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派新民居——武汉市江夏区自然村改造建设规划设计.pdf
4页]I 传统与继承 T R A D IT I O N A N D I N H E R IT A N C E 汉派新民居 武汉市江夏区自然村改造建设规划设计 叶云 , 尹传垠 · 摘 要/在武 汉 地区自 然 村改 造建 设规 划设 计中 , 对该 地 区传统自然村落的选址、布局、空间结构、民居营建手 段及日 常生活等进行了仔细调研,在尊重当地村落的空 间肌理和文脉基础上,结合现代生活需求,从建筑、文 化、色彩、交通、绿化等多个方面提出改造措施,从而 营建合理的富有武汉地域特色的新农村 关 键词/ 武汉 自 然 村 改 造 A B S T R A C T / In the ma s t e r p l a n n i n g f o r n a t u r a l v i l l a g e r e — m o d e l e d i n Wu h a n r e g i o n , t h e p l a n n e r s ma k e c a r e f u l i n v e s · ti g a t i o n o f the l o c a l tr a d it i o n a r o u n d t h e s it e s e le c ti o n , l a y o u t , s p a ti a l s t r u c t u r e , me a n s o f foI k h o u s e c o n s tr u c t io n , a n dd a i ly l i f e , e t c . Re s p e c t i n g t h e l o c a l v i l l a g e s p a t ia l t i s s u e a n d c o n t e x t , and in l i g h t o f mo d e m l i f e r e q u i r e me n ts , the p la n - n e r s p r o p o s e r e mo d e l i n g me a s u r e s i n a s p e c t s o f a r c h it e c t u r e , c u lt u r e , c o l o r , tr a n s p o r t a t io n and g r e e n i n g , e t c . f o r c r e a t i n g n e w r u r a l are a s wi th r e a s o n a b l e a n d p le n t i ful r e g i o n a l i d e n · t i t l e s o f Wu h a n . K E Y WOR D S /Wu h a n , n a t u r a l v i l la g e , r e mo d e l in g 建设部 、湖北省建设厅科学研究项 目( 2 0 0 7 一 R 2 — 4 ) 作者单位:1武汉科技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 武汉,4 3 0 0 6 5 ) 2华 中科技大学建筑 与规划学院( 武汉 ,4 3 0 O 7 4 ) 3湖北美术学院( 武汉,4 3 0 0 6 0 ) 收稿日期:2 0 0 7 —0 9 — 1 9 建筑学报2 0 0 8“ ^ R 丁 E JO U R N A L 江夏古称夏口,有千年历史及丰富的 人文内涵,应该说江夏传统民居聚落是武 汉地区民居聚落的典型代表。
对江夏传统 民居聚落概念的界定 ,武汉著名民俗专家 刘谦定认为江夏民居并不是江夏行政区特 有的 ,而是指整个武汉及周边地区传统民 居的泛称 对江夏及武汉周边地区传统民 居 自然村落进行研究,在分析其选址 、布 局、 空间结构及民居营建手段的基础上, 结 合现代生产生活需求 ,从而营建富有特色 的武汉地区新农村——即汉派新民居 1 武汉地区传统自然村落 武汉属于典型的鄂东南夏热冬冷地区, 明清时期大量的江西、安徽移民涌入到湖 北东部, 特别是东南部 , 该地民居实际上是 江南民居的一个分支 , 一个演化版 , 是江南 民居徽派建筑传人到湖北地区之后 ,因地 理人文气候的改变及从商文化底 蕴不足 , 故一些建筑细节和人文内涵被舍弃 ,但宗 族组织较严密 ,家庭文化和家族组织较湖 北其他地区更为完整,因其特殊的以丘陵 为主的地貌特征 ,决定了血缘型家族聚落 的孕育和产生 [ 1 1 . 1 聚落选址、布局及空间结构 江夏传统 自然村落的选址布局一般都 有当地风水先生参与其中,和中国传统民 居村落选址没什么两样 ,一般是前方有案 山, 亦有水流环绕 村落均有 山环抱, 山多 植茂密树林或竹林 ,竹以高洁品质被人推 崇, 在民间为吉祥物。
除了竹以及松柏、 桂 花等树种外 , 还有樟树 , 樟树的芳香可让蚊 虫退避三舍 ,这也是一些村落没有蚊虫的 直接原因 【 北边的靠 山, 左右的青龙、 白虎 , 起到 半围合作用 , 利于抵档冬天的寒风 , 重要的 是青葱植物及风水林 , 有藏风得气之势, 利 于保持水土 ,并能为村落前的河流水体提 供源源不断的水流 ,又能涵养水源不易爆 发 山洪, 同时武汉地区夏季为东南季风 , 从 河流水体吹过 , 能有效降低村落的温度 , 从 而形成一个保持水土 、 生活洗涤、 灌溉的生 态系统 另外 , 从心理上说 , 三面都有山体 维护, 只有南面一个开 口向外 , 这时就形成 了能源交流和守护的统一通道,心理上有 安全感 大屋董村属于典型的武汉地区传 统自然村落 , 坐北朝南, 背部靠 山, 树木葱 葱 , 平时家禽散落其中, 南面低谷带主要为 农田, 有水塘供洗涤、 灌溉, 从 1 0 7 国道只 有一条道与村庄相连 武汉江夏传统 自然村落空1司一般 由祠 堂、 晒场 、 街巷、 溪畔、 桥头、 村口、 井台、 房前屋后院落廊道等邻里空间构成,尺度 亲切宜人 , 小环境生机勃勃 , 极富人情味。
因受江西、 安徽宗法观念影响, 武汉地区传 统村落祠堂在人们生活中占据着极大地位, 其一般在村落的重要位置 红 白喜事、 祖宗 祭祀、 庙会 、 看戏等都在此 祠堂还具有修 谱、家族法庭、会场、育才、 教学课堂等功 能 [3 1 大屋董村原来有祠堂 ,文革时被毁掉 了 , 村民都有意恢复修建 , 但财力不够 从 武汉江夏传统自然村落的选址 、 布局 、 空间 结构来看 ,整个居住环境一般能享受到充 沛的 日照, 回避了寒风, 减轻了潮湿 , 并局 部保持生态平衡 ,并营建了尺度亲切宜人 的空间 1 . 2 民居形态营建手段 江夏属于典型的鄂东南地区 ,气候四 季分明、 冬冷夏热、 湿润多雨、 多河流水体, 而鄂东南地 区与东面的安徽 、 东南的江西、 南面的湖南接壤 是江南民居徽派建筑的 一个缩影、 一个简化品 , 其中也渗入了一些 汉派特色, 长江 目报有一篇文章《 江夏民居 浮出水面》 ,专家们总结了江夏 民居的特 征:除了粉墙黛瓦、木构框架、彩绘门楣 、 石库大门、 院落天井这些直观印象之外, 最 典型和突出的特点应该是硬山墙( 通常我们 说的以头墙或风火墙) ,四水归堂的瓦顶坡 面和天井 ,以及三合院式建筑格局。
马头 墙 、 瓦顶坡面、 天井及三合院恰恰都是江南 民居的显著特点,在今安徽、江西等地这样的建筑风格的明清民居比 比皆是,江西安徽等地因历来重视文化教育,其居民建筑蕴含了丰富的人文理念而江夏自古“九分商贾一分民”,以经商居多,商民又从周边地方迁移而来,移植了故土的建筑风格,但因从商后文化底蕴不 足,故只保留了主要建筑结构和框架,更多的建筑细节和人文内涵则被舍弃再加上受本土(江夏)民居特点的影响,才形成了如今的江夏 民居,给人的感觉是比徽派民居浑厚但缺少文化内涵,墙体通常为自、青砖等民居基本格局是中轴对称,纵深布局,以厅堂为主,两厢围合,户内有庭院,庭有前后“落⋯‘进”,院分左右“跨⋯‘别”,江夏等鄂东南合院式民居利用 开敞的厅堂,通透的门窗与天井、庭院、连廊、通道相互渗透可解决通风、采光、透气、排水的问题大屋董村有几座老房子是经过改造形成的三开间形式,并非传统民居,仅保留了灌斗墙、石库门等风格传统 自然村落除了晒场、溪流、水井边等是人们乐于交流的地方,一些宅前的空间也是人们愿意停留的场所,尤其是那些人缘好的住家 门前更是成为众人相聚、聊天的重要场所,房主在家门口往往也摆放石墩或石凳供大家休息,房前屋后的空地往往是大家活动聊天场所。
室内围绕天井的正轴线往往是会客交谈的半公共空间,而卧室等较私密空 间位于两侧,主轴线正北端一般供奉祖先,是家庭凝聚团结的精神象征之一,宗法礼制在家庭生活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通过血缘关系来维持增强了家族团结的力量总的来说,武汉传统自然村落无论从选址、布局、空间结构还是建筑形态、装饰等,慢慢摸索 出一套与自然环境相适应的营建方法但发展到2l世纪的今天,社会经济结构、人口数量、家庭组成、人们生活观念、宗教信仰以及自然环境、建造技术及材料等都发生 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何营建符合现代社会需求同时又保留传统文化、村落空间肌理是我们追求的目标2汉派新民居——江夏区自然村改造规划建设设计江夏区有332个建制区和8个农场大队,其地貌特点是 山、水、田并存武汉市区的扩展、城市化进程对其有很大影响其设计总平 面改造前透视■秘蝰■泰潮妊》域鬣 _≥媾■ 雪蠹意■ 圈妊一盛■典型建筑构造57马头墙传统马头墙装饰繁多细节复杂继承传统马头墙的特征.做成简洁、现 代的马头墙墙体当地鄂东南砖墙做法窗传统开窗重于装饰性.且做法复杂装饰竺 篓 墨 堡 堕 塑:墨 墨 简化传统雕花.用现代材料将其进行A RCH IT EC T UR ALJ O UR NA L20(v.一—— 1传统与继承T R A D I T ION A N DIN HER I T A NC E村湾类型有 自然村、城中村、都市风格村、临山水文化型特色村、具有旅游开发价值的村落、中心村落、生产特色产品的村落等等。
每个村落改造建设的重 点、方式应该不同,但营建的目标应该是“经济繁荣、环境优美、生态协调、治安良好、民主法制、文明进步、稳定和谐,特别是有文化内涵的村落”江夏区的自然村湾大概占到全村所有制村的60%左右,其目标应该是:富有文化内涵并具有武汉地区江夏特色,有造血功能,是社会稳定、人民安居乐业、富有诗意、和谐发展的自然村落改造的 山坡乡大屋董村为典型自然形成的村落南接107国道,北为小山丘,遍植风水林,村人口处有供洗涤及农田灌溉用的池塘但整个村 落给人的感觉是脏、乱、差,水塘浑浊无法满足洗涤要求,护坡太陡而危险,村落空间无特色,满足不了休闲、交流、劳作、娱乐及接送亲友的心 理需求,一些村落已有内街的感觉,但建筑形式杂乱,有土胚房、砖瓦房,现代的、西洋式的二层小楼室内布局通常是- - I司:中间堂屋,两边厢房一些老建筑具有江夏 民居风格,但较潮湿、采光不好一些农 民新修的房屋通常以瓷砖饰面 无特色,很多住户二楼根本无人居住规划设计前期,我们除建筑单体Al透视率画五108 匠00 ≯司建筑单体A1平面后院为巾私密空间处理厨串杂物等内院为家人室外活动空间前院币封闭,使于空措 £.井种植果树建筑单体A1剖面建筑学报2008 11A R CH IT ECTUR A LJOURNAL58了调查研究 了武汉地区传统 自然村落外,同时也分析了该地村民的行为模式。
改造 中,我们首先希望居住与环境共生,强调生活环境的生态内循环,比如利用藕塘等湿地净化水质,风水林保持水土,利用集中沼气池供气及解决养殖问题,保持环境及公共卫生维护等;其次,注重土地的记忆和人性的回归,讲究文脉的承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