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年《宇宙生命之谜》教学设计范文.docx
13页2023?宇宙生命之谜?教学设计范文?宇宙生命之谜?教学设计范文 作为一名老师,可能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教学设计要遵循教学过程的根本规律,选择教学目标,以解决教什么的问题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我精心整理的?宇宙生命之谜?教学设计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宇宙生命之谜?教学设计1 一、教材解读 ?宇宙生命之谜?通过旁批呈现了一位同学根据自己的阅读目的,阅读这篇文章的思维过程,课后练习进一步引导学生交流如何根据阅读的目的开展阅读,在阅读中运用了哪些具体的方法;还提出两个新的问题,引导学生针对不同的阅读目的开展新的阅读活动,进一步体会什么是“有目的地阅读〞 在精读这篇课文时,要讲究文本与批注的对照,在比拟中,指导学生习得正确的思维方法,以及一些常用的阅读方法理解文本后,完成课后习题,课后习题局部属于课内迁移运用环节,有助于学生获得更多实践经验,要引导学生运用本节课学到的方法认真完成 二、教学目标 1、会写“谜、尚〞等14个生字,会写“兴旺、理论〞等22个词语 2、能根据阅读目的,选择运用适当的阅读方法,解决问题 三、教学重难点 能根据阅读目的,选择阅读材料,采用恰当的阅读方法,解决问题。
四、课前准备 1、制作相关课件 2、学习单 五、课时安排 一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回忆读法,导入新课 1、回忆第9课?竹节人?中了解到的新的阅读策略 2、师小结:阅读的目的不同,关注的内容不同,选择的阅读方法也不同〔板书〕 3、揭题:今天我们继续运用不同的阅读方法,进行有目的地阅读,学习第10课?宇宙生命之谜?〔板书〕 〔二〕阅读导语,明确任务 〔PPT出示导语〕快速阅读课前导语,从中了解本课的主要内容和阅读目的 1、生读导语 2、交流本课的主要内容、阅读目的以及快速找到答案的方法〔提取导语中的关键信息〕 这篇科普说明文主要介绍了科学家对“地球以外其他星球上是否也有生命存在〞这个问题的研究和探索 我们的阅读目的是弄清“地球以外其他星球上是否也有生命存在〞 〔三〕带着任务,自主阅读 1、〔PPT阅读任务〕带着阅读任务去自主阅读,看看能否到达阅读目的阅读时注意以下问题〔PPT出示〕: 〔1〕在明确阅读任务后,你详细阅读了哪些内容?跳过了哪些内容? 〔2〕详细读的局部,为了到达阅读目的,你采用了什么阅读方法? 〔3〕在阅读中,如果读到了可能不准确的信息,你打算怎么处理? 2、汇报交流 预设:第1自然段与阅读目的没有关系,可跳过去。
后面的局部需要细读有些不影响理解内容的专业术语也可跳过去发现了不太确定的信息,把它圈画出来,课后再去查找相关资料进行确认 〔四〕借助旁批,梳理读法 1、阅读文中的旁批,看看这些批注对应的是哪些自然段,提到了哪些阅读方法?并将自己刚刚的阅读方法和批注中的方法进行比照 2、交流、梳理 〔1〕〔PPT出示批注1〕 第一处批注在第1自然段的旁边,这里运用的是浏览课文的方法〔板书:浏览课文〕浏览课文可以帮我们迅速找到与阅读目的相关的内容,过滤掉不相关的内容,提高我们的阅读效率 〔2〕〔PPT出示批注2〕 ①第二处批注在第2自然段的旁边,这里运用的是寻找中心句的方法〔板书:寻找中心句〕中心句可以帮我们快速抓住这个自然段的意思,好让我们决定接下来是否需要细读这个局部 ②用寻找中心句的方法阅读第2~9自然段,画出每个自然段的中心句,没有中心句的段落可以尝试根据关键词或关键信息概括这段话的主要意思 第2自然段:地球绝不是有生命存在的唯一天体 第3自然段:天体上有生命存在的四个必备条件 第4自然段:水星等六大行星不可能有生命存在 第5自然段:火星与地球有不少相似之处 第6自然段:探测器对火星的观测推翻了人们的猜想。
第7自然段:火星上生命难以存在 第8自然段:探测器着陆的地区,火星外表没有生命存在 第9自然段:陨石上的有机分子说明太空可能存在生命 师小结:这些段落的意思我们了解了,后面再进行有目的地阅读时就能快速决定哪些段落可以跳过去,哪些段落该细读了 〔3〕〔PPT出示批注3〕 ①第三处批注在第3自然段的旁边,这里运用的是圈画关键词的方法〔板书:圈画关键词〕 ②圈画第3自然段3的关键词〔温度、水分、大气、光和热〕 师小结:这几个关键词就理清了生命存在的条件所以说,圈画关键词可以帮我们很快把握住整段话的意思,对于提高阅读速度有很大的帮助 〔4〕〔PPT出示批注4〕 ①第四处批注在第4自然段的旁边,这里运用的是提取关键信息的方法〔板书:提取关键信息〕 ②第4自然段中,可以提取出哪些关键信息?〔水星、金星外表温度极高,不可能有生命存在;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外表温度太低,也不可能有生命存在〕 〔5〕〔PPT出示批注5〕 第五处批注在第5自然段的旁边,运用的是比对筛选的方法〔板书:比对筛选〕因为不是每一条信息都是正确的、有用的,我们要善于通过比对筛选,去伪存真,防止走弯路。
〔6〕〔PPT出示批注6〕 第六处批注在第8自然段的旁边,这条批注给了我们什么样的启示呢?课文中提到的最新证据也只是1975年的,距今已有40多年了,所以我们需要进一步搜集、查找资料,以获得更全面、更新鲜的信息,这样才能到达阅读目的〔板书:查找资料〕 3、小结:这几处批注给我们提供了这几种阅读的方法,当然,阅读方法不仅仅只有这些,但凡能帮助我们到达阅读目的的`方法都是值得肯定的 〔五〕尝试运用,解决问题 1、运用学到的这些阅读方法,去解决课后两个阅读任务,完成学习单〔PPT出示任务、学习单〕: 学习单请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选择需要关注的内容,运用适宜的阅读方法,解决问题 阅读目的关注内容阅读方法得出结论,科学家是怎么判断其他星球有没有生命的?人类是否有可能移居火星? 2、完成后,和同桌交流 3、全班交流: 阅读目的关注内容阅读方法得出结论 科学家是怎么判断其他星球有没有生命的? 第3~9自然段: ①判断哪些天体有生命存在时〔圈画关键词〕; ②分析地球以外的其他行星是否有生命存在时〔提取关键信息〕; ③研究火星上是否有生命时〔提取关键信息〕; ④进一步考察其他星球是否可能有生命存在时〔查找资料〕。
科学家是根据天体上存在生命的四个必备条件来判断其他星球是否有生命存在的 人类是否有可能移居火星? 第5~8自然段文中提到的探测和研究都是之前的成果,所以除了从文中〔提取关键信息〕外,还需要〔查阅相关资料〕人类是否有可能移居火星还在进一步的探索中 〔六〕拓展延伸,稳固读法 1、总结:刚刚大家在学习这篇课文时,因为阅读的目的不同,我们关注的内容、采用的阅读方法也不同采用恰当的阅读方法,能提高阅读效率,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2、拓展:请结合本单元的阅读要求,课后采用恰当的阅读方法,阅读?火星——地球的孪生兄弟?和?少儿科普百科全书?,在阅读中去探索宇宙的奥秘吧! 〔七〕识字写字,凸显策略 1、观察字形,交流需要注意的地方 2、重点指导:“谜、倾、御〞这几个左右结构的字,右边的部件本身就是一个合体字,要注意留出足够的位置 七、板书设计 宇宙生命之谜 浏览课文 找中心句 圈画关键词 阅读目的——阅读内容——阅读方法提取关键信息 比对筛选 查找资料 ?宇宙生命之谜?教学设计2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介绍了科学家探索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存在的艰难历程,说明到此为止,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存在,仍然是一个未解之谜。
教学目标: 学会本课生字新词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读懂课文,了解课文围绕“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存在〞的问题讲了些什么,培养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的兴趣和探索未知的好奇心查找搜集有关宇宙和地外生命的资料,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意识 教学重点: 查找搜集有关宇宙和地外生命的资料,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意识 教学难点: 了解课文围绕“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存在〞的问题讲了些什么,培养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的兴趣和探索未知的好奇心 教学设想: 引导学生自己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而后在老师的点拨下,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鼓励学生查找资料,坚持自己的观点开个辩论会 教学准备: 收集关于“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存在〞方面的资料 教学时间: 1课时 学生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读书兴趣 同学们,我们都看过一些关于宇宙的科幻电影,谁能说一说?茫茫宇宙中,除了地球之外,在不计其数的星球上,有没有生命存在呢? 二、明确学习目标 1、根据课前的了解及自己的兴趣,针对宇宙中有没有生命存在,说明自己的观点 2、形成辩论双方,创设辩论气氛我们这节课要围绕宇宙到底有没有生命,开一个辩论会。
正方的观点是“宇宙中除地球外还有生命〞,反方的观点是“宇宙中除地球外没有生命〞,我们通过辩论,看哪一方能获胜 3、概括生命存在的条件在辩论之前,我们先认真读一读第三自然段,概括一下有生命存在天体必须具备哪几个条件 3、适当成分的大气 4、足够的光和热 三、准备辩论 1、个人自读 〔1〕认真读课文,练习读正确、读流利 〔2〕默读,在文中勾画批注,为辩论会准备材料 2、组内交流 〔1〕正方和反方在各自组内充分交流,可以列好发言提纲,准备好辩手出场顺序 〔2〕根据课前的了解,讨论完善发言提纲 四、展开辩论 在辩论过程中,要让学生以课文和课前了解的资料为依据,充分阐述自己的观点,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激发爱科学、学科学的兴趣和探索未来的好奇心 教师可以参加到读书能力稍低、课外积累不够丰富的一方,适时参与辩论,使辩论不脱离主题,不断加深 五、教师总结,激发学生探索未知的好奇心 1、宇宙是怎样产生的?有外星人存在吗?太阳什么时候会燃烧尽?人类能迁居到别的星球上吗?……宇宙中有无穷无尽的奥秘,等待着我们去探索 2、同学们假设感到这场辩论意犹未尽,还可以课下阅读?少儿科普百科?和?宇宙的奥秘?,找到依据,继续找到你的对手展开辩论。
作业设计: 收集关于宇宙和地外生命的资料,开个展示会本文来源:网络收集与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第1页 共1页第 1 页 共 1 页第 1 页 共 1 页第 1 页 共 1 页第 1 页 共 1 页第 1 页 共 1 页第 1 页 共 1 页第 1 页 共 1 页第 1 页 共 1 页第 1 页 共 1 页第 1 页 共 1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