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法理学讲义舒国滢ying.doc

72页
  • 卖家[上传人]:wm****3
  • 文档编号:42596626
  • 上传时间:2018-06-02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558KB
  • / 72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法理讲义舒国滢第一编 法学基本概念第一节 法学一、法学的概念 二、法学的性质 三、法学的研究对象 四、法学思维及其特点第二节 法理学一、法理学一词的含义及演变 二、法理学在法学体系中的作用与地位 三、学习法理学的意义导论本章小结 本章习题 第一编 法学基本概念第一节 法的概念一、研究法概念的重要性 二、法的定义的三个基本争议点 三、法概念的两个基本立场:自然法理论与法律 实证主义 第二节 法的形式特征一、法是调整人们关系行为的规范 二、法具有普遍性 三、法是国家制定或者认可的,体现了国家对于 人们行为的评价,具有国家意志性 第一章 法本章小结 本章习题 第一节 比较法学一、比较法学的概念 二、比较法学的功能 第二节 法系一、法系的概念 二、法系的划分标准第三节 两大法系一、两大法系的重要性 二、英美法系的历史发展 三、大陆法系的历史发展 四、两大法系之比较第二章 比较法 学与法系本章小结 本章习题 第一节 权利与义务一、权利与义务的概念 二、权利与义务的关系 第二节 法律权利与法律 义务一、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 二、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的特征 三、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的分类 第三节 责任一、责任的概念 二、法律责任的概念 三、法律责任的种类 四、归责与免责 第三章 权利、 义务与责任本章小结 本章习题 第一节 法律规则一、法律规范 二、法律规则的结构 三、法律规则的分类 第二节 法律原则一、法律原则的概念 二、法律原则与法律规则的区别 三、法律原则的功能 四、法律原则适用的条件和方式第四章 法律规 范与法律体系第三节 法律体系一、 法律体系 二、法律部门 三、法律部门的划分标准 四、当代中国的法律体系 本章小结 本章习题第一节 法律关系的概念一、法律关系的涵义与特征 二、法律关系的种类第二节 法律关系主体一、法律关系主体的概念和种类 二、法律关系主体构成的资格:权利能力和行为 能力第三节 法律关系的内容一、法律关系主体的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 二、权利行使和义务履行之界限第四节 法律关系客体一、法律关系客体的概念 二、法律关系客体的种类第五节 法律事实一、法律事实的概念 二、法律事实的种类第五章 法律关 系本章小结 本章习题第一节 法律行为的概念一、法律行为界定 二、法律行为的特征第二节 法律行为的结构一、法律行为构成的客观要件 二、法律行为构成的主观要件第三节 法律行为的分类一、根据行为主体性质和特点所作的分类 二、根据行为的法律性质所作的分类 三、根据行为的表现形式与相互关系所作的分类 四、根据行为构成要件所作的分类第六章 法律行 为本章小结 本章习题第一节 立法一、立法的概念和特征 二、立法体制 三、立法的基本原则第二节 执法一、执法的概念 二、执法的特征 三、执法的原则第三节 司法一、司法的概念 二、司法的特点 三、司法的基本原则第七章 立法、 执法与司法本章小结 本章习题第一节 法律推理的概念一、推理 二、法律推理的涵义 三、法律推理的特征第二节 演绎法律推理一、演绎法律推理的逻辑结构 二、法律规范推理 三、事实推理 四、法律规范与案件事实之间的对应第三节 类比法律推理一、类比推理的形式 二、类比推理在反驳中的作用 三、普通法中类比法律推理的运用第四节 法律推理的价值一、法律推理与法治 二、法律中的逻辑与经验第八章 法律推 理本章小结 本章习题 第九章 法律解 释第一节 法律解释的概念一、法律解释的含义 二、法律解释的特点 三、法律解释的意义 四、法律解释简史 第二节 法律解释的目标 与方法一、法律解释的目标:主观说与客观说 二、法律解释的方法第三节 当代中国的法律 解释体制一、正式解释与非正式解释 二、全国人大常委会所进行的解释 三、国家最高司法机关所作的解释 四、国家最高行政机关的解释 本章小结 本章习题第一节 法律渊源的概念一、法律渊源的含义 二、法律渊源与法律推理 三、正式法律渊源与非正式法律渊源 第二节 当代中国的正式 法律渊源一、正式法律渊源所遵循的一般原则 二、我国正式法律渊源之类别第三节 非正式法律渊源一、“禁止拒绝裁判”原则 二、非正式法律渊源之类别第十章 法律渊 源第一节 法律效力的概念一、法律效力的涵义 二、法律的效力范围 三、法律效力的层次第二节 法律的时间效力一、法律的生效时间 二、法律的失效时间 三、法律溯及力第三节 法律的空间效力一、在全国范围内生效 二、在局部地区生效 三、在域外生效第四节 法律的对象效力一、对人效力的原则 二、我国法律的对人效力第十一章 法律 效力第一节 法的起源一、原始社会的规范 二、法律产生的原因 三、法律产生的过程 四、法律产生的标志第二节 法律发展的历史 阶段一、法的历史类型 二、法的继承与移植 三、法律的传统与现代化第三节 法的未来一、“法律的消亡”理论 二、法的演进所面临的时代问题 三、法的未来演进的趋势第十二章 法的 演进第一节 法的作用概述一、法的作用的含义 二、法的作用的分类第二节 法的规范作用一、指引作用 二、评价作用 三、预测作用 四、教育作用 五、强制作用第十三章 法的 作用第三节 法的社会作用一、维护社会秩序与和平 二、推进社会变迁或变化 三、保障社会整合或融合 四、控制和解决社会纠纷和争端 五、促进社会价值和目标的实现 第四节 法的作用的局限 性法的作用的范围不是无限的第一节 法的价值的概念一、价值与法的价值 二、法的价值的种类第二节 法与秩序一、秩序的概念 二、法律调整与社会秩序的形成第三节 法与自由一、自由的概念 二、法对自由的保障与限制第四节 法与平等一、平等的含义 二、法与平等的关系 第五节 法的价值冲突及 其解决一、法的价值冲突的概念及其表现 二、法的价值冲突的解决方式第十四章 法的 价值第一节 法与经济一、法与生产关系 二、法与生产力 三、中国社会主义法与经济的关系 四、法与市场经济第二节 法与政治一、法与政治的共同点与不同点 二、政治对法的影响、制约作用 三、法对政治的确认、调整和影响作用 四、法与政策第三节 法与文化一、文化对法的指导和影响 二、法对文化的促进和制约 三、中国传统法律文化对中国现代法治构建的作 用第四节 法与道德一、道德的概念 二、法与的道德的联系和区别 三、社会主义法律与社会主义道德的相互关系第五节 法与宗教一、法律与宗教的异同 二、政教合一国家中的法与宗教 三、政教分离国家中的法与宗教 四、中国社会主义法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第十五章 法与 其他社会因素第一节 法制与法治的概 念一、法制的含义 二、法治的含义 第二节 法治的原则人民主权原则第三节 法治国家形成的 条件一、具有完备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二、具有健全的民主制度和监督制度 三、具有严格的行政执法制度与公正的司法制度 四、具有高素质的执法队伍 五、全民具有法治意识 第四节 法治国家实现的 途径一、法治发展的模式 二、中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具体步骤第十六章 法治 国家的一般理 论导导 论论 学习目标学习目标 法理学乃法律思想之凝结,殊难以教材形式编写之。

      从根本上讲,法理学思想散见于历代 思想家们的论著之中,而一切所谓法理学讲义只不过是对这些论著之思想的复述和整理 自然,本教案也是这样一种复述和整理的产物尽管如此,我们这些编写者们仍然不敢对 法理学之题材有丝毫的怠慢,而尽力以专业的标准对待法理学所涉及的论题 这样一种追求也许并没有完全顾及学习者的兴趣一切初入法理学之门的人均渴望法理学 极尽简明,要求作者删繁就简、抽丝剥茧,透露思想之光点实际上,历史上只有那些在 思想和文字上均达到炉火纯青地步的大学者才有可能满足我们的些许愿望比如,德国法 哲学家古斯塔夫?拉德布鲁赫曾在 1945 年为海德堡的学生写过一篇不足千言的短文《五分 钟法哲学》,以优美的文字将自然法和法律实证主义思想精义作了经典的表述,一时引为 楷模我辈资质远未及此等进境,欲以五分钟之限说尽法理学之学,恐怕亦甚为困难不 如退而守拙,尽力以平实手法呈展专业知识和问题 为引领学生进入法理学思维之门径,本教案在结构安排上进行了一些力所能及的尝试每 章正文前列名言、警句若干,意在让学生借助智者们的微言大义把握所涉主题之要旨正 文内时而插入一些“事例”,欲帮助读者直接感受生动的社会生活事实之中所蕴含的法学道 理。

      每章学习完毕设计多少不等的“本章习题”,旨在激活学生对法理学理论和问题讨论的 兴趣,试图使参与思考、分析和讨论的每个人都能够共享法理学智慧、方法和技术所带来 的精神愉悦但愿这样的方式逐渐为学习者适应,并产生编者无心插柳而柳树成荫的奇妙 效应本章学习目标本章学习目标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 1.掌握法学的性质、特征 2.了解法理学研究的对象和意义 3.熟悉法学思维的基本特点第一节法学第一节法学 一、法学的概念一、法学的概念所谓法学,就是研究法律现象的知识体系,是以特定的概念、原理来探求法律问题之 答案的学问也可以说,法学是一门实践知识,实践学问,即通过“实践之思”获取的知识 按照古老的知识分类,“实践知识”(拉丁文译作 prudentia),包括宗教知识、伦理知识、 政治知识、法律知识等等二、法学的性质二、法学的性质 实践性构成了法学的学问性质,我们可以从以下几点来看: 首先,法学的研究总是指向法律现象或法律问题的故此,法学的兴衰注定是与一个国家 法律制度的发展相关联:法制兴则法学繁荣;法制衰则法学不振 其次,法学具有务实性法学必须关注和面向社会的世俗生活,为人们社会生活中的困惑、 矛盾和冲突(例如人们之间的经济纠纷,人们行为所造成的损失之承担)寻找到切实的法 律解决方案,确立基本的原则,或为法律的决定做出合理而有说服力的论证。

      再次,法学是反映人的经验理性的学问,是人的法律经验、知识、智慧和理性的综合体现又次,法学是职业性知识体系,它所使用的语言是冷静的、刚硬的、简洁的、合逻辑的的, 是经过法学家们提炼、加工和创造出来的行业语言,与人们“日常语言”存在一定的差别 在许多场合,法学的语言对外行人来讲是非常陌生的,如“无因管理”、“不可抗力”等等 最后,法学不同于自然科学,在于它研究的是一种“价值性事实”,即反映人类的价值观、 价值倾向和价值意义的社会事实 三、法学的研究对象三、法学的研究对象 法学研究法律现象然而,法律现象是纷繁复杂、多种多样的我们从下列三个问题领域来对此加以考察: (一)法律制度问题离开了法律制度这个研究对象,法学将无以存在 (二)社会现实或社会生活关系问题社会现实或社会生活关系本身也是复杂多样的,并 非所有的社会现实或社会生活关系都具有法律意义或“法律制度的关联性”试举一个事例:事例 0—1 张某与李某是某大学同班同学且为好友一日李某主动请张某星期天到电影院看电影到 了星期天,张某首先乘车至电影院门口等候李某但李某突然改变主意,直到电影散场也 没有来电影院张某为此愤愤不平,提出与李某“断交”。

      在这个生活事例中,尽管李某由于疏忽而存在“背信弃义”的行为,但该生活关系本身显然 不具有“法律制度的关联性”,没有法律意义 (三)法律制度与社会现实相互如何对应问题请看下例: 事例 0—2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 49 条规定:“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 为的,应当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增加赔偿其受到的损失,增加赔偿的金额为消费者购买商品 的价款或者接受服务的费用的一倍王某得知某市百货商场正在销售假冒“三星”品牌的电 视机,遂购买了一台价值 2300 元的假冒电视机第二天,王某以商场欺诈销售为由,要 求该商场赔偿损失 4600 元后诉讼至法院,主审法官以王某“知假买假”认定其不属于消费 者,对王某的诉讼请求未予支持 在事例 0—2 中,法官按照自己的解释对王。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