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年宁夏中考语文试卷(附参考答案).pdf
10页2024 年宁夏中考语文试卷年宁夏中考语文试卷一、积累运用(一、积累运用(35 分)分)1(10 分)语境默写1)诗歌里的山山水水往往浸透着诗人的情思,闪烁着哲理的光彩陶渊明无意间看到南山,在饮酒中用“,”表达了悠然之情;王湾停舟北固山下,看到江水涨潮的情景,”(次北固山下)表达了对旅途的期待;杜甫畅想登上泰山之后,”(望岳)给我们以人生的启迪;刘禹锡虽经巴山楚水,”(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人生前景必将美好的道理2)庄子在北冥有鱼中运用丰富的想象,奇特的夸张,描写了鲲鹏迁徙南冥,”的磅礴气势2(6 分)名著阅读西游记是一部很有趣的书,是中国古典文学中最富有想象力的作品之一它构思巧妙,内容深刻,细节生动请你根据阅读提示,完成下面的读书任务节选 1:【无心纵火】真个光阴迅速,不觉七七四十九日,老君的火候俱全忽一日,正自揉搓流涕,只听得炉头声响,他就忍不住,将身一纵,唿喇一声,蹬倒八卦炉(第七回)节选 2:【无奈遇火】土地道:“是你也认不得我了此间原无这座山,因大圣五百年前,大闹天宫时,压赴老君,将大圣安于八卦炉内,被你蹬倒丹炉,落了几个砖来,到此处化为火焰山第六十回)节选 3:【有心灭火】行者道:“我当时问着乡人说:这山扇息火,只收得一年五谷,便又火发。
如何治得除根?”罗刹道:“要是断绝火根,永远再不发了行者闻言,执扇子,望山头连扇四十九扇,那山上大雨淙淙第六十一回)(1)任务 1:“草蛇灰线,伏脉千里”是古代白话小说常用的手法,请结合节选内容具体说明其妙处2)任务 2:孙悟空为什么要“断绝火根”?结合西游记整本书谈谈你的理解3(4 分)成语运用黄河文化生生不息,它书写着中华民族的勤劳勇敢、(不停地雕刻比喻有恒心,有毅力)的精神因为有了受到黄河滋养的延安,中国革命有了落脚点和转折点;因为有了黄河大合唱等精神文化产品,(奔流而不停止)的黄河水,连接起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正如它连接起了中华民族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它的,昭焕今古摘自大河交响,有删改(1)根据括号内的解释依次填出处的成语2)处成语填写正确的一项是A.源远流长丰功伟绩B.源源不断功勋卓著C.远源留长功勋卓著D.源源不绝丰功伟绩4(3 分)对联文化下面的对联是清代画家黄慎的自题联,作者寄情眼前景物,心无浊物,歌吟长啸,抒发胸中志向和情怀请从备选词语中选出最恰当的填写到横线处上联:看花临水心无事下联:啸志歌怀意(自如、恰如、自适)理由:5(2 分)语境运用科学电影】当科学幻想与电影结合起来的时候,就有了科幻电影。
科幻电影能将想象转化为视觉盛宴,这要归功于电影特效师的精雕细琢我们来看看特效师是怎么做的:谈起科幻电影的特效,我们的第一反应往往是后期的电脑特效事实上,电影的物理特效是电脑特效的基础,后期制作的“大楼”才能盖得更高特别是科幻电影中的宇航服,演员的科技感着装演员在狭小密闭的宇航服内表演,时间一长,面罩内就会蒙上一层雾气,加装通风系统头盔系统通过齿轮组的精巧设计,实现穿脱自如,头盔内还要加装照明装置从寥寥几张设计概念图,到产出一件质感真实的实体宇航服,就要提供充足的电能,在道具中设置蓄电池及供电线路摘自科幻“装备”幕后的神仙推手,有删改依据你对上述句子的理解,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ABCD6(6 分)阅读回答问题科学现实】通过科幻电影的特效制作,我们看到了幻想与现实的交织如果说这些还停留在想象的层面,那么当科学的力量照进现实,了解我国科技创新引领下的现代化建设成就:材料一:2024 年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主骨架路线完成情况图表来源:人民日报(2024 年 05 月 23 日)材料二:记者日前从交通运输部获悉: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主骨架路线方案已编制完成,主骨架各条轴廊通道的路线走向和枢纽节点已明确,“6 轴、7 廊、8 通道”由“示意图”变成“路线图”。
下一步,着力将“路线图”变成“施工图”摘自人民日报(2024 年 05 月 23 日),有删改材料三:2021 年 2 月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发布,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主骨架的路线方案由 6 条主轴、7 条走廊、8 条通道组成,实体线网里程约 29 万公里到 2025 年,运行效率、服务质量和统筹融合发展水平明显提升,实体线网里程达到 26 万公里左右到 2030 年,实体线网里程达到 28 万公里左右到 2035 年,主骨架全面建成,全面建成现代化高质量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拥有世界一流的综合交通基础设施体系,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供有力支撑摘自 2022 年 10 月关于加快建设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主骨架的意见,有删改阅读上面三则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1)阅读材料一,概括主要信息2)结合三则材料,综述我国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主骨架建设的构想7(4 分)阅读回答问题科学探索】国家非凡的建设成就,让我们内心生发出爱国的豪情壮志当然,我们不能止步于此青少年与神舟航天员同养斑马鱼活动启动本报讯昨天,2024 年度“天地共播一粒种青少年与航天员一起养斑马鱼”科学教育活动启动,青少年将与航天员同养斑马鱼。
随神舟十八号飞向中国空间站的斑马鱼,这也是国内首个在轨水生生态研究项目目前,神舟十八号乘组正在精心照料形成独立生态自循环系统的“太空水族箱”地面上的学生科研团队,他们将设计开展天地对比实验,参照太空实验的过程同步进行摘自北京晚报,有删改请根据上述文本简要梳理消息的写作过程二、阅读理解(二、阅读理解(40 分)分)8(12 分)阅读回答问题古代文学家笔下的自然山水,或清幽,或雄奇,均显造化之妙如答谢中书书 与朱元思书中的山水,让人流连忘返,山势缓急,道路走向,例如明代孟霦在贺兰山赤木隘口记略中的记述:贺兰山,回斜四百余里高冈耸萃,为镇之壁其蹊径可驰入者,关敝,敌得轻进二年渐次修复惟赤木口关不能固盖山势至此散缓溪口可容百马其南低峰仄径,通敌人者不可胜塞麓有古墙可蹴而倾也,以其地多砾少泉,故难为工刘公乃奏请重修,巡抚杨公守礼至,则循麓抵口,得壤土数处且山多石,可作砌,有四泉作水车百辆,运之,令都指挥吕仲良董其役,比他关为最固谋及百年,成于一旦,视修葺之慎注:董:监管;督查有删改)(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敌得轻进塞麓有古墙可蹴而倾也作水车百辆比他关为最固(2)翻译下面的句子以其地多砾少泉,故难为工。
且山多石,可作砌,省斧铲3)请用“/”符号给画线的句子断句二年渐次修复惟赤木口关不能固盖山势至此散缓溪口可容百马(4)答谢中书书 与朱元思书中山水的作用和贺兰山赤木隘口记略中山水的作用有何不同?9(4 分)阅读回答问题明嘉靖十八年(1539 年),宁夏巡抚杨守礼奏请朝廷,决心修筑赤木口关墙,杨守礼到现场巡视,并赋诗一首,诗曰:登贺兰山修赤木口晓登赤木口,万壑怒生风良马犹惊险,衰身欲堕空筹边不计苦,净虏岂言功沙里三杯酒,出山见月东杨守礼(14841555),字秉节,号南涧,明朝正德六年(1511)进士(1)下面对诗歌理解错误的一项是A.首联用拟人的修辞手法,一个“怒”字赋予风以人的情态,写出了狂风在群山万壑中奔腾的气势B.颔联中的“惊”“堕”二字描写了在赤木口良马也受到惊吓,诗人也好像要坠崖,侧面描写出赤木口关地势的险要C.颈联用“不计苦”“岂言功”直接抒情,表明心意尾联借用酒与月,将慷慨豪迈之中的悠然洒脱之情进行了抒发D.这首诗即景抒情,写筹建边关,表达抗敌的情怀语言简洁而富有韵味,营造出了痛苦伤悲的苍凉之境2)这首诗塑造了一个怎样的诗人形象?请简要赏析10(10 分)阅读回答问题从滴水到长河因为要写长江,就寻了个机会跟长江科考队沿着长江逆流而上,一直走到了长江源。
长江西源在格拉丹东雪峰,在冰川上看到了冰川融水,滴答,一滴水一滴水往下滴浩浩荡荡的长江,就是这样几百年、几千年、几万年,滴水成流,最终积细流而成就江河我们读书其实也是这样,一本书,一字字、一行行、一点一点念,念出了一个有知识的人,有文化的人,有格调的人,有格局的人,腹有诗书气自华的人写作的感受也是如此,一字字,10 年间,我就干了两件事,一本四年,一本六年从滴水到长河”,既是我阅读的一个感觉,也是写作的一个感觉,从小走到我们今天这个样子,继续走,就像从滴水到浩荡的长河阅读就像从一个点开始,一点一点地积累,然后积累到最后变成一条长河我们可能会觉得是不是这条长河都是在这个过程中积累的,其实也不是这样读过的很多书,写什么你全忘了,但是它给你留下了另外一方面的影响这种模糊的印象其实突破了实实在在的、具体的那种条分缕析,它已经慢慢地内在于我们的感觉,成为我们精神世界的一部分书读好了,就跟河流在流动过程中,不断地把其他一些溪流收纳进来,这些支流并不是都从三江源来的,它可能从其他地方来的因为它最强大,有些书我们读了产生了巨大作用,有些书没读所谓海纳百川,所谓万水归流,阅读,是能够把我们变成另外一个人的最简洁、也是最有效的方式。
阅读,其实最后我们要实现的目的不仅仅是知识,让我们变成一个有弹性的人、一个善良的人、一个美好的人,一个有格局、有格调、有情趣的能与人为善的人如果说阅读真的有什么方法的话,那就只有一种方法:就是读得越多越好当然这个读最后还是要转化为人生的,转化为生命的,转化为内在精神的一部分所以我一直说,就像水滴与河流的关系是一样的作者:徐则臣/选自中华读书报,有删改)(1)下面对文章理解错误的一项是A.作者认为阅读的过程就像是从滴水到长河,缓慢汇聚我们要慢慢地积累,才能将读书所获得的知识内化成为精神世界的一部分B.读书可以丰富我们的精神世界,让我们精神视野开阔;读书可以让我们变成一个优秀且美好的人C.本文告诉我们书读得越多越好,阅读就是要牢牢地记住读到的知识,这些知识是最简洁、最有效的把我们变成另外一个人的方式D.本文主要运用了比喻论证的手法,阐释读书的意义,并指出读书对人的成长的指导作用文章的逻辑清晰(2)简要分析题目“从滴水到长河”蕴含的意义3)结合自身阅读经验谈谈你对第段“读过的很多书,写什么你全忘了,但是它给你留下了另外一方面的影响(4)作者说:“如果说阅读真的有什么方法的话,那就只有一种方法:就是读得越多越好。
对这个观点你怎么看?写一段议论性的文字,表明自己的看法11(14 分)阅读回答问题五月菜油香有朋友问我一道小学语文试题,题干是杨万里宿新市徐公店中的两句:“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诗中的“菜花”指什么,因为它是黄色的,且连片开花,自然难觅踪迹朋友再发问:“为什么不是迎春花?它也是黄色的,同样连片开花我说时间不对,迎春花在早春开放,春寒料峭孩子们不知道菜花是油菜花,其实大多是因缺乏常识,比如各种花开放的时间以及蝴蝶的习性等我在亚热带湿润气候区长大,油菜是家乡最主要的农作物每年 3 月下旬至 4 月上旬,是油菜的盛花期田野上燕子穿梭,布谷与斑鸠和鸣,蝴蝶翩跹起舞我小时候并不喜欢油菜花的味道,感觉它有些上头,久闻会使人发晕,油菜花最吸引人的其实不是香气,而是它炫目的颜色,能传到很远的地方我们老家有一座著名的老油坊王家油坊,规模很大,采用古法木榨传统工艺遇到榨油季,总能闻到浓郁的菜油香,听到不时传来沉重的撞击声以及充满韵律的劳动号子我迷恋这力量感十足的撞击声,曾信马由缰地想象热火朝天的榨油场景,憧憬有朝一日去开开眼界父亲是生产队最好的榨油工,他曾带我去过老油坊,可惜当时我太小,规制庞大,需要很多人才能操作,详细询问了古法榨油的工艺流程。
榨油工作非常辛苦,伙食自然比其他社员好,可以吃到油饼、麻花等,母亲、弟弟和我也能跟着打一次牙祭上世纪 80 年代,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后,古法榨油逐渐消失,农民再也不用耗费繁重的体力,工艺流程大大精简,口感上也差一些可能有心理因素的作用,因为人们更倾向喜欢浸透汗水的劳动成果我们家很快购买了全套粮食加工设备,后来又添置了抽水机与榨油机父亲轻车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