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旅游行业)国内乡村旅游研究综述人文社会科学学院精品.doc

10页
  • 卖家[上传人]:精****库
  • 文档编号:137919356
  • 上传时间:2020-07-12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77.58KB
  • / 10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本科生专业文献综述题 目: 国内乡村旅游研究综述 姓 名: 陈振华 学 院: 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专 业: 旅游管理 班 级: 旅游管理42班 学 号: 2224217 指导教师: 崔峰 职称: 讲师 2007 年 6 月 30 日南京农业大学教务处制国内乡村旅游研究综述旅游管理专业学生 陈振华指导教师 崔 峰摘要:随着国内旅游的发展,乡村旅游在越来越受到青睐和推崇的同时也引起了政府、专家和学者们的注意,并且已有不少研究成果问世本文就近年来国内关于乡村旅游的研究进展,从乡村旅游的概念,乡村旅游产生的原因,乡村旅游的特点,乡村旅游的开发模式和思路等方面进行综述和分析,并在最后提出对乡村旅游有待深入研究的方面和问题。

      关键词:国内;乡村旅游;研究状况 A Summarize of Domestic Research on Rural TourismStudent majoring in management of tourism Chen ZhenhuaTutor Cui Feng Abstract: As the development of domestic tourism, rural tourism now has been given more importance by government ,experts and scholars ,with a lot of research and studies. Based on the research of domestic rural tourism development, this article summarizes and analyzes the reasons of its emergence ,the present conditions ,as well as the development model ,and raises some aspects and questions of rural tourism which should be researched deeply in future.Key words :Domestic ;rural tourism;recent research乡村旅游起源于19世纪中期的欧洲,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及其带来的负面影响,加上市场经济营造的激烈竞争的氛围,导致城市居民向往宁静的田园生活和美好的乡间环境,乡村旅游应运而生。

      20世纪80年代,西班牙开始发展现代意义上的乡村旅游随后,乡村旅游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农村地区迅速发展,并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走上了规范化发展的轨道中国的乡村旅游相对于发达国家来说起步较晚,但发展势头良好,在经历了20世纪80年代的自我发展和20世纪90年代的倡导发展,乡村旅游已经成为了21世纪旅游发展的主要趋势之一迄今为止,学者们对它进行了研究,并创造了大量的研究成果,但相关研究还有待深入现将近年来国内关于乡村旅游研究的文章综述如下一、乡村旅游的概念与兴起研究(一)乡村旅游的概念研究关于乡村旅游的概念,不论是国内还是国外的学者,都作了很多种界定迄今为止,还没有一个被社会各界普遍认可的说法不同的专家学者所关心的领域和重点不同,因而对于什么是乡村旅游,其观点和看法各有侧重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观点有:Bramwell&LaneB (1994)认为乡村旅游不仅是基与农业的旅游活动,而是一个多层面的旅游活动,它除了包括基于农业的假日旅游外,还包括特殊兴趣的自然旅游、生态旅游,在假日步行、登山和骑马等活动,探险、运动和健康旅游,打猎和钓鱼,教育型的旅游,文化与传统旅游以及一些区域的民俗旅游活动[1]何景明,李立华(2002)给出了狭义的乡村旅游的概念:在乡村地区,以具有乡村性的自然和人文客体为吸引物的旅游活动。

      [2]杜江 (1999)认为:乡村旅游是以乡野农村的风光和活动为吸引物,以都市居民为目标市场,以满足旅游者娱乐求知和回归自然等方面需求为目的的一种旅游方式[3]王兵 (1999)认为:乡村旅游是以农业文化景观、农业生态环境、农事活动及传统的民俗为资源,融观赏、考察、学习、参与、娱乐、购物、度假为一体的旅游活动[4]肖佑兴 (2001)认为:乡村旅游是以乡村空间环境为依托,以乡村独特的生产形态、民俗风情、生活形式、乡村风光、乡村居所和乡村文化等为对象,利用城乡差异来规划设计和组合产品,即观光、游览、娱乐、休闲、度假和购物为一体的旅游形式[5]通过对现有一些乡村旅游概念的比较和分析,乡村性应该是界定乡村旅游的最重要因素因此,狭义的乡村旅游是指在乡村地区,以具有乡村性的自然和人文客体为旅游吸引物的旅游活动如果对这个乡村旅游概念中“乡村性”这个特性缺乏足够的认识,就可能导致乡村旅游概念的模糊二)乡村旅游发展动因研究任何旅游活动产生的动力都来自于需求市场和旅游动机两个方面,乡村旅游的兴起也同样如此甘巧林和陈忠暖(2000)从乡村非农化角度出发进行了探讨[6]黄洁(2003)认为,“乡土情结”是引发乡村旅游的根本动机,具体表现在中国人身上就是“土地情结”和“家情结”。

      自古崇尚“天人合一”的中国人与土地有着生命之源式的感情,因此他们希望通过参加乡村旅游暂时逃离喧嚣的生活环境,寻求一种回归自然的感觉[7]李力、谷明 (1998)则把农业旅游看作是极化效应、扩散效应和市场效应三大效应的结果[8]刁宗广(2006)把乡村旅游的兴起归结为三个方面:(1)社会和时代的发展推动乡村休闲旅游的兴起;(2)中国城市居民回归自然的身心需要促进乡村休闲旅游的兴起;(3)人们追求旅游新体验带动乡村休闲旅游的兴起[9]二、乡村旅游的特点及类型研究(一)乡村旅游的特点研究关于乡村旅游的特点,众多学者也是各抒己见,下面是一些比较有代表性的观点:杨载田、刘沛林(2006)指出中国乡村旅游产品与城市旅游产品相比具有本质上的乡村性、空间分布的独特性、产品供给的丰富多样性、旅游消费的低水平性以及参与性和体验性[10]乌恩、蔡运龙和金波 (2002)认为乡村旅游不但具有一些生态旅游活动共有的特点,而且它还具有许多自身的特色:乡村旅游的资源——乡村环境和乡村生活;乡村旅游活动要处处体现环境保护意识;资源价值和旅游产品具有层次性;传统文化、地方文化的自然原生性特点,同时乡村旅游也是一种环境教育和城乡交流形式。

      [11]赛江涛、乌恩(2006)认为乡村旅游的特点是:乡村旅游的资源是乡村环境和乡村生活;乡村旅游的市场具有定势性;乡村旅游的产品具有体验性和文化性;乡村旅游的效益具有兼顾社会、经济、生态效益[12]邹统钎 (2005)简明扼要地指出,乡村旅游资源所具有的四大特点是:特(特殊环境和地方特色)、优(优质产品,优质栽培)、高(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大(具有集约经营的规模)[13]段致辉、韩丽 (2000)认为乡村旅游的主要特点是:乡村景观的丰富性;地域多样性;可实践性和体验性;高效益和低风险性[14]张遵东 (2004)则认为,作为一种新兴产业,乡村旅游具有农业和旅游业的产业兼容性,田园风光和旅游景点的呼应性,生产功能和旅游功能的偶合性,生产活动和旅游活动的统一性,物质价值和文化价值的互补性[15]王云才 (2005)认为,现阶段我国乡村旅游的发展具有以下几个特点:从空间特征上存在近郊型、城郊型和村寨型三大类型,从开发模式上看形成了以农家乐和观光农业为主体的格局,从开发层次上看仍然处于低水平开发阶段[16]乡村旅游的特点其实就是定义界定的延伸,研究者们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对其进行了探讨,侧重点概括起来有三个方面:资源特点,产业特点和发展特点。

      二)乡村旅游的类型研究目前国内鲜有学者对乡村旅游的类型进行比较详细的研究,以下是笔者认为比较合适的两种分类:隋春花(2000)认为由于受乡村旅游自身独特的资源基础和发展条件影响,乡村旅游的开发项目可以集中以下几种基本类型:以绿色景观和田园风光为主题的观光型乡村旅游;以拓宽视野和增长见识为主题的教育型乡村旅游;以民俗风情和传统文化为主题的民俗文化乡村旅游;以观花采果和品尝美食为主题的参与型乡村旅游以及以康体疗养和健身娱乐为主题的康乐型乡村旅游等[17]肖佑兴、明庆忠、李松志等人这样划分乡村旅游:按旅游对象来划分:田园型、局所型和复合型;按对资源和市场的依赖程度来划分:资源型、市场型和中间型;按地理位置来划分:城郊型、边远型和景区边缘型;按科技含量来划分:现代型和传统型[5]有关乡村旅游的概念还没有统一,因此有关学者在对其分类的方式上也不尽相同三、乡村旅游的开发研究(一)乡村旅游的开发思路研究乡村旅游的发展策略和思路一直以来都是学者们研究的重点,本文罗列了以下学者的观点:盖宏军(2006)以辽宁大梨树村为例,对其乡村旅游的发展做了SWOT分析,剖析了该地区发展乡村旅游所存在的优势和劣势、机会和挑战,并提出了深度开发乡村旅游的对策。

      他认为,应该从“制定发展规划、积极创新产品、明确市场定位、实施科学化管理、提高村民热情”这五个方面着手[20]田定湘、何源(2006)分析了我国乡村旅游开发的误区,指出要想我国的乡村旅游有持续的发展, 必须走农旅合一两栖化的路子, 同时在原有古老建筑的基础上设立农具博物馆、民俗博物馆、老式家具博物馆等多种乡土式博物馆, 加强民族特色技能人才培训,积极保护好乡村的传统文化资源[21]王云才(2005)认为,我国的乡村旅游地还多处于低水平开发阶段,存在着经营理念低俗化、品牌定位趋同化、乡土文化城市化、管理模式混乱化和产业组织自发化五大问题针对这些问题,他提出了未来乡村旅游的开发应该走加强特色、挖掘文化、强化基地的道路. [16]杨载田,刘沛林(2006)提出了21世纪的中国乡村产品的开发中有几个特别值得研究问题:一是加强乡村旅游产品的规划和项目论证;二是强化自身特色和独特性卖点塑造;三是进行综合系列产品开发;四是营造自然化的乡村环境和民族化的人文景观[10]杨运山认为,结合开发实际, 我们应该采取的对策有:(1)、以市场为导向开发旅游资源;(2)、进行统筹安排, 全面规划;(3)、丰富活动内容, 提高产品档次;(4)、要树立鲜明的农业意象, 创建富于特色的旅游品牌;(5)、加强人员培训, 实行规范化管理。

      [22]刘聪(2005)等认为,我国乡村旅游地开发经营理念上存在着很多误区,不少旅游地以“破旧立新”、“市场主导”、“反客为主”、“一花独放”等错误观念作为开发和经营的指导思想他们指出,乡村旅游地要想得到深层次的开发,走上科学而健康的发展道路,首先就要彻底摈弃这些错误观念的指导,并且在开发过程中做到特色观念上的“守旧创新”,市场观念上的“主导市场”,人际交往观念上的“主宾关系”和产品观念上的“四季花开” [23] (二)乡村旅游开发模式研究针对我国乡村旅游的开发模式,很多学者都作了研究,现将一些比较有代表性的观点提炼如下:黎洁、刘俊、李明明(2007)在综合了目前国内研究的基础上,从发展路径方面将乡村旅游的开发模式归纳为景点依托模式(或者称毗邻资源模式)和都市依托模式(或者称毗。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