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寒水石基源考证临床医学论文.doc
3页寒水石基源考证_临床医学论文 【摘要】针对目前寒水石的基源问题各书不尽相同,对本草所用寒水石进行古方考证帮助人们更好地研究古方,确保临床用药准确 【关键词】寒水石;基源 寒水石,原名凝水石,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中品,义名白水石,《名医别录》名之寒水石,凝水石,《纲目》称之盐精石、泥精、盐枕、盐根,寒水石为少常用矿物药:但在不少古方中含有寒水石,关于寒水石的基源问题各书不尽相同,目前全国使用的既方解石、硬石膏两种,但经杏阅有关 文献 发现,二者均非止品寒水石,全国高等院校试用教材《中药鉴定学>、《中药炮制学>及<四川省中药材标准》、《全国中草药汇编》等中药专著,也将上述品种误称为寒水石,为了帮助我们更好的研究古代方药,确保临床用药准确,药材品种必须纯正,笔者认为有澄清之必要,据考证,古代本草中寒水石变迁比较复杂,详细讨论如下: 1 古方所用寒水石 为采自盐池的盐类矿物芒硝,而绝非方解石,硬石膏近代以硬石膏(北方习用)和方解石(南方习用)为寒水石商品,但早在李时珍时代就予以否定,李时珍早已指出:石膏、方解石为寒水石系误用,他认为的寒水石据考证为采自盐池的盐精石,即芒硝,但从明代至今,仍未得到更正。
《中药志》、《中药大辞典》、《中药学》等权威性的著作,也认为是硫酸盐类矿物芒硝的天然晶体: 《别录》云:“凝水石,一名寒水石,一名凝水石,可析者,盐之精也《本草求真》云:“寒水石,生于卤池,用盐渗入中年结聚清莹有棱而成也,莹白含之既化者真《本草从新》有:“凝水石,盐精渗入土中年久结成清莹有棱入水既化亦名寒水石,其生于卤地,莹白,含之既化色如云用之性,与现在矿物学上的芒硝是一致的 本草引丹房鉴源云:“盐精出盐池,状如水晶按矿物学上的记载,芒硝是单斜系,形状利辉石相似,有完全的解理,也有清楚的解理,梁代陶弘景认为:“盐池泥中有凝盐,如石片打破皆方,而色有青黑者也都是性质和芒硝相近的地方 《本草述钩元》云:“凝水石,亦名寒水石,既盐精石,生于卤地积盐之下,大块有卤如马牙消,清莹如水晶,至暑日同润,入水中亦化也表示容易潮解,也溶于水,性质也和芒硝相似; 《本草纲目的矿物学史料》有:“寒水石,又名凝水石、盐精石、盐根,就是现在矿物学上所说的芒硝的记载,毛鹏飞从矿物学、矿床学、医药学三方面对凝水石特征进行研究后认为:凝水石及矿物芒硝 由此可见,本草所载寒水石既芒硝的天然晶体,而绝非方解石、硬石膏。
2 唐代诸方之寒水石乃分之软石膏、方解石 据报道,日本奈良止仓现在珍藏着大约相当于我国唐代的 中国 药物数十种,其中署名“寒水石;”者,经日本学者益富寿之助的研究确认为是今之方解石,但富氏认为它是冒充寒水引的假引,寒水石本可能是方解石,它可能是由于庸人不认识寒水石,而把方解石当做寒水石,看来早在唐代就误以方解石当寒水石使用了 《唐本草》云:“凝水引有纵理,横理两种,色清明者为上,或云纵理为寒水石《本草衍义》、云:“凝水石文理通、人或磨刻为枕,以备署月之用,入药须烧过,或市人未入轻粉以乱真,不可不察此处指寒水石,文理通,纵理,人或磨刻为枕之性既现在的软石膏 阎孝忠曰:“石膏消白坚硬,有墙壁,寒水石软烂,可以平碎表示出硬度不同,硬石膏硬度3~3.5,软石膏硬度2,从硬度上看,此处所指石膏可能是硬石膏,寒水石可能是软石骨 时珍曰:“苏恭、苏颂、寇宗、阎孝忠四家所说,皆是软石膏之寒水石,诸家不详本文始精之说,以石膏为寒水石,唐宋以来,相承其误,而盐精之寒水石,却不知用……石膏,寒水石其性能有异,石膏除有清热泻火、除烦止渴之功外,尚有解肌发表之功与寒水石相区别,所以临床不可代用。
3 唐宋以后诸方寒水石为硬石膏、方解石 《本草纲目》云:“方解石,块块方解,故以为名方解石可与硬石膏相似,皆光洁如白英,但以敲击之段段片碎者为硬石膏,块块方棱者为方解石,今人义以为寒水石明确指出明代所用寒水石为方解石、硬石膏 《本草述钩元》云:“近方寒水石则是长石,方解石耳时珍曰:“长石既俗称硬石膏者干隐君又曰:“寒水石,坚白晶洁,状若明矾,蓬砂之质,或有碎之,粒粒大小皆方,故名方解石,今人谓之硬石膏者是也也指出当时所用寒水石为矿物方解石、硬石膏 4 关于今用寒水石品种的讨论 目前全国各地所用寒水石主要有两大类,大部分地区所用寒水石为矿物方解石,主要化学成分为碳酸钙,又称“南寒水石”,东北,西北大部分地区以矿物硬不;膏作寒水石,其化学成分为硫酸钙,义称“北寒水石” 我省金堂县、南部县、达县、成都、绵阳、南充、自贡等地中药材公司经销的“寒水石”其结合体形态不同,呈致密的片状、柱状、晶簇状等,经鉴定为矿物方解石 根据本草考证,结合目前用药情况,认为寒水石正品应为自盐池的盐类矿物芒硝,而绝非方解石、硬石膏,为确保临床用药准确,各中药专著在来源上,以及全国人部分地区使用的药材品种上,是否有纠正之必要。
关于硬石膏,根据寒水石中矿物石膏与药材石膏主要成分一致,均为CaSO4•2H 2 O所含的微量元素经光谱分析亦基本相同,且均具有清热降火,除烦止渴的功效,由此是否可以考虑将寒水石中凡属于矿物石膏者更名为石膏,与药材石膏同用,使其名物统一 关于方解石,孙倩文等曾在部分地区进行调查,并收集了13个省、市商品寒水石以及作者所在药检所过去收集的寒水石标本,共讦20份样品,经测试其中18种为矿物方解石(约占70%),根据这一实际情况与沿用习惯,白唐宋以来,一直是寒水石药用的主流而未被淘汰,首先可以说疗效是旨定的,是经得起历代医家的临床验证的,正如李时珍所说:“方解石、硬石膏相似,盖一类两种,亦可通用,今人以寒水石,虽俱木是,而其性寒治热之功,火抵不相远所以,根据以上实际情况及沿用习惯,认为方解石可作寒水石的代用品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