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农村中小学素质教育难以落实的原因分析.docx
5页农村中小学素质教育难以落实的原因分析 Reference:素质教育在中国教育界实施多年,而实践中收效甚微原因何在?本文从教育机制、地方政府、社会大环境、家庭小气候、教师职业认同度、教育设施五方面进行了分析,期盼素质教育早日在农村中小学实现Keys:农村中小学;素质教育;原因分析从1999年,我国就开始在义务教育阶段全面推行素质教育2000年开始大规模地对基础教育课程进行改革实践到2005年秋季,全国范围内的小学、初中全部实施了新课程但是在现实生活中,素质教育改革在不少地方都遇到了瓶颈,甚至在一些农村中小学沦为一句空话,这是为什么呢?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努力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在各方面条件都很成熟的城镇学校,实施起来并不困难,但在教育教学设备还不完善,师资力量严重短缺的农村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就显得举步维艰,困难重重纵观所有问题,导致农村素质教育难以真正落实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一、教育机制不完善在所有的问题中,这是至关重要的一环教育机制是广大农村教师进行教学的指挥棒没有完善的教育机制,空喊素质教育的口号便毫无意义广大教师辛勤工作为了什么,若说是一种社会责任感,毫无疑问有这一点。
但教师毕竟也是普通人,服从领导,顺应时务也不是太过分的事政府的评价机制不变,或不能从根本上转变,抑或流于形式,都很难彻底改变农村教师的教育思想教育机制的主要问题存在于:1、教育督导评估制度的彻底改革;2、升学考试制度的改革;3、学校领导的选拔与任用;4、学校内部管理体制二、地方政府急功近利近几十年来我国农村教育事业得到了极大地发展,但是从整体上来看,农村教育仍然比较薄弱,城乡之间的教育差距还比较大,而且这种差距还有进一步拉大的趋势农村教育的落后状况虽然有客观原因(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落后等等),但也和我们长期以来对农村教育的发展重视不够有一定关系教育的迟效性也使得不少地方党政领导更注重经济发展而不是农村教育,即使一时对教育有所投入,也希望一时能见效益地方政府官员把教育当作自己中心工作的附属品或显效政绩来抓,而不是把它作为一项根本性的长期性的工作来看待三、社会大环境的不健康性因近几年农村已经解决温饱问题,有的已达小康水平,但农村的文化事业建设跟不上步伐,没有公共图书馆、文化室等等,而一些旧社会的陋习却死灰复燃,如赌博、嫖娼、暴力等很多农村家庭也可以拥有家庭影院,一些不良的影视作品进入农村家庭,特别是一些港台暴力片对孩子产生了不良的影响。
近年,一些新生的不良事物进一步影响农村社会,六合彩的泛滥,不良网络的腐蚀,使农村孩子接受好的教育更是四面楚歌四、家庭小环境的放任家庭教育其实也是社会原因的一个缩影很多农村孩子的家长长年累月在外打工,如我校初二、一班学生中有85%的学生家长就长期在外打工孩子在家中没人管教,饱食终日,无所事事,除了看电视、录像,便是游手好闲在我国广大农村,特别是经济贫困的农村山区,劳务输出已经成为农民致富图发展的一条重要途径,也成为他们供子女上学的重要经济来源一些打工族将孩子或留给父母,或托付给亲戚朋友,甚至让孩子独自留在家中这些“留守孩子”因缺乏父母的关爱和培养,往往容易患上种种心理病症,如性格孤僻、感情脆弱、自暴自弃;读书上进的观念淡薄,认为读书无用,或是看到父母也没读什么书,同样天南地北挣钱,于是厌学甚至逃学:而一些外出打工的父母由于不在孩子身边而对孩子产生负疚心理,在物质方面尽量满足孩子的要求;一些孩子还因为没了约束,养成自由散漫的习气,进桌球室、网吧和游戏厅,喜欢在逃学中找乐趣,有些孩子成为日不进校、夜不归宿的流浪汉,当长辈和老师对他们进行批评教育时,他们往往用出走、自杀等过激行为方式来回应,有的甚至拉帮结派形成违法乱纪之事。
在实际教育管理“留守孩子”过程中,学校家庭面临着许多棘手的问题,其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家长的溺爱放纵,难于教育外出打工的家长,难得回家一次在家时,就恨不得把全身心的爱都给孩子孩子要干什么就给什么,对他们百依百顺,溺爱放纵于是学校有规、有矩、有度,与家长的溺爱发生强烈的碰撞,以致学校教育难二是“留守孩子”的监护人大多是爷爷奶奶级的亲人,隔代管教,爷爷奶奶没能给孩子现代的素质三是对于“留守孩子”的教育,由于缺少家庭的有效管教,也难以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不能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一些在外打工的家长甚至认为不读书也容易找活干,不知道孩子知识素质的提高对整个人类社会的重要,鼠目寸光地认为孩子不读书去打工也不赖五、教师职业认同度的制约“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素质教育的实施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素质的高低对素质教育会产生直接影响按理说,教师的人选就应该好中选好,优中选优,但由于长期以来,教师地位不高,受人歧视,教师行业缺乏对人才的吸引力,没有挑选的余地,造成教师职业认同度不高教师职业认同现状的原因分析:1、职业认识影响教师的职业责任感我国传统的价值观一直强调教师的奉献精神,时时处处强化教师的奉献意识与社会责任。
另一方面,教师普遍认识到教师职业在学生成长和发展中的重要性,认识到教育是塑造人灵魂的职业,因此,在教育活动中有积极的情感体验,对自己工作的成就期望值高,把自己的职业当成是自我价值实现的需要,具有坚定的职业意志和主动发展的愿望2、职业压力与职业条件影响教师的职业认同虽然绝大多数教师认识到教师职业的重要性,也觉得教师职业能够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但教师的职业认同度普遍不高影响教师职业认同的原因除了较强的职业责任心外还有职业的满意度和职业的幸福感3、职业认同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从调查数据可知,教师的职业认同在性别、年龄上存在着较为显著的差异与男教师相比,女教师更愿意在职业活动中投入时间与精力,表现出更高程度的职业认同而在年龄差异上,35岁以上的教师表现出更多地对工作的不满和较低程度的职业认同六、落后的教育设施的阻碍教育是前瞻性的事业,它培养的是未来的人才,这就要求教育设施一定要赶上教育的发展要求,那种仅靠几本教学书籍,几支粉笔培养人才的时代已一去不复返了然而,当前许多农村学校的教育设施让人担忧,,近年来,许多农村学校的教育教学设施的配置状况较前虽然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但与时代向教育提出的新的要求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特别是在现有设施的有效利用方面仍存在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
拿我们学校来说,学生活动场地狭窄,现在提倡健康重要,要求学生每天至少一小时的体育锻炼时间,没场地学生怎么锻炼?必备的教学用具及实验器材缺乏,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只能进行部分演示实验,当然就更没条件进行学生实验了,没条件做的实验,只能由教师讲解,可想而知,这如何去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如何培养学生的能力?学生一天除了学习书本知识以外就无所涉及了,素质教育又从何谈起呢?素质教育势在必行,而影响素质教育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我们只有追本溯源,标本兼治,才能使素质教育真正得以实施,才能使教育走上正常轨道Reference:[1]康晓晴,素质教育的现实冲突及原因探讨.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08,09.[2]任金平,王艳文,姚素玲,浅析素质教育进展缓慢之原因[J].中国科技信息2006, 24. -全文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