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最新word论文】海丰方言特点初探【语言文学专业论文】.doc

5页
  • 卖家[上传人]:飞***
  • 文档编号:8309191
  • 上传时间:2017-09-27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38KB
  • / 5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1海丰方言特点初探摘要方言是语言的地方变体,是语言在时间和空间共同作用下的产物 作为从属于闽南语系统,具有鲜明地域特点的海丰地方语言,主要有福佬话、客家话、军话、尖米话四种本文试从这几种方言的语音特点和词汇特点进行阐述 关键词海丰方言 多元化 语音特点 词汇特点 海丰地处广东省东南部沿海,北倚莲花山脉东南麓,东接揭阳,西连惠州,北隣河源,南临南海的红海湾和碣石湾,地势自西北向东南倾斜,东、西、北三面群山高耸,形成一道天然屏障中部平原,东南台地丘陵起伏,境内河流纵横,海域辽阔,气候宜人,风景秀丽早在新石器时代先民们就在这块土地上流下了沙丘、贝丘遗址东晋、宋末、明末清初几次移民高潮,大量中原汉人迁入海丰,原住民百越土著则或迁徙或同化中原移民带来了各地的中原文化和语言,因此形成了海丰地区方言多元化的特点海丰地区使用的方言主要有福佬话、客家话、军话、尖米话,另外还有白话和畲语流行于海丰地区的语言,主要是福佬话,海丰讲福佬话的居民占全县人口的 80%,分布在县中部、东南部和沿海地区,如海城、鲘门、赤坑、大湖、可塘、赤坑等地讲客家话的居民占全县人口 20%弱,主要居住在县东北部山区,如黄羌、平东,此外,西部的赤石、鹅埠、小漠也有讲客家话的。

      军话则只流传于平东的龙吟塘这个方言岛至于讲尖米话的居民不到 1 万人,分布在海丰与惠东交界处的梅陇镇南山管区和鹅埠两地 1 福佬话 在 1500 年以前,黄河、洛水一带的中原汉民族为了躲避战乱,辗转到河南光州,此后再迁至闽南,再接下来,闽南漳州人大量移民广东的海丰地区,汉民族的中原文化也就这样由其子孙带到此处,并形成了独具一格又很接近于漳州话的福佬话,也称河洛语福佬话,又称闽南语,是汉语七大方言中语言现象最复杂的一个方言,它来源于闽南话而又自成体系保留了较多的古汉语词,与潮州话的词语基本相同,受官话(中州语音)的渗透而有差异性变化 1.1 语音方面 海丰福佬话有 18 个声母,72 个韵母,8 个声调,其语音构成比北方话复杂1.1.1 声母 18 个(包括零声母) 海丰福佬话的声母直接继承上古汉语的声母系统,没有受到中古时期汉语系语音演变的影响现在普遍认为上古汉语有 19 个声母按照福佬话的 18 音分析,福佬话的声母有 18 个,就是说上古汉语的 19 个声母福佬话保留了 18 个 [p(b)]包飞诐[p‘(‘p)]皮冯标[m(m)]毛务麻 [b(一)]无米抚[t(d)]刀竹茶[t‘(t)]他丑痔[n(n)]拿女人 [l(l)]来你内[ts(z)]精主责[ts‘(c)]秋楚慈[z(一)]若儿唯[s(s)]四师细[k(g)]高经滑[k‘(k)]开起宏[(一)]五议岑[g(一)]吴玉牛 说明:(1)海丰话的[ts、ts‘、s]三个声母发音部位比普通话的平舌音z、c、s 靠后,与广州话的舌叶音[t∫、t‘∫、∫] 较接近。

      (2)[b]、[g]、[z]是全浊音声母,普通话没有[b]和[m],[g]和[]常常反映为文白异读如“雾”文读为 mu4,白读 bu6, “饿”文读为 o4,白读为 go6 上古汉语有一些特点:古无轻唇音、 古无舌上音、古多舌音这些重要的2古代汉语语音现象,福佬话保存得很好 福佬话没有齿唇音声母[f]古代非、敷、奉三个声母的字在今天海丰话的白读音中念双唇音[p]和[p‘] 如“飞富分幅斧父吠肥房放”声母为[p], “浮帆冯缝藩捧芳纺”声母为[p‘] 保存了上古时代这些字的“重唇音” (即双唇音)音值 福佬话没有翘舌音声母彩缤纷北京话里的翘舌音字在海丰话里一部份变成平舌音[ts][ ts‘][s][z],如壮 ts‘a5 、唱 ts‘ia5、时 si2、日 zit8;另一部分北京话念和声母的字,海丰话念成舌尖音[t]和[t‘], 如“猪中置展治竹兆召宙陈茶除沉池唇”声母为[t], “耻超彻丑持澄錘窗斥滞柱痔”声母为[t‘],保存了上古时代这些字的“舌头音” (即舌尖音)值 1.1.2 韵母 72 个 单韵母 5 个:[a]亚[e]哑 [o]窝[I] 衣 [u]污 复韵母 12 个:[ai]哀 [ei]鞋 [au]欧 [ou]乌 [ia]爷 [io]腰 [iu]优 [iau]要 [ua]蛙 [ue]画 [ui]威 [uai] 歪 鼻韵母 2 个 : [m]唔 []嗯 鼻尾韵 14 个: [am]庵[om]掩[im]音[iam]盐[uam]凡[in]因[un]温[a]安[o]翁[e]英[ia]央[io]容[un] 汪[ue]宏 鼻化韵 11 个: []敢[]耗[e]楹 []丸 []营 []羊 []闲 []碗 []关[]黄[]高 手声韵 28 个:[a]鸭[o]学[e]呃[au]福[i]噎[ia]益[io]约[iu](-) [iau](-) [u](-)[ua]话 [ue]划[m](-) [](-) [ap]盒[op](-)[ip]邑 [iap]叶[uap]法[it]壹 [ut]笏 [ak]恶 [ok]握[ek]亿 [iak]越[iok]育[uak]挖[uek]获 说明:音标后的‘‘(-) ’’表示没有合适的字,这类韵母都是在口语中出现的。

      福佬话没有撮口呼韵母北京话的撮口呼韵母€ 黣、€黙 n、€黱在海丰变为齐齿呼或合口呼如鱼[hi]、月[gue]、元[ia]、云[hun] 福佬话保留了古代阳声韵(鼻音韵母)和入声韵两套尾的对应,即[-m、-n、-]与[-p、-t、-k]的对应如心(-m)/湿(-p) ;新(-n)/失(-t) ;生(-)/色(-k) 福佬话有一大批字存在着文白异读有的是韵母不同,如“变”念[pia5]是读书音,念[p5]是说话音;有的是声韵调都不同,如“饭”文读为[hua4],话音为[p6]海丰话的文白异读现象主要反映在韵的不同如:“毛逃号抱稿道宝倒好草高告”读书音韵母是[au],说话音韵母是[o];“东通同桐笼丛公工空烘翁动送孔”读书音是[o],说话音是[a] 福佬话的声母有丰富的鼻化韵母,且大多数具有相应喉塞入声韵海丰话的鼻化韵母有十一个之多,其中八个与入声相配,它们是:(敢~甲) , (毛~学) ,(楹~厄) , (圆~噎) , (羊~约) , (营~益) , (碗~话) 1.1.3 声调 8 个 调类:阴平、阳平、阴上、阳上、阴去、阳去、阴入、阳入 调值:3355 5135213 11255 例字:诗分时云死粉是混世训示份闪忽蚀佛 1.2 词汇方面 粤东地区的海丰,过去比较闭塞,山川阻隔、交通不便,因此语言文字的发展变化较小,而原来在中原带来的河洛话也就相对保留得比较多。

      在海丰福佬话3中能找到大量的古汉语和古文字 例如: 古汉语福佬话普通话 扁食扁食馄饨 屣屣拖鞋 蕹菜蕹菜空心菜 福佬话中有一些属于本方言区常见而其他方言少见的方言词,这些方言词中,继承古代的语词较多,也较多地保留了古义单音节词也多例如 “涂” (泥土)、 “曝” (晒) 、 “拍” (打) 、册(书) 、箸(筷子) 、习(翅膀) 、粟(稻谷) 、目(眼睛)等等,都是单音节词,都可以从古籍中找到出处 2 客家话 客方言不是一种独立的语言,而是汉语的一个支派原来居住在中原一带的客家人祖先,因躲避战争、灾荒等原因,经过六次大迁徙,从北方流离转徙至广东,不但带来了北方的文化,也带来了北方的语言这些语言后来被称为客家话(又称客话、客家语、客语) 客家人大都聚族而居,而且定居的地点大都是在偏僻的山区,与外界交往较少,因而更容易保存原来的语言和文化习俗海丰客家话保 存了很多唐朝后期(大约公元 10 世纪)到宋朝古音 2.1 语音方面 海丰客家话中保存着大量的古音,声母 17 个,比普通话 21 个声母少 4 个;但韵母有 74 个,声调有 6 个,比普通话的韵母和声调多得多 客家方言无浊声母[dz]、[dz] 、[dz]、[v]、[],只有塞擦音[ts]、[ ts’ ]和擦音[s],在三十六字母中属精、清、心声母,无舌上音[ts]、[ts’]、[s],因此客人说“知”为“低” (di) ,说, “知道”为“抵得”等等都是属于上古语音。

      客家话的字音,读为送气音的比较多这是因为中古全浊声母(并、定、群母)在客语全部变成送气清音而其它方言则是一部份变化为送气一部份变不送气客家话中有一些轻唇字念为重唇例如肥、浮、飞等,表现了“古无轻唇音”的现象 客家话中有一个丰富而复杂的韵母体系,它保持着中古汉语中存在的 m, n, ng, p, t, k 六种韵尾,相当整齐这也是客家话保存中古语音特点的一种表现其保存完整的程度在汉方言中仅次于广东话客家话中没有撮口呼一类的韵母,只有开口、合口和齐齿呼中原汉语的撮口呼是在明代才出现的,客家话在明代以前便分化出来,所以没有这一类韵母这叫做“四呼不齐” 2.2 词汇方面 客家方言词汇丰富多彩,表情达意,准确细腻例如“死”这个词,称小孩的死曰“取债” ;年轻人的死叫“短命” ;老人死称“归仙” ,如有忌讳则说“老了”或“走掉了” 客家人说吃早餐为“食早”吃晚饭为“食夜” 客家方言单音词丰富,如索、闲、企、行、寒、食等一般而言,古汉语的单音词较现代汉语丰富很多,保存比较多的古汉语语词,如捼(两手相切搓) 、镬(锅子) 、遮(雨伞) 、犁(低头) 、禾(稻)等 客家话保留中州古汉语的语词较多煮菜用的铁制器具,客家话不叫“锅” ,而叫“镬” 。

      据古书注,有足曰鼎,无足曰镬 “锅”是没有脚的,客家话称“镬”,是古原义的保留生活煮饭用的木柴,客家话叫“櫵” ,据《说文解字》注:櫵,散木也,可见即是今天的木柴 “櫵”的古音古义,仅保留在客家话客家话里保留的古语词还可举出很多列举数例:脸说成(面) 、绳(索) 、找(寻) 、怕4(惊) 、走(行)等等后者都是客家话所用古语词 客家话有些语词在语素的构成上其先后次序刚好与普通话和其他方言相反有时语素相同,排列颠倒,例如普通话中的“灰尘” ,客家话叫“尘灰” ;普通话中的“喜欢” ,客家话叫“欢喜” 例如公鸡(鸡公) 、拖鞋(鞋拖) 、干菜(菜干)、轻重(重轻)、狸猫(猫狸)等等有时语素相同,附加成分不同,例如普通话中的“虾” ,客家话叫“虾公” ;普通话中的“虱子” ,客家话叫“虱婆” 3 军话 “军话”是明代初期“卫” 、 “所”军制的直接产物,由明代卫所后裔讲的类似于明代通话的一种方言它是一种含有官话成份但深受客家话、闽南话影响的混合型方言明代推行卫所制度,海丰因扼惠潮官道,为粤东海防重地,在境内设置了碣石卫和海丰千户所、捷胜千户所、甲子千户所,因此带来了属于北方的屯军文化 3.1 语音方面 海丰平东镇龙吟塘军话声母共有 16 个(包含零声母)。

      海丰军话相较其他军话的特别之处在于没有/f/ 、/v/ 等声母,但却多了/b/ 、/f/ 、/v/ 声母的存在相对的,/b/ 声母,则是客语没有,且是闽语的常态海丰龙吟塘军话,处于闽、客的过渡地带,虽然处于平东镇,然而主要的生活圈是和公平镇的福佬人打交道,因为主要接触的汉语方言不同,促使其语音与其他地区的官话语音产生了差异龙吟塘军话中古声母晓匣合口的部分,一律都发/h/ 声母,并不会产生客语/f/的情形龙吟塘军话的语言现象,发现其中包含明清时代的音韵系统,是一种兼具汉语南方方言与北方官话的次方言从与《中原音韵》部分韵部相同的呈现,却与邻近的闽客方言有所区别即可得知龙吟塘军话与闽西客语有部分的关系存在,如同在蟹、开、一的主要元音皆是 /ei/ 韵母即可得知不过却也发现其阳声韵的韵母有鼻化的现象,如同在中、古、臻、摄当中,而鼻化韵母出现在海丰地区的福佬话,因此很明显是受到当地福佬话的影响 3.2 词汇方面 3.2.1 名词 ① 时间节令—“时候”一词,在当地是以“时日”来表现,其他汉语方言多以“时后”直接命名 “明天”说成“清早” ,则是以原本仅限定于清晨的词语,扩充为一整天的代称。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