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福建省高考语文-第二部分-专题五-第四届·打造亮点课件.ppt
20页《考试说明》对作文发展等级作出了如下要求: (1)深刻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揭示事物内在的因果关系,观点具有启发作用 (2)丰富材料丰富,论据充实,形象丰满,意境深远 (3)有文采用词贴切,句式灵活,善于运用修辞手法,文句有表现力 (4)有创新见解新颖,材料新鲜,构思新巧,推理想象有独到之处,有个性色彩 由此可见,要想得到高分,就必须针对以上几点,在内容和形式上做足文章审题准确、立意鲜明、见解深刻、,视角独特、情感真挚、构思新巧、内容充实、文采华美等因素,突出地具备一个或几个亮点,才可能如愿以偿因为有限的时间和个人能力的限制,十全十美实难做到,只能根据个人实际,从一两个方面来训练,形成自己的个性特色,从而博取高分,甚至满分 一、拟好题——求新颖别致 “题者,额也;目者,眼也自拟题目”具有发散性、灵活性、多元性、自主性的特征,给同学们留下了张扬个性、展示才情的空间好文题的标准是:蕴涵文旨,既能包孕考题的主旨,又能提挈所写文章的主旨;点明所写文章的体裁;启发性强;彰显文采下面介绍一些拟题的具体方法:,(一)巧引仿拟法 就是把古今诗文名句、经典歌词、广告词、熟语等直接、间接引用或内容形式上适当改编作为文章标题。
如《血染的风采》,是直接使用歌曲名;《一朝风月万古长空》,化用了《点绛唇》的“一朝风月,别却几时影万古长空,只亘古无穷”;《别拿常识不当干粮》,化用俗语,巧用比喻,生动形象,把“常识”比作“干粮”——基本的生存物质,强调了“常识”的基本要义,题目与正文内容相得益彰二)形象描绘法 就是运用描述式的语言和比喻、夸张、拟人、对比等修辞手法拟题题目不仅要表达准确,还应生动形象,妥帖鲜明,给人以无限的美感,这就需要我们以最恰当贴切的语言来获得最佳的表达效果如《慢尝书香》通俗的比喻,表达了自己对“深阅读”的喜爱和追求《背上悦读的行囊》,巧妙运用了谐音的手法,寓意双关,将“愉悦阅读”这一主旨凸显了出来《那火红的夕阳》《圣洁的雪莲》《绿色丰碑》等都把自己要表现的生命的价值和意义通过使用修辞格表现出来《秋季舞者》将秋天一片落叶的形象惟妙惟肖地展现出来,《永不褪色的瞬间》采用夸张的方式巧妙地表现出主旨“瞬间与永恒的思辨关系”三)凸现文体法 所拟题目直接或间接标示出所选文体来,让阅卷老师一目了然如《感谢洁白》《我迄今为止的生命》《生命的画卷》能显示出为记叙文,拟题《感悟生命》《回复生命的本色》为散文或议论文,《享受瞬间》为抒情散文,《闪亮的瞬间造就永恒的人生》为记叙文或议论文,《小议“浅阅读”》为议论文。
由上观之,拟好题目要有如下意识:第一,精品意识,“人无我有,人有我精”;第二,多维意识,多角度思考,做最佳选择;第三,深度意识,化大为小,以小见大,彰显主旨二、开好头——求精练亮丽 写文章讲究“凤头”,它的标准是亮丽、高雅,气势夺人考场作文中,一篇文章句句出彩的可能性很小,但要写出几个精彩段落是完全可能而且也是非常必要的文章的开头段就应该是这几个精彩段落之一 开头段落的最常用打造方法是: (一)借用诗文,引出文意 如2009年福建卷《这也是一种幸福》: 不是每一份爱都许得起“山无棱,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的誓言;不是每一份情,都需要经受“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的生离死别;涸辙之鱼,相濡以沫,这也是一种幸福 开篇借用古诗文从逆向切题,点明“涸辙之鱼,相濡以沫,这也是一种幸福”的主题 (二)铺排文采,渲染文意 如2009年福建卷《这也是一种力量》: 微笑,恰如淌过的溪流,柔和恬静;微笑,恰似那悬挂的一刀新月,皎洁光亮;微笑,又恰似那挺拔的苍松,积蓄着万般力量……,如果说,有一种力量可以让人坚忍不拔,那便是微笑的力量;如果说,有一种力量可以让人自信满满,那便是微笑的力量;如果说,有一种力量可以让人心头一暖,那便是微笑的力量! 这一开头首先用排比和比喻修辞说明微笑积蓄着力量,然后用“如果……那……”三个假设复句进一步表明了微笑的力量,即明确论点。
(三)营造氛围,设置悬念 如《生命的画卷》开头:“黄昏的海边,他和她相视无语短短12字,时间、地点、人物、情节都有了这样的环境中,他是谁?她又是谁?为何他们相视无语?正是这氛围,这悬念使得读者有了强烈的读下去寻找答案的渴求三、设好眼——求显豁明达 古人以“点睛”使所画之龙有了生命活力,我们写文章也要有文眼升华文章主旨所谓“文眼”,是指文中含意最丰富、表达文章主题最集中、最深刻的一些句子或词,它是感情或主旨的凝聚点它的位置可在篇首、篇中、篇尾,但无论在何种位置,这些句子必须是概括的,精练的,能升华主旨的文眼可以是自己锤炼的警句,也可以是引用的诗文 不同文体中文眼的作用也有所不同一)开掘人物性格内核,探求事件典型意义 写人记事的文章,要着力于对人物“思想性格”方面的开掘,要抓住事物所具有的矛盾,着力于对事件最典型的思想或意义的探求如2009年湖南卷《踮起脚尖》为了表达母爱这一主旨,作者截取“五岁”“十五岁”“三十五岁”“四十岁”四个人生阶段,表现从小到大,从读书到成家,“母亲踮起脚尖为我撑一方爱的晴空”的文章主旨 (二)论证思维缜密辩证,揭示问题本质规律 议论说理的文章,应该按“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逐层深入地达到对真理和规律的揭示。
如,《闪亮的瞬间造就永恒的人生》一文就是先以李白《将进酒》的开篇诗句和苏轼的“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引出自己的观点接下来通过刘翔、诺贝尔和拜伦的事例正面分析论证,继而用臧克家的“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深入探讨,最后又用排比句“是金子,你就应当发光;是玫瑰,你就应当绽放;是千里马,就应当有你的一嘶长鸣”作总结,从而重申自己的观点“人生只有发出了耀眼的火花,才能成就永恒的瞬间”这里,闪着智慧火花的名言警句作为“文眼”句很好地体现了论证的缜密和层次性,也有效地揭示了事物间的本质规律四、结好尾——求醒目有力 写文章同样讲究“豹尾”,标准是结实有力,神韵绵长好的结尾,应有画龙点睛之妙,有使人不能忘怀之功结尾段也应是精心打造的几个精彩段落之一最常用的结尾方法有: (一)象征启思式 如2009年天津卷《说说我们“90后”》: 我们是矛盾的一代,我们背后是黑暗,前方是光明我们肩负中华大地的希望,怀着一个个破蛹成蝶的梦,我们90后,需要踏上一条泥泞的路,去检验自己脚印的坚实我相信,浴血而归,已成蝶这一结尾赋予“泥泞的路”“蝶”以象征意义,形象地表达出对“90后”一腔热血的理解。
(二)诗歌式 《瞬间人生》结尾:“叹息人生,我填了《长相思》这首词:望飞星,一声声,眼中烟花心中情,叹瞬间人生;日当空,语天公,万世轮回依旧明,后人名永恒以自创的诗歌作结尾,别有一番意味,尽管它在作用上与其他结尾模式有共同处,但形式上的别具一格会让人倍感新鲜,有这种特长的考生不妨一试三)点睛式 如2009年广东卷《不畏浮云遮望眼》: 且抚一幅长卷,让明辨常识渲染生命画卷;且驾一叶扁舟,让审思常识融汇胸间;且寻一处幽径,让笃行常识铺成生命坦途一言以蔽之:面对常识,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选文是原文的结语,用带有抒情意味的议论性语言从“明辨常识”“审思常识”“笃行常识”三个方面全面论述对待常识应有的态度最后一句点题升华,严谨、周密,给人以启迪五、抒好情——求真率挚烈 白居易有言:“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写文章要有感情没有感情的文章就会味同嚼蜡,情感不真挚的文章就会矫揉造作,有理无情的文章定是古板学究,令人读而生厌优秀的作文定是情贯其中,情放异彩的抒情出彩值得借鉴的有三: (一)直接抒情,即直抒胸臆 它多采用感叹句、祈使句,句式上多用独词句、短句和变式句,修辞上多采用排比、反问、设问、拟人、呼告等手法,以达到直截了当、引人注意的效果。
二)间接抒情 它是把一切事物当做有生命的对象来看待,赋予它们以人的心理活动,特别是赋予它以人的思想和情感的一种表达方式这样就有了写人抒情、叙事抒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咏史抒怀等抒情手法 (三)变换人称 写作中可根据表达需要,适时采用不同的人称去抒情第一人称“我”便于直抒胸臆;第二人称“你”与“我”对话,让人倍感亲切;第三人称“他”则使“我”居于幕后,“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便于冷静思考,从旁叙议六、写好字——求美观清爽 “书写规范,标点正确”是高考评分的标准之一,这也是许多学生易忽略的一点要使你的文章被阅卷老师慧眼识聪,你就必须有好的文面酷暑之中,疲惫状态之下,面对书写潦草的作文,没有谁愿意判出高的分数好的卷面可能不会增加你的分数,但差的卷面肯定会降低你的分数”,这句话至少目前来看应是“真理”Loading…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