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补益之剂总结.doc
12页补益之剂补益之剂,即补益剂是以补益物为主组成的方剂,用于治疗各种虚证虚,是指人体正气不足,包括气、血阴、阳等各种虚损根据 “虚者补之 ”(《素问 .三部九候论》 )的原则补益剂有补气、补血、补阴、补阳的区别,应当注意辨证选用I•四君子汤 助阳补气《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歌诀】四君子① 汤中和义 参术茯苓甘草比益以夏陈名六君 祛痰补气阳虚饵 ②除却半夏名亦功 或加香砂胃寒使 ③【词解】 ① 四君子:古代称有地位 ,并具冲和之德的人为君子本方参、术、苓、草四味 药皆为补气常用之品 ,不燥不峻 ,其性平和 ,故名为四君子② 饵:饵(0),音耳③ 使:即使用组成】人参 (10克) 白术(9克) 茯苓(9克) 炙甘草 (6克)各等分【用法】水煎服功用】益气健脾主治】脾胃气虚症见面色萎白 ,语声低微 ,四肢无力 ,食少便溏 ,舌质淡 ,脉虚缓无力方析 ,】本方为补气的基本方脾胃气虚为其主证脾失建运 ,易生湿邪 ,为其兼证方 中以人参大补脾胃之气 ,为君药白术助君药燥湿健脾 ,为臣药茯苓淡渗利湿 ,使从小便出 则脾不为湿邪所困 ,为佐药炙甘草甘温益气 ,并可调和诸药 ,为使药附方】 (1)六君子汤 (《医学正传》 )四君子汤加陈皮、半夏各一钱 (各 3克)。
水煎服 功用 :健脾止呕主治 :脾胃气虚兼痰湿不思饮食 ,恶心呕吐 ,胸脘痞闷 ,大便不实 ,或咳嗽痰多稀白等症2) 异功散(《小儿药证直诀》 ) 四君子汤加陈皮等分上药为细末 ,每服二钱 (6 克),水一盏,生姜 5片,大枣 2个,同煎至 7分,食前,温,量多少与之 (现代用法 :水煎服)功用 :健脾益气 ,理气和胃主治 :脾胃虚弱食欲不振 ,或胸脘痞闷 ,或呕吐泄泻3) 香砂六君子汤 (《医方集解》 )六君子汤加木香、砂仁功用 :健脾和胃 ,理气止痛主治 :脾胃气虚 ,寒湿气滞纳呆嗳气 ,脘腹胀满疼痛 ,呕吐泄泻按:四君子汤是补气的基础方 ,歌中助阳一词当从气属阳来理解 ,因方中四味药均无助阳 作用加入陈皮为异功散 ,以加强健脾理气之功再加半夏为六君子汤 ,加强化痰止呕作用 六君子汤加木香、砂仁 ,重在理气止痛临证时随症加减 ,变换巧妙 ,当细心领悟2,升阳益胃汤(李东垣)(《脾胃论》 )升阳益胃歌诀】升阳益胃参术芪 黄连半夏草陈皮苓泻防风羌独活 柴胡白芍姜枣随【组成】黄芪二两 (20 克 ) 人参 半夏 炙甘草各一两 (各 10 克 ) 羌活 独活 防风 白芍各五钱 (各 6 克) 陈皮四钱 (4 克) 白术 茯苓 泽泻 柴胡各三钱 (各 3 克 ) 黄连二钱 (1.5克)【用法】上药为粗末 ,每服三钱 (3 克),加姜、枣 ,水煎服。
功用】健脾益气 ,升阳祛湿主治】脾胃气虚 ,兼感湿邪症见怠惰嗜卧 ,饮食无味 ,身体酸重 ,肢节疼痛 ,口苦舌干 ,大 便不调 ,小便频数 ,或见恶寒 ,舌淡苔白腻 ,脉缓无力方析】脾胃气虚为本方主证 身体酸重 ,肢节疼痛 ,为兼湿邪 ;口苦舌干 ,为兼有虚热之象 方中重用黄芪益气固表 ,为君药人参、白术、甘草助君药益气健脾 ,燥湿和胃 ,为臣药陈皮、 半夏理气和胃 ,化痰降逆 ;柴胡、 防风、羌活、独活散风祛湿 ;泽泻、茯苓淡渗利尿 ,使湿有去路 ; 白芍助黄芪调和营卫 ,补益气血 ;少入黄连清热泻火 ,并可防止风药过燥 ,化热伤阴 ,为佐药本 方以补为主 ,补中有散 ,发中有收 ,实为扶正祛邪之良方3. 黄芪鳖甲散(罗谦甫) 劳热( 1)《卫生宝鉴》 )【歌诀】黄芪鳖甲地骨皮 艽菀参苓柴半知地黄芍药天冬桂 甘桔桑皮劳热宜【词解】 ① 劳热 :指虚劳发热主要由气血亏损 ,或阳衰阴虚所致骨蒸潮热 ,五心烦热 等为常见病症组成】黄芪鳖甲天冬各五钱 (各 15 克)地骨皮秦艽 茯苓 柴胡各三钱〔各 9 克) 紫菀 半夏知母生地白芍 桑皮 炙甘草各三钱半 (各 10.5 克) 人参桔梗肉桂各一钱半 (4.5 克)【用法】每次一两 (30 克 ),加生姜煎服。
功用】益气阴 ,清虚热主治】气阴两虚 ,虚劳内热症见五心烦热 ,日哺潮热 ,自汗或盗汗 ,四肢无力 ,饮食减少 , 咳嗽咽干 ,脉细数无力方析】 本方主证为气阴两伤之劳热 咳嗽为肺肾阴虚所致的次要症状 方中黄芪益气 固表,天冬滋肾清肺 ,鳖甲滋阴除蒸 ,共为君药 人参助黄芪大补元气 ;生地、知母助天冬滋阴清 热; 秦皮、地骨皮助鳖甲清虚热 ,共为臣药半夏、茯苓、桔梗健脾化痰 ,宣降肺气 ;紫菀、桑白 皮下气止咳 ;柴胡、白芍舒肝养血 ,调畅气机 ;少用肉桂以促阳生阴长 ,并防阴药过于滋腻 ,共为 佐药炙甘草调和诸药 ,为使药4. 秦艽鳖甲散(罗谦甫) 风劳① 《卫生宝鉴》 )【歌诀】秦艽鳖甲治风劳 地骨柴胡及青蒿当归知母乌梅合 止嗽除蒸敛汗高【词解】( 1)风劳 :指感受风邪治不及时 ,以致内传化热 ,消耗气血 ,日久成劳 【组成】鳖甲 地骨皮 柴胡各一两 (各 10 克)秦艽 当归 知母各半两 (各 6 克 ) 【用法】上药为粗末 ,每服五钱 (6克),加青蒿 5叶,乌梅 5个同煎,临卧空心各一服 【功用】滋阴养血 ,清热除蒸主治】风劳病症见骨蒸劳热 ,肌肉消瘦 ,唇红颊赤 ,困倦盗汗 ,咳嗽 ,脉细数。
【方析】本方主治风劳病 ,阴虚内热为其主证方中鳖甲、地骨皮滋阴清虚热 ,为君药秦艽、柴胡、青蒿助君药解肌退热 ,为臣药当归、知母滋阴养血 ;乌梅敛阴止汗 ,为佐药诸 药共用 ,滋阴养血 ,散收并用若汗出过多 ,再加黄芪益气固表5. 秦艽扶羸汤 (杨士瀛 ) 肺劳( 1)《杨氏家藏方》 )【歌诀】秦艽扶羸鳖甲柴 地骨当归紫菀偕 ③半夏人参炙甘草 肺劳蒸嗽服之谐 ④【词解】(1)瀛:瀛(I e)i ,音雷,瘦弱② 肺劳:虚劳的一种 ,肺脏虚损所致症见消瘦乏力 ,潮热自汗 ,声音嘶哑 ,咳嗽吐血 ,胸闷 气短 ,舌红少苔 ,脉细数无力③ 偕:偕(xi 音邪,一同④ 谐:谐(xi e音谐,和谐组成】柴胡二钱 (6 克) 秦艽 人参 当归 炙鳖甲地骨皮各一钱半 (各 4.5 克)紫菀 半夏 炙甘草各一钱 (各 3 克)【用法】加生姜 3 片,大枣 1 枚,水煎服功用】清虚热 ,止劳嗽主治】肺劳症见消瘦乏力 ,潮热自汗 ,声音嘶哑 ,咳嗽吐血 ,胸闷气短 ,舌红少苔 ,脉细数 无力方析】本方肺伤内热 ,气阴两伤为其主证气阴亏耗 ,肺燥劳嗽 ,为其次要症状方以柴 胡、秦艽解肌热 ,退骨蒸 ,为君药。
鳖甲、地骨皮补阴血 ,除虚热 ,为臣药佐以人参、当归益气 养血 ;紫菀、半夏除痰止嗽 ;姜、枣益气血 ,和营卫炙甘草调和诸药 ,为使药按:本方与秦艽鳖甲散均以清虚热为先 ,故现在多归入清热剂中6.紫菀汤(王海藏)劳热久嗽歌诀】紫菀汤中知贝母参茯五味阿胶偶再加甘桔治肺伤咳血吐痰劳热久【组成】紫菀 阿胶 知母 贝母各二钱 (各 6克)桔梗人参 茯苓 甘草各五分 (各 1.5克)五味子十二粒 1.5 克)【用法】水煎温服功用】润肺化痰,清热止嗽主治】肺气大伤 ,阴虚火旺症见久嗽不止 ,咳血吐痰 ,少气懒言 ,胸胁逆满 ,以及肺痿变 成肺痈方析】本方肺伤气损 ,阴虚有热 ,咳痰吐血为其主证方以阿胶、紫菀润肺补虚 ,消痰止嗽 ,为君药知母、贝母清肺泻火 ,润燥消痰 ,为臣药人参、茯苓补脾益肺 ;五味子滋肾敛肺 , 助止久嗽 ,共为佐药桔梗载诸药上行入肺 ;甘草助人参益气 ,并调和诸药 ,为使药肺痿 ”是指肺叶枯萎 ,而以咳吐浊唾涎沫为主的慢性虚弱疾患多由燥热伤津 ,久咳伤肺 ,枯萎不荣所致 若治不及时 ,肺热渐盛 ,肺阴愈伤 ,有可能变生 “肺痈 ”即(肺脓疡 ),症见口中干燥 , 咳吐腥臭浊痰 ,胸中隐隐作痛等 ,因病机与本方相合 ,故亦可用本方治疗。
7. 百合固金汤(赵蕺庵) 肺伤咳血《医方集解》 )【歌诀】百合固金二地黄 玄参贝母桔甘藏 麦冬芍药当归配 喘咳痰血肺家伤【组成】生地黄二钱 (6 克) 熟地黄三钱 (9 克) 麦冬钱半 (5 克) 百合 芍药 当 归 贝母 生甘草各一钱 (各 3 克)元参 桔梗各八分 (各 2 克 )【用法】水煎服功用】养阴清热 ,润肺化痰主治】肺肾阴亏 ,虚火上炎症见咳嗽气喘 ,痰中带血 ,咽喉燥痛 ,头晕目眩 ,午后潮热 ,舌 红少苔 ,脉细数方析】肺肾阴亏 ,虚火上炎 ,为本方主证肺受火灼 ,气失宣降 ,故见咳嗽气喘 ,为次要症状方中百合滋阴润肺,清热止咳 ;二地黄滋补肾阴 ,清心凉血 ,重用甘寒为君药麦冬、 玄参助君药滋养肺肾 ,增液止咳 ,为臣药贝母、桔梗润肺化痰 ,清利咽喉 ,载药上行 ; 当归、白芍养血 柔肝,保肺止咳 ,同为佐药生甘草清热泻火 ,调和诸药 ,为使药诸药合用 ,肺肾同补 ,虚火自平 , 痰清咳止 ,实为治本为主的良方8. 补肺阿胶散(钱仲阳) 止嗽生津《小儿药证直诀》 )【歌诀】补肺阿胶马兜铃 鼠粘甘草杏糯停 肺虚火盛人当服 顺气生津嗽哽 ① 宁【词解】① 哽:哽(ge ng,音梗,有物堵塞喉咙不能下咽。
组成】 阿胶一两半 (9克) 黍粘子(牛蒡子)二钱五分 (3克) 甘草二钱五分 (3克) 马兜 铃五钱 (6 克) 杏仁七个 (6 克)糯米一两 (6 克)【用法】水煎 ,食后温服 【功用】养阴补肺 ,清热止咳主治】小儿肺虚有热症见咳嗽气喘 ,咽喉干燥 ,喉中有声 ,或痰中带血 ,舌红少苔 ,脉细 数方析】本方阴虚肺热为其主证阴虚热盛 ,灼津为痰 ,气逆不降 ,故咯痰不爽 ,为兼证 ;咳嗽气喘为次要症状方中重用阿胶 ,既可滋阴补肺 ,又可养血止血 ,为君药马兜铃、牛蒡子助 阿胶清肺化痰 ,为臣药杏仁宣降肺气 ,止咳平喘 ;糯米补脾益肺 ,培土生金 ,共为佐药甘草调 和诸药 ,为使药本方标本兼顾 ,为治肺虚久咳有效方剂9. 小建中汤(张仲景) (《伤寒论》 ) 【歌诀】 小建中汤芍药多 更加饴糖补中脏 增入黄芪名亦尔 又有建中十四味 十全大补加附子 【词解】温中散寒桂姜甘草大枣和 虚劳腹冷服之瘥 ① 表虚身痛效无过 阴斑劳损起沉疴 ② 麦夏苁蓉仔细哦 ③①瘥:瘥(ch a)i音猜②疴:疴(k e音苛沉疴:重病③哦:哦(e音鹅组成】 芍药六两(18克)桂枝三两(9克)炙甘草二两〔6克)生姜三两(9克)大枣 十二枚( 4 枚) 饴糖一升 (3O 克)用法】 水煎服。
功用】 温中补虚 ,和里缓急主治】 虚劳里急症见腹中时痛 ,喜温喜按 ,舌淡苔白 ,脉细弦 :或虚劳而心中动悸 ,虚烦不宁 ,面色无华 ,或手足烦热 ,咽干口燥方析】 本方所治诸虚 ,皆以脾胃虚寒 ,阴阳两虚 ,为其主证 脾胃为后天之本 ,营卫气血 由此化生 ,中焦虚寒 ,化源不足 ,血不养心 ,故虚烦心悸 ;营卫不和 ,则虚劳发热治当温中补虚 调和阴阳方中重用饴糖 ,补脾益气 ,和里缓急 ,为君药白芍酸甘益阴 ,养血缓急 ,较桂枝汤中 加倍使用 ;桂枝辛甘化阳 ,温阳祛寒 ,共为臣药生姜温胃止呕 ,大枣补脾养血 ,合用调营卫 ,共为佐药炙甘草既助饴糖配桂枝辛甘养阳 ,又合芍药酸甘化阴 ,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