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年坏疽性胆囊炎53例的临床分析与诊治临床医学论文.doc
2页老年坏疽性胆囊炎53例的临床分析与诊治_临床医学论文 【摘要】 目的 探讨老年人坏疽性胆囊炎的临床特点和外科 治疗 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近5年收治的53例60岁以上坏疽性胆囊炎患者的外科处理资料结果 治愈52例,治愈率98.1%,死亡1例结论 早期诊断、围手术期处理、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和精细简洁的手术操作是提高治愈率的关键 【关键词】 老年;坏疽性;外科诊疗 我科自1998~2004年共收治60岁以上胆囊结石所致坏疽性胆囊炎患者53例,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53例,其中男37例,女16例年龄最小62岁,最大86岁,平均68.5岁临床表现:典型胆绞痛21例,黄疸6例,体温>39℃ 15例,腹部有明显压痛、反跳痛和肌紧张者23例,白细胞计数>20×109/L 18例既往有胆囊结石病史者46例本组有49例有一种以上并发症其中,冠心病22例,高血压病29例,糖尿病7例,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13例,肾功能不全2例 1.2 方法 本组均行手术治疗其中,单纯行胆囊切除手术48例,行胆囊造口术5例 1.3 结果 本组53例经手术治疗后52例痊愈,死亡1例,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
术后病理证实均为坏疽性胆囊炎 2 讨论 2.1 临床特点 2.1.1 临床表现不典型,实际病情重 本组病例大多有右上腹疼痛史,有典型的胆绞痛病史者只占38.5%,有典型腹部体征者占43.2%,高热病者占28.5%本组病例临床症状多不典型分析原因为:高龄患者反应迟钝,代偿能力差,腹壁较为松弛,临床表现与实际病情不相符 2.1.2 并发症多,脏器功能差,容易误诊 本组有92.5%的患者有内科病,往往主诉多,易掩盖主要症状而致误诊老年患者重要器官功能多减退,尤其肝脏解毒能力减退,机体代偿能力差,易导致休克和多器官功能衰竭[1]因此,预防和及早发现休克是降低病死率的关键 2.2 诊治 2.2.1 早期准确诊断 老年患者往往症状隐蔽,并发症多,病情进展快,所以要求早期准确诊断[2]尤其对既往有胆囊结石病史者,更要详细询问病史和认真反复查体,借助辅助检查,如B超、CT及实验室检查等,尽早明确诊断 2.2.2 充分术前准备 老年患者病情 发展 快,当胆囊内张力增高后,胆囊壁易化脓或坏疽,且肝脏解毒能力差,毒素容易吸收,早期可导致休克[1]故在手术前需要积极予以抗休克、抗感染 治疗 ,防止重要器官功能衰竭。
虽然强调手术前准备,也不能过分强调术前准备而丧失手术时机 2.2.3 选择合适的手术方法和仔细的术中解剖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一旦诊断明确,确定无全身禁忌的情况下,积极进行手术治疗,同时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老年患者胆囊壁坏疽后,因炎症粘连较重,胆囊三角的解剖关系不清晰,需要术者在术中耐心细致操作,搞清解剖关系,确定顺逆解剖出胆囊动脉和胆囊管,在有充足把握下,结扎胆囊动脉和胆囊管[3]千万不能盲目钳夹而误伤胆总管或右肝管对胆囊张力过高者,在先行胆囊减压后,再行胆囊切除[2]对胆囊粘连严重、解剖不清、胆囊坏疽严重者,为避免损伤重要脏器,可行胆囊部分切除术,切除胆囊底部及前壁,取出结石,胆囊肝床处经碘伏烧灼后置管引流,然后将肝床缝合,引流管从腹腔引出;对胆囊已穿孔及渗出多者需彻底清洗腹腔,术后置管引流,尤其病情较重,出现休克的患者应力求术式简单、迅速、准确(行胆囊造瘘术) 【 参考 文献 】 1 钱光相.老年疾病的特点.重庆医药,1981,1:8-9. 2 黄志强. 现代 腹部外 科学 .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460-461. 3 陈刚.老年人坏疽性胆囊炎的临床特点和诊治体会.腹部外科,2000,3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