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古诗鉴赏模拟题精选解析(隋元明清诗歌).docx
10页高考古诗鉴赏模拟题精选解析(隋元明清诗歌) 王朝辉(一)阅读下面这首明诗,完成14~15题淮安览古姚广孝襟吴带楚客多游,壮丽东南第一州屏列江山随地转,练铺淮水际天浮城头鼓动惊乌鹊,坝口帆开起白鸥胯下英雄今不见,淡烟斜日使人愁[注]姚广孝(1335-1418),字斯道,苏州人初为僧,名道衍,洪武中从燕王(即成祖)到北平,为心腹谋士成祖即位,复姓,赐名广孝,授太子少师,参与编修《永乐大典》《太祖实录》,被称为“黑衣宰相”14.下列對本诗的理解和赏析,正确的一项是()A.全诗开篇,诗人就穿透时空,以开阔的视野,勾勒出了淮安“襟吴带楚”和“壮丽东南”的宏大格局B.颔联的“青山似屏,淮水如练”,运用比喻,把眼前之景描写得生动形象:山似屏风环绕,淮河如丝带铺向天边C.颈联,城头的鼓声惊动鸟雀,坝口的帆船惊飞白鸥,淮安城山水依旧、气象万千,诗人一味迷恋眼前的山水美景D.全诗写的都是淮安的景、淮安的人,如淮水、古城、坝口、白帆、韩信,可见诗人当年对淮安的游览心得颇深15.结合全诗内容,简要赏析作者是怎样抒发思想感情[赏析]全诗开篇,诗人就穿透时空,以开阔的视野,即景抒情,以虚写实,勾勒出淮安“襟吴带楚”和“壮丽东南”的宏大格局,抒发出诗人的自豪与喜悦之情。
颔联写青山似屏风环绕,淮河如丝带铺向天边此处运用比喻,生动形象地描写出眼前之山水美景面对此景,诗人禁不住想起昔日的征战场面颈联,写城头的鼓声惊动鸟雀,坝口的帆船惊飞白鸥,淮安城山水依旧、气象万千然而诗人更为感慨的,却并非眼前的山水美景,而是曾在此地演绎的历史风云尾联,诗人借用汉代“淮阴侯”韩信胯下受辱、终成英雄的典故,表达对淮安人杰地灵的敬意,又以景结情,感叹韩信之厄,居安思危,留下了意犹未尽的一缕愁绪全诗以乐衬悲,诗人由壮丽山河美景而感慨江山已定英雄安在的隐忧[思路点拨]14.本题综合考查鉴赏诗歌的语言、形象、表达技巧及思想感情C项“诗人一味迷恋眼前的山水美景”错从尾联可知,诗人更为感慨的并非眼前的山水美景,而是曾在此地演绎的历史风云15.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从题中“怎样抒发思想感情”可知,此题要求回答的是抒情的手法前三联均为写景,于写景中抒发情感;尾联则以“胯下英雄”典故,以景结情,表达仰慕、感叹、忧虑之意全诗主要情感在尾联的“愁”,前三联写的乐景起反衬作用,以乐衬哀,更显其哀[参考答案]14.C15.①首联诗人即景抒情,以虚写实,起笔就穿越时空,以开阔的视野,勾勒出了淮安的壮丽、繁华,抒发诗人的自豪(喜悦)之情;②尾联用典,借用汉代“淮阴侯”韩信胯下受辱,终成英雄的典故,暗含诗人对淮安人杰地灵的仰慕;③以景结情,感叹韩信之厄,又居安思危,留下了意犹未尽的一缕愁绪;④以乐衬悲,诗人由壮丽山河美景而感慨江山已定英雄安在的隐忧。
湖南省郴州市2020届高三第一次教学质量监测)(二)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完成14~15题夜坐①(其一)龚自珍春夜伤心坐画屏,不如放眼入青冥②一山突起丘陵妒,万籁无言帝座③灵塞上似腾奇女气④,江东久殒少微星⑤从来不蓄湘累⑥问,唤出嫦娥诗与听[注]①本组诗作于道光三年(1823)秋,作者以内阁中书充国史馆校对官,又值第四次应会试落榜,夜坐难眠,遂有此篇②青冥:天空③帝座,代指帝王④奇女气:《汉书?外戚传》载,汉武帝巡狩河间,望气者曰:“此有奇女武帝访得赵婕妤,封为钩弋夫人⑤少微星:太微座西有四星,代表处士、议士、博士、大夫少微星明则贤士举,不明则反之⑥湘累:指屈原14.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点明题目后立即将视野转到无垠的夜空,借此来思索宇宙与人生,展现出广阔而深邃的诗意图景与哲理意蕴B.颔联中的“一山”与“丘陵”形成鲜明对比,表面上看是遥望黑夜所见,实际上是展现作者心灵的“夜色”,想象奇幻C.颈联主要是借“塞上”与“江东”之景抒情,含蓄委婉地表达了作者对时政尤其是人才问题的见解看法,独具匠心D.尾联直抒胸臆,既然问天无效,诗人就不愿意再模仿屈原向天发问,而是深情呼唤出月中嫦娥来尽情倾诉自己的心声。
15.这首诗与《己亥杂诗?浩荡离愁白日斜》同为龚自珍的作品,但情感基调却有所不同,请指出二者的不同之处[赏析]首联即点出“伤心”二字,为全诗之关捩,第二句则将视野放宽至无垠的夜空,借此来思索宇宙与人生,展现出广阔深邃的诗意图景与哲理意蕴颔联为诗中奇语,突起的“一山”与“丘陵”形成鲜明对比这两句与其说是遥望黑夜所见,毋宁说仍是展现心灵化的“夜色”山”“丘陵”“万籁”“帝座”等亦皆是人文化了的意象,以此显示作者造势之峻峭、思想之锋锐颈联以旧典含蓄委婉地表达作者对时政尤其是人才问题的见解似”“久”二字为匠心所在,充满指责愤激之意尾联前一句反用杜甫《暮春江陵送马大卿公,恩命追赴阙下》“天意高难问,人情老易悲”诗意,既然问天而无效,那便只有月中嫦娥能够听取自己的忧愤了,诗人汹涌的失望孤独之情跃然纸上[思路点拨]14.本题综合考查鉴赏诗歌的语言、表达技巧及思想感情C项“借‘塞上与‘江东之景抒情”错从注释可知,此处不是借景抒情,而是用典15.本题为比较阅读,考查鉴赏诗歌的思想感情的异同《己亥杂诗?浩荡离愁白日斜》抒发了自己辞官离京时的复杂感情,展示了诗人不畏挫折、不甘沉沦,始终要为国家效力的坚强性格和献身精神。
本诗则侧重表达怀才不遇的伤心郁愤以及对当朝统治者的指责与失望[参考答案]14.C15.本诗表达了作者怀才不遇的伤心郁愤以及对当朝统治者的指责与失望;《己亥杂诗》表达了作者不畏挫折、不甘沉沦,始终要为国效力的坚强性格与献身精神河北省五个一名校联盟2020届高三一轮收官考试)(三)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14~15题渡白沟①刘因②蓟门霜落水天愁,匹马冲寒渡白沟燕赵山河分上镇,辽金风物异中州黄云古戍孤城晚,落日西風一雁秋四海知名③半凋落,天涯孤剑独谁投?[注]①白沟:宋辽签订《澶渊之盟》,以之为国界②刘因:元初诗人,一直以南宋为故国③知名:抗元名士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点明了季节、地点和羁旅行程,渲染出秋日北国的苍凉肃杀的氛围B.颔联紧扣所见燕赵辽金故地的山河风物,寄寓内心的深沉慨叹,含蓄幽远C.颈联写诗人骑在马上远望孤城,但见白沟落日秋风、黄云秋雁,心中百感交集D.全诗以景结情,意境高远,呈现悲壮之美,颇有杜甫诗歌沉郁雄浑之风15.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哪些愁情?请简要分析[赏析]首联交代季节、地点和羁旅行程,写诗人寒秋匹马渡白沟之景,渲染出苍凉寥廓的意境、凝重压抑的氛围。
颔联含蓄写出“水天愁”的原因,寄寓深沉慨叹:此处自战国燕赵时起即为北方军事重镇;自宋与辽金对峙,此处已成边界,又是华夏汉族与辽金夷族在风俗文化方面的分水岭;可如今,华夏沦丧,蒙古入主中原,此处已成元朝畿辅腹地,华夷之大防已不复存在颈联转写眼前之景,以一系列雄阔、悲凉的意象,表现诗人无限的孤独惆怅尾联写天下名士,或逝或隐,自己孑然一身,书剑飘零天涯,纵然满怀幽思忠愤,亦无处倾诉全诗将怀古伤今与身世之感自然联结,既有历史的深远感,又有现实的寂寥感;诗句凝炼,颇有杜诗的沉郁苍劲之风,给人一种悲壮之美[思路点拨]14.本题综合考查鉴赏诗歌的语言、形象、表达技巧及思想感情D项“以景结情”错诗歌尾句应为直抒胸臆,抒写个人身世之感15.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思想感情表达了诗人哪些愁情”,要求考生能从整首诗着眼,结合注释,逐句去理解分析,分点作答如首联写诗人寒秋匹马渡白沟,流露羁旅独行之愁;颔联写异域他乡的风景,流露怀念故国之愁;尾联写天下名士“半凋落”,流露知音难觅之愁[参考答案]14.D15.①羁旅独行之愁诗人单人匹马,冒着寒冷渡过宋辽分野的白沟河②怀念故国之愁眼前已是异域他乡的风景,由辽金故地想到了宋朝的灭亡。
③触景悲秋之愁诗人看到蓟门飞霜、落日秋雁,生发了悲秋之愁④知音难觅之愁四海之内的抗元名士,本是自己的知己,如今却已半数亡故,自己也不知道将要投奔何处江西省新余市2020届高三第四次阶段性检测)(四)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14~15题从军行[隋]明余庆①三边烽乱惊,十万且横行风卷常山阵②,笳③喧细柳营剑花寒不落,弓月晓逾明会取淮南地,持作朔方城④[注]①明余庆(约公元588年前后在世),字不详,明克让之子生卒年均不详,约陈末隋初间在世②常山阵:兵法上将首尾呼应的一种排兵布阵之法称为常山阵③笳:胡笳军乐,隋军中也用,主要用来助攻,提振士气④朔方城:汉武帝时,汉军曾攻占淮南一带,为纪念胜利在当地建胜利之城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写边关紧急,烽火四起,敌人来势汹汹,十万隋军奔赴边疆,浩浩荡荡,威武雄壮B.颔联写隋军摆出“常山阵”,以风卷残云之势打败来犯之敌,军营中响起了胜利的笳声C.颈联运用细节描写和景物描写,表现隋军战士不畏严寒、彻夜未眠地守卫边关的战斗精神D.尾联巧用典故,想象隋军也能像当年汉军攻取淮南那样所向披靡,并且建立纪念胜利之城15.诗中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情感?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赏析]全诗语言简练,格调昂扬一、二两句写边关报警、隋军出征,“乱惊”写出敌情紧急而朝廷震惊,“十万”写出隋军众多,“横行”写出隋军军容强盛、军纪严明、战斗力强、气势雄浑三、四两句概述战事,写隋军列阵扎营,“风卷”写出阵法之精巧万变、克敌制胜之势五、六两句写边地战场的寒苦,突出士兵之不畏严寒、通宵巡逻的英勇无畏的精神最后两句虚写兼用典,表达希望与信心,写隋军一定会像当年汉武帝收复“淮南地”般驱除入侵者,在那收复之地也建一座朔方城般的胜利之城;此处寄托着胜利后对敌方的处置方式的设想——像汉代那样建立专门的城堡、属地和户籍民事组织,把对方有效地控制管理起来[思路点拨]14.本题综合考查鉴赏诗歌的语言、形象、表达技巧及思想感情B项“打败来犯之敌”“军营中响起了胜利的笳声”错颔联描述的是激战之时,隋军同仇敌忾、奋力抗击敌人的壮烈场面,悲壮雄浑的胡笳军乐如同当年细柳营中的军乐一样响起15.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思想感情注意答题时,先要基本读懂诗歌,然后分析诗歌营造的意境,要从诗句内容尤其是一些关键词去理解揣摩,如“横行”“风卷”“常山阵”“细柳营”可见隋军军容强盛、军纪严明及战士们保家卫国的英勇无畏的壮志豪情;尾联“会取”表明必胜的信心。
还要结合诗题和注释进行分析[参考答案]14.B15.①表现隋军军容强盛、军纪严明及战士们保家卫国的英勇无畏的壮志豪情从“十万且横行”“风卷常山阵”“笳喧细柳营”“剑花寒不落”等描写,可见其雄浑气势和战斗精神②尾联用典抒情,希望隋军能够取得战争的最终胜利诗人想象着像当年汉军攻取淮南一样,取胜之后建立一座纪念胜利的“朔方之城”③全诗格调昂扬向上,表现了作为大一统帝国隋朝的边塞诗的“大国之气”“强国之音”广东省2019届高三语文考前模拟考试)(五)阅读下面的清词,完成14~15题菩萨蛮纳兰性德春云吹散湘帘①雨,絮黏蝴蝶飞还住人在玉楼中,楼高四面风柳烟丝一把,暝色笼鸳瓦②休近小阑干,夕阳无限山[注]①湘帘:用湘妃竹编制的帘子②鸳瓦:即鸳鸯瓦,上刻有鸳鸯,故称白居易《长恨歌》:“鸳鸯瓦冷霜华重,翡翠衾寒谁与共14.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本词开头写春日傍晚,雨收云散,飞絮黏在蝴蝶的翅膀上,使它欲飞还住,渲染出幽婉凄迷的氛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