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老旧小区适老化改造老楼装电梯的清河样本.docx
4页北京老旧小区适老化改造老楼装电梯的清河样本 北京老旧小区适老化改造老楼装电梯的清河样本 如何让有着不同诉求的居民达成共识,把政府的惠民政策落到实处?近日,记者走进试点中的海淀区清河街道毛纺北小区,展开调查 装电梯,居民为啥会反对 今年71岁的李恩平,家住毛纺北小区11号楼9单元的顶层——6楼他军人出身,身体很好,爬上爬下没问题,老伴儿就惨了,膝关节做过手术,每次上楼,都得强拽着栏杆一点点挪,因此很少下楼 类似的很少下楼的老年人大有人在李达元就是,身体不好,又没电梯,干脆租了别处的房子住,离开了李恩平说 毛纺北小区建于1992年,8栋楼54个单元没有电梯小区里60岁以上的老人占了20%今年初,毛纺北小区被列入全市9个新阶段老旧小区改造试点 社区给每一户居民家送去了“意向调查问卷”结果,仅加装电梯一项,就有五六十户居民填了“不同意” 需求明摆着,为什么还有这么多不同意的?社区党委书记谢玉华拿起,挨户回访有四种情况一是有多处住房的,不关心二是担心技术问题,如遮光、噪音、暴露隐私等三是认为不该收费四是不肯说理由,就是反对谢玉华说 搭平台,街道引智促沟通 遇阻力,街道有预估。
项目启动前,清河街道做了一项工作:成立联合党支部 联合谁?项目建设主体海淀区住建委,项目实施主体海淀区房地产投资有限公司,项目智力支持清华大学“清河实验”课题组,毛纺北小区物业,社区党委和居委会等 “这是一个技术和民意的沟通平台街道党工委书记米佳说,要求技术方每一个决策都要拿到支部会上讨论,居民得满意才行 如何有效反映民意?在“清河实验”课题组的指导下,街道组织毛纺北小区选举成立了“居民议事委员会”,包括17名议事委员和10名监督委员他们大多是老党员、楼门长等,均匀分布在每一栋楼为扩大代表性,还吸纳了两名青年业主加入 “我是议事委员,有什么事儿,都先给我们开会,有讲政策的,有解释技术的,有讲施工的,有什么新进展我们都最先知道议事委员、今年65岁的`徐月明说以前有些邻居说不上话,自从被选上议事委员,大家见了面,都主动向她打听,有想法也跟她说上面怎么安排的,居民的真实想法是什么,经过我们这么上下一沟通,就都清楚了 现波折,一听收费额忽反悔 不久前,项目召开说明会,宣布4号楼为试点因为意向调查阶段,4号楼加装电梯愿望最强烈其中,1、3单元同意率更是达到100%。
会上还首次公布了收费标准:一个楼门一个月最低要交1800元一层居民不使用不交费,这钱要由2层至6层使用的居民共同分担大部分居民都表示理解但1单元的12户,却有3户起了变化一户出国了找不着人;一户推脱说她儿子住这儿,找她儿子说去;一户直接反悔,说太贵,不同意谢玉华说 每户都有自己的小九九,怎么达成一致? 项目启动伊始,社区党委和居委会用了四个月时间,对所有住户进行了摸排光出租户就近200户,有的房子被卖了几次,摸排难度可想而知但社区愣是找齐了每一位业主打得通的号码目录上,有人联系方式一改再改,不少名字后面有三四个 6号楼有位居民,也不说理由,就是不同意这位平常不大和人交往,怎么办?69岁的老党员吴奎英主动请缨:我父亲和她父亲认识,她妈妈去世时还是我给穿的送老衣服,她的工作,我做! “我就是老毛纺厂的职工,好多居民都是看着我长大的,好多老师傅都叫我闺女,跟儿女说不上的话跟我说就凭着这一份情,我一定要带领大家把改造的事儿完成,这么好的惠民政策,千万不能错过谢玉华动情地说 初告捷,未来推进任重道远 上个月,4号楼开始签同意书3单元仅用了两天半就签齐了。
到27日,1单元2单元也签完了速度很快 后签字的居民大多仍是对收费有异议,怎么办?“以情动人毕竟好多老街坊之间有着几十年的同事情、邻里情谢玉华说,最难办的是买二手房的,几乎没有熟人的新业主 4单元有一户年轻业主,迟迟不肯签同意书谢玉华上班下班不厌其烦地打、发短信跟他沟通小伙子,你从外地来到北京,在这买房安家,就是想在这好好生活这就离不开和谐的邻里关系装电梯你也用得上,非拖黄了,以后邻居见面了,怎么看你?况且,你家也有老人,将心比心嘛最终,这位年轻业主也签了字 截至目前,4号楼还有一位业主没有签字其余7栋楼50个单元还没进入签字阶段未来还有很多难题,需要一步步克服 4 / 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