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整理版)说不尽的狗.doc
4页13 说不尽的狗名师导航内容感知 孙绍振的《说不尽的狗》主要讨论了东西方对狗的态度和感情的不同以及中国人对“狗”“说不尽”的复杂心理作者认为西方人对狗非常宠爱,有时甚至有些过分;中国人除了对狗有很深的偏见之外,也有难以言说的宠爱东西方对狗的感情和态度的不同是由于文化背景的不同造成的由此来强调翻译文学和比较文化之难基础梳理一、字音亵渎(xi d) 惴惴(zhu)遛狗(li) 怪嗔(chēn)馋涎(chn xin) 乖僻(ɡuāi p)怪癖(pǐ) 嗜好(sh)虔诚(qin) 镶满(xiānɡ)[ 二、字形三、词义 心如明镜:形容心里明白 獐头鼠目:形容相貌丑陋猥琐而神情狡猾 翩翩风度:形容举止洒脱 走投无路:无路可走,比喻处境极为困难,找不到出路 五雷轰顶:形容消息突然,震动很大 庖丁解牛:形容做事轻而易举 狗尾续貂:比喻拿不好的东西接到好的东西后面,显得好坏不相称 狡兔死,走狗烹:多指消灭了敌人,就开始对付自己的同盟或部下。
终生终身 辨析本组词要从词适用的对象不同的角度进行终生”是就事业来说,如:为了党的事业奋斗终生终身”是就终身大事来说,如:婚姻是终身大事,应慎重考虑 以致以至 以致:连词,致使表示由于上述原因而造成的结果,大多是不好的或说话人所不希望的结果 如:他的腿受了重伤,以致几个月都起不来床/这是她近来老想不通,以致非常苦闷的问题 以至:①表示在时间、数量、程度、范围上的延伸如: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②用在下半句话的开头,表示由于前半句话所说的动作、情况的程度很深而形成的结果如:他非常用心地写生,以至野地里刮起风沙来也不理会也可以说“以至于”四、文学常识1.孙绍振,1936年生,江苏盐城人196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现为福建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福建省作家协会副主席 七八十年代开始文学批评,出版有专著多部,其批评以尖锐、敏捷和准确著称后又与谢冕等共同发起“第三个崛起”运动,在文学史上留下不可磨灭的贡献 自1990年起从事幽默学术理论研究,曾代表中国去欧美与世界诸多幽默大师进行对话,继而在港台及大陆开设幽默专栏,深受广大读者喜爱。
其间共出版有《你会幽默吗》《幽默逻辑探秘》《幽默答辩50法》《面对陌生人》等书8部,并在中央电视台制作过20集《幽默漫谈》,是当代中国著名幽默大师之一 议论就是对客观事物进行评论,以表明自己的观点和态度但记叙类文章中的议论,不像议论文那样要有充足的论据和严密的论证,它是在叙述、描写和说明的基础上,直接表明作者对人物、事件的看法,在文章中起画龙点睛的作用例如《提醒幸福》中这样写道:“幸福绝大多数是朴素的它不会像信号弹似的,在很高的天际闪烁红色的光芒它披着本色的外衣,亲切温暖地包裹起我们几句中肯的议论,言简意赅,揭示了作者要表达的意旨五、名篇名句1.狡兔死,走狗烹2.于是我决定,还是活着,不过把风度要弄得比较悲壮一点,既不能装痞子,也不能像某些一捞几十万金的歌星那样玩深沉句段部析一、疑难妙句1.细想起来,这可能是出于一种汉民族的集体无意识的历史积累 剖析:此句点题,分析自己“厌狗”的原因:出于一种汉民族的集体无意识的历史积累这同时也是本段的一个总起句,下面作者就举了大量的词汇、俗语、故事方面的材料来证明中国人对狗的成见之深2.话虽如此,汉人对孔夫子的“中庸”之道还是虔诚的因而对于狗也不那么绝对化地恶绝深痛,也许在汉语语义形成初期,狗不但和鸡鸭,而且和龙马都是平等的,很受宠爱的,它和龙同属十二生肖之一,即为雄辩的证据。
剖析:这是作者在追踪溯源,在汉语形成的初期,狗和龙马等也是平等的中国人对孔子顶礼膜拜,推崇孔子的“中庸”之道,认为对待万事万物都要适可而止,大概是中国人在对狗的切肤之恨之余感觉到对狗的贬斥过多,而对狗施与适当的宠爱,以达到“中庸”状态3.于是我决定,还是活着,不过把风度要弄得比较悲壮一点,既不能装痞子,也不能像某些一捞几十万金的歌星那样玩深沉 剖析:常见的一些文章在设计一个严肃的问题时,往往是义正词严,给人以拘禁、压抑之感,而本文却以一种幽默、调侃的语言来阐述学术研究须学风严谨这样一个严肃的问题比如此句就体现这一特点作者顺手一击,批评了痞子和歌手故作深沉的不良风气,幽默中透出犀利表明翻译作品时要想翻译得准确,首先要了解其历史文化背景二、重点语段1.“不要说狗,就是对被钓起来的鱼”至“亦即一片肉、一片肉地割到你死” 剖析:此段作者在比较中西方观念的不同中西方这种情感态度上的差异是由中国和西方不同的文化背景造成的,西方人信仰上帝,认为万物皆是由上帝造成的,应珍视万物,珍视生命西方人对狗,乃至对鱼,都要求仁道2.“话虽如此,汉人对孔夫子的‘中庸’之道还是虔诚的”至“就只能像《水浒传》英雄初吃蒙汗药那样:‘心中暗暗叫苦’”。
剖析:本段为第九段,话头一转,又表现中国人“对于狗也不那么绝对化地恶绝深痛”的一面作者用狗属于十二生肖之一的例子来证明本段最精彩的描写当属叫自己女儿“小狗”而被女儿反抗的故事这一描写,从内容上看,既显示出中国人对狗“不那么绝对化地恶绝深痛”的一面,又显示出对女儿的非同寻常的喜爱,同时又照应前文,显示出国人对狗的成见也是根深蒂固、不易消除的既有人生情趣,又为全文观点服务,手法高超作者最后的感慨幽默中透着人生的智慧:“自己骂自己骂得有点如痴如醉,如同白痴,才有人伦之乐,一旦清醒了因果律明确了,就只能像《水浒传》英雄初吃蒙汗药那样:‘心中暗暗叫苦’结构图解全文共12段,可分三个部分审美鉴赏生动形象,幽默风趣——谈《说不尽的狗》的语言风格 常见的一些文章在设计一个严肃的问题时,往往是义正词严,给人以拘谨、压抑之感而阅读孙绍振的《说不尽的狗》,我们在对作者的观点进行思考的同时,也深刻地感受到本文的语言风格——生动又幽默 作者以他独特的生动又幽默的语言风格将西方人和东方人对狗的态度和情感进行了对比比如写作者到美国朋友家去做客时,主人家里的狗“用冰凉的鼻子摩擦你的脸颊”“吃饭的时候把头搁在你的膝盖上”“把它的馋涎毫无节制地留在你特为做客而买的名牌西服裤上”,作者此时那种欲摆脱不能的尴尬形象跃然纸上,叫人忍俊不禁。
等到回家后清理狗毛的举动更是让人发笑在作者营造的这样的氛围里,读者在轻松的阅读中就体会到了西方人和东方人对狗的态度相差之大了,也就明白了东西方文化观念相差之巨 在说到中国人对狗的偏见时,作者更是极尽幽默之能事:“有时则恨到狗的每一个部分,从头到脚:狗头军师、狗腿子;从眼到嘴:狗眼看人、狗嘴里吐不出象牙;从脑到肺:狗头狗脑、狼心狗肺这之后又加上一句“中国古代解剖学并不发达,但在诅咒狗方面确是大放异彩”,更是叫人捧腹 作者正是用既生动形象又幽默风趣的语言,来阐释学术研究须学风严谨这样一个严肃的问题,在轻松的氛围中让读者领会了作者的写作意图读者读来兴味盎然合作探究 本文的主旨在于表现翻译之难、比较文学之难作者从东西方对狗的不同态度和行为来说明这一问题有人说,作者主要表现东西方两种文化的不同,并无批判贬低中国文化之意你怎么看待这一问题? 导思:作者自己都说,文化比较太难,还借用钱钟书先生的话说“谁要在我面前讲文化,我就拔出手枪来”,以显示文化比较之难文化本来就是非常复杂的,其本身本来就难以说清,再加上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其形成又有着非常复杂的原因,其内容又往往优劣并存,所以很难比较哪一种文化是先进的,哪一种文化是落后的。
探究:第一步,查阅有关文化的论文,理解别人的观点 第二步,认真阅读与思考,联系自己的理解,形成自己的观点 第三步,思考:但就具体的某一方面来说,则有的是可以比较的 第四步,集体讨论:不同文化的优劣有时难以比较,但某一文化中某些落后的东西,则是可以批判甚至是可以抛弃的对于中国文化而言,抛弃坏的、落后的东西和发扬好的东西同等重要这一点,毛泽东和鲁迅先生曾多次讲到 第五步,深入探究后,形成自己的认识,写成小论文 提示:本文从对狗的态度来说,虽然很难说外国人的爱狗和中国人的恨狗哪一个更好或者更不好,但作者在字里行间,还是透露出对中国人在对待狗方面甚至于对待动物方面的一些不足比如,说到对狗的恨,作者说“在汉人潜意识里,不管什么东西,只要跟狗一发生联系就坏了,至少是贬值了”“汉人不知为什么那么恨狗,有时恨得很专横”“善良的汉人对狗实在成见太深,而且毫无道理,完全忘了孔夫子的‘忠恕’之道”这些话里,很明显地包含了批评的意味另外,作者再比较中外对动物的不同态度时说到了《水浒传》中阳谷县太爷处死王婆的残忍,对国人的这些做法,作者是颇有微词的4用心 爱心 专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