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九年级历史试卷分析报告.docx
13页九年级历史试卷分析一刘振宇一、考试状况九年级共有 456 人参与考试,平均分 48 分,优秀率 7%,及格率 43%二、学生答卷分析大局部学生学习态不端正不认真主动,厌学心情较重,根底学问不扎实,课程标准要求掌 握的根本观点、原理、概念等都不能牢记,欠缺科学的方法,灵敏性较差综合分析力气低, 尤其是审题力气、分析解决问题的力气、实际运用力气差,缺乏主动创意识,总认为开卷考试就是抄书,不加思考,见题就做,照搬照抄现象一般存在语言表达力气也差,不懂得运用历 史术语表达相关内容尤其是有些学生还存在不作答,或者消灭答非所问的现象三、今后教学建议1. 以课本为主,重视落实根底学问根底学问始终是考察的主体与重点因此,寻常的教学中,教师确定要以根底主干学问的把握为前提,引导学生学会分析、归纳、总结,学会梳理 历史线索,并留意历史大事的纵横联系,建构立体网络学问构造2. 重视培育学生初步的历史思维力气和实际运用力气,特别是综合、归纳、分析、比较以及发散思维和语言表达等力气尤其要留意培育学生阅读处理历史材料,从中猎取有效信息和运用信息分析解决历史问题的力气;留意培育用历史的、进展的眼光观看生疏现实问题的力气和学生的历史意识;留意培育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以及社会实践力气。
3.留意历史与相关学科的联系与渗透如历史与地理、历史与文学、历史与政治常识等,要让学生养成一种联系的意识这不仅能拓展学生的学问面,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到联系的方法,养成联系的意识,综合把握各科学问10 / 134.留意发挥历史的教育功能寻常教学中,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育人素材,并通过多种形式,把历史课堂变成真正的人格教育、国情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阵地,变成素养教育的乐园5.转变教学方式,激发学习兴趣,实施快活教学要想让学生宠爱历史课堂,教师要更多地创设教学情境和问题情境,努力营造一种宽松、和谐、民主、开放的教学气氛,不断优化课堂教学构造,最大限度提高教学的效率要敬重学生的共性进展,鼓舞学生开拓创,交给学生开启历史才智宝库的金钥匙,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根底九年级历史试卷分析二刘振宇本学期的第一次月考已完毕,为了充分地获得考试供给的教学反响信息,为改进教学供给依据,下面对试卷做以简要分析:一、试卷的构造分析1、内容构造:本次考试内容涉及初中历史全部学问点,总分值 60 分2、目标水平构造:依据课标和中考范围及要求,本次选题重点侧重于根底学问的测查和解决简洁问题的力气的测查,例如历史试题中的时间、人物、大事和意义等等。
3、题型构造分析:本次试卷分选择题、非选择题两大类其实非选择题又包括简答题、材料分析题、分析说明题、探究题另外,试题联系了现实生活中发生的重要大事如日本“3.11“特大地震和海啸4、难度分析:本次试卷总体来看难度适中,梯度较合理二、答卷状况分析1、成绩分布状况:对三个班成绩统计状况,60 分以上的一共 15 人,其中 145 班 8 人,146 班 5 人,147 班 2 人及格人数都不到 30 人2、学生答题状况分析1 错别字严峻如XX 会议写成“尊议会议“,一国两“制“写成一国两“治“等要求寻常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留意强调对学生错别字的订正2 学生审题不严密,不准确具体表达在简答题 17 题中3 学生对有的历史概念模糊如探究题 20 题,世界格局的趋势和世界经济进展的趋势学生混淆了,这样失去了本不应当失去的分数,由于学生是记得这些根底学问的,只是历史概念上的混淆罢了4 学生联系旧历史学问,联系中外历史有确定难度这次月考是学生总复习以来的第一次全方位模拟考试,学生失分严峻,没有留意旧学问之间的联系5 学生答题不完整,语言表达不标准比方材料题,说明学生思维局限,不开阔,局限于教师传授给他们的东西,没有发散思维,没有独立思考问题的力气,答不到要点上来。
6 学生对根底学问的理解和把握及运用力气虽有所提高,但还须予以重视和加强训练三、教学分析和教学建议1、教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分析、比较和反思,觉察在指导学生复习时重学问构造、轻内容整合;重根底学问、轻热点分析;重题型训练、轻方法总 结;重布置任务、轻心理调整2、鉴于以上问题与缺乏,在这之后的教学中将:〔1 加强集体备课〔2 重视根底学问把握,处理好“厚“与“薄“的关系;将教材内容进展整合、梳理,形成学问网络,使书由厚变薄;然后,有一个学问点全方位联系相关内容,构建的学问网络,使书由薄变厚〔3 关注热点,处理好热与冷的关系各类时政和社会热点是中考考察的重点在复习时要关留意大热点,也要关注一些冷点,由于冷与热是相对的,一些尚未有定论的热点中靠一般不会涉及,但一些具有长效性的冷点则往往是考察的重点要指导学生学会联系学问点,做到小切口、大容量、多角度的分析〔4 留意力气培育,处理好思与练的关系要争论课标、考试说明,争论近几年的中考试题,从中觉察规律要加强典型例题和题型的模拟训练,引导学生总结答题方法,提高对学问的迁移、归纳、分析能 力〔5 关注心理安康,处理好紧与松的关系心理安康状况是影响中考成绩的重要因素。
随着中考的日益接近,考生时间紧、任务重、压力大,简洁导致考试焦虑教师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考试观,实事求是的调整自我期望,放松心情九年级历史期中试卷分析刘振宇一、试卷特点从试卷测试的内容上看:1、整套试卷依据课标命题,留意根底学问和力气,没有偏题、怪题,考察的内容都是世界历史进程中发生的大大事如三大宗教、文艺复兴和航路开拓、英美法资产阶级革命等等2、试题引用图片和文字材料较为丰富,增加了试卷的可读性、灵敏性,转变了单调枯燥的一问一答方式3、试卷考虑了旧学问的联系,这一次是中外历史的横向联系,把英国工业革命的影响与发动鸦片战斗联系起来,增加学生学习历史的连续性和系统性4、联系了现实生活中发生的重要大事如北京奥运5 从试卷范围来看:古代史仍占据 10%内容,分布在选择题局部,重点考察的还是近代史局部从试卷难易程度来看:1、难易适中,既有对根底学问记忆的再现,也有对学生迁移力气、归纳力气、分析综合力气的测试2、测试方式多样化,试卷内容表达较为灵敏,对学生有确定难度比方问答题 31 题的第一小题,原来内容是寻常生疏的,但测试方式换成了表格的形式,就蒙住了一局部学生,填不上来材料题中“对于美国历史奇迹, 你有何生疏?“,问答题中“说说日本在政治、经济、社会生活方面……“这些表达都较为灵敏,学生理解偏差就会失分。
总之,整套试卷既照看了大多数学生,又能拉开确定的距离最亮的地方就是重根底、重力气、灵敏不呆板二、考试状况分析〔一、学生整体答卷状况1、期末测试是大型考试,学生都较为重视,态度比寻常更为端正,竭尽全力答题,所以答卷整体来看是标准的2、大多数在学习的学生对根底学问的把握比较结实3、一局部学生理解力气较强,如对材料题 29 题“上述三则材料反映出欧美社会这一时期历史阶段的总特征“的答复,学生能概括出来,真是难能贵重!也很有一局部学生对学问的把握较为结实,能答出英国工业革命后发动鸦片战斗,并使中国开头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说明课程改革之下,一局部教师身先士卒,充当了课改的先锋,留意对学生力气的培育〔三、学生答卷中存在的种种问题1、错别字严峻2、学生审题不严密,不准确3、学生对有的历史概念模糊4、学生联系旧历史学问,联系中外历史有确定难度5、学生答题不完整,语言表达不 6、学生对根底学问的把握模糊、混淆6、学生把握历史总体特征的力气比较差三、教学反思好的试卷对教学是一种良性的导向认真分析学生考试是教师丰富教学阅历的绝好时机,是教师进步的阶梯通过这次对试卷的认真分析,我感觉获益匪浅,下面说出来与大家共勉:1、更教育教学观念,增加课改意识。
2、立足课堂,实行灵敏多样的教学方法3、重视对学生的学习方法指导和答题技巧指导4、教学时留意学问的系统性和完整性九年级历史试卷分析四刘振宇— 、根本状况本次期末考试考生共有 400 多人,其中 55 分以上占16.6% ; 50 分以上占 40.7% ; 40 分以上占 59.6% ;不及格的占 25.3% 二、试题分析总的来说, 这份试题容量大, 综合性强, 难易适中, 主要表达出以下特点:1. 学问掩盖面广内容包括政治、经济、外交、军事、民族关系等各个领域2. 留意根底学问和力气的考察每道选择题都是最根本的、课程目标要求把握的历史学问3. 留意学问的迁移, 考察学生的比照分析力气将同类历史学问或前后相关的历史学问排列在一起,训练学生的联系、比较和分析力气如 25 小题,26 小题三、试卷分析〔一选择题选择题总分值 10 分, 大局部学生得分在 8--10 分之间出错较多的是 6、8、9 几个小题造成这些题失误的主要缘由是学生学问把握不结实, 不留意对有效信息的分析, 缺乏相关历史学问的积存, 不能灵敏的运用所学学问等等〔二列举题本试题共 10 分,总分值占到 10%, 大局部学生得分在 5—8 分之间。
年月标尺出错率较高的是 C, 公元前 2 世纪的历史大事, 学生对该学问点把握不准,导致答案五花八门; 填空题错的较多的是〔4 小题, 人类历史上第一台蒸汽机车的设计者, 大局部学生审题不清, 答案写成瓦特〔三读图简答题本试题总分 8 分,得总分值的学生较少, 大局部学生得分在4—— 6 分之间造成学生失分的主要缘由是答题不标准,如排序题, 有的学生竟在图片上排; 其次是抓不住主要学问点, 如〔3 小题谈谈对拿破仑战斗的生疏, 很多学生答成《法典》的作用,或拿破仑的个人影响〔四材料分析题本试题总分 12 分, 大局部学生得分在 9 分左右第〔1〔2〔3 小题 90% 的学生都能全对,〔4 小题哪一国家在黑奴贸易中获利最多,正确答案是英国,大多学生记忆不准,错写成非洲或葡萄牙〔5 小题 30% 的学生不认真审题,对黑奴贸易的过程表达也不完整,造成失分个别学生学问没把握准确, 造成错误〔6 小题学生能答道葡萄牙和西班牙,但还有多答的状况, 有美国, 英国等,导致出错〔7 小题学生出错的主要缘由是答案不全, 答案有三点, 但大局部学生只能答出两点, 答不出第一点, 即种族卑视这点〔五材料说明题本试题共 6 个小题, 总分值 15 分,大局部学生得分在 10 左右, 错的较多的是〔2〔5 小题, 学生出错的主要缘由是吃不透材料、学问点把握不准。
〔2 小题试题问“改革措施中影响最为深远的是哪一项?“多数学生答为“农奴制改革“的历史意义,造成失分〔5 小题, 日本、美国政府如何解决土地问题, 学生对所学学问不能灵敏变通, 导致出错较多另外,〔3 小题对于法律文献的作用, 很多同学答成“美国南北战斗“ 的历史意义〔六探究题这个试题总分值 15 分, 学生得分差距较大, 好学生在 14 分左右, 差的在 10 分以下,学生失分的主要缘由是审题不清〔1 小题出错较多的缘由主要是审题不清,导致答案答反〔2 小题也消灭同样问题,材料中提到的“思想理论“指什么? 一局部学生写成《共产党宣言》,诞生的标志写成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因审题不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