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振动诊断PPT课件.ppt
98页第第4章章 振动诊断振动诊断4.1 振动信号的采集4.2 振动诊断的内容与方法4.3 转轴的振动诊断4.4 齿轮的的振动诊断4.5 轴承的诊断1几个基本认识:l 设备在运行中或多或少总会产生振动:广泛性l 设备发生故障时,振动将发生改变(通常振幅会增大):可能性l不同类型、性质、原因和部位产生的故障所激发的振动将具有不同的特征这些特征可表示为频率成分、幅值大小、波形形状,能量分布状况等:可识别性l振动信号性质、特征不仅与故障有关.还与设备的特性(如固有频率)、检测位置、传递路径等有关:复杂性24.1 振动信号的采集信号采集是对不易测量的物理量(力、位移、转角、噪声等),通过传感器转换为易于测量的物理量(电压、电流)振动信号的测量参量可以是位移、速度和加速度对旋转机械还需要测量转速下面分别介绍其测量用的传感器3一、 测振传感器1.电涡流振动位移传感器电涡流振动位移传感器是圈中通以高频电,由于电磁感应在被测体中产生电涡流,电涡流将产生一个涡流磁场,反过来使线圈的阻抗、电感和品质因素改变,且改变量与线圈到被测体的距离有关,因此把位移量转化成了电量电涡流位移传感器的频率响应范围约为0~10KHz。
42.磁电式速度传感器传感器因被测体的激振而作强迫振动,传感器内的磁钢与线圈发生相对运动 ,切割磁力线,产生感应电动势,其大小与切割磁力线的速度正比当被测体的运动频率远大于传感器的固有频率时,磁钢与线圈间的相对运动与壳体(被测物)的运动同步,两者的速度相等因此感应电动势的大小与被测物的振动速度成正比5磁电式速度传感器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将磁钢固定在壳体上,弹簧与线圈连接(如下图);另一种是线圈固定在壳体上,弹簧与磁钢连接磁电式速度传感器的频率响应范围约10~2KHz63.压电式加速度传感器测量原理是:它首先将输入的绝对振动加速度转换成质量块对壳体的相对位移(两者成正比)再经“硬弹簧”转换成与其成正比的力,最后经压电片转换成电荷输出当被测体的运动频率远小于传感器的固有频率时,压电元件表面的电荷量与被测体的振动加速度幅值成正比1一基座,2一压电元件,3一质量块,4一预紧弹簧7压电式加速度传感器的频率响应范围约为0~50KHa安装方法主要有:• 钢螺栓固定• 粘接• 永久磁铁• 手持探针84.电阻应变式加速度计基础振动带动质量块产生振动,从而使悬臂梁产生弯曲变形,粘贴在梁上的应变片随之变形。
由加速度频率特性可知,位移与输入加速度成比例,而粘贴在梁上的应变片将质量块的相对壳体位移转换成电阻变化,再经电桥转换成电压输出电阻应变式加速度计工作频率较低,为0~1KHz,可测量超低频振动,常与动态应变仪配合使用95. 磁阻式磁电转速传感器由线圈和磁铁组成,线圈和磁铁都是静止的被测物旋转时会改变传感器磁路的磁阻,因而改变贯穿线圈的磁能量,圈中产生感应电动势,感应电动势的频率反映出被测物转速的大小106. 光电式转速传感器核心部件是光电管,它能根据光电效应将光能转换为电能它分为直射式和反射式两类 直射式光电转速传感器的读数盘和测量盘有间隔相同的缝隙测量盘随被测物体转动,每转过一条缝隙,从光源投射到光敏元件上的光线产生一次明暗变化,光敏元件即输出电流脉冲信号这样,输出的脉冲数就反映了被测物的转速11采用反射式光电转速传感器测量时,先在被测旋转物体表面贴一反光片,当该反光片旋转到传感器所在位置时,传感器收到的反射光的强度将增强,光电管处于“开”的状态,传感器将输出一个电脉冲;旋转物体的其他表面通过传感器时,光电管处于“闭”的状态,传感器没有电脉冲输出输出的脉冲数就反映了被测物的转速12二、选用传感器应考虑的问题:1.测量范围:又称量程,必须保证不超过传感器的测量量程。
2. 频响范围: 振动参量的最显著特性就是其频率构成特性,即一个机械振动信号往往是由许多频率不同的信号叠加而成 传感器的频响特性要好,也就是要求其幅频特性的水平范围尽可能宽, 频率下限尽可能地低,频率上限尽可能地高 3. 灵敏度: 一般而言,总是希望传感器的灵敏度尽量高,以便检测微小信号 要求传感器的信噪比(S/N)要高,有效地抑制噪声信号 4. 精度 5. 稳定性: 包括时间稳定性和环境稳定性 此外,传感器的工作方式、外形尺寸、重量等也是需要考虑的因素 13三、 信号调理信号调理的作用是提高信号测量的准确性,并保护测量系统具体功能有:1) 为A/D转换器提供适合其输入量程的输入信号;将输入电压化为A/D转换器的输入信号电压范围0 - 5v(或10V)2) 运用隔离技术抑制共模干扰电压3) 信号滤波及线性化处理144.2 振动诊断的内容与方法一、 振动诊断工作的内容1.确定诊断对象:量力而行,重点突出2. 确定检测方式①便携式测振仪作现场测量②现场用记录仪(如磁带)记录振动数据,实验室分析③使用永久监测设备,不间断地监测系统若干点的振动,并对振动数据作实时分析④设备停机或运行时,外加激振力,同时测量激振力和振动响应,然后进行分析。
153. 选定测量参数可测量的振动参量可以是位移、速度和加速度可以根据所关心的振动频率构成来进行选择a=ωv=ω2s,ω大时,a,v的测量灵敏度较高n 当振动频率在0-100Hz时,常使用位移传感器;n 当振动频率在10-1000Hz时,推荐使用速度传感器,也可以使用加速度传感器;n 如果测量的振动频率高于1000Hz,一般采用加速度传感器164.选择监测点:包括监测点的位置和数量选择的原则是:l能全面描述设备的振动状态;l是设备振动的敏感点;l是离设备核心部位近的关键点;l是容易产生劣化的易损点监测点一经确定,就应该作标记,以保证在同一点测量17测量旋转机械振动时:u对非高速旋转体,一般测轴承振动;u对高速旋转体,测轴的振动位移因为高速时轴承振动的测定灵敏度下降测量轴的振动时,一般测轴与轴承座的相对振动 测轴承振动时,测量点应尽量靠近轴承的承载区 18对于低频振动,应在水平和垂直两个方向同时测量,必要时还要在轴向测量对于高频振动,一般只测一个方向,因为高频振动对方向不敏感195.确定测量周期:可以是定期检测、随机检测或长期监测l有故障史的:诊断周期<故障发生间隔的1/10l高速旋转机械:每天l普通旋转机械:每周 206.确定记录内容:• 设备编号、名称;• 设备基本参数(如转速、输出功率);• 测量参数;• 测量点和测量方向;• 测量周期;测量结果;• 测量条件;• 初始值(或标准值);• 评价标准;• 保养维修记录;• 老化特性曲线示意图等。
217.确定判断标准1)绝对判别标准:2)将被测量与事先设定的标准状态门槛值相比较如ISO2372建议的绝对判别标准,适用于转速10~200r/s,频率10~1000Hz的旋转机械22转机振动标准举例(轴承振动)ISO2372,ISO3945振动烈度:振动速度的有效值测量频率范围 10~1000HzI 级:小型机械 例15kW以下电机II级:中型机械 例15~75kW以下电机 和300kW以下机械III级:大型机械,刚性基础 600~12000r/minIV 级:大型机械,柔性基础 600~12000r/min0.280.450.711.121.82.84.57.111.2182845A-优-优,B-良,-良,C-可-可,D-不可-不可23(轴振动)转转机机振振动动标标准准举举例例VDI-德国工程师协会IEC -国际电工协会API - 美国石油协会NEMA - MITI/JEAC - 242)相对判别标准:连续监测设备的运行,根据被测量依运行时间的相对变化规律进行判别25相对法确定振动限值1 2 3 4 5 6 7 8滚动轴承滚动轴承齿齿 轮轮旋转机械旋转机械滑动轴承滑动轴承=(2~3) =(4~6) 报警值危险值正常值正常值263) 类比判别标准:把数台相同的设备或零部件在相同环境下的测量值进行比较。
27类比法确定振动限值CBAD C泵的振动超过同类诸泵的振动一倍,C泵应定为有故障28二、 振动诊断的一般方法1.时域幅值诊断常以检测点振动参量(位移、速度或加速度)的均方根值(有效值)作为判断标准如振动烈度其他常用指标有:峰值、峭度等292.振幅—时间图诊断法主要测量机器开机和停机过程中振幅随时间变化的过程303.频谱(spectrum)诊断法根据功率谱或振幅谱进行诊断314.频率响应函数诊断法对机器施加激振力,测量其频率响应函数H(ω),与标准值(或初始值)对比,根据差异情况判别机器状况频率响应函数定义为 H(ω)=Y(ω) / X(ω),式中,Y(ω)一输出信号y(t)的傅立叶变换, X(ω)一输入信号x(t)的傅立叶变换注:经推导可得出H(ω)=Gxy(ω)/Gx(ω),从而可利用功率谱的多次采样平均或进行频率光滑,大大减小H(ω)测量的随机误差325.倒频谱(Cepstrum)诊断法倒频谱是频域函数的对数值进行傅立叶逆变换复倒频谱: τ称为倒频率,单位是时间实倒频谱:33利用倒频谱可对信号进行分解, 以识别信号的组成设系统的输出为y(t), 输入为x(t),脉冲响应函数为 h(t),则:式中*表示卷积。
利用倒频谱,可将信号的频谱与传递函数的频谱分离3435例如:在轴承振动信号的检测过程中, 当传感器置于轴承的不同位置时, 故障发出的冲击激励将通过不同的传递途径被传感器接受, 由于传递途径不同, 导致传递函数不同, 而使功率谱图不同, 然而反映在它们的倒频谱图上, 与故障相应的倒频谱波峰是相同的366.转速谱图诊断法转速谱图诊断法用于旋转机械的诊断转速谱图又称频谱瀑布图,是把不同转速下相应的各自功率谱图画在同一张图上,形成一个‘‘三维’’图谱37通过测量出机器运转时的转速谱图,与标准转速谱对比,根据差异情况,可辨认故障苗头通过了解机组振动在骤变过程或启停机过程中各个频率成分的幅值变化,可以判断机器的临界转速、振动原因以及阻尼情况比如,机组过临界转速、轴承发生油膜振荡、零件磨损以及各种突发性的亚异步振动等,均可以在这张图上获得分析故障原因的有用信息387.相关分析诊断法相关分析诊断法可用于确定系统中某点的振动响应的大小主要与哪个输入有关如司机座椅振动过大,是由发动机振动引起的,还是由车轮不平衡惯性力引起的?每个车轮的影响有多大?这个问题可通过测量发动机、每个车轮与座椅振动间的相干函数来观察求解。
398.系统参数诊断法根据模态参数识别实验,测出多自由度系统振动方程[M]{x’’}+[B]{x’}+K{x}={f}中的质量矩阵M、阻尼矩阵B和刚度矩阵K(三者总称系统参数)若系统参数在设备使用过程中发生变化,就反映出一定问题如刚度变化变小,说明可能有松动或裂纹;若阻尼变小可能是阻尼器漏油、橡胶元件老化;阻尼变大可能是介质粘度增加该方法测量工作量很大,应用较少40转轴的常见故障:• 不平衡• 不同轴(不对中)• 机械松动• 自激振动(如油膜振荡,它是由于工作频率与油膜涡动频率产生共振造成)• 其他4.3 转轴的振动诊断41一、 振动诊断方法1.时域诊断利用时域波形图进行诊断,时域波形图显示各个振动通道所测的振动位移(总振值)与时间(周期)的变化关系在正常状态下,波形图应为较平滑的正弦波,且重复性好42•动不平衡:在一个周期内为典型的正弦波,且振幅较大;•对中不良:在一个周期内波峰翻倍,波形光滑、稳定重复性好;•磨损:波峰多,波形毛糙、不稳定:•自激振动:波形杂乱、重复性差、波动性大432.频域诊断频域诊断利用频谱图进行诊断,频谱图显示了各种频率下的振动分量的振幅值转轴的振动诊断基于对各类缺陷的激振频率及其振动波形的识别。
在正常状态下,转轴的一倍频总是最大,二倍频小于一倍频的一半,低频(自选频段)微量,三倍频、四倍频、……逐步递减441)转子不平衡故障的频谱•波形为简谐波,少毛刺波形为简谐波,少毛刺•轴心轨迹为圆或椭圆轴心轨迹为圆或椭圆•1X1X频率为主频率为主•轴向振动不大轴向振动不大•振幅随转速升高而增大振幅随转速升高而增大•过临界转速有共振峰过临界转速有共振峰透平风机TOTI齿轮箱1X频率(水平)1X频率(水平)1X频率(铅垂)1X频率(铅垂)轴向很小轴向很小452) 转子不对中故障的频谱 正确对中 e = 0, = 0平行不对中 e 0, = 0角度不对中 e = 0, 0综合不对中 e 0, 0转子不对中的类型46转子不对中故障的频谱 •出现出现 2X 2X 频率成分频率成分•轴向振动一般较大轴向振动一般较大•与转速关系不大与转速关系不大•轴心轨迹成香蕉形或轴心轨迹成香蕉形或8 8字形•本例中,出现叶片通本例中,出现叶片通过频率电机水泵POPIMOMI1X 频率2X 频率叶片通过频率47半径方向存在位移量不对中时,2倍频、3倍频的幅值往往高于基频的幅值(图A)。
角度不对中时,两个联轴节沿轴向方向的运动表现在基频有较大的幅值(图B)483) 转子系统松动故障的频谱•波形出现许多毛刺波形出现许多毛刺•谱图中噪声水平高谱图中噪声水平高•出现精确的倍频出现精确的倍频2X2X,,3X…3X…等成分等成分•松动结合面两边,振松动结合面两边,振幅有明显差别幅有明显差别电机水泵POPI转速的精确倍频成分本例中最高出现16X成分噪声水平高494) 松动故障引起的间入谐量•未松动时的频未松动时的频谱谱•松动时的频谱松动时的频谱 出现0.5X,1.5X,2.5X,3.5X...等频率成分50小结:u一倍频:转子动不平衡、轴承工作不良、转子对中不良均会引起一倍频增大,发生概率依次降低;u二倍频:转子对中不良,会引起二倍频增大:u自选频段:(0.4~0.49)倍工频,油膜失稳会引起该频率段增大,此外,旋转失速(喘振的先兆)的频率为(0.4~0.8)倍工频,也有可能使得该部分振值增加u剩余频率:该部分的振值高时,转子有可能发生松动,或较强的摩擦513.轴心轨迹分析显示转子轴心相对于轴承座的运动轨迹52在正常情况下,轴心轨迹为一椭圆形若轴心轨迹的形状、大小的重复性好,则表明转子稳定。
534.奈奎斯特图把开机、运行、停机过程中振幅与相位随转速变化关系用极坐标的形式表示出来,又称极坐标图54图中最大振幅所对应的转速即为转子的实际临界转速如果看到有一些小圈,则可能是由于转子以外的元件振动,如管道、连轴节、机壳、基础等对转子产生的谐波作用55二、 诊断实例某钢厂转炉风机机组的电机转速为2970 r/min,旋转频率为49.5Hz,功率为500kW测点布置如图所示,为六个轴承部位的测点该机组的振动速度初期值为2.8mm/s运行一月后,振动加剧,检测分析发现,频谱都是一倍频占主导地位,从6#测点的水平径向频谱图可以看出,振动能量主要在径向,尤其是水平径向,激振频率与转轴的旋转频率49.5Hz相同,主导频率是一倍频振动,能量集中在轴频上,应是不平衡引起的,开盖检查发现叶轮上积灰严重且不均匀,造成转子不平衡清灰后振动明显减小,均在2.9mm/s以内564.4 齿轮的振动诊断一、齿轮的主要故障形式•制造误差引起:偏心、齿形误差等•装配误差引起:不对中等•使用过程中出现损伤:5758二、 齿轮的振动特征1.齿轮的啮合频率fm对定轴齿轮: fn=zf0=nz/60式中 z为齿数, f0为旋转频率, n为轴的转速(r/min);59对行星齿轮: fm=zr (nr+nc)/60式中zr为任一参考轮(指中心轮或行星轮)的齿数,nr为参考轮的转速,nc为转臂的回转速度,方向相反时,nc取正。
602.齿轮的固有频率fcfc一般为1K~10KHz的高频振动当这种高频振动传到齿轮箱等机件时,高频冲击振动已衰减,多数情况下只能测到齿轮的啮合频率613.齿轮的异常振动1)齿面均匀磨损: 一方面使得fm成分的振幅增大,一方面会引发高频振动622) 齿轮偏心:齿轮每转中,压力时大时小,使啮合振动的振幅受旋转频率fr的调制(调幅),其频谱包含旋转频率fr、啮合频率fm及其边频带fm±fr633) 齿轮局部缺陷:如个别轮齿折损、点蚀、裂纹等,将激发大的冲击振动,主要频率成分为旋转频率fr及其高次谐波nfr、并固有频率振动644) 齿距误差:齿轮每转中,速度时快时慢,使啮合振动频率fm受旋转频率fr的调制(调频),其频谱包含旋转频率fr、啮合频率fm及其边频带fm±nfr65三、齿轮的振动诊断方法1.功率谱分析:根据频谱特征进行诊断66齿轮故障的频谱•齿轮啮合频率等于齿数乘齿轮啮合频率等于齿数乘以齿轮转速频率以齿轮转速频率•齿轮啮合频率两边有边频,齿轮啮合频率两边有边频,间距为间距为1X1X•随着齿轮故障发展,边频随着齿轮故障发展,边频越来越丰富,幅值增加越来越丰富,幅值增加。
•可用倒频谱作进一步分析可用倒频谱作进一步分析OUBSISOL齿轮箱上辊下辊输入轴啮合频率GMF上边频下边频2X67例:东风4机车前变速箱齿轮诊断柴油机空载,输入轴转速430r/min测点布置如下,采样周期为10KHz齿轮啮合频率为:(430*61/26)/60*26=0.43KHz,0.86K、1.29K、1.72K为其高次谐波68正常时,谱峰幅值不大,边频带不明显图B中,频谱峰值增高,主频周围出现边频带,说明有故障预兆,可能是齿面磨损,啮合精度较差692.倒频谱分析: 将功率谱中成族的边频带谱线简化为单根谱线,以便于识别70例:图中齿轮有故障时的功率谱和正常时的功率谱很难区分,但从倒频谱可以看出存在1/0.1=10Hz的边频而10Hz对应输出轴的旋转频率说明齿轮的齿距可能存在误差71再对上式平均(即除以N)得到:因此噪声降低为原来的 倍对n(t)做统计累加)3.时域分析:先用时域平均法降低噪声,再观察信号的时域波形时域平均法:若信号x(t)由周期信号f(t)和噪声n(t)组成,即x(t)=f(t)+n(t)现以f(t)的周期去截取x(c)得到N段,将各段对应点相加,则7273744.5 滚动轴承的振动诊断一、 滚动轴承的故障模式75二、 滚动轴承的振动特征设轴承节径为D,滚子直径为d,滚珠的接触角为β(轴承不承受轴向力时, β=0)dD76 设轴承外圈的旋转频率为fa,轴承内圈的旋转频率为fr,则:u滚子的自转频率为:u滚子的公转频率为:77滚动轴承的旋转特征频率:u滚子公转导致轴承外圈振动,其特征频率为frc=nzfc,z为滚子个数。
n=1 , 2,…(各次谐波)u当滚子有且只有一个缺陷时,滚子每转一圈,对内、外圈各冲击一次,此频率为fb=fs;u当外圈的内滚道有一个缺陷时,滚子相对内滚道每转一圈,内滚道与每个滚子各冲击一次,此频率为fi=z|fa-fc|;u当内圈的外滚道有一个缺陷时,滚子相对外滚道每转一圈,外滚道与每个滚子各冲击一次,此频率为fo=z|fr—fc|78滚动轴承故障的特征频率滚动轴承故障的特征频率 79实际当中,轴承的缺陷还会产生谐波,谐波两边还可能产生边频滚动轴承各元件受冲击时,还会引起按固有频率的振动,轴承各元件的固有频率多在几K至几十K Hz80原理:脉冲响应法当滚动轴承的元件有缺陷时,转动时的机械碰撞可产生冲击脉冲冲击脉冲可以用一个高频振动衰减波来表示当损伤仍处于早期阶段时,冲击脉冲的大小与缺陷严重程度成正比用加速度计测出冲击脉冲进行诊断三、 滚动轴承的振动诊断方法1.简易诊断法81判别参数一般采用冲击脉冲的有效值A,低速时用波峰值Pu有效值法:对表面皱裂等造成的无规则振动比较有效u峰值判别法:对表面剥落和伤痕比较有效u波峰系数:是振幅峰值与有效值之比正常时波峰系数约为5有伤痕时可达几十。
它不受轴承尺寸、转速、负荷影响但对表面皱裂、磨耗等不灵敏u峭度:正常时,约为3,有剥落时,峭度变大82例:SS8电力机车轴箱轴承振动诊断在机车定置状态下,顶起轴箱和轮对,使轮对空转,转速稳定在500r/min因为轴箱轴承振动频带在4k~l0kHz,齿轮振动频带在2kHz以下因此轴箱轴承截止频率一般选择10kHz,高通滤波频率选择4kHz诊断时,将振动加速度有效值和峭度结合起来进行判断通过对60台机车进行检测,得到如下结论:注意域:峭度≥8,有效值≥5g:故障域:峭度≥12,有效值≥9g;或峭度>10的同时有效值≥6g83当简易诊断参数超限时为了确诊轴承故障及故障部位,需要再通过频谱分析做精密诊断SS8机车轴箱轴承(552732、75732)在轮对转速为500r/min时,其内圈、外圈、滚子、保持架的故障频率分别为:0.163n=81.5 Hz、0.12n=60Hz、0.0539n=26.95Hz、0.00707n=3.535Hz842.频谱分析法:对于含滚动轴承的旋转机械,由于转子与滚动轴承对应的振动频率不同,因此一般从频谱图上可以区分出来85带滚动轴承的机械的频谱特点带滚动轴承的机械的频谱特点 不平衡不对中松动滚动轴承故障频率0 5 10 15 20 25 30 35 40 45 50×RFrequency in order3.53.02.52.01.51.00.50Velocity in mm/s pk86例:锅炉球磨机电机轴承诊断某厂锅炉球磨机电机轴承振动超标且有异音,经测试分析,可以看出轴承故障频率及其引起的噪声谐波的振动速度已超过标准值,说明轴承损坏,换合格轴承后设备运转正常。
873.倒频谱分析当出现故障时, 引起的冲击振动波形往往比较复杂, 由于自转与公频率相差甚多, 振动信息表现为调制, 实测波形为一般调幅与调频共存, 反映在功率谱上 则表现为大量的边频簇谱线88图 (a) 为有一内环故障的轴承实测功率谱图, 在内环故障频率116.2 Hz 及其2次谐波232.4 Hz 处表现有突出的尖锋, 并在其两侧分布有间距为26.3 Hz (内环转动频率) 的一簇等距边带, 由于它们的不规则不对称分布, 给边频的识别带来困扰图 (b) 为其倒频谱图, 在τ= 38 ms 处表现一突出的尖锋, 所对应的频率f = 1/τ= 26.3 Hz, 就是内环转动频率这里借助倒频谱将功率谱中边频所代表的周期分量化作单根倒频谱线, 求得调制源频率, 即内环转动频率将其从功率谱中分离出来, 即可由116.2 Hz, 232.4 Hz 处的尖峰准确地判断该轴承为内环故障缺陷894.共振解调技术提取淹没在常规振动中的故障引起的微冲击信息,输出一个与故障冲击一一对应的、放大、展宽了的、剔除了常规振动信号干扰的共振解调信号9091图中的 A 是含有故障冲击信息(图中以短直竖线表示,每一个竖线代表一次故障冲击)的常规振动波,从图A中,我们可以发现故障冲击信息被常规的振动所掩盖,直接对它作FFT分析得到的低频谱图 D 中,几乎看不到表明滚动工作面故障的冲击特征信息。
图中的B是故障冲击所激发的高频谐振波(称之为广义共振),图中的C是B的包络波(称之为解调波)由A到C的过程,就是共振解调的过程对照图中的C和A,不难发现,故障冲击的共振解调波,对故障冲击信息进行了放大、展宽,并剔除了常规的振动,并且共振解调波与原始的故障冲击信息一一对应,因此共振解调的信号处理过程,具有很好的信噪比然后对图中的C作FFT分析,则得到的谱图 E ,比较E和D,经过共振解调的谱图,就没有了常规振动谱线的干扰,故障冲击的谱线也就清晰可见了92共振解调技术的优势:可以有效地将环境中的振动干扰与故障冲击区分开来而且“共振”有放大作用①对应性共振解调波与轴承等故障冲击一一对应,不遗漏任何一次故障冲击②选择性只对故障冲击响应,没有故障冲击就没有共振解调波③放大性微小的故障冲击能激起很大的共振解调波④比例性共振解调波的幅度与原始的故障冲击幅度成比例⑤低频性共振解调波的重复频率是低频,即:共振解调将冲击的高频能量调理为低频信号的方式出现,方便于FFT分析93四、 轴承的其他诊断方法§温度诊断:轴承异常时,温度一般会升高,因此可通过测量温度来进行简易诊断滑动轴承的极限运转温度滑动轴承的极限运转温度94§声学诊断:如用声发射技术检测轴承的剥落、裂纹。
§磨屑分析:通过检查润滑油中的磨屑,检查磨损情况和润滑情况滑动轴承磨损成分表滑动轴承磨损成分表95§油膜电阻法:滚动轴承在旋转过程中,如果在滚道面和滚动体之间能够形成良好的油膜,则内圈和外圈之间的电阻值很大,可达兆欧以上;当润滑膜破坏时,则内圈和外圈之间的电阻值可降至零欧附近利用这一特性,便可对滚动轴承的润滑状态及与此有关的磨损、腐蚀之类的损伤进行诊断,但不适用于点蚀类损伤的诊断油膜电阻法的测量分析原理如图所示在内、外圈之间加1V左右的直流电压,通过测量轴承处的电压降来确定其阻值96§光纤维监测诊断法原理:即使是高精度轴承,在载荷作用下转动时,轴承外圈也会发生接近于简谐变化的弹性变形对精度降低或有故障的轴承(如滚动体尺寸不均匀、滚道精度丧失、表面粗糙度增大等),外圈上的径向变形幅度将会进一步增大,如能测得外圈表面的变形,就能够对轴承状态加以判断涡流传感器和光纤传感器都能够测量这种变形,但后者径向尺寸小很多,灵敏度较高光纤维监测诊断法监测轴承外圈上一点相对于轴承座的位移97光纤传感器的构造如图所示,它由多根光导纤维组成,分为发送光纤束和接收光纤束两种光线由发射光纤束射出,在端口有一发散角形成发送光锥。
光线从轴承表面反射回来,再由接收光纤束接收它所能接收到的光线被限制在一个锥面内,此锥面称为反射光锥被接收的光线被光电元件转换为电压输出间隙d改变时,发送光锥照射在轴承外圈表面上的面积随之改变,接收光纤束所接收到的光线强度也随之改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