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校英语类专业人才参与河南国际形象建设的有效策略研究.docx
8页高校英语类专业人才参与河南国际形象建设的有效策略研究 Summary:河南高校英语类专业人才参与河南国际形象建设,一方面可以助推河南的经济发展、向世界传播中原文化、对中国国际形象的塑造起到积极的提升作用;另一方面,学生通过参与社会实践,可以在真实的工作场景中发现不足,并通过学习进行优化同时,河南高校国际语言服务人才培养也可以与时俱进地制定培养方向、完善英语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中存在的不足之处、以增强学生的求职竞争力,使英语类人才培养方向与多元化语言服务人才需求相一致Keys:河南;国际形象;路径;英语类人才;培养模式课题项目:2024 年度河南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高校英语类专业人才参与河南国际形象建设路径探究”(项目编号:2024-ZZJH-100)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深刻把握世界舆论格局发展变化的基础上,对我国的外宣工作提出“重塑外宣业务、重整外宣流程、重构外宣格局”的要求,对国际传播工作不断作出新指示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全面提升国际传播效能,形成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的国际话语权。
这一论述奠定了河南国际形象建设发展的基础,也为河南地方高校外语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提升外语人才的国际传播能力,讲好中国故事,向世界展示蓬勃发展的河南、多姿多彩的中原文化作为中国的主体省份,河南塑造其国际形象的主要目的是提高经济和文化等多方面的国际影响力,这就决定了河南国际形象建设离不开外语能力出色且专业知识扎实的英语类专业人才,因为具有国际视野和国际传播意识的高质量英语类服务人才对传播中原文化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着重探索如何利用政府与地方高校英语专业教育与企业、社会联合,实现河南国际形象的提升与英语人才培养的双赢局面一、河南国际形象推广与地方高校英语类专业人才培养之间的关系河南国际形象的塑造和对外传播是中国国家形象对外传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外交部曾发布河南全球推介活动形象片——“与世界携手,让河南出彩”,郑州、洛阳、开封等河南特色城市先后在视频里亮相,让河南的城市之美走向世界,需要“有家国情怀、有全球视野、有专业本领的复合型外语类人才”助力河南更好地走向世界、世界更好地了解河南当前,英语在国际传播中仍然是无可替代的媒介语言,河南的国际形象和中原文化的国际传播要实现有效传播,应该充分调动地方具有相当英语能力的人民群众力量,特别是高校中的英语类专业师生力量,主动采用英语作为语言媒介,通过适当的方式,建设和传播开放包容的“出彩河南”国际形象,向世界及时、真实、有效地讲好河南故事。
相应地,英语类专业学生参与河南国际形象建设进程中得到的反馈,也可以为河南省各高校调整和创新英语类人才培养方案提供参考,进而为河南省经济发展培养高素质、实用型英语类人才这不仅关系着英语类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也影响着河南省经济文化的进一步发展二、高校英语类专业人才参与河南国际形象建设的实践路径(一)传播中原文化,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翻译工作“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国文化的具体展现和文化精髓,众所周知,随着互联网和跨国公司的迅猛发展,全球化已经成了世界发展的整体趋势,全球化让各个国家的贸易往来和文化交流愈加频繁近年来,河南非物质文化产业在全国范围内知名度广泛,比如唐三彩、信阳毛尖等地方传统工艺已经为全国闻名但从全球范围来看,河南的非物质文化产业的出口占比还远远不够,其中大部分河南非遗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几乎无人知晓面临这种情况,作为地方经济、文化的国际传播使者,英语类人才更应主动承担起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推广和宣传任务,让其在国际市场上大放异彩截至2021年7月,河南入选国家级非遗项目达到125项,素有“国宝”之称的开封汴绣工艺就是其中之一,在推动此类非遗产品国际化的进程中,河南地方高校可以组织英语专业学生开展市场调研,比如和开封生产汴绣的部分厂家对接,帮助企业开展相关的翻译工作,英语网站的维护工作,学生进行翻译工作,教师把关,师生共同协作,为中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外宣工作尽一份心,出一份力。
二)主动对接政府部门,做好语言传递工作由高校教师牵头,主动对接外事办公室,组织学生协助做好城市外宣工作,比如语言翻译的标准化,如地名、路牌、公共场所的英文翻译和校对工作;积极鼓励优秀学生参与所在城市举办的国际赛事、国际会议、外事接待翻译和英语志愿者活动,同时,为了鼓励学生更好地参与到语言服务工作中,所在城市外事办和相关单位可以就学生的工作内容给出反馈意见并给学生颁发证书,值得注意的是学生在对公共区域的标示语进行翻译和校对的工作中,除了翻译专业技能,学生更应该具备跨文化交际意识,了解东西方文化的差异,熟悉目标读者的背景和文化三)英语进社区,丰富城市精神文明建设城市文化软实力的一个重要体现就是公共服务体系,社区精神文明建设是公共服务体系中重要一环,也是城市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部分,英语专业学生参与社区活动,不仅可以丰富社区文化,同时也可以打破社区长久以往文化建设自上而下、政府推动的旧传统为提升社区对外交流和窗口服务能力,依托社区和学校资源,高校可组织英语专业学生走进社区,就各种规章制度,最新政策的英语翻译为社区工作人员组织英语培训,通过定期开设初级水平的英语培训、西方文化知识科普、中国传统文化的英语表达等活动,既提升了社区工作人员和群众的英语水平,又丰富了社区活动、促进了社区的精神文明发展。
此外,为助推在河南举办的国际赛事和国际交流活动的顺利进行,当地高校可以联合社区,引导高校英语类专业学生深入社会基层,提升市民英语口头表达能力,为国际赛事做宣传也是树立良好城市国际形象的一部分,在活动中英语类专业学生也可以提高社会责任感与使命感四)合理利用自媒体的发展,抓住英语直播风口,助力河南走向世界当前,中国媒体在不断地提升节目质量,提高主流媒体的国际影响力,但河南省内拥有较强国际传播能力媒体相对较少,无法向世界全面展示行进中的河南风采而且,部分西方媒体对河南的报道带有片面、负面的色彩比如曹德春教授在《跨文化视域下河南省的国际形象:现状与构建策略》中对7家中外媒体关于河南省的报道进行调查,他发现这些媒体的报道主要集中于少林寺、历史文物的发掘等几个主题,而对于艾滋病和河南的经济发展等主题的报道还停留在上个世纪,这些失实、负面的报道也反映了河南省在国际社会中的形象但是这一形象对于河南省而言,是亟待改变的河南想要打破成见,就必须积极参与到国际舆论中去,比如依托新兴自媒体的发展,成立以英语作为报道语言的国际传播平台,深耕本地,对当地的民情、特色有着更为深入的了解,发掘地方特色,报道地方新闻时事,民生和文化风俗等内容。
发挥英语类专业人才优势,鼓励他们通过在自媒体英文作城市推介,彰显出洛阳、信阳、郑州等城市的独特魅力,不仅可以让河南更好地与国际接轨,也可以面向全球谋划河南城市发展的未来、提升河南的知名度与美誉度总之,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协同并进的国际传播媒体集群,有助于构建河南多维度,立体化的对外传播格局另外,跨境电商作为外贸发展中的一种新的商业模式,其“时效性高、成本效益低”的特点可以让更多的本土产品“走出去”,河南可以依托区位、产业、科教等综合优势,不断推进跨境电商的创新发展河南地标农产品也可以通过本土主播们的直播间销往世界各地,高校可以选拔优秀英语类专业学生加入加入英语主播的新兴行业中来,通过社交媒体向海外消费者介绍河南本土产品既可以让在校学生亲身体验转型后的外贸行业发展趋势,又可以紧跟时代发展,利用英语优势将更多的“河南造”带到海外,和行业前辈一起探索本土产品走向世界的最佳方式,从而实现产学研的协同创新五)教授外籍人员汉语,传播河南文化随着中国文化和中国经济的蓬勃发展,汉语已经成为全球通用语言,中国教育部数据显示,现在世界各地学习汉语的非中国人总数超过4000万,截至2022年底,河南省高校外国留学生人数达9000多人,有两千多名的外国人在河南长期居住生活,在郑州大学读书的23岁巴基斯坦人穆罕默德说:“我和我的同学们希望毕业后能在中国找到一份工作,但我的中文功底不够好,参加了一个为期两个月的语言培训班,但这还远远不够,我希望可以交到更多的中国朋友”。
像穆罕默德这样的留学生和外籍工作者在河南境内还有很多,中文是外籍人员在当地做生意时很重要的工具英语类专业的学生可以组成志愿者团队,定期教授外籍在豫外籍人员汉语,在传播中原文化的同时,英语类专业在校生们也能更直观地学习到跨文化交际知识,在与外籍人员交流学习的同时展示新时代河南人的新形象近年来,河南省教育与汉语国际推广办公室派出了将近千名汉语教师和志愿者赴不同国家从事国际汉语教学工作,为推广中原文化做出贡献,每年选拔的对外汉语教师和志愿者中很多来自河南高校英语类专业的师生们,高校可通过政府协调,号召英语专业学生加入到在豫外籍人员的培训和服务中,为他们提供帮助,既有助于学生积累对外汉语志愿者岗前工作经验、为将来英专生就业提供新选择,又可以传播中原文化,展现河南风采此外,在本土企业的帮助下,高校英语类专业学生也可以有计划、有步骤地参与到本土企业的英语培训、产品营销活动中,利用语言优势,助力河南本土企业走出去比如商务英语专业师生到本土企业中提供服务,关注和掌握本土行业的产业现状和发展趋势,既可以提高实践技能,又能为企业带来更大的效益综上所述,地方高校英语类专业学生更多地参与河南区域国际形象的建设,一方面可以大力发挥国际传播人才的潜能与优势,为河南城市经济发展提供国际化的人才保障,在城市建设、文化传承和跨文化交流中促进地方的人文环境建设。
另一方面,高校通过督促英语类学生参与地方国际形象建设活动,能够更好地了解“当前河南的对外发展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在此基础上明确自身定位,提高英语类人才培养质量,为地方经济文化的快速发展提供“量身定制”的国际化人才Reference:[1]跨文化视域下河南省的国际形象:现状与构建策略[J].中州学刊,2012(4):68-70.[2]张桂芝,张锦辉.城市英语文化建设策略研究[J].理论界,2013(10):45-47.[3]程兰芝.跨文化传播语境下郑州城市形象传播策略研究[J].郑州铁路教育学院学报,2022(4):106-109[4]刘欣蕙.洛阳自贸区建设背景下地方高校商务英语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J].海外英语,2020(24):172-173.[5]潘娜,杨琳,陶珠,张文佳.论大学国际化对城市国际形象的提升作用[J].常州大学学报,2015(03):60-63.[6]关颖.跨文化传播语境下城市国际形象的传播策略研究[J].新闻世界,2018(11):89-93.[7]薛倩.新媒体语境下西安国际城市形象跨文化传播效果研究[J].科技传播,2020(21):66-68.[8]袁清清.抖音短视频中城市形象的建构策略[J].新闻世界,2022(12):41-44.[9]刘杨祎伊.网络时代城市形象传播路径浅析[J].媒体融合新观察,2022(06):50-52.[10]王翔,武赟恺.西安城市形象传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从第十四届全运会谈起[J].西部学刊,2022(01):173-176.[11]卫萍.地方媒体基于短视频的城市形象传播实践[J].视听界,2022(03):3. -全文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