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仙居城市-----恩施课件.ppt
30页仙居城市-------恩施仙居城市-----恩施以此纪念我的家乡2013级中医免费郑泽顺仙居城市-------恩施恩施简介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简称恩施州)位于湖北省西南部,东连荆楚,南接潇湘,西临渝黔,北靠神农架,国土面积2.4万平方公里,辖恩施、利川两市和建始、巴东、宣恩、来凤、咸丰、鹤峰六县恩施于1983年8月19日建州,是湖北省唯一的少数民族自治州仙居城市-------恩施秀丽的全景仙居城市-------恩施悠久的历史 春秋为巴子国地;战国为楚地;秦属黔中郡;汉属南郡、武陵郡;三国先属蜀,后属吴建平郡、武陵 郡;两晋与南北朝宋、齐、梁、北周属建平郡、天门郡、武陵郡、信陵郡、秭归郡、业州军屯郡、清江郡;隋属巴东郡巴东县,清江郡清江县、开夷县、建始县;唐属归州巴东县,施州清江夔州建始县、归州巴东县、施州卫军民指挥使司,南部地区仍实行土司制度,设有容美宣慰司,施南、散毛、忠建3个宣抚司,9个安抚司,13个长官司,5个蛮夷长官司清初沿用明制,雍正六年(1728年)裁施州卫,设恩施县,辖区未变,雍正十三年改土归流,置施南府,辖恩施县、宣恩县、来凤县、咸丰县、利川县,乾隆元年(1736年),夔州建始县划归施州,巴东县、鹤峰州属宜昌府。
中华民国元年(1912年)废府设道存县,民国四年设荆南道,治所恩施县,辖恩施、建始、宣恩、来凤、咸丰、利川6县,民国十五年改荆南道为施鹤道,鹤峰州改县划入施鹤道,民国十七年改设鄂西行政区,民国二十一年改为第十行政督察区,巴东县划入,州域始为8县之治仙居城市-------恩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49年11月6日恩施县城解放,建立湖北省恩施行政区,置专员公署,仍辖原8县,1955年5月12日改称湖北省恩施专员公署文化大革命中,1967年1月30日造反派夺权,专署陷于瘫痪,3月2日经湖北省军区党委批准,由恩施军分区成立抓革命促生产办公室,5月13日改为抓革命促生产指挥部,1968年成立湖北省恩施地区革命委员会,1978年废除革命委员会成立恩施地区行政公署 1983年8月19日,国务院批准撤销恩施地区行政公署,成立鄂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12月1日正式成立,全州辖恩施市、巴东、建始、利川、来凤、咸丰、宣恩、鹤峰7县1市1986年11月14日,利川撤县建市1993年4月4日,国务院以国函【1993】36号文批复同意将鄂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更名为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2005年开始,州庆日定为8月19日。
适宜的气候 恩施州属亚热带季风性山地湿润气候恩施属亚热带季风和季风性湿润气候总的特点是:冬少严寒,夏无酷暑,雾多寡照,终年湿润,降水充沛,雨热同期但因地形错综复杂,地势高低悬殊,又呈现出极其明显的气候垂直地域差异热量、温度随地势升高而下降,冬少严寒,夏无酷暑,雨量充沛,四季分明;海拔落差大,小气候特征明显,垂直差异突出境内年均气温16.2℃,年平均降水量1600毫米是最适宜人类居住的地区之一仙居城市 ----恩施仙居城市-------恩施丰富的资源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矿藏主要有铁、磷、煤、金、硒等多深切峡谷、溶蚀洼地等水力资源丰富普通农作物有:玉米、稻、小麦、薯类等,经济作物有:烟叶,茶叶、种植药材为湖北省主要林区,有多种珍贵动植物,利川为水杉之乡土特产和药材资源有板桥党参、坝漆、鸡爪黄连、石窑当归等交通已形成以恩施为中心的全州公路网有纺织、煤炭、机械、制药、皮革等工业名胜古迹有恩施大峡谷、咸丰坪坝营、来凤仙佛寺、长江三峡、利川腾龙洞、黄金洞、水帘洞等仙居城市-------恩施她的美誉动植物基因库这里有215科、900属、3000种植物和500多种陆生脊柱动物,其中有40余种植物和77种动物属于国家级珍稀保护动植物仙居城市-------恩施她的 美誉 很多 很多鄂西林海 华中药库 烟草王国 世界硒都 仙居城市-------恩施民族恩施自治州除汉族外,还居住着土家族、苗族、侗族、白族、蒙古族、回族等28个少数民族。
土家族主要分部在清江以南的来凤、鹤峰、咸丰、宣恩和利川五县市,巴东、建始和恩施三县市的土家族占其总人口的25%至30%不等苗族主要分布在利川、来凤、宣恩、咸丰,占全州苗族人口总数的90.8%,呈现出大杂居小聚居的特点较为典型的有宣恩县的小茅坡营、苗寨,咸丰的官坝、小村、梅坪、龙坪,利川的文斗等侗族主要分布在宣恩、恩施、咸丰等县市交界的山区里蒙古族主要分布在鹤峰的三家台等地和利川白族主要分布在鹤峰的铁炉等地回族在全州各县市均有分布另外一些少数民族零星地分布全州各地仙居城市-------恩施仙居城市-------恩施民俗文化 土家人“所居必择高岭”,往往同姓数十户或上百户集聚而成为一寨土家人多聚居山内,客家人多居山外土司时,只有土司、舍把、族长等土官以木架屋,雕梁画柱,而一般土民,多编竹为墙,茅草盖屋,若盖瓦房,则犯僭越之罪堂屋正面设有祖先神位,两旁侧室住人侧房内靠前处设火坑,置三脚 苗家喜合族聚居,一姓一寨,或数姓一寨,居室形制有两种,一种是极为简陋的所谓三根柱子通天,“八”字木,上盖茅草的居室,另种是较好的即为吊脚楼楼下养牲畜,楼上住人堂屋一侧为火屋,置有火坑,坑内置三脚架用以煮饭或炒菜,火坑后方供奉的家神。
火坑屋的套间即为该家长者居住仙居城市-------恩施仙居城市-------恩施民歌1.《黄四姐》:至今已传唱150多年,起源于建始县三里乡是在恩施州广泛流传的土家族民歌经典,它以喜花鼓的明快节奏和生动欢乐的情爱内容,表现了青年男女互相爱慕追求、馈赠定情信物的情节,被誉为中国民歌中鲜艳盛开的奇葩,经历百年而不衰2、《龙船调》:是利川民歌,现为世界25首优秀民歌之一特点:歌词质相通俗,朗朗上口,衬词特多,音乐旋律起伏悠扬,音域宽广,高亢婉转3、《柑子树》:是表性很强的优秀民歌柑子树来柑子叶,干姊干妹舍不得柑子成树树成林,干姊干妹长成人柑子结果姐出门,干姊干妹两离分《柑子树》歌词巧妙运用谐音来咏叹干姊干妹的情恋,表达了土家先民对爱情自由、婚姻自主的强烈追求仙居城市-------恩施4、《巴东石工号子》:表现石工在撬石、拖石、抬石时配合劳动节奏喊唱的歌谣,7个土家汉子每人一根木棍在手,喊出一声高过一声的号子,用洪亮高亢的气势唱出了土家石工的齐心协力与乐天精神5、《六口茶》,是恩施土苗青年男女追求爱情及其向往幸福生活的古老民族礼节一口一问,一口一答,浓香酽醇,似娇音缠绵;香甜不腻,似情人香吻;清爽神怡,似弦歌绕梁。
岁月悠然,万种风情;洗涤昏寐,婀娜摇曳远道慕名而来的游客,喝完六口茶,经得茶娱道,也就成了无话不说的朋友这“六口茶”,在湖北土苗山寨,实际上寓含着:“亲切欢迎,友谊长存”之意仙居城市-------恩施民族舞蹈1、摆手舞 ,土家族最有影响的大型歌舞,是土家族祭祀祈祷的一种活动一般在年节举行,并发展为祭祀、祈祷、歌舞、社交、体育竞赛、物资交流等综合性的民俗活动按其活动规模分为“大摆手”、 宜红茶(2张)“小摆手”两种;按其舞蹈形式分为“单摆”、“双摆”、“回旋摆”等;特点:土家摆手舞基本风格是以手的动作带动身体转动,左右摆动,双手自然屈伸,舞姿粗犷健美仙居城市-------恩施2撒尔嗬,又名跳丧鼓,是土家人的祭祀歌舞野三关是“撒尔嗬”的发源地,其唱腔古老独特,其动作粗犷豪放,其鼓点明快、节奏感强内容大多为追念死者的生平劳绩,土家人把白丧事当作红喜事来办,把死亡看成登入极乐世界,表现了土家民族最质朴的生命观仙居城市-------恩施3、板凳龙舞,是苗族请番薯神保佑番薯收成好的一种舞蹈形式男女表演者排成长蛇阵,手握板凳腿转着火堆舞动,就像龙在腾飞仙居城市-------恩施4、傩戏,本意是满足人们的一种愿望,驱逐疫鬼,消灾纳福,多为喜庆场合演出。
表演形式丰富,融法事和戏剧于一体唱腔音乐丰富多彩获奖剧目《姜女下池》《禾多多》《剃那比》仙居城市-------恩施风俗•女儿会——被誉为“土家情人节”,是与封建包办婚姻相对立的一种恋爱方式,是恩施土家族青年在追求自由婚姻的过程中,自发形成的以集体择偶为主要目的的节日盛会其主要特征是以歌为媒,自主择偶•月半节——又称“鬼节”、“亡人节”,时间为农历七月十二,土家人素有“年小月半大”之说其主要活动是祭祖,祭祖时烧纸钱,表示对已故亲人的哀悼过月半须全家团聚,并接回出嫁的女儿 •渣广椒祝米——土家族人家生了孩子,必会对小生命的出世举行热烈庆典,俗称“整祝米酒”时间定于“洗三”那天,或定于满月之际无论地位贵贱,婴儿的外祖母在这天都将享受到上等贵客的殊荣•哭嫁——土家族女儿出嫁之前要哭嫁是土家族婚俗中最富有人情韵味的文化特色哭嫁本是对封建礼教取代土家族自由婚俗的一种反叛,后来,逐渐形成了以悲言喜的文化形态哭嫁完全是一种热热闹闹的爱的庆典形式)仙居城市-------恩施旅游景点恩施大峡谷位于恩施市屯堡和板桥乡境内,正处于恩施—利川—长江三峡旅游黄金线上,318国道横穿景区,距恩施市区30公里恩施大峡谷是国家AAAA级景区,2004年8月由中法探险队发现。
峡谷全长108公里,以庞大著称,险峻传奇,山头高昂,有仰天长啸之浩气;水质清幽,有脱胎换骨之感受峡谷中沐抚大小龙门6平方公里范围内就有百座独峰,2000米以上的独立石峰就有30余座,可谓举世无双峡谷内有近10公里长的地缝幽深奇绝,世所罕见奇山、异水、怪洞、珍禽数不胜数主要有大河碥、大小龙门、云龙河瀑布、前山绝壁、马寨绝壁、朝东岩隧道、车坝水库、罗针田农庄、天楼地枕电站、铜盆水森林公园等11个景点仙居城市-------恩施恩施土司城国家AAAA级景区坐落在恩施市郊旗峰大道,距市中心1.5公里是土家族地区仿古土司庄园建筑群,属古迹与建筑类园林景观民俗风景区经全国人大副委员长、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命名并题写为“恩施土司城”,2002年向社会开放恩施土司城是以展示民族文化为主要内容,以休闲、旅游为主要功能的大型文化公园和旅游景点,主要分民族文化展示区、宗教展示区、休闲娱乐区三个主要区这里建有恩施州土家族、苗族、侗族三个主要少数民族的传统建筑,以展示各具特色的建筑、雕刻艺术仙居城市-------恩施恩施龙鳞宫国家AAA级景区位于恩施市西郊麒麟溪源头,距市中心8公里属地文景观类洞穴风景区1994年,恩施州水电局组织专家进洞探险后,把洞口修建成旅游景区,1995年正式向社会开放。
龙麟宫俗称“出水洞”,属水旱兼备洞穴景观,由水洞、干洞和迷津洞组成,洞长2300多米,其中水洞“小三峡”长500多米,干洞和迷津洞长1800多米洞穴雄奇神秀、水陆兼备溶洞叠转迂回、千奇百怪,整个溶洞集壮丽、险峻、幽深、神奇为一体,洞内石笋、石幔、石柱、石林等发育充分洞口高约60余米,并修建有一歌舞台,民族文艺和洞穴奇观融为一体,相互映衬洞内平均高度50米,宽30米洞中气候宜人,冬暖夏凉,平均温度20℃,冬可消闲、夏可避暑龙麟宫的一坛、二府、三峡、九龙、十三厅和二十八珍奇等200多处景点分布在水洞“小三峡”、干洞和迷津洞中水洞“小三峡”两岸奇峰耸峙,怪石狰狞,河水夏日冰冷彻骨;干洞和迷津洞内钟乳石保存完好,奇形怪状,千姿百态,美不胜收仙居城市-------恩施梭布垭石林国家AAAA级景区位于恩施市太阳河乡境内,距恩施市54公里因地质岩溶现象而形成,属典型的喀斯特地貌,是以石林为主的地文景观类风景区2000年对外开放梭布是土家语三个的意思,梭布垭即三个垭景区平均海拔900多米,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植被良好,动物资源丰富,自然景色迷人,被誉为“戴冠石林”、“天然氧吧”。
每年的农历七月十二日,恩施市都要在此举办盛况空前的“女儿会”仙居城市-------恩施巴东神农溪 国家AAAAA级景区位于巴东县境内,西陵峡与巫峡之间,在距巫峡口2.5公里处汇入 巴东神农溪(5张)长江属典型的水域风光类生态旅游风景区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当地有关部门开始组织游客用原始、古朴的“豌豆角”木制扁舟放漂,优美动人的土家族歌舞和高亢激昂的纤夫号子,令游客乐不思返1985年向社会开放 神农溪发源于神农架南麓,全长60公里,自南向北,沿途接纳17条支流神农溪有千古之谜——古巴人“悬棺”和岩棺葬群,古栈道遗痕依稀可见,沿途可探寻古巴人的足迹碗豆角木扁舟是神农溪保存千年的原始交通运输工具,土家纤夫是古巴人纤夫的活化石,是土家民族文化和纤夫文化的结合仙居城市-------恩施利川腾龙洞腾龙洞由水洞、旱洞、鲇鱼洞、凉风洞、独家寨以及三个龙门、化仙坑等景区组成,洞中有山,山中有洞,水洞与旱洞相连,主洞与支洞互通,集山、水、洞、林于一体,以雄、险、奇、幽、秀的神奇风光和独特魅力而驰名中外洞口垂直高度74米,宽64米,洞长52.5公里,专家认为该洞穴系世界特级溶洞之一,位居世界第七,亚洲第一。
清江至此跌落形成“卧龙吞江”瀑布,水声如雷吼,气势磅礴2005年10月,腾龙洞被中国地理地质界、风景旅游界最具权威的国家级刊物《中国国家地理》评为“中国最美的地方仙居城市-------恩施彭家寨 位于宣恩县沙道沟镇西南部去龙潭的途中,全寨45户250余人,均系土家族 全貌 彭家寨寨居于“观音座莲”之右,观音山之下东面以一条叫“叉几沟”为界,沟上架有一座百年历史的凉亭桥,该地故称凉桥寨前龙潭河穿村而过,河上架有40余米长的铁索桥将寨子与外界相连,“十八罗汉”恰似观音大士的守护神;寨后山峦起伏,奇峰秀美,修竹婆娑;沿龙潭河而上有狮子岩、水鸿庙相映衬;顺流而下紧邻汪家寨有“二龙戏球”之美称其地形特征含形辅势,蔚为壮观彭家寨吊脚楼这一古老的建筑形式,旧称“干栏”、“阁栏”、“廊栏……”,自古流行于百越族群地域 站在彭家寨对岸远眺,这个精美的吊脚楼群俨然一件艺术珍品寨子前后,耸立着9个以上的龛子,飞檐翘角、雕龙塑饰还有十多个正屋尽端的山面龛子,“勾心斗角”,一派古色古香深入其间,会发现龛子下面的空间有的被用作通道,有的被用作仓储,还有的被用作牛栏猪圈寨子里的大多台阶、院坝等都用青石板铺设而成,清洁异常。
仙居城市-------恩施仙居城市-------恩施贡水河音乐跑泉音乐跑泉现为全国最大的内陆河音乐跑泉,总投资1300万元,全长350米、宽40米、主喷高70米,设计有水幕电影放映等功能它以土(家)苗民族音乐为主旋律,以民族特色为跑泉造型的主要元素,是“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建设的组成部分 仙居城市-------恩施 恩施正以她优美的环境和清新的空气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游客,她也期待着你的到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