、民用飞机及吸气发动机,航天技术主要是研制无人航天器、载人航天器、运载火箭和导弹武器,最能集中体现两者成果的是航空器和航天器从航空器与航天器的重大区别上即可看出两个技术领域的显著差异 第一,飞行环境不同所有航空器都是在稠密大气层中飞行的,其工作高度有限现代飞机最大飞行高度也就是距离地面30多千米即使以后飞机上升高度提高,它也离不开稠密大气层而航天器冲出稠密大气层后,要在近于真空的宇宙空间以类似自然天体的运动规律飞行,其运行轨道的近地点高度至少也在100千米以上对在运行中的航天器来讲,还要研究太空飞行环境 第二,动力装置不同航空器都应用吸气发动机提供推力,吸收空气中的氧气作氧化剂,本身只携带燃烧剂而航天器其发射和运行都应用火箭发动机提供推力,既带燃烧剂又带氧化剂。

      吸气发动机离开空气就无法工作,而火箭发动机离开空气则阻力减小有效推力更大吸气发动机包括燃烧剂箱在内都可随飞机多次使用,而发射航天器的运载火箭都是一次性使用虽然航天飞机的固体助推器经过回收可以重复使用20次,其轨道器液体火箭发动机可以重复使用50次,但与航空器使用的吸气发动机比较起来,使用次数仍然是很少的吸气发动机所用的燃烧剂仅为航空汽油和航空煤油,而火箭发动机所用的推进剂却是多种多样的,既有液体的,也有固体的,还有固液型的 第三,飞行速度不同现代飞机最快速度也就是音速的三倍多,且是军用飞机至于目前正在使用的客机,都是以亚音速飞行的而航天器为了不致坠地,都是以非常高的速度在太空运行的如在距地面600千米高的圆形轨道上运行的航天器,其速度是音速的22倍所有航天器正常运行时都处于失重状态,若长期载人会使人产生失重生理效应,并影响健康正因如此,航天员与飞机驾驶员比较起来,其选拔和训练要严格得多一般人买票即可坐飞机,而花重金到太空遨游的人还必须通过专门培训 第四,工作时限不同无论是军用还是民用飞机,最大航程计约2万千米,最长飞行时间不超过一昼夜其活动范围和工作时间都很有限,主要用于军事和交通运输。

      虽然通用轻型飞机应用广泛,但每次活动范围相对更小而航天器在轨道上可持续工作非常长时间,如目前仍在使用的联盟TM号载人飞船,可与空间站对接后在太空运行数月之久再如航天飞机,能在轨道上飞行7-30天,约1.5小时即可围绕地球飞行一周载人航天器运行时间最长的当属和平号空间站,它在太空飞行了整整15个年头至于无人航天器,如各种应用卫星,一般都在绕地轨道上工作多年有的深空探测器,如先驱者10号,已在太空飞行了32年,正在飞出太阳系向银河系遨游航空器的优点是能多次重复使用,而航天器除航天飞机外,只能一次性使用,载人宇宙飞船也不例外 第五,升降方式不同飞机的升空是从起飞线开始滑跑到离开地面,加速爬升到安全高度为止的运动过程它返回地面降落时只要经过下滑和着陆即可只有个别飞机如英国的“鹞”型战斗机采用发动机喷口转向的方式使飞机能够垂直起落,但机身并未竖起,仍处于水平位置而至今为止的航天器发射,包括地面和海上的发射,顶部装着航天器的运载火箭都是垂直腾空的在完成发射过程中,运载火箭要按程序掉头转向和逐级脱离,最终将航天器送入预定轨道运行有的航天器发射,中间还要经过多次变轨,情况更为复杂航天飞机虽然也能施放航天器,但它本身亦是垂直发射升空的。

      至于返回式航天器,其回归地面必须经历离轨、过渡、再入和着陆四个阶段,远比飞机降落困难航空器的起飞、飞行和降落与航天器的发射、运行和返回,虽然都离不开地面中心的指挥,但两者的地面设施和保障系统及其工作性能与内容也是大有区别的对于我国来说航空航天事业起步较晚,但已有飞速发展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航空航天事业在政府的支持下不断发展,目前我国的航天航空事业在国际上已经占有一定的重要地位我国航天事业起步于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1956年10月8日,我国第一个火箭导弹研制机构——国防部第五研究院成立,钱学森任院长1958年4月,开始兴建我国第一个运载火箭发射场1964年7月19日,我国第一枚内载小白鼠的生物火箭在安徽广德发射成功,我国的空间科学探测迈出了第一步1968年4月1日,我国航天医学工程研究所成立,开始训宇航员和进行载人航天医学工程研究1970年4月24日,随着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在酒泉发射成功,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发射卫星的国家1978年1月26日,首颗返回式卫星发射成功,3天后顺利返回,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卫星返回技术的国家30多年来,我国共研制发射了15种类型、51颗人造地球卫星,成功率达90%以上,初步形成了4个卫星系列——返回式遥感卫星系列、“东方红”通信广播卫星系列、“风云”气象卫星系列和“实践”科学探测与技术试卫星系列,“资源”地球资源卫星系列和“北斗”导航定位卫星系列也即将形成。

      1979年,“远望”1号航天测量船建成并投入使用,我国成为世界上第四个拥有远洋航天测量船的国家目前我国已形成先进的陆海基航天测网,由北京航天指挥控制中心、西安卫星测控中心、陆地测控站、4艘“远望”号远洋航天测量船以及连接它们的通信网组成,技术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1985年,我国正式宣布将“长征”系列运载火箭投入国际商业发射市场1990年4月7日,“长征三号”运载火箭成功发射美国研制的“亚洲一号”卫星,截至目前已将27颗国外制造的卫星成功送入太空,我国在国际商业卫星发射服务市场中占有了一席之地1990年7月1日,“长征”2号捆绑式火箭首次在西昌发射成功,其低轨道运载能力达9.2吨,为发射载人航天器打下了基础1992年,我国载人飞船正式列入国家计划进行研制,这项工程后来被定名为“神舟”号飞船载人航天工程神舟”号飞船载人航天工程由“神舟” 号载人飞船系统、“长征运载火箭系统、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飞船发射场系统、飞船测控与通信系统、航天员系统、科学研究和技术试验系等组成,是我国在20世纪末期至21世纪初期规模最庞大、技术最复杂的航天工程 2002年12月,"神舟"四号无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

      这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第四次飞行试验,第一次是在1999年1月,第二次在2001年1月,第三次在2002年3月随着“神舟”四号发射成功,“神舟”飞船已成功进行了4次无人飞行,载人飞行已为时不远  2003年10月15日,中国首飞航天员杨利伟问鼎苍穹,浩瀚太空从此有了中国人的身影两年后,中国将两名航天员成功送上太空从“一人一天”到“多人多天”,中国载人航天又迈出了一大步 2007年10月24日,嫦娥一号月球探测卫星在西昌发射中心由“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发射升空,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发射月球探测器的国家 2008年9月25日,长征二号F型运载火箭点火,神舟七号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升空2008年9月27日下午,随着神舟七号飞船轨道舱舱门的徐徐开启,中国航天员翟志刚穿着中国研制的“飞天”舱外航天服进入茫茫太空,并挥舞国旗向人们致意太空舞动的五星红旗告诉世界:中国,正式成为第三个掌握出舱技术的国家 2010年10月1日18时59分57秒345毫秒,嫦娥二号点火,19时整成功发射在飞行后的29分53秒时,星箭分离,卫星进入轨道,19时56分太阳能帆板成功打开 几十年来,每一步都使中国航空航天事业跃上了一个新的高度,中国已经成为世界航空航天强国!我国政府对航空航天事业发展的重视是对我国航空航天事业发展的最有利的条件,国家的重视对新技术的开发、先进技术的引入、各项业务的发展都能起到良好的推动作用。

      特别是人才的培养方面,则更为重要 总而言之,我国航空航天的发展是充满机遇和挑战的,我们应该努力向前看,克服困难,不断的推动我国航空航天事业的发展。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