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民日报评论员文章2.25-4.22.docx
38页 人民日报评论员:以“三严三实”推进全面从严治党 [04 月 22日 08:09] 人民日报评论员:芦山新模式重塑震区新面貌 [04 月 20日 09:23] 人民日报评论员:动力强劲,更有增长底气 [04 月 19日 08:11] 人民日报评论员:结构优化,彰显改革活力 [04 月 18日 09:15] 人民日报评论员:速度合理,保持发展定力 [04 月 17日 07:23] 人民日报评论员:以新作为引领新常态 [04 月 16日 07:12] 人民日报评论员:香港繁荣稳定的根本保障 [04 月 04日 08:18] 人民日报评论员:香港繁荣稳定的根本保障—— 纪念香港基本法颁布 25周年 [04 月 03日 16:10] 人民日报评论员:深化综合改革 更好服务“三农” [04 月 03日 08:46] 人民日报评论员:传承弘扬丝路精神 共筑梦想同谱华章 [03 月 29日 08:35] 人民日报评论员:以全面改革优化“创新生态” [03 月 27日 08:23] 人民日报评论员:以“权力清单”推进治理现代化 [03 月 25日 09:43] 人民日报评论员:共担促进男女平等的责任与使命 [03 月 08日 08:38] 人民日报评论员:从严治党锻造坚强领导核心 [03 月 01日 08:27] 人民日报评论员:依靠学习 走向未来 [02 月 28日 08:20] 人民日报评论员:法治让国家治理迈向新境界 [02 月 28日 07:15] 人民日报评论员:改革让中国道路越走越宽广 [02 月 27日 07:12] 人民日报评论员:让全面小康激荡中国梦 [02 月 26日 07:14] 人民日报评论员:引领民族复兴的战略布局 [02 月 25日 07:08] 人民日报评论员:以“三严三实”推进全面从严治党2015年 04月 22日 08:09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全面从严治党,贵在驰而不息。
在中办印发《关于在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中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方案》的通知后,4 月 21日中央又批准召开“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工作座谈会这充分表明党中央对这一工作的高度重视,体现了党中央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态度和决心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党员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要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这“三严三实”,贯穿着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的基本原则和内在要求,体现着共产党人的价值追求和政治品格,丰富和发展了党的建设理论,明确了领导干部的修身之本、为政之道、成事之要,为加强新形势下党的思想政治建设和作风建设提供了重要遵循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结束后不久,紧接着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这是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延展深化,是持续深入推进党的思想政治建设和作风建设的重要举措,是严肃党内政治生活、严明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的重要抓手从深化作风建设来看,转作风改作风正处于一个关键点、节骨眼上,必须乘势而上;从守纪律讲规矩、营造良好政治生态来看,进一步明规矩、严纪律、强约束,还要从严上入手、从实处着力;从锻造过硬队伍、推进事业发展来看,也需要大力弘扬严的精神、实的作风。
三严三实”专项教育有的放矢、指向性强,对于进一步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推进“四个全面”重大战略布局,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我们党干革命、搞建设、抓改革,从来都是为了解决中国的现实问题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同样要强化“问题导向”:着力解决理想信念动摇、信仰迷茫、精神迷失,宗旨意识淡薄、忽视群众利益、漠视群众疾苦,党性修养缺失、不讲党的原则等问题;着力解决滥用权力、设租寻租,官商勾结、利益输送,得过且过、不负责任、不敢担当等问题;着力解决无视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对党不忠诚、做人不老实,阳奉阴违、自行其是,心中无党纪、眼里无国法等问题可以说,教育是为了解决问题,解决问题才是最好的教育领导带头,才能促进全党积极响应;以身作则,才能推动全党奋发进取此次“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中央政治局带头开展各级领导干部都要深刻把握“以上率下、示范带动”的方法要求,带头学习提高、带头查摆问题,努力当好忠诚、干净、担当的标杆,一级做给一级看,一级带着一级干,让“三严三实”成为各级领导干部修身做人用权律己的基本遵循、干事创业的行为准则心中有党不忘恩、心中有民不忘本、心中有责不懈怠、心中有戒不妄为”通过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造就“三严三实”的干部队伍,我们就能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执政水平,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起团结奋进、攻坚克难的强大力量。
《 人民日报 》( 2015 年 04月 22日 04 版)人民日报评论员:芦山新模式重塑震区新面貌2015年 04月 20日 09:23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730天前,一场 7.0级强烈地震,让雨城雅安遭遇重创芦山地震灾区的恢复重建牵动着举国目光如今,4 月的青衣江畔,一座座新村聚居点错落有致;周公山下,蓝莓、猕猴桃等一片片现代农业生态示范园初具规模;冷木沟内,一道道拦渣坝崛地而起……短短两年时间,地震灾区恢复重建取得重大阶段性成果,150 多万雨城人民在巴蜀大地上写下新的重建传奇震区新面貌,源于重建新模式芦山地震发生后,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从推进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的高度,大力推动灾后恢复重建工作机制创新,探索实施灾后重建的新模式两年的实践充分表明,从中央直接安排部署向地方负责制转变,芦山新模式有利于增强地方应对重大自然灾害能力,也标志着我国灾后恢复重建模式的探索和创新芦山新模式,见证责任担当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如何建立更加科学合理的灾后恢复重建体系,是一个必须回答好的现代化命题正是出于这种责任感和使命感,芦山地震发生后,中央要求有关部门和地方研究自然灾害恢复重建体制创新这一“国家课题”,特别是探索“中央统筹指导、地方作为主体、灾区群众广泛参与”的新路子。
两年多来,从中央的顶层设计,到地方的实践探索;从“国家课题”彰显的使命责任,到“地方负责制”激发的主动创新,从根本上改变了芦山震区的面貌,也为灾后重建探索出了一套科学可行的新机制芦山新模式,彰显以人为本百姓福祉大于天,实施好恢复重建是最大的民心所向,也是最大的民生工程从城乡住房、公共服务、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生态环境这“五大重建”,到规划设计、价格谈判、项目实施、资金管理、质量监督的具体环节,恢复重建始终坚持以受灾群众为中心,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尊重人民群众在恢复重建中的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让群众的不竭力量得以充分涌流,也为恢复重建营造了安定有序的社会环境,使地方负责制得到更好地贯彻落实,让灾区在恢复重建中展现出无限生机衡量国家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就是其应对灾难的治理能力;评判一个政党执政能力的重要标尺,就是看她是否有立足现实的创新品格从汶川、玉树到雅安,7 年时间,我们经历了自然灾害的严峻考验,也在不懈奋斗中收获了宝贵经验三年基本完成、五年整体跨越、七年同步小康”,进入高效建设、整体攻坚阶段的芦山地震灾区,必将证明一条永恒的真理:所有打不倒你的,都将使你变得更强大。
雅安的明天会更加美好《 人民日报 》( 2015 年 04月 20日 06 版)人民日报评论员:动力强劲,更有增长底气——四论如何看待新常态下新变化2015年 04月 19日 08:11 来源: 人民网-人民日报原标题:动力强劲,更有增长底气—— 四论如何看待新常态下新变化面对部分经济数据的波动,中国为什么如此淡定?这不仅在于中国经济韧性好、潜力足、回旋空间大、政策工具多,更在于我们经济增长的潜在动力充足强劲增长动力从哪里来?从改革中来,从调整中来,更从创新中来这是中国经济从理论到实践给出的回答放眼世界,主导国家发展命运的决定性因素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只有不断推进科技创新,才能实现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孕育兴起,新技术代替旧技术、智能型技术代替劳动密集型技术趋势明显,这对我们来说是难得机遇立足国内实际,资源与环境的约束日益紧张,低要素成本的优势一去不返,拼投入、高消耗、过度依赖外需的发展方式难以为继老路走不通,新路在哪里?恰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就在科技创新上,就在加快从要素驱动、投资规模驱动发展为主向以创新驱动发展为主的转变上这是一个转型升级的历史进程,更将为中国经济稳住中高速增长、迈向中高端水平提供充足强劲的动力。
从总体看,去年我国全员劳动生产率同比提高 7%,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12.3%,增速比规模以上工业快 4 个百分点,中国创新指数、循环经济发展指数都有大幅跃升从微观看,浙江一家鞋企引入扫描技术,能在 10 秒内完成一个脚型的完整三维尺度测量,生产效率提高三成以上;山东一家建材厂购置 3 套新设备,回收粉尘并重新利用,提高了产量又减少了浪费,推动传统产业由“制造”走向“智造”从要素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创新驱动的原动力作用日渐显现,这正是新常态下出现的一个新变化,也是我们对中国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具有定力和底气的原因所在仍有大量低垂的果子可供收获”,经济学家谈及中国创新的空间时,这样形象地比喻一方面,我国科技贡献率刚到 39%,具有巨大的上升空间另一方面,新型城镇化的广阔前景,中西部加快发展的回旋余地,“一带一路”建设的推进,城乡基础设施的改造改善,公共产品、公共服务的增加供应,都有大量投资需求,更为创新创业提供了宽广的舞台只要我们继续致力于发挥创新驱动的原动力作用,依靠创新加快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就业机会,加快培育新业态和新产业,同时更多支持创新型企业、充满活力的中小企业,打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和增加公共产品、公共服务“双引擎”。
那么,我国经济增长与新的动能就将形成,推动中国经济爬坡过坎,实现既定目标 “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破除一切制约创新创业的思想障碍和制度藩篱,奋力作为,让一切创新创业的源泉充分涌流,我们一定能迎来中国经济柳暗花明又一村人民日报评论员:结构优化,彰显改革活力——三论如何看待新常态下新变化2015年 04月 18日 09:15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结构决定发展后劲,结构失衡越久,越会导致经济问题的积重难返新常态下,我们看到的一个令人欣喜的新变化,正是经济结构出现新的优化一季度,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 8.1%,跑赢 GDP 增速;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 8.9%,快于城镇居民收入增长从需求结构看,消费是“三驾马车”中贡献最大的,民间投资占全部投资的比重为 65%从产业结构看,服务业增加值占 GDP 的比重为 51.6%,高于工业 8.7 个百分点;工业内部创新升级步伐加快,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 11.4%,装备制造业增长 7.7%,增速分别比规模以上工业快 5.0 和 1.3 个百分点;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不断涌现从区域结构看,东部地区的引领作用明显,适应经济新常态并加快转型升级的地区,经济活力很大。
这些数据和事实表明,中国经济结构正在发生深刻变化,质量更好,结构更优,后劲更足我们坚定调结构、促改革,看似暂时牺牲了一点速度,却赢得了结构的进一步优化,为中国经济在较长时期保持中高速增长奠定了重要基础毋庸讳言,调结构面临的是利益取舍之难,其实质就是如何看待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雾霾要治理,过剩产能要化解,钢铁、水泥等 15 个重点行业的落后产能要淘汰,可能意味着经济增速下降、财政收入减少以及再就业等难题然而,如果死守着传统增长方式不放,则不仅影响发展质量,也会失去新一轮发展的先机和动力今天,从移动互联网、集成电路、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兴起,到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