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年统编版《社会历史的决定性基础》教案5.docx
3页统编版《社会历史的决定性基础》教案5 教学目标:1.通过了解恩格斯写作此文的社会背景,来认识其针对性,进而明确本文旨在回答该如何正确理解“社会历史的决定性基础”据此通读文章,把握其逻辑结构2.抓住围绕“经济关系”的一系列主要概念及体现概念间逻辑关系的重要关联词语,准确理解“经济关系”中的“技术”对包括“科学”在内的“上层建筑”的决定性基础作用教学重点:1.理解“经济关系”中的“技术”对包括“科学”在内的“上层建筑”的决定性基础作用2.理解“科学”对“技术”的依赖性,“技术”对“科学”的巨大推动作用教学难点:理解围绕“经济关系”的一系列主要概念,把握这些概念间的逻辑关系教学过程时间 教学环节 主要师生活动1.老师提出问题:“看到本文题目后,我们自然要问‘社会历史的决定性基础’是什么呢?”并引导学生阅读“必修下”《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一文的相关内容2.学生阅读文段,思考回答此问题:社会历史的决定性基础是经济关系3.老师指出《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一文写于1883年,比此文早10年进而提出问题:“早在1846年,马克思就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提出了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概念,并阐释了二者间的关系。
在这一观点提出近50年,马克思逝世10年后,恩格斯为什么又要提出这一问题呢?”并引导学生阅读《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的相关内容,了解本文的写作背景及现实针对性4.学生阅读相关文段,思考回答这一问题写作背景:马克思逝世后,由于一些资产阶级理论家的歪曲,工人运动中和思想界出现了一些错误的认识,主要表现为把历史唯物主义庸俗化甚至加以歪曲把马克思关于经济因素决定性基础作用的观点歪曲为“经济决定论”的错误观点;歪曲为“经济是制约历史发展的唯一因素”认为经济因素中的技术依赖于科学现实针对性:本文正是为澄清对“马克思关于经济因素决定性作用”观点的歪曲而写的,是在说明该如何准确理解“社会历史的决定性基础是经济关系”这一观点,并不是回答“社会历史的决定性基础”是什么 第 3 页 共 3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