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实质性测试审计程序(全)(PPT157页).ppt

157页
  • 卖家[上传人]:pu****.1
  • 文档编号:593438194
  • 上传时间:2024-09-24
  • 文档格式:PPT
  • 文档大小:381KB
  • / 157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实质性测试审计程序实质性测试审计程序 一、实质性程序的内涵和要求 n1、注册会计师应当针对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设计和实施实质性程序,以发现认定层次的重大错报n2、实质性程序包括对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列报的细节测试以及实质性分析程序 n3、注册会计师实施的实质性程序应当包括下列与财务报表编制完成阶段相关的审计程序: (1)将财务报表与其所依据的会计记录相核对;(2)检查财务报表编制过程中作出的重大会计分录和其他会计调整 二、二、实质性程序的性质  注册会计师应当根据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列报的性质选择实质性程序的类型 细节测试适用于对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列报认定的测试,尤其是对存在或发生、计价认定的测试; 对在一段时期内存在可预期关系的大量交易,注册会计师可以考虑实施实质性分析程序    三、具体实质性测试程序1、货币资金、货币资金 ⑴核对现金日记帐、银行存款日记帐与总帐的余额是否相符 ⑵会同被审计单位主管会计人员盘点库存现金,编制“库存现金盘点表 ”,分币种面值列示盘点金额;n注:注:A、事先不通知,突击进行、事先不通知,突击进行 B、盘点时间:营业前或营业终了、盘点时间:营业前或营业终了 C、由出纳现场清点,审计人员监督、由出纳现场清点,审计人员监督 D、盘点表由审计人员、会计主管及出纳、盘点表由审计人员、会计主管及出纳三方共同签字确认三方共同签字确认 n资产负债表日后进行盘点时,应调整至资产负债表日的金额。

      n盘点金额与现金日记帐户余额进行核对,如有差异,应查明原因并作出记录或作适当调整n若有充抵库存现金的借条、未提现支票、未作报销的原始凭证,需在“盘点表”中注明或作出必要的调整    ⑶获取资产负债表日的“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经调节后的银行存款余额若有差异,应查明原因,作出记录或作出适当的调整注:同时获取注:同时获取获取银行对账单获取银行对账单 ⑷检查“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中未达帐项的真实性,以及资产负债表日后的进帐情况,或长期不予处理的差额,如有存在应于资产负债表日前进帐的应作相应调整n注:注:A、企业已收、已付,银行尚未入账:检、企业已收、已付,银行尚未入账:检查入账凭证、银行单据时间,核对下月银行对查入账凭证、银行单据时间,核对下月银行对账单账单 B、银行已收、已付,企业尚未入账:检查资、银行已收、已付,企业尚未入账:检查资产负债表日后的进账情况,并考虑是否需做调产负债表日后的进账情况,并考虑是否需做调整整 ⑸向存款银行(含外埠存款、银行汇票存款、帐号银行本票存款)函证年末余额n注:应选取全部账户,并自行函证或由注:应选取全部账户,并自行函证或由出纳陪同出纳陪同 ⑹银行存款中,如有一年以上的定期存款或限定用途的存款,要查明情况,作出记录。

      n注:获取定期存单等原始单证注:获取定期存单等原始单证 ⑺抽查大额现金收支、银行存款 (含外埠存款、银行本票存款) 支出的原始凭证内容是否完整,有无授权批准,并核对相关帐户的进帐情况,如有与委托人生产经营业务无关的收支事项,应查明原因,并作相应的记录注:核对记账凭证与原始凭证内容是否一注:核对记账凭证与原始凭证内容是否一致致 ⑻抽查资产负债表日前后若干天的大额现金、银行存款收支凭证,如有跨期收支事项,应作适当调整⑼检查非记帐本位币折合记帐本位币所采用的折算汇率是否正确,折算差额是否已按规定进行会计处理注:汇率要采用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资产注:汇率要采用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资产负债表日外汇牌价负债表日外汇牌价 ⑽验明货币资金是否已在资产负债表上恰当披露 2、短期投资及短期投资跌价准备、短期投资及短期投资跌价准备⑴核对短期投资明细表与总帐余额是否相符⑵会同被审计单位主管会计人员盘点库存有价证券,编制“库存有价证券盘点表”列明有价证券名称、数量、票面价值和取得成本并与相关帐户余额进行核对,如有差异,应查明原因,并作出记录或进行适当调整 ⑶在外保管的有价证券,应查阅有关保管的证明文件,必要时可向保管人函证。

      ⑷检查有价证券购入、售出或兑现的原始凭证是否完整,会计处理是否正确⑸复核与短期投资有关的损益计算是否正确,并与投资收益有关项目核对⑹了解有价证券的可变现情况,是否提供质押或受其他限制,应取证并提请被审计单位作恰当披露 ⑺检查有无长期投资性质的短期投资项目,并作适当的说明和调整⑻有价证券在资产负债表日的市值与其成本存在着显著差异时,应作详细记录,并提请被审计单位作适当披露⑼评价短期投资跌价准备所依据的资料、假设及计提方法⑽复核短期投资跌价准备计算的正确性⑾在可能的情况下,比较前期计提短期投资跌价准备数与实际发生数 ⑿检查短期投资跌价准备计提和核销的批准程序⒀验明短期投资是否巳在资产负债表恰当披露 3 3、应收票据、应收票据 ⑴核对应收票据明细帐与总帐的余额是否相符⑵获取或编制资产负债表日应收票据明细表,并检查明细表各项余额的加计是否正确;从应收票据明细表总数追查到总分类帐;抽查部分票据,检查有无逾期票据,是否包括银行退回的票据,利息计算是否正确;将所查的票据项目追查到应收票据明细帐,并与有关文件核对 ⑶监盘库存票据,并与应收票据登记簿的有关内容核对⑷抽取部分票据向出票人函证,以证实存在性和可收回性。

      ⑸验明应收票据的利息收入是否均已正确入帐⑹核对已贴现的应收票据,其贴现额与利息额的计算是否准确,会计处理方法是否恰当 ⑺验明应收票据是否已在资产负债表上充分披露 4 4、应收账款、应收账款⑴核对应收账款明细帐与总帐的余额是否相符⑵获取或编制应收账款明细表,复核加计数额是否正确 ⑶分析应收账款的帐龄及余额构成,选取帐龄长、金额大或其他根据重要性原则确定的应收款项向债务人进行函证注:自行编制、寄发和回收询证函注:自行编制、寄发和回收询证函 nA、根据回函情况编制函证结果汇总表nB、回函金额不符的,要查明原因作出记录或适当调整 nC、未回函,可再次复询或采用替代审计程序进行检查,根据替代检查结果判断其债权的真实性与可收回性n替代审计程序:检查相关销售业务的原始凭证及期后结算情况,确定债权在期后能否正常收回 ⑷对未发询证函的应收账款,应抽查有关原始凭证并在工作底稿中说明理由nA、抽查会计凭证,检查本期应收账款借方发生额与发票、发货单(出库单)、定货单、销售合同、销售通知单、销售发货单等是否相符,是否与明细帐记录相符B、抽查会计凭证,检查本期应收账款贷方发生额与银行单据、收款收据是否相符,是否与明细账记录相符;收回币种与借方发生额的币种是否相符 ⑸检查应收账款中有无债务人破产或者死亡的,以及破产财产或者遗产清偿后仍无法收回的,或者债务人长期未履行偿债义务的。

      检查坏帐损失的会计处理是否经授权批准⑹抽查有无不属于结算业务的债权,如有,应作出记录或作适当调整⑺对于用非记帐本位币结算的应收账款,检查其采用的汇率及折算方法是否正确 ⑻分析明细账余额,对于出现贷方余额的项目,应查明原因,必要时作重分类调整注:查核有无在应收账款和预收账款这两注:查核有无在应收账款和预收账款这两个科目同时挂账的情况个科目同时挂账的情况⑼验明应收账款是否已在资产负债表上恰当披露 5 5、坏帐准备、坏帐准备⑴核对坏帐准备明细帐与总帐的余额是否相符⑵按计提坏帐准备的范围、标准测算已提坏帐准备是否充分,若有大额差异应进行调整注:按企业坏账政策测算注:按企业坏账政策测算⑶检查年度内坏帐损失的原因是否清楚,是否有足够的依据;有无授权批准,有无已作坏帐损失处理后又收回的账款 ⑷检查资产负债表日后仍未收回的长期挂帐应收帐款⑸检查向债务人询证回函的例外事项及存有争执的余额⑹检查坏帐准备的借方记录是否与列作坏帐损失的帐项一致 ⑺复核计算坏帐准备余额占应收账款余额的比率,并和以前年度的相关比率核对,检查分析其重大差异⑻与上年提取的坏帐准备及发生的坏帐损失金额进行比较,检查有无异常波动。

      ⑼验明坏帐准备是否已在资产负债表上恰当披露 n6 6、预付账款、预付账款n⑴⑴核对预付账款明细帐与总帐的余额是核对预付账款明细帐与总帐的余额是否相符;否相符; 6 6、、其他应收款其他应收款⑴核对其他应收款明细账与总帐的余额是否相符⑵编制或获取其他应收款明细表,复核加计数是否准确,是否与总帐、明细账核对相符,并标明截止审计日已收回或转销的项目⑶选择金额较大和异常的项目,检查原始凭证或签发询证函 ⑷对发出询证函未能收回的,采用替代程序,如查核下一年度明细帐,或追踪至其他应收款发生时的付款凭证⑸对于长期未能收回的项目,应查明原因,确定是否可能发生坏帐损失⑹审查转作坏帐损失的项目,是否符合规定并办妥审批手续⑺分析明细帐余额,对于出现贷方余额的项目,应查明原因,必要时作账务调整 ⑻验明其他应收款是否已在资产负债表上恰当披露 7 7、待摊费用、待摊费用⑴获取或编制待摊费用明细表,复核其加计的正确性,并与明细帐、总帐帐户年末余额核对一致⑵抽查大额待摊费用发生的原始凭证及相关文件、资料,以查核其发生额是否正确⑶抽查大额待摊费用受益期的有关文件、资料,确认待摊费用受益期及其摊销额是否正确。

          ⑷检查有无不属于待摊费用性质的会计事项,有无长期未结清的待摊费用,如有,应查明原因并作出记录,必要时作适当调整5)分析明细账余额,对于出现贷方余额的项目,应查明原因,必要时作重分类调整 6)验明待摊费用是否已在资产负债表上恰当披露 8 8、存货及跌价准备(除生产成本外)、存货及跌价准备(除生产成本外)⑴核对各存货项目明细帐与总帐的余额是否相符 ⑵检查资产负债表日存货的实际存在n参与被审计单位存货盘点的事前规划,或向委托人索取存货盘点计划; n并取得盘点平面图,了解存货存放地点、盘点路线n获取盘点日前后收发及移动的凭证,检查库存记录与会计记录截止是否正确 n审计人员亲临现场观察存货盘点,监督盘点计划的执行,并作适当抽点; 注:A.纳入盘点范围的存货是否已整理、排列、标识,防止遗漏或重复盘点; B.未纳入盘点范围的存货,应当查明未纳入的原因; C.对所有权不属于被审计单位的存货是否纳入盘点范围; D.特别关注存货的移动情况,防止遗漏或重复盘点; E.特别关注存货的状况,观察是否已经恰当地区分所有毁损、陈旧、过时、残次及存货价值远远低于市场价格的存货 n盘点结束后索取盘点明细表、汇总表副本进行复核,并选择数额较大、收发频繁的存货项目与永续盘存记录进行核对。

      注:A.盘点结束后再次观察盘点现场,以确定所有应纳入盘点范围的存货是否均已盘点 B.检查盘点明细表是否有盘点人签字 C.编写存货监盘报告,包括盘点时间、地点、参加人员及分工、存货实物管理情况、监盘过程、抽盘情况、盘点及抽盘结果 ⑶若无法实施盘点的,应实施替代申计程序如未参与年末盘点,应在审计外勤工作时对存货进行核对 n获取并检查被审计单位期末存货盘点计划及存货盘点明细表、汇总表,评价委托人盘点的可信程度; n根据被审计单位存货盘点的可信程度,选择重点的存货项目进行抽查盘点或全额盘点,并倒推计算出资产负债表日的存货数量   n抽盘时要双向检查: A.准确性(记录->实物) B.完整性(实物->记录) ⑷在监盘或抽盘被审计单位存货时,要检查有无代他人保存和来料加工的存货,有无未作帐务处理而置于 (或寄存)他处的存货,这些存货是否正确列示存货盘点表中⑸在监盘或抽盘被审计单位存货时,要注意观察存货的品质状况,要征询技术人员、财务人员、仓库管理人员的意见,以了解和确定存货中属于残次、毁损、滞销积压的存货及其对当年损益的影响 ⑹获取存货盘点盈亏调整和损失处理记录,检查重大存货盘亏和损失的原因有无充分合理的解释,重大存货盘亏和损失的会计处理是否已经授权审批,是否正确及时地入帐。

      ⑺检查被审计单位存货跌价损失准备计提和结转的依据 、方法和会计处理是否正确,是否经授权批准,前后期是否一致 ⑻查阅资产负债表日前后若干天的存货增减变动的有关帐薄记录和原始凭证,检查有无存货跨期现象如有,应作出记录,必要时作适当调整 ⑼根据被审计单位存货计价方法,抽查年末结存量比较大的存货的计价是否正确,若存货以计划成本计价,还应检查“材料成本差异”帐户发生额、转销额是否正确,年末余额是否恰当 ⑽抽查材料采购帐户,对大额的采购业务,追查自订货至到货验收、入库全过程的合同、凭证、帐薄记录,以确定其是否完整、正确,抽查有无购货折让、购货退回、损坏赔偿、调换等事项,抽查若干在途材料项目,追查至相关购货合同及购货发票,并复核采购成本的正确性 不设“材料采购”科目的,上述检查方法适用于对在途材料和原材料,包装物购进的检查 ⑾抽查存货发出的原始凭证是否齐全、内容是否完整,计价是否正确 ⑿抽查委托加工材料发出收回的合同、凭证,核对其计费、计价是否正确,会计处理是否及时、正确;有无长期未收回的委托加工材料,必要时对委托加工材料的实际存货进行函证 ⒀抽查大额分期收款发出商品的原始凭证及相关协议、合同,确定其是否按约定时间收回货款,如有逾期或其他异常事项,由被审计单位作出合理解释,必要时进行函证。

      ⒁低值易耗品与固定资产的划分是否合理,其摊销方法及摊销金额的确定是否正确 ⒂对业已进账并纳入资产负债表内的受托代销商品,可参照存货的检查方法进行检查;对未进帐、资产负债表外的受托代销商品的检查,可依据“受托代销商品备查薄”进行实物盘点,与“备查薄”及相关记录核对一致如有差异,查明原因作出记录 ⒃抽查产成品交库单,核对其品种、数量和实际成本与生产成本的结转数是否相符 ⒄抽查产成品的发出凭证,核对其品种、数量和实际成本与产品销售成本是否相符 ⒅对已提取存货跌价准备的存货降价出售时,抽查出库单据、收款凭证等,确认会计事项的真实性及会计处理的正确性 ⒆了解存货的保险情况和存货防护措施的完善程度,并作出相应记录 (20)查明存货是否被抵押或担保,应向债权人函证,并要求客户在“声明书 ”中详细声明21)评价存货减值准备所依据的资料、假设及计提方法 (22)复核存货减值准备计算的正确性 (23)在可能的情况下,比较前期计提存货减值准备数与实际发生数24)检查存货减值准备计提和核销的批准程序25)验明存货及存货跌价准备是否巳在资产负债表上恰当披露 8 8、待处理流动资产净损失、待处理流动资产净损失⑴获取流动资产盘亏、毁损、盘盈明细表,复核加计是否准确,并与明细帐、总帐余额核对相符。

      ⑵区别一般经营损失和非常损失,审核相对应的会计处理是否符合规定⑶查明损溢原因,流动资产损失金额是否扣除残料价值和所收回的保险赔偿及过失人的赔偿金额, 审查转销时的审批手续是否完备   ⑷检查有无应予处理而未处理、长期挂帐的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如有应作记录,必要时作适当调整⑸检查其有关会计处理是否符合有关规定 ⑹验明待处理流动资产净损失是否已在资产负债表上恰当披露 9 9、生产成本、生产成本⑴直接材料成本n抽查产品成本计算单,检查计算对象及计算方法是否符合企业特点,是否符合一致性要求,检查直接材料成本计算是否正确,材料费用的分配标准与计算方法是否全理和适当,是否与材料费用分配汇总表中该产品分摊的直接材料费用相符;n分析比较同一产品前后年度的直接材料成本,如有重大波动应查明原因;     n抽查材料发出及领用的原始凭证,检查领料单的签发是否经过授权批准、材料发出汇总表是否经过适当的人员复核,材料单位成本计价方法是否适当,是否正确及时入账; n对采用定额成本或标准成本的企业,应检查直接材料成本差异的计算、分配与会计处理是否正确,并查明直接材料的定额成本、标准成本在本年度内有无重大变更。

      ⑵直接人工成本 n抽查产品成本计算单,检查直接人工成本的计算是否正确,人工费用的分配标准与计算方法是否合理和适当,是否与人工费用分配汇总表中该产品分摊的直接人工费用相符; n将本年度直接人工成本与前期进行比较,查明其异常变动的原因;n分析比较本年度各个月份的人工费用发生额,如有异常波动,应常明原因; n结合应付工资的审查,抽查人工费用会计记录及会计处理是否正确 ;n对采用标准成本法的,应抽查直接人工成本差异的计算、分配与会计处理是否正确,并查明直接人工的标准成本在本年度内有无重大变动 ⑶制造费用 n获取或编制制造费用汇总表,并与明细账、总账核对相符,抽查制造费用中的重大数额项目及例外项目是否合理; n审阅制造费用的明细账,检查其核算内容及范围是否正确,并应注意是否存在异常会计事项,如有,则应追查至记账凭证及原始凭证; n必要时,对制造费用实施截止日测试,即检查资产负债日后若干天的制造费用明细账及其凭证,确定有无跨期入账的情况; n 对于采用标准成本法的,应抽查标准制造费用的确定是否全理,计入成本计算单的数额是否正确,制造费用差异的计算、分配与会计处理是否正确,并查明标准制造费用用在本年度内有无重变动。

      ⑷验明生产成本是否巳在资产负债表上存货项目中恰披露 1010、长期投资及减值准备、长期投资及减值准备⑴获取或编制长期投资明细表(按股票投资、债券投资、其他投资分别列示),复核加计数是否正确,并与明细帐和总帐的余额核对相符⑵检查长期投资入帐基础是否符合投资合同、协议的规定,会计处理是否正确,重大投资项目,应查阅董事会有关协议,并取证   ⑶检查投资收益、应收股利和应计利息是否按规定恰当地进行核算⑷检查年度内长期投资增减变动的原始凭证,并追索其变动的原因及授权批准手续 ⑸检查长期投资的核算是否按规定采用权益法或成本法,对于采用权益法的,应获取被投资单位业经注册会计师审计的年度会计报表如果未经注册会计师审计,则应考虑对被投资单位的会计报表实施适当的审计或审阅程序 ⑹检查长期投资与短期投资在分类上相互划转的会计处理是否正确⑺了解股票、债券在资产负债表日的市值,并作出详细记录,当市价持续下跌或被投资单位经营状况恶化的原因导致其可收回金额低于帐面价值时,其差额有无在“长期投资减值准备”科目作相应调整 ⑻检查对外长期投资是否超过被审计单位净资产的 50%,若超过,应请被审计单位进行恰当披露。

      ⑼验明长期投资是否已在资产负债表上恰当披露 1111、固定资产及其累计折旧、固定资产减、固定资产及其累计折旧、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值准备  ⑴获取或编制固定资产及其累计折旧分类汇总表,复核加计数是否正确,并与明细表和总帐的余额核对相符; ⑵检查本年度增加固定资产的计价是否正确,凭证手续是否齐备,对已经交付使用但尚未办理竣工结算等手续的固定资产,检查其是否已暂估入帐,并按规定计提折旧检查资本性支出与收益性支出的划分是否恰当; ⑶实地抽查部分新增固定资产,确定其是否实际存在; ⑷抽查有关所有权证明文件(如:房产证、车辆行驶证等),确定固定资产是否归被审计单位所有; ⑸检查本年度减少的固定资产是否经授权批准,是否正确及时入帐; ⑹复核固定资产保险范围、数额是否足够; n⑺获取租入(含融资租入)、租出固定资产相关的证明文件,并检查其会计处理是否正确; n⑻调查年度内未使用、不需用固定资产的状况,及未使用、不需用的起止时间,并作出记录; n⑼了解并确认固定资产折旧政策,其固定资产分类是否恰当,折旧方法、折旧年限、折旧率,残值的确定是否符合规定;计算复核本年度折旧的计提是否正确;n注:核对本期累计折旧贷方计提数与计注:核对本期累计折旧贷方计提数与计入成本费用项目列支数是否一致入成本费用项目列支数是否一致n⑽检查涉及固定资产购置约定的资本性支出; n例题:A企业电子设备2008年年初原值100万元(残值率为10%,折旧年限5年),其中已提足折旧设备原值20万元,2008年2月新增电子设备10万元,8月新增设备15万元,9月减少电子设备20万元,10月新增已提足折旧电子设备10万元n2008年应计提折旧=【(100-20)*12 +10*(12-2)+15*(12-8)-20*(12-9)-10*(12-10)】*1.5%=15.6万 1111、、固定资产清理固定资产清理 ⑴核对固定资产清理明细帐与总帐的余额是否相符。

      ⑵检查固定资产清理的发生是否有正当理由,是否经技术部门鉴定,会计处理是否正确;并检查:n①出售的固定资产是否按固定资产原价减去累计折旧的差额记入本科目,支付的清理费、残料变价收入、收回出售价款和应缴增值税是否按规定入帐;n②报废和毁损的固定资产净值、支付的清理费、残料变价收入以及过失人和保险公司收取的赔偿款是否按规定入帐 n③出售的职工住房是否通过固定资产清理帐户核算 ⑶检查固定资产清理的转销是否查明原因并经适当授权批准,会计处理是否正确 ⑷检查固定资产清理是否长期挂帐,如有,应作出记录,必要时进行适当调整 ⑸验明固定资产清理是否已在资产负债表上恰当披露 1212、在建工程及在建工程减值准备、在建工程及在建工程减值准备⑴获取或编制在建工程明细表,核对明细帐与总帐的余额是否相符⑵检查在建工程项目、规模是否经授权批准⑶抽查年度在建工程增加数的原始凭证是否齐全,会计处理是否正确 ⑷检查已完工程项目以及其他转出数的原始凭证是否齐全,其工程决算和验收报告与工程结转成本是否一致;是否存在已交付使用但未办理竣工交付使用手续的项目;会计处理是否正确 ⑸检查在建工程帐户年末余额构成内容,并到工程现场实地观察、了解工程项目的实际完工进度,查看未安装设备的实际存在。

      ⑹检查是否存在已交付使用,但未办理竣工交付使用手续,未及时进行会计处理的项目⑺检查在建工程合约,以确定资本性支出⑻验明在建工程减值准备所依据的资料、假设及计提方法⑼复核在建工程减值准备计算的正确性 ⑽在可能的情况下,比较前期计提期在建工程减值准备与实际发生数 ⑾检查在建工程减值准备计提和核销的批准程序⑿结合银行借款等的检查,了解在建工程是否存在抵押、担保情况如有则应取证记录,并提被审计单位披露 1313、待处理固定资产净损失、待处理固定资产净损失⑴获取固定资产盘亏、毁损、盘盈明细表,复核加计是否准确,并与明细帐、总帐余额核对相符⑵查明损溢原因,审查转销时的审批手续是否完备⑶检查有无应予处理而未处理、长期挂帐的待处理固定资产损溢,如有,应予记录,必要时作适当调整   ⑷检查其会计处理是否符合有关规定 ⑸验明待处理固定资产净损失是否已在资产负债表上恰当披露 1414、无形资产及无形资产准备、无形资产及无形资产准备⑴获取或编制无形资产明细表,复核加计数是否准确并与明细帐和总帐余额核对相符⑵获取有关文件、资料,检查无形资产的构成内容和计价依据如:土地使用权证、专利证书、著作权证书、商标权证书、土地出让(转让)合同等。

         ⑶检查以接受投资或购入方式取得的无形资产的价值是否分别与验资报告及资产评估结果确认书或合同协议等证明文件一致;检查取得无形资产的法律程序是否完备⑷检查无形资产的摊销方法,复核计算无形资产的摊销及其会计处理是否正确 ⑸评价无形资产减值准备所依据的资料、假设及计提方法 ⑹复核无形资产减值准备计算的正确性⑺在可能的情况下,比较前期计提期无形资产减值准备数与实际发生数⑻检查无形资产减值准备计提和核销的批准程序⑼验明无形资产是否在资产负债表上恰当披露 1515、长期待摊费用、长期待摊费用⑴获取或编制长期待摊费用明细表,复核其加计的正确性并与明细帐、总帐帐户年未余额核对一致⑵检查筹建期间所发生的费用、租入固定资产改良及大修理支出等支出是否真实,其会计处理是否正确⑶检查长期待摊费用的摊销政策,复核计算其摊销到及会计处理是否正确⑷验明长期待摊费用是否已在资产负债表上恰当披露 16、短期借款、短期借款 (1)获取或编制短期借款明细表,复核其加计数是否正确,并与明细帐和总帐核对相符2)向银行或其他债权人函证重大的短期借款 (3)对年度内增加的短期借款,检查借款合同和授权批准,了解借款币种数额、借款条件、借款日期、还款期限 、借款利率,并与相关会计记录进行核对。

      注:除主合同外还需检查抵押、担保合同,注:除主合同外还需检查抵押、担保合同,关注抵押、质押、担保事项关注抵押、质押、担保事项 ⑷对年度内减少的短期借款,检查相关会计记录和原始凭证,核实还款数额 ⑸检查年未有无到期未偿还的借款,逾期借款是否办理了延期手续;是否含发生债务纠纷或法律诉讼;如有财产抵押是否会导致财产损失⑹复核已计借款利息是否正确,如有未计利息应作出记录,必要时进行适当调整 ⑺检查非记帐本位币折合记帐本位币采用的折算汇率,折算差额是否按规定进行会计处理⑻验明长期借款是否已在资产负债表上充分披露 1717、应付票据、应付票据⑴获取或编制应付票据明细表,列示票据类别及编号、出票日期、面额、到期日、付款人名称、利息率、付息条件,抵押品名称、数量、金额,并与明细帐、总帐核对相符⑵选择金额较大的,或有异常变动的帐户向票据持有人函证,确定应付票据的余额是否正确      ⑶复核票据利息是否足额计提,其会计处理是否正确⑷检查逾期未付票据的原因,注意审查是否由于被审计单位财务状况不理想而由此引发债务纠纷的可能性,如系抵押的票据,应作出记录,并提请被审计单位进行必要的披露⑸检查非记帐本位币折合记帐本位币采用的折算汇率,折算差额是否按规定进行会计处理。

      ⑹验明应付票据是否已在资产负债表上充分披露 ⑺抽查会计凭证:审查本期到期支付的应付票据是否有适当的核准手续;与现金、银行存款日记帐的贷方记录是否相符 1818、应付账款、应付账款⑴获取或编制应付账款明细表,复核加计数是否正确,并与明细帐和总帐的余额核对相符⑵选择应付账款重要项目(长期挂帐的项目,有借方余额的帐户,业务频繁而期末余额小的帐户,主要供应商;很少活动或不活动帐户),函证其余额是否正确 ⑶根据回函情况,编制与分析函证结果汇报表,对未回函的,决定是否再次函证⑷对未回函的重大项目,采用替代程序,确定其是否真实:n 检查决算日后应付账款明细帐及现金日记帐、核实其是否已支付; n检查该笔债务的相关凭证资料、核实交易事项的真实性   (5)对未发询证函的应付账款,就抽查有关凭证,并在工作底稿中说明6)检查是否存在未入帐的应付账款 :n检查被审计单位在资产负债表日未处理的不相符的购货发票(如抬头不符,与合同某项规定不符等)及有关材料入库凭证但未收到购货发票的经济业务; n检查资产负债表日后收到的购货发票,确认其入帐时间是否正确; n检查资产负债表日后应付账款明细帐贷方发生额的相应凭证,确认其入帐时间是否正确。

      (7)检查应付账款是否存在借方余额,决定是否进行重分类8)查应付账款长期挂帐的原因,并作出记录,必要时予以调整9)检查非记帐本位币折合记帐本位币采用的折算汇率,折算差额是否按规定进行会计处理10)验明应付账款是否已在资产负债表上充分披露 19、预收账款、预收账款⑴获取或编制预收账款明细表,复核其加计数是否正确,并与明细表和总帐的余额核对相符⑵选择预收账款的若干重大项目函证,根据回函情况编制函证结果汇总表回函金额不符的,应查明原因并作出记录或适当调整;未回函的,应再次函证或通过检查决算日后已转销的预收账款是否与仓库发货单、销售发票相一致等替代程序,确定其是否真实、正确    ⑶对未发询证函的理由账款,应抽查有关原始凭证,并在工作底稿中说明理由 ⑷检查预收账款是否存在借方余额,决定是否进行重分类 ⑸检查预收账款长期挂帐的原因,注意其核算内容是否合规;审查是否有货款已收讫,货已出库,销售已实现而仍未结转收入的现象,并作出记录,必要时予以调整 ⑹审查是否含有子公司等关联企业的内部往来,对关联交易应注意其计价是否合理,有无利用关联企业交易结转利润 ⑺验明预收账款是否已在资产负债表上充分披露。

      2020、应付工资、应付工资⑴通过分析性复核,检查年度工资有无异常波动情况,并查明原因,作出记录⑵抽查应付工资的支付凭证,确定工资、奖金、津贴的计算是否符合有关规定,依据是否充分,有无授权批准和领款人签章,是否按规定代扣款项,相应的会计处理是否正确⑶将应付工资贷方发生额累计数与相关的成本、费用帐户核对一致 (4)抽查( )月工资提取发放表,作如下检查: n①计提工资的人数与人事部门或其它有关部门登记的在册人数是否相符,有无虚报现象; n②计提标准是否符合董事会的规定或劳动部门的批示,有无超标的现象; n③工资费用的分配及会计处理方法是否合规、合理; n④代扣缴款手续是否完善,并经授权批准,计算是否正确; n⑤工资的领取是否经本人或代理人签章; n⑥有关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⑹验明应付工资是否已在资产负债表上充分披露 2121、应付福利费、应付福利费⑴检查年度内应付福利费计提标准是否符合有关规定,计提金额是否正确 ⑵检查年度内应付福利费的使用情况,确定其是否符合规定用途 抽查部分“应付福利费”借方发生额的会计凭证,作如下检查: n①原始凭证是否合法,内容是否齐全、完整; n②费用报销是否经授权批准。

      ⑶验明应付福利费是否已在资产负债表上充分披露 2222、未付利润、未付利润⑴检查未付利润原始凭证的内容和金额是否与明细帐一致⑵检查未付利润提取和支付的会计处理是否正确,依据是否充分注:获取得股东会决议注:获取得股东会决议 ⑶验明未付利润是否已在资产负债表上充分披露 2323、、 应交税金应交税金⑴获取或编制未交税金明细表,复核其加计数是否正确,并与明细帐和总帐的余额核对相符⑵查阅被审计单位纳税鉴定或纳税通知及征、免、减税的批准文件,了解被审计单位适用的税种、计税基础、税率,以及征、免、减税的范围与期限,确认其年度内应纳税项的内容     ⑶增值税的审计 销项税额的审计: n ①结合“产成品”等帐户及对应帐户的审计,审查是否销售货物或提供应税劳务不记销售而直接冲减“产成品”、“库存商品”等科目,或作销售处理但却按产品成本计算销项税额的情况; n②结合“在建工程”、“其它应收款”等帐户的审计,审查是否有将自产或委托加工的货物用于非应税项目、集体福利或个人消费仅却按产品成本计算销项税额的情况; n ③结合“长期投资”帐户的审计,审查是否有将自产、委托加工或购进货物用作投资而不记销售,直接冲减产品成本或购货成本,或虽作销售处理但却仅按产品成本计算销项税额的情况; n ④结合“应收账款”、“应收票据”、“银行存款”等帐户的审计,审查是否有随同产品或商品出售且单独计价的包装物不作销售,而漏记销项税额的情况; n ⑤结合“其他应付款”的审计,审查是否有收取逾期未退还的包装物押金不作销售,直接冲减“其他应付款”科目,漏记销项税额的情况; n ⑥结合“其他业务收入”帐户的审计,审查是否有兼营的应税货物或应税劳务,按规定应一并征收增值税的,却不申报该非应税部分的销售收入的情况; n⑦结合“主营业务收入”帐户的审计,审查是否有销额和折扣额不在同一张发票上注明,另开其它发票,而按折扣后余额计算销项税额的情况; n⑧确定货物适用税率,鉴定区分经营中兼营免税项目或非应税项目; n⑨根据上述审计程序的结果及适当税率,从而审查确定本期应计增值税销项税额。

      进项税额的审计n①结合“材料采购”、“原材料”、“制造费用”等帐户的审计,审查是否有少记采购成本和费用,多记进项税额的情况; n②审查投资转入的货物和接受捐赠的货物的进项税额的计算及会计处理是否合规; n③结合“固定资产”、“在建工程”帐户的审计,审查是否有将购建固定资产所用发票上注明的增值税记入进项税额的情况; n④结合“制造费用”、“管理费用”帐户的审计,审查是否存在购入货物及应税劳务直接用于非应税项目、免税项目,而将购进时的增值税记入进项税额的情况; n⑤结合“待处理财产损溢”、“在建工程”、“应付福利费”帐户的审计,审查购进的货物、在产品、产成品发生非常损失以及改变用途时,其进项税额是否转入“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科目; n ⑥根据上述审计程序的结果和其它有关会计记录,审查确定本期进项税额 根据与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相关帐户审定的有关数据,复算因存货改变用途或发生非常损失应计的进项税额转出数是否正确计算,是否按规定进行了会计处理;检查出口货物退税的计算是否正确,是否按规定进行了会计处理 ⑷检查应缴营业税的计算是否正确,是否按规定进行了会计处理⑸检查应缴消费税的计算是否正确,是否按规定进行了会计处理。

      ⑹检查应缴城建税的计算是否正确,是否按规定进行了会计处理⑺检查应缴资源税的计算是否正确,是否按规定进行了会计处理 ⑻检查应缴土地增值税的计算是否正确,是否按规定进行了会计处理⑼确定应纳税所得额及企业所得税税率,复核应缴企业所得税的计算是否正确,是否按规定进行了会计处理⑽检查除上述税项外的其他税项的计算是否正确,是否按规定进行了会计处理 ⑾核对年初未交税金与税务机关的认定数是否一致,如有差额,查明原因作出记录,必要时作适当调整 ⑿确定本年度应缴纳的税款,检查有关帐薄记录和缴税凭证,确认本年度已缴税款和年末未缴税款注:取得纳税申报表、下月缴税凭证,与注:取得纳税申报表、下月缴税凭证,与账面数核对账面数核对 ⒀验明未交税金是否已在资产负债表上充分披露 24、其他应交款、其他应交款 ⑴获取或编制其他未交款明细表,复核加计数是否正确,并与明细帐和总帐的余额核对相符⑵检查教育费附加、市区提围防护费等款项的计算是否正确,是否按规定进行了会计处理 ⑶验明其他未交款是否已在资产负债表上充分披露 25、其他应付款、其他应付款⑴获取或编制其他应付款明细表,复核其加计数是否正确,并与明细帐和总帐的核对相符。

      ⑵选择金额较大和异常的明细帐户余额,检查其原始凭证⑶分析明细账账余额,对于是出现借方余额的项目,应查明原因作账务调整;注意有无利用“其他应付款”隐匿收入、调节利润的情况 ⑷检查其他应付款长期挂帐的原因,并作出记录,必要时予以调整;对大额长期挂帐项目应审查有无协议、合同,逾期未还是否会引发债务纠纷⑸检查有无应付给与本公司有关联的公司的款项⑹验明其他应付款是否已在资产负债表上充分披露 26、预提费用、预提费用 ⑴获取或编制预提费用明细表,复核加计数是否正确并与明细帐和总帐的余额核对相符 ⑵检查大额预提费用提取的记帐凭证及相关文件资料,确定其预提费用和会计处理是否正确 ⑶抽查大额预提费用转销的记帐凭证及相关文件资料是否齐全,其会计处理是否正确⑷检查有无不属于预提费用性质的会计事项,有无长期未转销的预提费用,如有,应查明原因并作出记录,必要时作适当调整⑸分析明细账余额,对于是出现借方余额的项目,应查明原因,必要时作重分类调整 ⑹验明预提费用是否已在资产负债表上充分披露 27、长期借款、长期借款⑴获取或编制长期借款明细表,复核其加计数是否正确,并与明细帐和总帐核对相符⑵对年度内增加的长期借款,检查借款合同和授权批准,了解借款数额、借款条件、借款日期、还款期限、借款利率,并与相关会计记录进行核对。

      ⑶向银行或其他债权人函证重大的长期借款⑷对年度内减少的长期借款,检查相关会计记录和原始凭证,核实还款数额⑸检查年未有无到期未偿还的借款,逾期借款是否办理了延期手续,是否会发生债务纠纷和法律诉讼;如有财产抵押是否会因此导致财产损失;一年内到期的长期借款是否已转列流动负债 ⑹复核已计借款利息是否正确,如有未计利息应作出记录,必要时进行适当调整,长期借款利息资本化的会计处理是否正确⑺检查非记帐本位币折合记帐本位币采用的折算汇率,折算差额是否按规定进行会计处理⑻验明长期借款是否已在资产负债表上充分披露 28、应付债券、应付债券⑴获取或编制应付债券明细表,列示债券面值、票面、利率、债券溢价或折价金额、本年度增减变动情况,并与明细帐和总帐的余额核对相符⑵审阅债券发行的授权批准手续是否齐全,并作出必要记录⑶检查应计利息的计算是否准确,会计处理及利息资本化是否正确 ⑷检查溢价或折价的摊销额的计算是否准确,会计处理是否正确 ⑸检查对到期债券偿还的会计处理是否正确 ⑹检查一年内到期的应付债券是否转列流动负债 ⑺验明应付债券是否已在资产负债表上充分披露 ⑻如果应付债券即将到期还本付息,应审查被审计单位是否有足够的清偿准备,并对是否会引发债务危机和影响被审计单位的持续经营能力做出专业判断。

      29、实收资本、实收资本 ⑴复核加总数是否正确,并与明细帐、总帐核对;⑵审阅政府有关部门批准公司设立的批准文件及合同章程、股东大会和董事会决议中有关注册资本的规定; ⑶对实收资本业经法定验资机构验证的,应索取验资报告并作适当的复核,审查其与帐面记录是否相符、正确; ⑷对实收资本未经法定验资机构验证的,应参照《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602号-验资》的要求进行如下检查:A.审查出资方式、出资币种是否符合有关规定; B.审查投入现金是否已确实存入企业的开户银行,并收到银行的收款通知; C.审查投入的实物是否业经法定机构进行价值评估或质量鉴定、是否办理了验收手续,并应审查其所有权是否确属投资方;D.审查投入的无形资产是否具有相应的证明文件,有关的技术资料是否办妥接收手续 ⑸对本期增加的实收资本应审查其是否按照国家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办理了报批手续,实收资本是否经法定验资机构验证; ⑹对本期减少的实收资本应查明其减少的原因,审查其是否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办理了报批手续,并履行了相应法律公告程序 ⑺以外币出资的应检查其实收资本折算是否符合规定,折算差额的会计处理是否正确; ⑷对实收资本未经法定验资机构验证的,应参照《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602号-验资》的要求进行如下检查:A.审查出资方式、出资币种是否符合有关规定; B.审查投入现金是否已确实存入企业的开户银行,并收到银行的收款通知; C.审查投入的实物是否业经法定机构进行价值评估或质量鉴定、是否办理了验收手续,并应审查其所有权是否确属投资方;D.审查投入的无形资产是否具有相应的证明文件,有关的技术资料是否办妥接收手续。

      ⑸对本期增加的实收资本应审查其是否按照国家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办理了报批手续,实收资本是否经法定验资机构验证; ⑹对本期减少的实收资本应查明其减少的原因,审查其是否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办理了报批手续,并履行了相应法律公告程序 ⑺以外币出资的应检查其实收资本折算是否符合规定,折算差额的会计处理是否正确; ⑻若被审计单位是股份有限公司还应完成以下工作: A.获取股东名册,核对公司股东登记薄,查明发行在外股票的种类、股票面值、股数等; B.审查股票发行价格、发行方式、发行费用、验证实收股本和股票溢价金额是否正确,帐务处理是否恰当 ⑼审查实收资本(股本)是否在会计报表及附注中恰当披露 30、资本公积、资本公积⑴检查资本公积增减变动的内容及其依据,并查阅相关会计记录和原始凭证,以确认其增减变动的合法性和正确性; ⑵资本折算差额的会计处理是否正确; ⑶验证接受的实物捐赠是否按同类资产的市场价格或根据所提供的有关凭据所确定的价值入帐; ⑷验证对财产价值进行重估产生的增值是否经国有资产管理部门等机构确认,其会计处理是否正确; ⑸验证资本公积转增实收资本是否经授权批准; ⑹验明资本公积是否已在资产负债表上恰当披露。

      31、盈余公积、盈余公积⑴获取或编制盈余公积明细表,分别列示法定盈余公积、任意盈余公积和法定公益金,并与明细帐和总帐的余额核对相符; ⑵对盈余公积各明细项目的发生额,逐项审查其原始凭证; ⑶检查盈余公积各明细项目的提取比例是否符合有关规定; ⑷检查盈余公积减少数是否符合有关规定,会计处理是否正确; ⑸检查动用公益金举办集体福利设施是否按规定冲减公益金并相应增加公积金; ⑹验明盈余公积是否已在资产负债表上恰当披露 33、未分配利润、未分配利润 ⑴检查利润分配比例是否符合合同、协议、章程以及董事会纪要的规定,利润分配数额及年末未分配数额是否正确; ⑵根据审计结果调整本年损益数,直接增加或减少未分配利润,确定调整后的未分配利润; ⑶验明未分配利润是否已在资产负债表上恰当披露 34、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收入 ⑴获取或编制产品销售收入明细表,复核其加计是否准确,并与明细帐和总帐的余额核对相符; ⑵将本年度的销售收入与上年度的销售收入进行比较,分析产品销售的结构和价格变动是否正常,并分析异常变动的原因;⑶比较本年度各月各种产品销售收入的波动情况,分析其变动趋势是否正常,并查明异常现象和重大波动的原因; n ⑷抽查销售业务的原始凭证(发票、运货单据),并追查至记帐凭证及明细帐,确定销售收入是否真实,销售记录是否完整;n⑸实施截止日测试,抽查资产负债表日前后的销售收入与退货记录,检查销售业务的会计处理有无跨年度现象,对跨年度的重大销售项目应予以调整;  n注:获取截止日前后注:获取截止日前后3-5张销售发票(包张销售发票(包括各类发票)括各类发票) n⑹结合对资产负债表日应收账款的函询程序,查明有无未经认可的大额销售; n⑺检查销售退回与折让手续是否符合规定,是否存在未经认可的销售退回,是否按规定进行了会计处理; n⑻检查以外币结算的产品销售收入的折算方法是否正确;n⑼检查本会计年度内开始并完成的劳务,是否在完成劳务时确认收入; n⑽检查本会计年度内开始并完成的劳务,是否在完成 n⑾检查企业与接受劳务方签订的合同或协议的金额,预计能够补偿的劳务成本金额确认了收入,并按相同金额结转成本;如预计已经发生的劳务成本不能得到补偿,则不应确认收入,但应将已经发生的成本确认为当期费用; n⑿验明主营业务收入是否在利润表上恰当披露。

      35、主营业务成本、主营业务成本 n⑴获取或编制主营业务成本明细表,与明细表和总账核对相符; n⑵编制生产成本及销售成本倒轧表,与总账核对相符n⑶分析比较本年度与上年度主营业务成本总额,以及本年度各月份的主营业务成本金额,如有重大波动和异常情况,应查明原因; n⑷结合生产成本的审计,抽查销售成本结转数额的正确性,并检查其是否与销售收入配比;n⑸检查销售成本帐户中重大调整事项(如销售退回、委托代销商品)是否有其充分理由n⑹验明主营业务成本是否已在利润表上恰当披露 36、主营业税金及附加、主营业税金及附加 n⑴根据审定的应税消费品销售额(或数量),按规定的适用税率计算复核本年度应纳消费税税额; n⑵根据审定的应纳资源税产品的课税数量,按规定的适用税率计算复核本年度应纳资源税税额;n注:要与应交税金、其他应缴款相关税注:要与应交税金、其他应缴款相关税种贷方发生额核对种贷方发生额核对 n⑶根据确认的计税基数验算主营业税金及附加的计提交纳情况,并注意会计处理是否恰当; n⑷由于税制、税率变化引起的变动作出详细分析说明 n⑸检查城建税、教育费附加的计算是否正确;n⑹验明主营业税金及附加是否已在利润表上恰当披露 37、其他业务利润、其他业务利润 n⑴获取或编制其他业务收支明细表,并与明细帐和总帐核对相符; n⑵抽查大额其他业务收支项目,检查原始凭证是否齐全,有无授权批准,会计期间划分是否恰当,其他业务收入与其他业务支出是否配比,有关税金的计算是否正确,会计处理是否正确; n⑶对异常的其他业务收支项目,应追查其入帐依据及有关法律性文件是否充分; n⑷验明其他业务利润是否已在利润表上恰当披露。

      38、营业费用、营业费用 n⑴获取或编制营业费用明细表,检查其明细项目的设置是否符合规定的核算内容与范围,并与明细帐和总帐核对相符;n⑵将本年度营业费用与上年度的营业费用进行比较,并将本年度各个月份的营业费用进行比较,如有重大波动和异常情况应查明原因; n⑶选择重要或异常的营业费用项目,检查项目组成是否合规,有无资本性支出项目、生产成本费用项目,费用是否超过规定开支的标准,检查其原始凭证是否合法,会计处理是否正确,对营业费用实施截止日测试截止日测试,检查有无跨期入帐的现象,对于重大跨期项目,应作必要调整; n⑷验明营业费用是否已在利润表上恰当披露 39、管理费用、管理费用 n⑴获取或编制管理费用明细表,检查其明细项目的设置是否符合规定的核算内容与范围,并与明细帐和总帐核对相符; n注:明细项目要与相关科目核对注:明细项目要与相关科目核对n ⑵将本年度管理费用与上年度的管理费用进行比较,并将本年度各个月份的管理费用进行比较,如有重大波动和异常情况应查明原因; n⑶选择重要或异常的管理费用项目,检查其原始凭证是否合法,有无资本性支出、生产成本项目及其他不合规开支,会计处理是否正确,对管理费用实施截实施截止日测试止日测试,检查有无跨期入帐的现象,对于重大跨期项目,应作必要调整; n⑷验明管理费用是否已在损益表上恰当披露。

      40、财务费用、财务费用 n⑴获取或编制财务费用明细表,检查其明细项目的设置是否符合规定的核算内容与范围,并与明细帐和总帐核对相符; n⑵将本年度财务费用与上年度的财务费用进行比较,并将本年度各个月份的财务费用进行比较,如有重大波动和异常情况应查明原因; n⑶选择重要或异常的利息费用等项目,检查其原始凭证是否合法,会计处理是否正确,必要时,对财务费用实施截止日测试,检查有无跨期入帐的现象,对于重大跨期项目,应作必要调整;n⑷审查汇兑损益明细帐,检查汇兑损益计算方法是否正确,核对所用汇率是否正确,对于从筹建期间汇兑损益转入的,应查明其摊销方法在前后期是否保持一致,摊销金额是否正确;n⑸验明财务费用是否已在损益表上恰当披露 41、投资收益、投资收益 n⑴获取或编制投资收益明细表,并与明细帐和总帐核对相符; n⑵检查投资收益的会计凭证,并同短期投资、长期投资的审计结合起来,验证确定投资收益的计算依据是否充分,投资收益的期间归属是否混淆,成本法和权益法的使用是否适当;n⑶验明投资收益是否已在利润表上恰当披露 42、补贴收入、补贴收入 n⑴获取有关补贴收入的文件,检查其入帐依据是否充分; n⑵检查补贴收入原始凭证的合法性及入帐的正确性; n⑶取得补贴收入明细表与明细帐、总帐核对;n⑷分析并判断是否本年度应纳所得税收入,如免税收入取得文件支持;n⑸验明补贴收入在损益表中的披露是否恰当。

      43、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收入 n⑴获取或编制营业外收入明细表,并与明细帐和总帐核对相符; 注:核实明细项目分类,特别是注:核实明细项目分类,特别是“其他其他”项目,要弄清楚收入的内容项目,要弄清楚收入的内容n⑵抽查大额营业外收入,检查原始凭证是否齐全,有无授权批准,会计处理是否正确; 注:大额收入要复印原始凭证注:大额收入要复印原始凭证n⑶验明营业外收入是否已在利润表上恰当披露 44、营业外支出、营业外支出n⑴获取或编制营业外支出明细表,并与明细帐和总帐核对相符; 注:核实明细项目分类,特别是注:核实明细项目分类,特别是“其他其他”项目,要弄清楚支出的内容项目,要弄清楚支出的内容n⑵抽查大额营业外支出,检查入帐依据与有关法律文件等原始凭证是否齐全,非常损失有无授权批准,会计处理是否正确 ; n⑶罚没支出、捐赠支出的内容、性质是否属纳税调整范围; n⑷验明营业外支出是否已在利润表上恰当披露 45、以前年度损益调整、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n⑴审查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的内容是否真实、合理,会计处理是否正确; n⑵对重大调整事项,应逐项核实其原因、依据和有关资料,复核其金额的计算是否正确,并取证; 46、所得税、所得税n⑴核实应交所得税的计算依据,取得纳税鉴定,核对是否相符。

      n注:与纳税申报表核对n⑵取得企业纳税所得税调整表,确定应纳税所得额,核实本年应交所得税 n注:根据税审报告调整应纳税所得额n⑶检查企业所得税的会计处理方法是否正确,应付税款法或纳税影响会计法的采用在前后期是否保持一致 n⑷根据审计结果和税法规定,计算本年永久性差异和时间性差异,确定应纳税所得额对于采用纳税影响会计法的,应检查时间性差异是否转作递延税款借项和贷项,以前年度递延税款应属本期负担部分,是否已转销,计入本年所得税n⑸检查以前年度损益调整对企业所得税的影响n n⑹审核所得税的减、免、退是否经有关部门批准,会计处理是否正确; n⑺验明所得税是否已在利润表上恰当披露。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