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内蒙访古教案c.pdf

8页
  • 卖家[上传人]:飞***
  • 文档编号:53186737
  • 上传时间:2018-08-28
  • 文档格式:PDF
  • 文档大小:10.21KB
  • / 8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内蒙访古》教案一、教学目的 : 1.学习围绕中心组织材料的写法,学习引用文献资料,有叙有议的写法;2.引导学生体会课文中所表达的爱国主义精神和珍视民族传统的感情二、教学重点、难点 : 1.重点: 第一节中的“赵长城”突出赵武灵王的文治武功,第二节的“昭君青冢”2.难点: 史料和观点的统一三、教学时数 : 两课时四、教学步骤 : 第一课时一、字词注音 : 迥 jiǒ ng(远) 囿 yò u(养动物的园子 ) 朐 qú (临朐,地名 ) 邪 y?(名)单于 chá n yú (匈奴君主的称号 ) 塞? sā i(塞子)? sà i(边塞)? sa(用于某些合成词中 ) 词语补释 : *迥乎不同:形容差别很大迥乎:显然 P95注②*屏障:像屏风那样遮挡着的东西 (多指山岭、岛屿等 )苑囿:古代帝王及贵族养禽兽、种植林木的地方P96注①*恩赐:原指封建统治者为笼络人心而给予赏赐,今指因怜悯而施舍绵亘:接连不断亘 :gan 空间或时间上延续不断沸腾:此处是不可遏制的意思镂空:雕刻出穿透物体的花纹或文字镂lò u 雕刻遮断:遮盖阻断款塞: 叩塞门款 : 叩P100注⑾二、作者简介 : 翦伯赞 (18981968)我国著名的马克思主义历史学家,湖南桃源人,维吾尔族。

      生平著述甚多,文化大革命期间,惨遭林彪、“四人帮”迫害致死,粉碎“四人帮”以后,始得平反昭雪著作有《中国史纲要》 《历史问题论丛》《翦伯赞历史论文选集》 三、题解《内蒙访古》最早发表于1961 年 12 月 13 日的《人民日报》,后收于文物出版社出的《内蒙访古》集子中,1961 年夏,作者和范文澜、吕振羽等应乌兰夫(当时的内蒙古自治区党委书记)的邀请,访问了对史学家富有诱惑力的内蒙,历时2 个月,行程 15000 余里归来后,作者欣然挥笔写下了这篇别具风格的访古记四、阅读研习“一段最古的长城” (出示《内蒙访古》示意图)1.讨论这段文字的思路;明确:由乘火车起程进入“古之塞外”说起,依次介绍了如今的塞外景色,大青山南北两边自然环境的不同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历史上的纷争,很自然地引出了赵长城, 最终对修筑赵长城的领导者赵武灵王进行了有理有据的高度评价2.作者通过这一短文,究竟要表现他的什么思想呢?明确:在原文中寻找关键语句来概括:“敢于这样做的人 (赵武灵王),难道不是一个英雄吗?可以肯定说是一个英雄,一个大大的英雄”3.抽学生读①~②段,概括这两小段所写内容明确:写所见:广阔而肥沃的塞外田野。

      4.抽学生读③~⑤段,并概括其内容明确:写所见:大青山两麓的自然环境5.集体朗读⑥~⑦段,概括作者的感受明确:写看法:历史上民族纷争的原因6.男生齐读⑧~⑨段,概括作者所见明确:写所见:处在争夺焦点上的赵长城遗址7.女生齐读⑨~ ? 段,概括作者的看法明确:写看法:赵武灵王无愧于英雄的称号8.认真阅读文章第⑦段回答如下问题:(1)给这段文字加一个恰当的标题明确:兵家必争之地2)概括这段文字的中心思想明确:阴山以南沃野的战略意义3)划分层次并写出各层大意明确:可分两层第一层:对匈奴的战略意义;第二层:对汉族的战略意义4)体会这段文字在本文中的作用明确:起承上启下的作用,既是对前面几节关于大青山描述的总括,又为下文写赵长城作了必要的铺垫9.体会修长城和“胡服骑射”二者之间的内在联系?明确:修长城是一种战备手段, 目的是抵御外族入侵, 是 “防胡入侵”,维护和平环境;而“胡服骑射”则是“学胡自强”,突破了狭隘的民族偏见,虚心学习和借鉴别人的成功之处,这恰恰是从两个不同的侧面反映了赵武灵王能正确处理民族间的关系其中作者对其褒扬之情溢于言表10.用所谓“通过 ,, 说明 ,, ”的语言形式,更加简炼地概括本部分的要点。

      明确:作者通过一段最古长城的游览,说明了自己对赵武灵王的肯定和称赞的观点五、布置作业在理清作者思路的基础上, 重点概括了各段的内容要点, 概括中注意利用原文中的关键词, 也可根据文章内容紧缩关键词,然后相连组合概括另外,通过分析文章表达方式,也有利于对文章内容要点进行概括,试以本节中的一段议论为例, 分析记叙是怎样为议论服务的?第二课时[教学要点 ] 检查作业完成情况,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继续深入分析“在大青山下”部分, 作为概括作者写作意图的基础,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概括能力,最后指明概括的方法及目的[教学步骤 ] 一、导入前面访问大青山上一段最古的长城,领略了赵武灵王的英雄风采今天,我们再来到大青山下,从古城堡遗址的废墟里寻觅古人的身影,启示今人的思考首先抽查上节作业完成情况, 并明确:作者赞颂赵武灵王是个 “大大的英雄”,赞扬他敢于同传统习惯和保守思想开战,这之前有一段记叙,以秦始皇和赵武灵王修的两段长城为例,从工程规模、物质和技术条件以及民心向背等方面作比较,说明赵武灵王的英明, 使作者后面的议论有了充分的事实依据二、研习新课,导读“在大青山下”一节1.速读“在大青山下”一节,讨论这节的写作思路。

      明确:这部分共14 个自然段,主要写了汉代城堡和昭君墓写汉代城堡,首先从古堡遗址写起,详细介绍了遗址的分布情况,接着引用史料,阐明建筑古堡的目的, 最后用古堡所占的战略位置和遗址发掘情况加以印证写昭君墓则主要从其意义、位置、数目等方面叙述并得出“和亲政策比战争政策总要好得多”的看法2.作者究竟要表现他的什么思想呢?明确:在原文中找出关键语句: “在我看来,和亲政策比战争政策总要好得多3.速度①~⑨自然段,讨论如下问题;(1)分析第②段中叙、议之间的联系明确: 先总说 “在阴山南北麓发现了许多古城遗址, 至少有二十几处”,这是交待城堡遗址数目,然后叙述这些遗址得煮城年代、分布情况,并用“特别是” 强调呼和浩特市北得蜈蚣坝和包头市北得大青山与乌拉山之间的缺口两处城堡之多,最后据此得结论:“大概这两个峪口是古代游牧民族,特别是汉代匈奴人进入中原的主要通路”“汉王朝在阴山一带的战略部署,至少有三道防线”2)速度③~④段,概括其主要内容明确:第③段引述史书、介绍汉代在阴山以北筑城堡的情况第④段考证了汉代光禄城的遗址, 印证了第②段中关于汉朝在阴山北麓筑城设置第一道防线的推断3)讨论第②~④段在文中的作用明确:它以充分的材料概述了汉代城堡的分布,从一个侧面向读者展示了这一地区民族关系紧张时期的斗争风云,这也是对第一部分中提到大青山南麓沃野“经常是一个风浪最大的地方”的生动照应。

      第④段中谈到呼韩邪单于“款塞入朝” ,元帝从阴山以北城堡撤军,又是为后文作者肯定和亲政策张本4)第⑤~⑦段和②~④段记叙的角度有何不同?明确:第②~④段从引用史书记载, 从总的方面说明阴山南北汉代城堡的情况,作者并未实地寻访第⑤~⑦段,是作者亲自浏览了两处汉代城堡遗址情况5)讨论第⑧~⑨段在全文中的作用明确:通过对呼和浩特市附近塔布土拉罕和包头市附近麻池乡的两个汉城遗址的实地考察,得出两个结论:其一,修筑这些古城是处于军事原因;其二,阴山一带在民族关系紧张时期是战场,民族关系缓和时期则是重要的文化交流驿站战争时期文化交流驿站 战争时期文化交流和友好往来也未遮断 这既总结了以上关于阴山一带汉代城堡的记叙,同时,又自然地引出了下面作为“民族友好的历史纪念塔”昭君墓来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4.放录音:第⑩~ ? 段,讨论作者是如何分析昭君出塞这一历史事件的明确:作者通过先对昭君墓的意义、位置、数量叙写,在最后一段针对错误认识进行反驳, 首先提出在封建社会要建立民族之间的友好关系,不同于今天它主要靠统治阶级之间的和解,这种和解决定于双方力量的对比以及由此产生的封建关系的改善,而和亲就是改善封建关系的一种方式。

      又提出和亲政策有两种情况,一种是被迫的,另一种不是被迫的 昭君出塞没有任何被迫的情况,因而不应不分清红皂白加以反对 最后得出结论: 在封建时代还没有什么更好的方法可以取得民族之间的和解, 和亲政策比战争政策好得多 这段论述论点明确,论证严密,说理简明而透彻,并体现作者历史唯物主义得历史观5.讨论“一段最古的长城”和“在大青山下”两部分内容是如何组成一个整体的?明确:这两部分可谓“形联” “神系”浑然一体所谓“形联”是指作者以访古游踪为线索, 把各部分“有机”地串联起来 赵长城、汉城堡、昭君墓,位置从上到下,修建时间有先有后,作者依据时空关系把它们联系起来三、概述本文的主体思想明确:文章以访古的游踪为线索,通过对自然环境、地理条件、历史人物、历史条件以及残存古迹的记叙、描写和评论,肯定了抗击侵略、保卫国家的正义行为,强调要促进各民族文化交流,加强民族团结,表达了作者关于正确处理民族关系的思想四、小结我们在理清作者思路、 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 重点学习了对文章内容要点的概括 概括的方法多种多样, 但无固定方法在阅读中,操作上可借助课文有关词句概括要点也可借助标志语进行课文结构层次概括但必须明确概括的目的:一是正确理解内容;二是准确表述文章的内容。

      五、布置作业完成课后练习。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