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发展心理学林崇德一到三章.ppt

129页
  • 卖家[上传人]:cn****1
  • 文档编号:586479415
  • 上传时间:2024-09-04
  • 文档格式:PPT
  • 文档大小:762.50KB
  • / 129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发展心理学发展心理学 发展心理学发展心理学 n人是一个秘密,应该识破这个秘密,如人是一个秘密,应该识破这个秘密,如果你一生都在研究这个秘密,你也决不果你一生都在研究这个秘密,你也决不会说着是浪费时间我在研究这个秘密,会说着是浪费时间我在研究这个秘密,因为我想成为人因为我想成为人 --------摘自陀思妥耶夫斯《罪与罚》摘自陀思妥耶夫斯《罪与罚》 n人的一生应该这样度过人的一生应该这样度过 第一章第一章 绪绪 论论 第一节第一节 发展心理学的界说发展心理学的界说 第二节第二节 发展心理学的发展发展心理学的发展 思考题思考题n1.发展心理学是一门什么样的学科?.发展心理学是一门什么样的学科?n2.谈谈你对年龄特征的理解.谈谈你对年龄特征的理解n3.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任务和内容.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任务和内容是什么?是什么?n4.发展心理学的发展历程如何?对你有.发展心理学的发展历程如何?对你有何启示?何启示? §§ 1—1 发展心理学的界说发展心理学的界说一、发展心理学与心理学的关系一、发展心理学与心理学的关系 发展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

      发展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 心理学是研究心理活动和行为表现的一门科心理学是研究心理活动和行为表现的一门科学 n发展心理学,从发展心理学,从狭义狭义上讲,就是指人类个体发上讲,就是指人类个体发展心理学它研究个体从受精卵形成到死亡的展心理学它研究个体从受精卵形成到死亡的整个生命过程中心理和行为的发生与发展的规整个生命过程中心理和行为的发生与发展的规律,以及人生各个阶段的心理年龄特征从律,以及人生各个阶段的心理年龄特征从广广义义上讲,发展心理学包括动物心理学或比较心上讲,发展心理学包括动物心理学或比较心理学理学——比较动物演进过程中不同阶段的代表比较动物演进过程中不同阶段的代表性心理,研究动物种系心理发展的图景与规律;性心理,研究动物种系心理发展的图景与规律;比较处于人类不同历史时期的各民族的心理,比较处于人类不同历史时期的各民族的心理,研究人类种系心理发展的历史轮廓和规律,以研究人类种系心理发展的历史轮廓和规律,以及研究人类个体一生心理发展规律的个体发展及研究人类个体一生心理发展规律的个体发展心理学 n发展心理学最初的研究兴趣仅限于学校儿童,发展心理学最初的研究兴趣仅限于学校儿童,后来才往前推移到学前儿童,再扩展到新生儿后来才往前推移到学前儿童,再扩展到新生儿与胎儿。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发展心理学家开与胎儿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发展心理学家开始研究青年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只对成年始研究青年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只对成年早期做了很有限的一些研究所以,早期做了很有限的一些研究所以,1933年迈年迈尔斯曾提醒人们,对成年早期、中年期和老年尔斯曾提醒人们,对成年早期、中年期和老年期的发展了解得太贫乏了随着社会的进步,期的发展了解得太贫乏了随着社会的进步,老年人口比例迅速增长,老年人个人和社会问老年人口比例迅速增长,老年人个人和社会问题也越来越引起人们重视,最近又有学者强调题也越来越引起人们重视,最近又有学者强调中年期的研究,因为人们在中年期若能很好地中年期的研究,因为人们在中年期若能很好地适应生理、心理上的变化,老年期的适应问题适应生理、心理上的变化,老年期的适应问题就会大大减少就会大大减少 二、种系发展与个体发展二、种系发展与个体发展(一)种系心理发展(一)种系心理发展 1. 种系心理的进化过程种系心理的进化过程 心理的起源还是需要追溯到动物心理的进化心理的起源还是需要追溯到动物心理的进化 刺激感应性阶段刺激感应性阶段——感觉阶段感觉阶段——知觉阶段知觉阶段 ——思维萌芽阶段思维萌芽阶段 2. 人类心理的进化过程人类心理的进化过程 人类的进化:猿类人类的进化:猿类—类人猿类人猿—原始人原始人—远古时代远古时代的人的人—古代社会的人古代社会的人—中世纪的人中世纪的人—近代社会的近代社会的人人—现代社会的人现代社会的人 由猿由猿 人的三个条件人的三个条件 直立行走直立行走,手的发展手的发展 使用和制造工具使用和制造工具 语言的产生语言的产生 人类心理的特点人类心理的特点 有意识的心理有意识的心理 社会性的心理社会性的心理 有语言功能的心理有语言功能的心理 (二)个体心理发展(二)个体心理发展 1. 个体心理的发展过程个体心理的发展过程 个体心理发展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个体心理发展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发展心理学发展心理学正是要研究这个过程正是要研究这个过程.一方面是一方面是个体认知发展个体认知发展的过的过程,另一方面也是程,另一方面也是个体社会化个体社会化的过程的过程. 社会化社会化: 个体掌握和积极再现社会经验、社会联系个体掌握和积极再现社会经验、社会联系和社会关系的和社会关系的 过程。

      过程 即个体在一定的社会条件下掌握社会规范、正确处即个体在一定的社会条件下掌握社会规范、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妥善自治,从而客观的适应社会生活理人际关系、妥善自治,从而客观的适应社会生活的过程 2. 个体发展与种系发展个体发展与种系发展 霍尔的复演说霍尔的复演说:个体心理的发展复演了种系进化的历:个体心理的发展复演了种系进化的历史史(背景:当时的生物学的研究已经发现人类的胚胎发展(背景:当时的生物学的研究已经发现人类的胚胎发展史是动物进化过程的的复演)史是动物进化过程的的复演) 辨证唯物主义的观点辨证唯物主义的观点:个体心理发展史与种系发展史:个体心理发展史与种系发展史既有联系,又有本质的区别既有联系,又有本质的区别 [美]霍尔Hall,G.S.1844-1924 三、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内容三、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内容n基本原理基本原理 1. 关于遗传与环境的作用关于遗传与环境的作用 2. 关于心理发展的内因与外因(涉及发展的关于心理发展的内因与外因(涉及发展的主动性与被动性)主动性与被动性) 3. 关于心理发展的连续性与阶段性关于心理发展的连续性与阶段性 n年龄特征年龄特征 1. 年龄阶段的划分年龄阶段的划分 不同的划分标准导致不同的分类情况不同的划分标准导致不同的分类情况 根据个体身心发展趋势,将人的一生分为:根据个体身心发展趋势,将人的一生分为: ((1)新生儿期(出生)新生儿期(出生——1个月);个月); ((2)乳儿期()乳儿期(1个月个月——1岁)岁) ((3)婴儿期()婴儿期(1岁岁——3岁)岁) ((4)幼儿期()幼儿期(3岁岁——6、、7岁)岁) ((5)童年期()童年期(6岁岁——11、、12岁)岁) ((6)少年期()少年期(11、、12岁岁——14、、15岁)岁) ((7)青年早期()青年早期(14、、15岁岁——17、、18岁)岁) ((8)青年晚期(成年初期)()青年晚期(成年初期)(17、、18岁岁——35岁)岁) ((9)中年期(成年中期)()中年期(成年中期)(35岁岁——60岁)岁) ((10)老年期(成年晚期)()老年期(成年晚期)(60岁岁——死亡)死亡) 2. 对年龄特征的认识对年龄特征的认识n年龄特征具有社会历史性年龄特征具有社会历史性n年龄特征指的是占主导地位的本质特征年龄特征指的是占主导地位的本质特征n年龄特征指的是一般的、典型的特征年龄特征指的是一般的、典型的特征, ,它舍弃了它舍弃了个个体体发展的个别差异发展的个别差异n年龄特征是稳定的,但也不是绝对不变的年龄特征是稳定的,但也不是绝对不变的 我们的看法我们的看法n个体发展是连续性和间断性的统一,它是量变个体发展是连续性和间断性的统一,它是量变和质变的具体表现。

      和质变的具体表现n个体发展的阶段性客观存在的,但也不是不可个体发展的阶段性客观存在的,但也不是不可改变的 §§ 1—2 发展心理学的发展发展心理学的发展一、科学儿童心理学的诞生和演变一、科学儿童心理学的诞生和演变 1. 儿童心理学诞生前的准备阶段儿童心理学诞生前的准备阶段 古代古代——儿童是就是小大人;儿童是就是小大人; 中世纪中世纪——儿童生而有罪儿童生而有罪 文艺复兴时期文艺复兴时期——人本主义、自然主义教育思想推人本主义、自然主义教育思想推动了对儿童发展和儿童心理特点的研究;动了对儿童发展和儿童心理特点的研究; 启蒙时代启蒙时代——儿童的发现儿童的发现 儿童心理学的早期研究成果儿童心理学的早期研究成果——福禄贝尔、福禄贝尔、 达尔文达尔文(《一个婴儿的传略》)用观察法、传记法进行的研(《一个婴儿的传略》)用观察法、传记法进行的研究 古代的儿童观:儿童就是小大人古代的儿童观:儿童就是小大人 在古代,人们尚未发现儿童与成人在古代,人们尚未发现儿童与成人有什么根本的不同,因而也就没有明有什么根本的不同,因而也就没有明确的儿童观念,还没能在意识水平上确的儿童观念,还没能在意识水平上把儿童和成人这两个概念从宽泛的把儿童和成人这两个概念从宽泛的“人人”的概念中分离出来。

      儿童就是缩的概念中分离出来儿童就是缩小的成人小的成人 中世纪的儿童观:儿童生而有罪中世纪的儿童观:儿童生而有罪 教会占统治地位,他们鼓吹教会占统治地位,他们鼓吹“上帝创上帝创造世界造世界”、、“君权神授君权神授”、、“原罪原罪”等等一系列谬论,认为人生而有罪,自然便一系列谬论,认为人生而有罪,自然便认为儿童也是有罪的教会认为只有通认为儿童也是有罪的教会认为只有通过过“畏神畏神”的教育,才可能消除所谓的的教育,才可能消除所谓的原罪在教会学校里,儿童因为学业不原罪在教会学校里,儿童因为学业不良或出现微小的违纪行为等,一般要遭良或出现微小的违纪行为等,一般要遭到惨痛的体罚到惨痛的体罚 文艺复兴时期的儿童观:从新人类观文艺复兴时期的儿童观:从新人类观推导出新儿童观推导出新儿童观 文艺复兴时期高举人性、人道、人权的大文艺复兴时期高举人性、人道、人权的大旗,讴歌人的体魄、智慧、力量,肯定人旗,讴歌人的体魄、智慧、力量,肯定人的价值、尊严、地位新的人生观沉重打的价值、尊严、地位新的人生观沉重打击了击了“原罪说原罪说”儿童观,认为儿童生来是儿童观,认为儿童生来是没有原罪的纯真无暇的存在,承认儿童的没有原罪的纯真无暇的存在,承认儿童的自由与兴趣。

      自由与兴趣 代表人物:代表人物:[捷克捷克] 夸美纽斯夸美纽斯 (《大教学论》)(《大教学论》) [捷克捷克]扬扬·阿姆斯阿姆斯·夸美纽斯夸美纽斯 ((J..A..Comenius,,1592—1670)) 夸美纽斯的夸美纽斯的“种子论种子论”n在每个人的身上都自然地播有知识、道在每个人的身上都自然地播有知识、道德和虔诚的种子,通过教育便可以把它德和虔诚的种子,通过教育便可以把它们发展出来在们发展出来在《《大教学论大教学论》》中,他相中,他相信信“一切儿童都可以造就成人一切儿童都可以造就成人” 启蒙时代的儿童观:启蒙时代的儿童观:“儿童的发现儿童的发现” 历史发展到这个时代,人们终于认识到儿童历史发展到这个时代,人们终于认识到儿童期不仅仅是为将来的成人生活作准备,儿童有期不仅仅是为将来的成人生活作准备,儿童有独立存在的价值独立存在的价值 代表人物:代表人物: [英英] 洛克:白板说(《教育漫话》)洛克:白板说(《教育漫话》) [法法] 卢梭:自然主义教育(《爱弥儿》)卢梭:自然主义教育(《爱弥儿》) [英英] 约翰约翰··洛克洛克((John Locke,     1632~1704) [法法] 卢梭卢梭((Jean Jacques Rousseau 1712-1778 ) “教育心理学化教育心理学化”运动:对科学儿童运动:对科学儿童观的召唤观的召唤 继卢梭之后,教育领域中出现继卢梭之后,教育领域中出现“教育心教育心理学化理学化”运动,主张教育应以心理学规律运动,主张教育应以心理学规律作为依据,这当然也包括对儿童心理的认作为依据,这当然也包括对儿童心理的认识,要求科学地认识和研究儿童,并开展识,要求科学地认识和研究儿童,并开展了大量的学前教育实践活动,为科学儿童了大量的学前教育实践活动,为科学儿童观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观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代表人物:代表人物:[德德] 福禄贝尔福禄贝尔 (《人的教育》)(《人的教育》) [德] 福禄贝尔(Froebel,Friedrich Wilhelm August 1782-1852)  2. 科学心理学的诞生科学心理学的诞生 普莱尔(普莱尔(W. Preyer, 1842——1897))于于1882年发表年发表《儿童心理》一书,标志着科学儿童心理学的诞生《儿童心理》一书,标志着科学儿童心理学的诞生 “科学儿童心理学科学儿童心理学”是指用观察、实验的方法来研是指用观察、实验的方法来研究儿童心理的学科究儿童心理的学科 背景:背景:1879年冯特在德国的莱比锡大学创立第一个年冯特在德国的莱比锡大学创立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科学心理正式诞生,心理学实验室,科学心理正式诞生,3年之后,科学年之后,科学儿童心理学诞生儿童心理学诞生 n为什么说普莱尔是科学的儿童心理学的为什么说普莱尔是科学的儿童心理学的创立者?创立者? 从《儿童心理》一书问世的时间、目的、内容、研究从《儿童心理》一书问世的时间、目的、内容、研究的方法、手段来看。

      的方法、手段来看 时间:第一本系统的儿童心理学著作;时间:第一本系统的儿童心理学著作; 目的和内容:唯一目的就是研究儿童的心理特点;目的和内容:唯一目的就是研究儿童的心理特点;以前的学者并不以儿童心理为唯一研究目的,如达尔以前的学者并不以儿童心理为唯一研究目的,如达尔文研究婴儿的发展是为了论证进化论文研究婴儿的发展是为了论证进化论 研究方法和手段:观察的方法,对他的孩子从研究方法和手段:观察的方法,对他的孩子从0岁岁到到3岁作持续的观察记录岁作持续的观察记录 3. 儿童心理学的建立与发展(儿童心理学的建立与发展(1882——一战期间)一战期间) 早期对科学儿童心理学的创立和发展有贡献的心理早期对科学儿童心理学的创立和发展有贡献的心理学家:学家: ((1))霍尔霍尔((Granville Stanley Hall )()(1844—1924)) 美国心理学先驱,美国心理学先驱,1883年在克拉克大学创立第一年在克拉克大学创立第一所美国心理学实验室;所美国心理学实验室; 美国儿童心理学的创始人,有美国儿童心理学之美国儿童心理学的创始人,有美国儿童心理学之父父”的雅誉;的雅誉; 19世纪未,首次使用世纪未,首次使用“问卷法问卷法”研究儿童的行为、研究儿童的行为、态度、兴趣,掀起儿童研究运动;态度、兴趣,掀起儿童研究运动; 提出提出“复演说复演说” 、、 《青春期:其心理学及其同《青春期:其心理学及其同生理学、人类学、社会学、性、犯罪、宗教和教育的关生理学、人类学、社会学、性、犯罪、宗教和教育的关系》(系》(14、、15—25岁)、岁)、 将普莱尔的著作译成英文将普莱尔的著作译成英文 [美]霍尔Hall,G.S.1844-1924 ((2))阿尔弗雷德阿尔弗雷德··比纳比纳[ [法法] ](Alfred Binet, 1857—1911) :: 与西蒙一起编制第一个公认标准、有效的与西蒙一起编制第一个公认标准、有效的智力量表智力量表 不同于高尔顿式的感觉主义智力测验;不同于高尔顿式的感觉主义智力测验; 认为遗传可能设定了智力潜能的上限,如认为遗传可能设定了智力潜能的上限,如果受到适当的刺激,每一个人都能在智力上得果受到适当的刺激,每一个人都能在智力上得到发展到发展————提倡心理矫正提倡心理矫正 [法法] 比纳比纳(Alfred Binet, 1857—1911)    ((3))格塞尔格塞尔((A.Gesell) ((1880—1961)) 对婴幼儿作长期观察研究,制定出婴幼儿对婴幼儿作长期观察研究,制定出婴幼儿发展常模,为诊断婴幼儿的发育水平提供了依发展常模,为诊断婴幼儿的发育水平提供了依据。

      据 对婴幼儿动作发展作出权威研究,提出对婴幼儿动作发展作出权威研究,提出“自自然成熟理论然成熟理论” [美美]格塞尔格塞尔(Gesell,A.)1880--1961 ((4))华生华生((J.B.Watson,,1878——1958))           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创立者,以经典条件作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创立者,以经典条件作用理论研究儿童的行为,儿童的情绪获得实用理论研究儿童的行为,儿童的情绪获得实验验 “给我一打强健而没有缺陷的婴儿,我能够任意训练他成为一个医生,或一个律师,或一个艺术家,或一个商人,或乞丐、小偷 [美]华生Watson 1878-1958     ((5))杜威杜威((John Dewey, 1859—1952)         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家,芝加哥机能主义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家,芝加哥机能主义心理学的创立者,倡导心理学的创立者,倡导“儿童中心论儿童中心论”,发,发起起“进步教育运动进步教育运动”。

      对中国的影响:胡适、陶行知对中国的影响:胡适、陶行知 [美]杜威(John Dewey1859—1952) (6)施太伦施太伦((W.Stern,1871—1938) 德国儿童心理学家,人格主义心理学代表人德国儿童心理学家,人格主义心理学代表人物 贡献:受普莱尔影响,和夫人一起对自己的贡献:受普莱尔影响,和夫人一起对自己的孩子进行六年的系统观察孩子进行六年的系统观察 过去的儿童心理观察过去的儿童心理观察研究,包括普莱尔的工作,大多限于三岁以前,研究,包括普莱尔的工作,大多限于三岁以前,而施太伦则把它扩充到六岁其他一些研究也具而施太伦则把它扩充到六岁其他一些研究也具有开创性有开创性 著作:《六岁以前早期儿童心理学》是一本著作:《六岁以前早期儿童心理学》是一本权威性著作权威性著作 4. 儿童心理学的分化与发展儿童心理学的分化与发展 儿童心理学的发展趋势与心理学总体发展趋势相一儿童心理学的发展趋势与心理学总体发展趋势相一致,心理学的发展都会影响到儿童心理学呈现不同致,心理学的发展都会影响到儿童心理学呈现不同心理学心理学“范式范式”相互斗争而又相互促进的局面。

      相互斗争而又相互促进的局面 精神分析精神分析 行为主义行为主义 格式塔心理学格式塔心理学 信息加工的认知心理学信息加工的认知心理学 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 二、个体毕生心理发展的研究二、个体毕生心理发展的研究n霍尔《青春期》(霍尔《青春期》(1904)一书扩展了发展心理学的范)一书扩展了发展心理学的范围(到围(到25岁);《衰老:人的后半生》(岁);《衰老:人的后半生》(1922)研究)研究老年人的心理;老年人的心理;n荣格:提出涵盖人一生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荣格:提出涵盖人一生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 n何林渥斯和古德伊洛斯何林渥斯和古德伊洛斯《《发展心理学概论》、《发展发展心理学概论》、《发展心理学》心理学》 ((30’s——40’s)n1957年,美国《心理学年鉴》首次用年,美国《心理学年鉴》首次用“发展心理学发展心理学”代替代替“儿童心理学儿童心理学”;;n近近40年来约有年来约有40本毕生发展心理学著作出版本毕生发展心理学著作出版 三、中国的发展心理学三、中国的发展心理学 1. 中国古代的发展心理学思想中国古代的发展心理学思想n诸子百家有丰富的心理学思想,包括儿童心理学思想。

      诸子百家有丰富的心理学思想,包括儿童心理学思想 孔子、孟子、荀子、老子、庄子孔子、孟子、荀子、老子、庄子n“性性”与与“习习”、、“性性”与与“伪伪”——相当于相当于Nature & Nurture,即遗传与环境对发展的影响即遗传与环境对发展的影响 强调环境:强调环境:“性相近,习相远性相近,习相远” “蓬生麻中,不扶自直蓬生麻中,不扶自直”n中国古代只有心理学思想,但无心理学理论中国文中国古代只有心理学思想,但无心理学理论中国文化没有生发出近代意义上的科学心理学也不例外化没有生发出近代意义上的科学心理学也不例外 2.中国近现代发展心理学思想中国近现代发展心理学思想((1)建国前:学习引进欧美的儿童心理学思想建国前:学习引进欧美的儿童心理学思想 西方各学派(测验学派、精神分析学派、行为西方各学派(测验学派、精神分析学派、行为主义学派、格式塔学派)的儿童心理理论被介主义学派、格式塔学派)的儿童心理理论被介绍到中国;绍到中国; 中国也开始结合自己的国情展开研究:中国也开始结合自己的国情展开研究: 陈鹤琴:陈鹤琴:《儿童心理之研究》(《儿童心理之研究》(1925)用日)用日记法记录对其儿子头三年的追踪观察;记法记录对其儿子头三年的追踪观察; 中国幼儿教育事业的奠基人中国幼儿教育事业的奠基人 ——陈鹤琴教授陈鹤琴教授 ((2)建国初期:五十年代,)建国初期:五十年代,“一边倒一边倒”,全面,全面学习苏联的儿童心理学。

      学习苏联的儿童心理学 特点:以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思想;特点:以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思想; 强调社会教育和活动对儿童心理发展强调社会教育和活动对儿童心理发展的作用;的作用; 以巴甫洛夫的高级神经活动学说作为以巴甫洛夫的高级神经活动学说作为儿童心理发展的生理基础;儿童心理发展的生理基础;中国近现代发展心理学思想中国近现代发展心理学思想 ((3)文革十年:心理学的浩劫,心理学被取消,)文革十年:心理学的浩劫,心理学被取消,队伍解散队伍解散4)改革开放以来()改革开放以来(1978年):重新学习西方,年):重新学习西方,苏联儿童心理学的地位下降;新的苏联儿童心理学的地位下降;新的“一边倒一边倒”中国近现代发展心理学思想中国近现代发展心理学思想 中国近现代发展心理学思想中国近现代发展心理学思想((5)跨世纪的发展:结合中国国情,展开多层)跨世纪的发展:结合中国国情,展开多层次、多角度的研究次、多角度的研究n认知发展研究认知发展研究n语言发展研究语言发展研究n社会性发展研究社会性发展研究n亲子关系研究亲子关系研究n独生子女研究独生子女研究n超常儿童研究超常儿童研究n老龄化研究老龄化研究n跨文化研究跨文化研究 四、发展心理学的新进展四、发展心理学的新进展n揭示了婴儿的心理发展能力揭示了婴儿的心理发展能力 1、破除、破除“婴儿无能论婴儿无能论”——普莱尔普莱尔“一切婴儿生一切婴儿生来是都是耳聋的来是都是耳聋的”,婴儿生来具有听觉,,婴儿生来具有听觉,6、、7个月的个月的胎儿就有听觉。

      婴儿有很强的推理能力、推知他人思胎儿就有听觉婴儿有很强的推理能力、推知他人思想情感的能力想情感的能力……(心理理论的研究)(心理理论的研究) 2、婴儿感知觉研究方法上的突破:、婴儿感知觉研究方法上的突破: 反射行为、用习惯化与去习惯化研究婴儿的知觉反射行为、用习惯化与去习惯化研究婴儿的知觉辨别能力、运用视觉偏好技术研究婴儿的视力、用操辨别能力、运用视觉偏好技术研究婴儿的视力、用操作性条件作用研究婴儿的视觉恒常性、抓握反应与眼作性条件作用研究婴儿的视觉恒常性、抓握反应与眼动、利用回避反应推知婴幼儿的感知觉的发展水平、动、利用回避反应推知婴幼儿的感知觉的发展水平、利用视觉悬崖装置研究婴儿的深度知觉利用视觉悬崖装置研究婴儿的深度知觉 n儿童社会化问题得到重视儿童社会化问题得到重视 社会化的含义:在特定的社会与文化环境社会化的含义:在特定的社会与文化环境中,个体形成适应于该社会与文化的人格、掌中,个体形成适应于该社会与文化的人格、掌握该社会所公认的行为方式握该社会所公认的行为方式 婴儿的依恋研究(鲍尔比、婴儿的依恋研究(鲍尔比、Ainsworth)、、早早期同伴关系的研究、自我一他人概念的发展期同伴关系的研究、自我一他人概念的发展(皮亚杰客体永久性观念的研究)、婴儿的自(皮亚杰客体永久性观念的研究)、婴儿的自我概念的研究、成年期社会性发展的研究、皮我概念的研究、成年期社会性发展的研究、皮亚杰关于儿童道德判断的发展、柯尔伯格关于亚杰关于儿童道德判断的发展、柯尔伯格关于儿童道德判断的发展的研究等、性别角色、性儿童道德判断的发展的研究等、性别角色、性别认同的研究别认同的研究 n儿童认知发展阶段理论获得新突破儿童认知发展阶段理论获得新突破 对皮亚杰研究的改进,如对数量守恒实验对皮亚杰研究的改进,如对数量守恒实验的改进,揭示儿童的守恒能力高于皮亚杰的估的改进,揭示儿童的守恒能力高于皮亚杰的估计;计; 新皮亚杰学派的研究,将儿童的认知能力新皮亚杰学派的研究,将儿童的认知能力与信息加工能力联系起来;与信息加工能力联系起来; 对皮亚杰的领域一般性理论的反动对皮亚杰的领域一般性理论的反动——领领域特殊性的研究:心理发展的模块理论域特殊性的研究:心理发展的模块理论((Leslie的研究)、的研究)、6个月大的婴儿能理解物理个月大的婴儿能理解物理原因(原因( Leslie & Keeble,1987)、、18月的婴儿具月的婴儿具有理解成人意图的能力有理解成人意图的能力(Meltzoff,1985a\1988a\1988b\1988c)等等 n毕生发展的观点日益为人所接受毕生发展的观点日益为人所接受 荣格(荣格(Jung)、)、艾里克森(艾里克森(Erikson))n系统的观点已经渗透于发展心理学的研究中系统的观点已经渗透于发展心理学的研究中 皮亚杰的结构主义皮亚杰的结构主义 格式塔心理学的观点格式塔心理学的观点 方法:多变项研究方法:多变项研究 研究动态:当前发展心理学在应研究动态:当前发展心理学在应用领域的重大研究课题用领域的重大研究课题n对胎儿发育和优生问题的研究;对胎儿发育和优生问题的研究;n早期智力、早期经验及早期教育的研究;早期智力、早期经验及早期教育的研究;n儿童社会性发展的研究;儿童社会性发展的研究;n青少年生理变化的心理适应问题的研究;青少年生理变化的心理适应问题的研究;n中老年智力特征的研究;中老年智力特征的研究;n中老年心理疾病的预防与治疗的研究;中老年心理疾病的预防与治疗的研究;n个体性别化的实现问题的研究;个体性别化的实现问题的研究;n电视与个体发展的研究;电视与个体发展的研究;n计算机辅助教学对儿童发展影响的研究。

      计算机辅助教学对儿童发展影响的研究 第二章第二章 发展心理学理论发展心理学理论 第一节第一节 精神分析的心理发展观精神分析的心理发展观 第二节第二节 行为主义的心理发展观行为主义的心理发展观 第三节第三节 维果斯基的心理发展观维果斯基的心理发展观 第四节第四节 皮亚杰的心理发展观皮亚杰的心理发展观 第五节第五节 朱智贤的心理发展观朱智贤的心理发展观 思考题思考题n1.发展心理学各学派的基本理论是什么.发展心理学各学派的基本理论是什么??n2.试对各学派的理论做出分析、评价.试对各学派的理论做出分析、评价n3.谈谈各学派的理论和实践对你的启示.谈谈各学派的理论和实践对你的启示 §§ 2—1 精神分析的心理发展观精神分析的心理发展观一、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一、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 本我(本我(Id))——快乐原则快乐原则 自我(自我(ego))——现实原则现实原则 超我(超我(superego))——至善原则至善原则 弗洛伊德弗洛伊德(Sigmund Frued)1. 六岁以前奠定了一生心六岁以前奠定了一生心理发展的基础理发展的基础2. 强调幼年性心理需求的强调幼年性心理需求的重要性重要性3. 将人的发展分为五个时将人的发展分为五个时期期 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 性本能(泛性论)是人类行为的根本动力,他以动性本能(泛性论)是人类行为的根本动力,他以动欲区的变化为依据来划分发展阶段,每一个阶段都有欲区的变化为依据来划分发展阶段,每一个阶段都有一个与之相联系的动欲区,它是发展的每一个特殊阶一个与之相联系的动欲区,它是发展的每一个特殊阶段刺激和快感的最大的源泉。

      段刺激和快感的最大的源泉 为了使儿童顺利地从一个心理性欲发展阶段进入下一为了使儿童顺利地从一个心理性欲发展阶段进入下一个发展阶段,必须使儿童得到的满足恰到好处,太多个发展阶段,必须使儿童得到的满足恰到好处,太多或太少都会使儿童固着在某一发展阶段固着和倒退或太少都会使儿童固着在某一发展阶段固着和倒退是同时发生的,因为个体一旦出现倒退现象时,总是是同时发生的,因为个体一旦出现倒退现象时,总是倒退到他曾被固着的那个发展阶段倒退到他曾被固着的那个发展阶段 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弗洛伊德将人格发展分为五个阶段:弗洛伊德将人格发展分为五个阶段: 一、口唇期(一、口唇期(0——1岁)岁) 二、肛门期(二、肛门期(1——3岁)岁) 三、性器期(三、性器期(3——6岁)岁) 四、潜伏期(四、潜伏期(6——12岁)岁) 五、生殖期(青春期)(五、生殖期(青春期)(12——20岁)岁) 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第一阶段:口唇期(第一阶段:口唇期(0——1岁)岁) 动欲区是嘴动欲区是嘴。

      口唇期初期口唇期初期((0——8月),快感主要来自嘴唇与舌月),快感主要来自嘴唇与舌的吸吮和吞咽活动固着在这一阶段的成人会从事大的吸吮和吞咽活动固着在这一阶段的成人会从事大量与口唇有关的活动(吃、喝、抽烟、接吻),并从量与口唇有关的活动(吃、喝、抽烟、接吻),并从事象征口唇活动的事情,如收集、倾听、易上当受骗,事象征口唇活动的事情,如收集、倾听、易上当受骗,形成所谓形成所谓口腔吸入型性格口腔吸入型性格((oral-incorporative character) 口唇期晚期口唇期晚期((8月月——1岁),体验感受部位主要是岁),体验感受部位主要是牙齿、牙床和腭部,快感来自于咬和吞嚼等活动固牙齿、牙床和腭部,快感来自于咬和吞嚼等活动固着于这一阶段的个体会咬指甲、贪吃,并从事挖苦、着于这一阶段的个体会咬指甲、贪吃,并从事挖苦、讽刺之类象征咬的行为,形成所谓的讽刺之类象征咬的行为,形成所谓的口腔施虐型性格口腔施虐型性格((oral-sadistic character) 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第二阶段:肛门期(第二阶段:肛门期(1——3岁)岁) 动欲区在肛门区域,这一阶段儿童接受排便训练。

      动欲区在肛门区域,这一阶段儿童接受排便训练 肛门期初期:肛门期初期:快感来自于粪便的排出固着在这一快感来自于粪便的排出固着在这一阶段的成人可能罹患括约肌功能失控或遗尿等现象,阶段的成人可能罹患括约肌功能失控或遗尿等现象,并表现出其他象征排便的行为(如慷慨大方),形成并表现出其他象征排便的行为(如慷慨大方),形成所谓所谓肛门排出型性格肛门排出型性格((anal-explusive character) 肛门期晚期:肛门期晚期:快感来自对粪便的控制固着在这一快感来自对粪便的控制固着在这一阶段的成人可能出现便秘现象或象征性地表现为吝啬、阶段的成人可能出现便秘现象或象征性地表现为吝啬、小气、整洁及至善主义倾向,形成所谓小气、整洁及至善主义倾向,形成所谓便秘型性格便秘型性格((anal-retentive character) 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第三阶段:性器期(第三阶段:性器期(3——6岁)岁) 动欲区在生殖器区域动欲区在生殖器区域 男孩出现恋母情结(男孩出现恋母情结(odipus complex),,并因此情结并因此情结而逐渐形成超我:恋母情结、阉割焦虑而逐渐形成超我:恋母情结、阉割焦虑 ,压抑对父亲,压抑对父亲的敌意和对母亲的情欲,同时导致自居作用,获得替的敌意和对母亲的情欲,同时导致自居作用,获得替代性满足。

      此为恋母情结的正常解决代性满足此为恋母情结的正常解决 女孩形成恋父情结(女孩形成恋父情结(electra complex), 对双亲产生对双亲产生双重趋避冲突双重趋避冲突 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 正常的自居作用如被颠倒,就会产生同性恋现象,正常的自居作用如被颠倒,就会产生同性恋现象,如果男孩子强烈经母亲自居,或女孩对父亲形成一种如果男孩子强烈经母亲自居,或女孩对父亲形成一种强烈的诱惑力强烈的诱惑力 男性倒退到性器期会出现下列现象:表现出许多父男性倒退到性器期会出现下列现象:表现出许多父亲的特征,如鲁莽、过分关心男性品质和男子气概亲的特征,如鲁莽、过分关心男性品质和男子气概 女性倒退到性器期会出现各种与阳具妒有关的活动,女性倒退到性器期会出现各种与阳具妒有关的活动,如男女乱交、勾引男性,或象征阉割男性的活动,如如男女乱交、勾引男性,或象征阉割男性的活动,如使男性苦恼,欺骗和伤害男性使男性苦恼,欺骗和伤害男性 早期决定论:早期决定论: 前三个阶段是人格形成的最重要的阶前三个阶段是人格形成的最重要的阶段,到性器期结束时,个体的人格已基本形成。

      段,到性器期结束时,个体的人格已基本形成 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第四阶段:潜伏期(第四阶段:潜伏期(6——12岁)岁) 性欲被移置为替代性活动(如学习、体育和同辈团性欲被移置为替代性活动(如学习、体育和同辈团体的活动)体的活动)第五阶段第五阶段:生殖期(青春期)(:生殖期(青春期)( 12——20岁)岁) 如果前几个阶段发展得正常,个体从自私的、只追如果前几个阶段发展得正常,个体从自私的、只追求个人快感的孩子,转变成有选择异性配偶能力的、求个人快感的孩子,转变成有选择异性配偶能力的、有能力抚养子女的现实的、社会化的成人有能力抚养子女的现实的、社会化的成人 如果在前三个阶段出现了固着,就会在成年期表现如果在前三个阶段出现了固着,就会在成年期表现出来只有通过精神分析,才能使潜意识中的早期经出来只有通过精神分析,才能使潜意识中的早期经验残余上升到意识当中来,并加以理性的处理验残余上升到意识当中来,并加以理性的处理 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 对弗洛伊德人格发展观的评价:对弗洛伊德人格发展观的评价:1. 泛性论倾向,过分重视生物因素对人格泛性论倾向,过分重视生物因素对人格发展的影响;发展的影响;2. 忽视社会文化对人格发展的影响。

      忽视社会文化对人格发展的影响3. 早期决定论,过度强调早期经验的作用早期决定论,过度强调早期经验的作用 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n对弗洛伊德人格发展观的评价:对弗洛伊德人格发展观的评价: (转引自刘金花《儿童发展心理学》(转引自刘金花《儿童发展心理学》P257—258)) 1. 强调人格形成与儿童早期经验有关,与父母对儿童的教养态度有关这强调人格形成与儿童早期经验有关,与父母对儿童的教养态度有关这对推动心理学界重视并积极开展儿童早期经验、早期教育和儿童期卫生对推动心理学界重视并积极开展儿童早期经验、早期教育和儿童期卫生问题的研究有极大的影响问题的研究有极大的影响 2. 人格的三个部分:伊底、自我和超我,它们之间的矛盾斗争在某种意义人格的三个部分:伊底、自我和超我,它们之间的矛盾斗争在某种意义上反映了人格发展中人的本能、现实环境和社会道德要求之间的矛盾斗上反映了人格发展中人的本能、现实环境和社会道德要求之间的矛盾斗争使人们看到动机、情绪在心理发展中的作用,并把人格的发展过程争使人们看到动机、情绪在心理发展中的作用,并把人格的发展过程看作是动态变化的过程。

      这对开创心理动力学,对改变传统心理学中重看作是动态变化的过程这对开创心理动力学,对改变传统心理学中重理念轻意欲,重意识轻无意识的倾向是个重大的贡献理念轻意欲,重意识轻无意识的倾向是个重大的贡献 3. 把人格发展的基本动力归之于性本能,致使其在观察中发现的许多重要把人格发展的基本动力归之于性本能,致使其在观察中发现的许多重要的心理事实在上升到理论时变成了谬误的心理事实在上升到理论时变成了谬误 4.弗的资料主要来自他本人的诊断经验和自我分析,缺乏科学的实验依据,弗的资料主要来自他本人的诊断经验和自我分析,缺乏科学的实验依据,很难重复验证很难重复验证 二、艾里克森的心理发展观二、艾里克森的心理发展观n艾里克森与弗洛伊德心理发展观的区别:艾里克森与弗洛伊德心理发展观的区别: (转引自刘金花《儿童发展心理学》(转引自刘金花《儿童发展心理学》P258—259)) 1.弗特别强调本能的作用,自我只是伊底和超我的奴仆;弗特别强调本能的作用,自我只是伊底和超我的奴仆; 艾更强调自我的作用、理智的力量艾更强调自我的作用、理智的力量 2.弗在研究儿童人格发展时,仅把儿童囿于母亲弗在研究儿童人格发展时,仅把儿童囿于母亲—儿童儿童—父亲这个父亲这个狭隘的三角关系;而艾则把儿童置于更加广阔的社会背景上,重狭隘的三角关系;而艾则把儿童置于更加广阔的社会背景上,重视社会对发展的影响。

      视社会对发展的影响 3.弗对儿童人格发展的研究只到青春期为止,而艾则把个性发展的弗对儿童人格发展的研究只到青春期为止,而艾则把个性发展的阶段扩展到八个阶段,贯穿人的一生阶段扩展到八个阶段,贯穿人的一生 4.弗认为人的本性是恶的,而艾则认为人的本性既不是善的,也不弗认为人的本性是恶的,而艾则认为人的本性既不是善的,也不是恶的,儿童出生后都存在向善的或恶的方向发展的可能性是恶的,儿童出生后都存在向善的或恶的方向发展的可能性 艾里克森艾里克森(Erik Erikson)1. 考虑到生物学的影响,也考虑到生物学的影响,也考虑到文化和社会因素考虑到文化和社会因素2. 自我在个人及其环境的交自我在个人及其环境的交互作用中期重要作用互作用中期重要作用3. 将心理发展分为八个阶段将心理发展分为八个阶段 艾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阶段艾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阶段123456788老年期老年期自我完自我完整与失整与失望望7成年中期成年中期繁衍与繁衍与停滞停滞6成年早期成年早期亲密与亲密与孤独孤独5青年期青年期同一性同一性与角色与角色混乱混乱4学龄期学龄期勤奋与勤奋与自卑自卑3学前期学前期主动与主动与内疚内疚2儿童早期儿童早期自主与羞自主与羞怯、疑虑怯、疑虑1婴儿期婴儿期基本的信基本的信任与不信任与不信任任 艾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阶段艾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阶段 1. 基本的信任对基本不信任基本的信任对基本不信任((0—1岁)岁) 如果养育者能以慈爱的和贯常的方式如果养育者能以慈爱的和贯常的方式满足儿童的需要,儿童就会形成基本的满足儿童的需要,儿童就会形成基本的信任感,否则就会形成不信任感。

      信任感,否则就会形成不信任感 基本的信任基本的信任>基本的不信任,则危机基本的不信任,则危机得到解决,形成得到解决,形成希望希望的品质(的品质(merit);;反之,危机没有得到解决,则导致恐惧反之,危机没有得到解决,则导致恐惧和绝望 艾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阶段艾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阶段 2. 自主性对羞怯和疑虑自主性对羞怯和疑虑((1—3岁)岁) 儿童形成各种技能(走、爬、推、拉和交谈)儿童形成各种技能(走、爬、推、拉和交谈),儿童将这些能力用之于各种物体,也用于控,儿童将这些能力用之于各种物体,也用于控制和排泄大小便制和排泄大小便 如果父母按照社会所能接受的方向,精心如果父母按照社会所能接受的方向,精心控制儿童的行为而又不伤害儿童的自我控制感控制儿童的行为而又不伤害儿童的自我控制感和自主性,则儿童就会形成自主性;如果父母和自主性,则儿童就会形成自主性;如果父母过分溺爱和不公正地使用体罚,儿童就会感到过分溺爱和不公正地使用体罚,儿童就会感到疑虑而体验到羞怯疑虑而体验到羞怯 如果自主性如果自主性>疑虑,就形成疑虑,就形成意志意志的美德,反的美德,反之就形成自我疑虑。

      之就形成自我疑虑 艾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阶段艾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阶段 3. 主动性对内疚主动性对内疚((4—6岁)岁) 儿童更多地进行各种运动,更精确地使用语言,想儿童更多地进行各种运动,更精确地使用语言,想象力更加丰富,这些技能使儿童能够萌发出各种思想、象力更加丰富,这些技能使儿童能够萌发出各种思想、行为和幻想,以及规划未来的前景儿童检验各种各行为和幻想,以及规划未来的前景儿童检验各种各样的限制,以便哪些是允许做的,哪些是不允许做的样的限制,以便哪些是允许做的,哪些是不允许做的 如果父母鼓励儿童的独创性行为和想象力,儿童就如果父母鼓励儿童的独创性行为和想象力,儿童就会形成健康的独创性意识,形成会形成健康的独创性意识,形成主动性主动性;如果父母讥;如果父母讥笑儿童的独创性行为和想象力,儿童就会缺乏自信,笑儿童的独创性行为和想象力,儿童就会缺乏自信,并由于缺乏自主性而容易产生内疚感如果儿童在这并由于缺乏自主性而容易产生内疚感如果儿童在这个阶段获得的自主性超过内疚,就会形成个阶段获得的自主性超过内疚,就会形成目的目的的品质;的品质;否则就会形成自卑感。

      否则就会形成自卑感 艾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阶段艾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阶段 4. 勤奋对自卑勤奋对自卑((6—11岁)岁) 儿童学习各种必要的谋生技能以及成为社会生产者儿童学习各种必要的谋生技能以及成为社会生产者所必需的专业技能学校特别重要,社交技能的习得所必需的专业技能学校特别重要,社交技能的习得特别重要特别重要 儿童如果在这一阶段儿童如果在这一阶段“体验到稳定的注意和孜孜不体验到稳定的注意和孜孜不倦的勤奋来完成工作的乐趣倦的勤奋来完成工作的乐趣”,就可以获得,就可以获得勤奋感勤奋感,,即满怀信心地同别人一起为寻求各种劳动职业作准备即满怀信心地同别人一起为寻求各种劳动职业作准备 生活中重要的他人(老师、父母)充满爱意的关注生活中重要的他人(老师、父母)充满爱意的关注和鼓励,是儿童获得勤奋感的必要条件和鼓励,是儿童获得勤奋感的必要条件 艾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阶段艾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阶段 如果重要的他人(老师、父母、同伴)嘲笑他或对如果重要的他人(老师、父母、同伴)嘲笑他或对他漠不关心,儿童就不会获得勤奋感,就会产生自卑他漠不关心,儿童就不会获得勤奋感,就会产生自卑感,就会对自己是否有能力成为社会有用的成员丧失感,就会对自己是否有能力成为社会有用的成员丧失信心。

      信心 在这个阶段,儿童如果过分重视他们在工作能力方在这个阶段,儿童如果过分重视他们在工作能力方面的地位,而忽视生活其他重要的方面,也不利于人面的地位,而忽视生活其他重要的方面,也不利于人格的健康成长格的健康成长 如果在这个阶段所获得的勤奋感超过自卑感,儿童如果在这个阶段所获得的勤奋感超过自卑感,儿童就会形成就会形成能力能力这一品质这一品质 艾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阶段艾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阶段 5. 同一性对角色混乱同一性对角色混乱((12—20岁)岁) 这一阶段是个体从童年期向青年期发展的过渡阶段这一阶段是个体从童年期向青年期发展的过渡阶段在前四个阶段,儿童懂得了所能担任的各种角色在在前四个阶段,儿童懂得了所能担任的各种角色在这一阶段,儿童必须仔细思考所积累的所有关于自己这一阶段,儿童必须仔细思考所积累的所有关于自己和社会的知识,最后致力于某种生活策略,如果这样和社会的知识,最后致力于某种生活策略,如果这样做了,就获得了同一性(做了,就获得了同一性(identity),就长大成人了就长大成人了 但这个阶段是寻求自我同一性的时期,而不是具有但这个阶段是寻求自我同一性的时期,而不是具有同一性的时期。

      这一阶段是同一性的时期这一阶段是“心理社会的合法延缓期心理社会的合法延缓期” 如果个体在这个阶段获得了积极同一性,个体就如果个体在这个阶段获得了积极同一性,个体就会形成会形成忠诚忠诚的品质否则就形成不确定性否则就形成不确定性 艾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阶段艾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阶段 自我同一性自我同一性((ego identity):): 它是它是“一种熟悉自身的感觉,一种一种熟悉自身的感觉,一种‘知道个体未来知道个体未来的目标的目标’的感觉,一种从他信赖的人们那里获得所期的感觉,一种从他信赖的人们那里获得所期待的认可的内在自信待的认可的内在自信”Erikson, 1959,p.118) 指个体对自身及自己的生活目标的意识指个体对自身及自己的生活目标的意识 如果没有形成自我同一性,就会导致如果没有形成自我同一性,就会导致同一性混乱同一性混乱((identity confusion)或形成或形成消极同一性消极同一性 同一性混乱同一性混乱:是指个体不能正确选择适应社会环境的角色是指个体不能正确选择适应社会环境的角色。

      消极同一性消极同一性:形成与社会目标相背离的同一性形成与社会目标相背离的同一性 艾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阶段艾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阶段 6. 亲密对孤独亲密对孤独((20—24岁):岁): 只有建立了牢固同一性的人才能与他人发只有建立了牢固同一性的人才能与他人发生爱的关系,热烈地追求和他人建立亲密的关生爱的关系,热烈地追求和他人建立亲密的关系爱就是与他人的同一性融为一体;系爱就是与他人的同一性融为一体; 没有同一性的人,就会担心与他人建立亲没有同一性的人,就会担心与他人建立亲密关系而丧失自我这种人就会离群索居中,密关系而丧失自我这种人就会离群索居中,不与他人建立密切关系,从而产生孤独感不与他人建立密切关系,从而产生孤独感 如果个体在这一阶段所形成的亲密感超过如果个体在这一阶段所形成的亲密感超过孤独感,就会形成孤独感,就会形成爱爱的品质 艾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阶段艾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阶段 7. 繁殖对停滞繁殖对停滞((25—65岁)岁) 如果个体形成了积极同一性,并且过上了如果个体形成了积极同一性,并且过上了富有成效的幸福生活,就会试图把这一切传给富有成效的幸福生活,就会试图把这一切传给下一代,或直接与儿童进行交往,或生产和创下一代,或直接与儿童进行交往,或生产和创造能提高下一代物质和精神生活水平的财富。

      造能提高下一代物质和精神生活水平的财富繁殖繁殖”包含有包含有“生产生产”与与“创造创造”的含义 没有产生繁殖感的人就会产生停滞感没有产生繁殖感的人就会产生停滞感 艾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阶段艾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阶段 8. 自我完整对失望自我完整对失望((65—死亡)死亡) 如果个体顺利地度过了前面七个阶段,回顾如果个体顺利地度过了前面七个阶段,回顾一生,感到自己的一生丰富而充实,富有创造一生,感到自己的一生丰富而充实,富有创造性,就会觉得自己的人生是圆满的(性,就会觉得自己的人生是圆满的(自我完整自我完整感感),因而不会惧怕死亡因而不会惧怕死亡 反之,个体就会惧怕死亡,因为感到自己反之,个体就会惧怕死亡,因为感到自己一生没有实现任何重大目标,因而产生绝望感一生没有实现任何重大目标,因而产生绝望感 如果个体获得自我完整超过绝望,就会形如果个体获得自我完整超过绝望,就会形成智慧的品质,否则就会形成失望和无意义感成智慧的品质,否则就会形成失望和无意义感 艾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阶段艾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阶段阶段阶段危机危机年龄年龄(岁)(岁)品质品质积极解决危机积极解决危机解决危机失败解决危机失败1信任对不信任信任对不信任0-1希望希望恐惧恐惧2自主对羞愧与怀疑自主对羞愧与怀疑1-3自我控制与意志自我控制与意志自我怀疑自我怀疑3创新对罪恶创新对罪恶4-6社会指向和目的社会指向和目的无价值感无价值感4勤奋对自卑勤奋对自卑6-11能力能力无能无能5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12-20忠诚忠诚不确定感不确定感6亲密对孤独亲密对孤独20-24爱爱泛爱(杂乱)泛爱(杂乱)7繁衍与停滞繁衍与停滞25-65关心他人关心他人自私自利自私自利8自我完整对失望自我完整对失望65-死亡死亡智慧智慧失望和无意义感失望和无意义感 艾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阶段艾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阶段八个发展阶段之间的关系:八个发展阶段之间的关系: 1. 这八个发展阶段的次序是由遗传决定的,这八个发展阶段的次序是由遗传决定的,任何一个阶段都不能逾越,次序也不能颠倒。

      任何一个阶段都不能逾越,次序也不能颠倒 2. 每一个阶段就有其必须解决的危机,危机每一个阶段就有其必须解决的危机,危机解决得好,就会形成增强自我力量的积极的品解决得好,就会形成增强自我力量的积极的品质,否则就会形成削弱自我力量的消极的品质质,否则就会形成削弱自我力量的消极的品质 3. 前面阶段发展的好坏会影响到后面阶段发前面阶段发展的好坏会影响到后面阶段发展 简简 评评• 把把人人格格发发展展看看作作一一个个整整体体研研究究,,从从情情绪绪的,道德的,人际关系的方面来研究的,道德的,人际关系的方面来研究• 含有辩证法的思想含有辩证法的思想• 重重视视教教育育的的作作用用,,提提出出了了很很多多教教育育的的建建议• 没有摆脱本能说没有摆脱本能说 §§ 2—2 行为主义的心理发展观行为主义的心理发展观n华生华生(J. B. Watson)的发展心理学理论的发展心理学理论n1. 否认遗传的作用,强调环境和教育的作用否认遗传的作用,强调环境和教育的作用n2. 在怕、怒、爱三种非习得性情绪反应基础上的在怕、怒、爱三种非习得性情绪反应基础上的条件反射条件反射n斯金纳斯金纳(B. B. Skinner)的发展心理学理论的发展心理学理论n行为的强化控制原理:强调塑造、强化与消退、行为的强化控制原理:强调塑造、强化与消退、及时强化及时强化n班杜拉班杜拉(Albert Bandura)的社会学习理论的社会学习理论n自我增强,主动学习观察与模仿自我增强,主动学习观察与模仿 斯金纳:行为的强化控制原理斯金纳:行为的强化控制原理n强化作用是朔造行为的基础强化作用是朔造行为的基础n强化在行为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强化在行为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n强调及时强化强调及时强化 斯金纳(斯金纳(Burrhus Frederic Skinner,,1904—1990)) 儿童行为的实际控制儿童行为的实际控制n育婴箱的实际控制育婴箱的实际控制n行为矫正行为矫正 如:消退原理在儿童攻击性和自伤性行为矫正和控制中的作用。

      如:消退原理在儿童攻击性和自伤性行为矫正和控制中的作用n教学机器和教学程序教学机器和教学程序 将学习的内容编制成一套程序,逐步提供给儿童,答对了给予将学习的内容编制成一套程序,逐步提供给儿童,答对了给予反馈 简评:简评:局限:局限:n犯传统行为主义的错误,只注重行为,不注重解释行犯传统行为主义的错误,只注重行为,不注重解释行为n倡导的程序教学,实践效果并不好倡导的程序教学,实践效果并不好进步:进步:1.1.发现了操作性条件反射现象,打破了传统主义没刺激发现了操作性条件反射现象,打破了传统主义没刺激就没反应的观点就没反应的观点2.2.所提倡的程序教学,推动了个体化教学形式的深入研所提倡的程序教学,推动了个体化教学形式的深入研究3.3.他的强化程序的研究,即具体又系统,很有价值他的强化程序的研究,即具体又系统,很有价值 班杜拉的发展心理学理论班杜拉的发展心理学理论(一)(一)观察学习及其过程观察学习及其过程 1.1.观察学习:观察他人所表现的行观察学习:观察他人所表现的行为及其后果而进行的学习,它不同于刺为及其后果而进行的学习,它不同于刺激反应学习激反应学习 特点:不依赖于直接强化特点:不依赖于直接强化 不必具有外显行为不必具有外显行为 认知过程在观察学习中有认知过程在观察学习中有重要作用。

      重要作用 [加拿大加拿大]班杜拉班杜拉(Albert Bandura 1925—) 班杜拉的发展心理学理论班杜拉的发展心理学理论2. 观察学习的过程观察学习的过程n注意过程注意过程n保持过程保持过程n运动复现过程运动复现过程n动机过程动机过程 (二)自我调节理论(二)自我调节理论 认为观察者在观察学习中如果没有强化也可获得新行认为观察者在观察学习中如果没有强化也可获得新行为但是否能将新行为表现出来,取决于强化作用但是否能将新行为表现出来,取决于强化作用直接强化:直接强化:观察者的行为直接受外部因素干预观察者的行为直接受外部因素干预替代强化替代强化:观察者自身没有受到强化,在观察学习过程:观察者自身没有受到强化,在观察学习过程 中,他看到榜样的行为受到强化,这种强化也会影响中,他看到榜样的行为受到强化,这种强化也会影响观察者行为倾向观察者行为倾向自我强化:自我强化:是观察自己设立标准来评价自己的行为,从是观察自己设立标准来评价自己的行为,从而对榜样示范和行为发挥自我调整的作用而对榜样示范和行为发挥自我调整的作用 (三)相互作用论(三)相互作用论 人的个性是在行为、人的认知因素和环人的个性是在行为、人的认知因素和环境相互作用下形成的,一个人行为的产境相互作用下形成的,一个人行为的产生首先依赖于他生首先依赖于他 对环境的观察,同时也对环境的观察,同时也依赖于他自身对观察榜样的认识。

      依赖依赖于他自身对观察榜样的认识依赖于人认识活动的内部诱因于人认识活动的内部诱因 简评:简评:1.1.综合了行为和认知的观点,认为个性是由行为、人的综合了行为和认知的观点,认为个性是由行为、人的认知因素、环境三者相互作用决定的认知因素、环境三者相互作用决定的2.2.以大量实验为依据,以人为被试以大量实验为依据,以人为被试3.3.强调人具有认知和自我调节系统,人不是消极的接受强调人具有认知和自我调节系统,人不是消极的接受环境刺激环境刺激4.4.强调认知,但缺乏深入探讨强调认知,但缺乏深入探讨5.5.研究的是个性形成问题,未探讨个性发展、个性结构研究的是个性形成问题,未探讨个性发展、个性结构6.6.认为人的一切个性都是从观察学习中获得,是片面的认为人的一切个性都是从观察学习中获得,是片面的 §§ 2—3 维果斯基的心理发展观维果斯基的心理发展观(一)(一)文化文化——历史发展理论历史发展理论 人类心理的发展基本上不再受生物进化规律所制约,而是受人类心理的发展基本上不再受生物进化规律所制约,而是受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所制约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所制约 1.1.强调工具在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作用。

      强调工具在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作用 认为工具有两种,一种是人与自然交往中的工具,既物质认为工具有两种,一种是人与自然交往中的工具,既物质生产的工具另一种是生产的工具另一种是 人与人交往中的工具,既精神生产的工人与人交往中的工具,既精神生产的工具(人类语言)这两种工具凝结着人类的间接经验,社会文化具(人类语言)这两种工具凝结着人类的间接经验,社会文化知识,人在使用这两种工具中得到发展知识,人在使用这两种工具中得到发展 物质生产的工具使人脱离了动物世界,人类语言使人的心物质生产的工具使人脱离了动物世界,人类语言使人的心理机能发生了质的变化,上升到高的阶段理机能发生了质的变化,上升到高的阶段 2.2.运用历史主义原则,将心理机能分为两种运用历史主义原则,将心理机能分为两种 低级心理机能:生物进化的结果低级心理机能:生物进化的结果 高级心理机能:以心理工具为中介,是人类历史发展的结高级心理机能:以心理工具为中介,是人类历史发展的结果 [苏苏]维果斯基(维果斯基(Л..С..Выготски,,1896—1934)) (二)心理发展的实质(二)心理发展的实质 1. 1. 心理的发展是指一个人的心理是心理的发展是指一个人的心理是在环境与教育影响下,在低级是心在环境与教育影响下,在低级是心理机能的基础上,逐渐向高级的心理机能的基础上,逐渐向高级的心理机能的转化过程。

      理机能的转化过程 心理发展的实质心理发展的实质2.2.心理机能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标志为:心理机能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标志为:n心理活动的随意机能心理活动的随意机能n心理活动的抽象心理活动的抽象- -概括机能概括机能n各种心理机能之间的关系不断的变化、各种心理机能之间的关系不断的变化、组合,形成间接的,以符号或词为中介组合,形成间接的,以符号或词为中介的心理结构的心理结构n心理活动的个性化心理活动的个性化 心理发展的实质心理发展的实质3.儿童心理机能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原因儿童心理机能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原因n受社会规律制约受社会规律制约n儿童在与成人交往中以语言为中介儿童在与成人交往中以语言为中介n高级心理机能的不断内化高级心理机能的不断内化 (三)(三)教育在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作用教育在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作用强调社会环境的作用,明确提出教育在儿童心理强调社会环境的作用,明确提出教育在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主导作用发展中的主导作用1. 1. 最近发展区思想:最近发展区思想: 儿童有两种发展水平,一种是现有发展水平:指儿童有两种发展水平,一种是现有发展水平:指由一定的已经完成的发展系统的结果而形成的心理机由一定的已经完成的发展系统的结果而形成的心理机能的发展水平。

      二是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别人的帮助能的发展水平二是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别人的帮助所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也是通过教学所获得的潜所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也是通过教学所获得的潜力这两种水平之间可能有差异,教育要消除这种差力这两种水平之间可能有差异,教育要消除这种差异,这就是最近发展区异,这就是最近发展区 ————2. 教学应走在发展的前面教学应走在发展的前面3. 3. 学习的最佳期限学习的最佳期限 如果脱离了学习某一技能的最佳期限,如果脱离了学习某一技能的最佳期限,从发展的观点看是不利的,会造成儿童从发展的观点看是不利的,会造成儿童智力发展的障碍,开始某种教学,必须智力发展的障碍,开始某种教学,必须以成熟和教育为前提,更重要的是教学以成熟和教育为前提,更重要的是教学必须建立在正在开始心理机能的基础上,必须建立在正在开始心理机能的基础上,走在心理机能形成的前面走在心理机能形成的前面 教育与心理发展的关系教育与心理发展的关系教育因素对个体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影响,教育因素对个体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因此,我们把它单独列出来因此,我们把它单独列出来1. 1. 教育具有引导和促进心理发展的作用教育具有引导和促进心理发展的作用2. 2. 教育的效果也取决于选择启发的时期教育的效果也取决于选择启发的时期 佳年龄时期,也称发展关键期佳年龄时期,也称发展关键期3. 3. 教材和教法应适合儿童的认知发展规律教材和教法应适合儿童的认知发展规律 合适的教材与适宜的方法合适的教材与适宜的方法 (四)提出内化学说(四)提出内化学说 学生通过教学便使人类经验内化为学生通过教学便使人类经验内化为儿童自身的内部财富。

      儿童自身的内部财富 §§ 2—4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 (一一) )发展的实质与原因发展的实质与原因 心理、智力、思维既不是起源于先天的成熟,心理、智力、思维既不是起源于先天的成熟,也不是起源于后天的经验,而是起源于主体的也不是起源于后天的经验,而是起源于主体的动作,这种动作的本质是主体对客体的适应,动作,这种动作的本质是主体对客体的适应,主体对客体的适应,乃是心理发展的真正原因主体对客体的适应,乃是心理发展的真正原因适应的本质是机体与环境的平衡适应的本质是机体与环境的平衡 适应通过两种形式实现:一是同化,另一是顺适应通过两种形式实现:一是同化,另一是顺应 [瑞士瑞士]皮亚杰皮亚杰((Jean Piaget,,1896—1980)) (二)儿童心理发展的结构(二)儿童心理发展的结构 认为心理结构的发展涉及图式、同化、顺应、认为心理结构的发展涉及图式、同化、顺应、平衡 图式图式:动作的结构或组织,这些动作在相:动作的结构或组织,这些动作在相同或类似环境中由于不断重复而得到迁移和概同或类似环境中由于不断重复而得到迁移和概括图式最先来源于先天遗传。

      括图式最先来源于先天遗传 同化同化:把环境因素纳入机体已有的图式或:把环境因素纳入机体已有的图式或结构之中,以加强和丰富主体的动作结构之中,以加强和丰富主体的动作 顺应顺应:促进创立新图式或调整原有图式促进创立新图式或调整原有图式 平衡平衡:同化作用和顺应作用两种机能的平:同化作用和顺应作用两种机能的平衡 (三)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因素(三)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因素n成熟成熟n物理环境物理环境n社会环境社会环境n平衡平衡 ( (四四) ) 儿童心理或思维发展的四个阶段儿童心理或思维发展的四个阶段n感知运动阶段(感知运动阶段(0~20~2岁)岁)n前运算阶段(前运算阶段(2~72~7岁)岁)n具体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7~127~12岁)岁)n形式运算阶段(形式运算阶段(12~1512~15岁)岁) 四个阶段四个阶段1-21-2n感知运动阶段(感知运动阶段(0 0--2 2岁)这个时期的儿童主要岁)这个时期的儿童主要凭感知运动手段反映外界刺激,直辖市直辖市凭感知运动手段反映外界刺激,直辖市直辖市并适应外界环境,其智力处于感知运动水平;并适应外界环境,其智力处于感知运动水平;n前运算思维阶段(前运算思维阶段(2 2--7 7岁)从这个时期开始,岁)从这个时期开始,儿童具有表象思维,有运用符号的能力,其智儿童具有表象思维,有运用符号的能力,其智力活动处于表象水平;力活动处于表象水平; 四个阶段四个阶段3-43-4n具体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7 7--1212岁)这个时期儿童的认岁)这个时期儿童的认知能力摆脱知觉的局限,获得概念的稳定性,知能力摆脱知觉的局限,获得概念的稳定性,达到守恒。

      对具体问题可以进行逻辑运算,思达到守恒对具体问题可以进行逻辑运算,思维具有可逆性其智力活动处于获得概念稳定维具有可逆性其智力活动处于获得概念稳定性,进行逻辑思维阶段;性,进行逻辑思维阶段;n形式运算阶段(形式运算阶段(1212--1515岁)这个时期儿童的思岁)这个时期儿童的思维形式能够从具体内容中解放出来,能够提出维形式能够从具体内容中解放出来,能够提出假设,凭代理演绎推理、归纳推理解决抽象问假设,凭代理演绎推理、归纳推理解决抽象问题活动达到抽象思维阶段活动达到抽象思维阶段 新皮亚杰主义的简述新皮亚杰主义的简述n对皮亚杰的研究方法和研究结果进行修对皮亚杰的研究方法和研究结果进行修订订n信息加工理论与皮亚杰理论结合促其发信息加工理论与皮亚杰理论结合促其发展n日内瓦学派本身的变革日内瓦学派本身的变革 §§ 2—5 朱智贤的心理发展观朱智贤的心理发展观(一)探讨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问题(一)探讨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问题 1.1.先天与后天的关系先天与后天的关系 2.2.内因与外因的关系内因与外因的关系 3.3.教育与发展的关系教育与发展的关系教育反复实践领会、掌握知识、经验不断内化发展 [中国中国] 朱智贤朱智贤(1902—1991) 朱智贤的心理发展观朱智贤的心理发展观(二)强调用系统的观点研究心理学(二)强调用系统的观点研究心理学 1.1.将心理作为一个开放的自组织系统来研将心理作为一个开放的自组织系统来研究。

      究 2.2.系统的分析各种心理发展的研究类型系统的分析各种心理发展的研究类型三)提出坚持在教育实践中研究中国化(三)提出坚持在教育实践中研究中国化 的发展心理学的发展心理学 第三章第三章 发展心理学研究方法发展心理学研究方法n§§ 3 3——1 1 发展心理学研究概述发展心理学研究概述n§§ 3 3——2 2 发展心理学的研究方式发展心理学的研究方式n§§ 3 3——3 3 发展心理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发展心理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思考题思考题n1.发展心理学研究的功能和基本原则有.发展心理学研究的功能和基本原则有哪些?哪些?n2.发展心理学有哪些研究方式和方法?.发展心理学有哪些研究方式和方法?n3.发展心理学研究方法发展的新趋势如.发展心理学研究方法发展的新趋势如何?何? §§ 3—1 发展心理学研究概述发展心理学研究概述一、发展心理研究的功能一、发展心理研究的功能 发展心理学研究的主要功能有四个:发展心理学研究的主要功能有四个: 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 二、发展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原则二、发展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原则 发展心理学的研究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这些原发展心理学的研究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这些原则为研究的科学性所必需。

      则为研究的科学性所必需n1. 客观性原则客观性原则 客观性要求研究者要尽可能地把握所揭示的心理客观性要求研究者要尽可能地把握所揭示的心理现象的客观性和对心理现象解释的客观性标准现象的客观性和对心理现象解释的客观性标准n2. 能动性原则能动性原则 研究的对象是活生生的人的心理活动的发展和研究的对象是活生生的人的心理活动的发展和变化,他们要作出自己的选择,接受外来的影响,变化,他们要作出自己的选择,接受外来的影响,并主动地加以反映并主动地加以反映 n3、整体性和相互联系性原则、整体性和相互联系性原则 心理活动具有整体性,各种因素之间是相互联系心理活动具有整体性,各种因素之间是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和相互作用的 n4、教育性原则、教育性原则 发展心理学研究一定要符合教育的要求,不应该发展心理学研究一定要符合教育的要求,不应该采取任何对被试者身心发展不利的措施;不允许向采取任何对被试者身心发展不利的措施;不允许向被试者出示跟教育目的任务相矛盾的问题、作业和被试者出示跟教育目的任务相矛盾的问题、作业和图片材料;更不允许有与道德教育相违背的各种形图片材料;更不允许有与道德教育相违背的各种形式的现象出现。

      式的现象出现 §§ 3 —2 发展心理学的研究方式发展心理学的研究方式 纵向研究和横断研究是发展心理学研究设计的两种主纵向研究和横断研究是发展心理学研究设计的两种主要方式n1. 纵向研究纵向研究 纵向研究过程中研究者按照实验设计,安排每隔一定纵向研究过程中研究者按照实验设计,安排每隔一定的时间就要按时去考察同一些个体,以得到他们的心的时间就要按时去考察同一些个体,以得到他们的心理活动随时间的进展而发生的变化信息理活动随时间的进展而发生的变化信息n2. 横断研究横断研究 横断研究是在同一时间内考查不同年龄组群被试者的横断研究是在同一时间内考查不同年龄组群被试者的心理发展特点和水平,并进行横向比较心理发展特点和水平,并进行横向比较 n3. 纵向与横断相结合的研究(聚合交叉研究)纵向与横断相结合的研究(聚合交叉研究) 为了弥补纵向和横断研究的不足之处而取其所长,研为了弥补纵向和横断研究的不足之处而取其所长,研究者们也采用两种方式相结合的设计究者们也采用两种方式相结合的设计 §§ 3—3 发展心理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发展心理学研究的基本方法n一、观察法一、观察法 观察法是有目的、有计划地通过观察记录被试者的言语和行为观察法是有目的、有计划地通过观察记录被试者的言语和行为表现,并以此为依据分析心理发展特征和规律的研究方法。

      表现,并以此为依据分析心理发展特征和规律的研究方法 Ø优点是所得材料比较客观、真实,因为是在自然生活和活动条优点是所得材料比较客观、真实,因为是在自然生活和活动条件下进行观察,所以对言语表达和行为操作有困难者较为适宜,件下进行观察,所以对言语表达和行为操作有困难者较为适宜,如婴幼儿、弱智儿童或其他心理障碍者如婴幼儿、弱智儿童或其他心理障碍者Ø缺点是不容易控制条件,有时可能观察不到所要求的行为,也缺点是不容易控制条件,有时可能观察不到所要求的行为,也不易深入到内部过程,有时观察到的行为表现可能的自于偶然不易深入到内部过程,有时观察到的行为表现可能的自于偶然Ø观察法可以直接观察和间接观察观察法可以直接观察和间接观察①①直接观察:由研究者直接直接观察:由研究者直接观察受试者的外部行为,以了解他们的心理活动观察受试者的外部行为,以了解他们的心理活动②②间接观察:间接观察:研究者不必直接见到被试者,而是通过某种媒介了解被试者,研究者不必直接见到被试者,而是通过某种媒介了解被试者,以取得心理发展资料的观察法可以统称为间接观察法以取得心理发展资料的观察法可以统称为间接观察法 研究方法研究方法二、二、 访谈法与临床法访谈法与临床法n①①访谈法是通过口头交谈了解、收集被研究者访谈法是通过口头交谈了解、收集被研究者有关心理发展和问题的资料的一种方法。

      有关心理发展和问题的资料的一种方法n②②临床法是皮亚杰率先卓有成效地运用的研究临床法是皮亚杰率先卓有成效地运用的研究方法实际上是谈话法、观察法和实验法的综方法实际上是谈话法、观察法和实验法的综合运用第一步由主试提出任务,由被试者回合运用第一步由主试提出任务,由被试者回答,主试者根据回答情况进一步提出问题,以答,主试者根据回答情况进一步提出问题,以深入了解儿童未能表达出的心理活动深入了解儿童未能表达出的心理活动 研究方法研究方法三、问卷法三、问卷法n 研究者用统一、严格设计的问卷,来收研究者用统一、严格设计的问卷,来收集儿童心理和行为的数据资料的一种研集儿童心理和行为的数据资料的一种研究方法 研究方法研究方法四、测验法四、测验法 n 通过测验量表来研究儿童心理发展规律通过测验量表来研究儿童心理发展规律的一种方法,即采用标准化的题目,按的一种方法,即采用标准化的题目,按照规定程序,通过测量的方法收集数据照规定程序,通过测量的方法收集数据资料 研究方法研究方法五、实验法五、实验法n 实验法要求安排一定的情景,严格控实验法要求安排一定的情景,严格控制条件,使其中的各种条件保持不变,制条件,使其中的各种条件保持不变,只变化某一条件(自变量),以探查心只变化某一条件(自变量),以探查心理变化(因变量)。

      理变化(因变量)n 一般实验法需设实验组和控制组,以一般实验法需设实验组和控制组,以进行比较进行比较n 通常分为实验室实验和自然实验通常分为实验室实验和自然实验  §§ 3—4 发展心理学研究方法发展的新趋势发展心理学研究方法发展的新趋势n研究思路的生态化研究思路的生态化n研究方式的跨学科和跨文化特点研究方式的跨学科和跨文化特点n研究方法的综合化和手段的现代化研究方法的综合化和手段的现代化n多元统计的大量采用多元统计的大量采用n计算机的广泛运用计算机的广泛运用 发展心理学与你发展心理学与你n了解自己了解自己, ,用发展的眼光看到自己用发展的眼光看到自己 * * 宝宝是从哪里来?宝宝是从哪里来? * * 青春期的性心理青春期的性心理 * * 大学时间的人际交往与恋爱大学时间的人际交往与恋爱 * * 今后的路怎么走适合自己的发展今后的路怎么走适合自己的发展n了解他人了解他人, ,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他人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他人n为人群提供适宜他们心理特征的服务为人群提供适宜他们心理特征的服务 在发展中体验,在体验中发展在发展中体验,在体验中发展. 。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相关文档
      2025年大唐华北电力试验研究院内蒙分部(呼和浩特)招聘笔试高频考点题库考试试题.docx 2025年黑龙江齐齐哈尔克山县嘉暖热电有限公司招聘公笔试高频考点题库考试试题【含答案】.docx 2025年配电安规通用部分(重点人员)模拟(100题)【含答案】.docx 2025年“才聚齐鲁成就未来”山东省国控建筑材料工业设计笔试高频考点题库考试试题【含答案】.docx 2025年贵州汇智达人力资源服务有限公司招聘笔试高频考点题库考试试题【含答案】.docx 2025年“才聚齐鲁成就未来”山东黄金集团井下技能工人招笔试高频考点题库考试试题【含答案】.docx 2025年重庆市合川瑞山中学教师招聘考试笔试试题【含答案】.docx 2025年行政执法资格认证通用法律知识考试复习题【含答案】.docx 2025年辅警考试模拟试题(100题)【含答案】.docx 2025年安徽铜陵县枞阳县供销投资有限公司招聘工作人员笔试考试试题【含答案】.docx 2025年重庆市辅警考试模拟试题(100题)【含答案】.docx 2025年重庆市大足区国衡商贸股份有限公司招聘劳务派遣制笔试高频考点题库考试试题【含答案】.docx 2025年《物业管理师》三级模拟试题(110题)【含答案】.docx 2025年青河县高校毕业生“三支一扶”计划招募考试笔试试题【含答案】.docx 2025年成都市西体路小学校教师招聘考试笔试试题.docx 2025年北京青年政治学院招聘考试笔试试题.docx 2025年成都市青白江区九所学校招聘教师考试笔试试题.docx 2025年成都市海滨小学校教师招聘考试笔试试题.docx 2025年成都市郫都区教育局下属学校招聘教师考试笔试试题.docx 2025年佛山市南海区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笔试试题.docx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