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公共艺术-美术篇》设计表现-第六章ppt课件.ppt

40页
  • 卖家[上传人]:des****85
  • 文档编号:236271237
  • 上传时间:2022-01-07
  • 文档格式:PPT
  • 文档大小:28.16MB
  • / 40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第 1 页第六章 设计表现目录页 第 2 页第一节 透视与构图过渡页1.1.透透视视视视2.2.构构图图图图 第 3 页第一节透视与构图1 1透视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现象:同样宽的道路越远越窄,同样高的树木越远越矮,最后消失不见了这就是透视现象用专业化的语言来说,透视是人的视觉器官对立体物体产生的视觉反映,属于视觉现象,如图6-1所示图 6-1 生活中的透视现象 第 4 页第一节透视与构图1 1透视透视术语,如图6-2所示视点:画者眼睛的位置画面:将景物透过透明面形成的物象绘出来的媒介基面:景物投到画面的水平面,画面与基面成90°视线:视点投射到物体上的直线心点:画者眼睛正对视平线上的点中视线:由视点投射到物体上的任何一条直线均为视线,其中投射到正前方的视线为中视线,中视线始终垂直于画面基线:画面与地面的交界线提示 第 5 页第一节透视与构图视平线:与地平线重合的线消失点:物体由近及远产生透视变化,集中消失的点1 1透视提示图 6-2 透视术语 第 6 页第一节透视与构图平行透视即一点透视当一个立方体正对着我们,它的上下两条边界与视平线平行时,其消失点只有一个,恰好与心点在同一个位置。

      1 1透视(一)平行透视图 6-3 平行透视画法及手绘效果图 平行透视相对比较稳重,立方体中只有一个消失点,即心点,与画面垂直的线无限延长后 都将消失于心点,如图6-3所示 第 7 页第一节透视与构图成角透视即两点透视当一个立方体斜放在我们面前时,它的上下两条边的边界就产生了透视变化,其延长线分别消失在视平线上的两个点 1 1透视(二)成角透视图 6-4 成角透视画法及手绘效果图 其特点是:立方体的任何一个面都产生透视倾斜,与地面平行的线条延长线分别消失于视平线上的两个点,如图6-4所示 第 8 页第一节透视与构图倾斜透视也称三点透视在成角透视现象中,其上下方向的各边界与我们的视心线不垂直时,立方体各边延长线分别消失于三个点,如图6-5所示三点透视是人仰视或俯视时的观看角度1 1透视(三)倾斜透视图 6-5 三点透视画法及手绘效果图 第 9 页第一节透视与构图构图是将物体安排在画面中合适的位置,以及对各物体的组合关系进行优化调整构图的基本要求如下:① 物体在画面中的位置适中、大小合适,以显示画面的饱满感;② 物体安排主次分明、有疏有密、有变化;③ 物体重心要稳定,量感要均衡,如图6-6所示。

      2 2构图图 6-6 合理的构图 第 10 页第一节透视与构图常见的构图形式有三角形构图、直线构图、四边形构图、椭圆形构图、对角线构图和“S” 形构图,如图6-7所示2 2构图图 6-7 常见的构图形式 第 11 页第一节透视与构图2 2构图图 6-7 常见的构图形式 第 12 页第一节透视与构图课堂讨论构图2 2观察下列3张图片的构图形式,分析该构图是否合理、美观,并说一说这种构图形式给你什么样的心理感受 第 13 页第二节 比例与尺度过渡页1.1.比例比例2.2.尺度尺度 第 14 页第二节比例与尺度比例中包含着数学的秩序,它是物与物之间的相对度量关系数学比例关系中有一个很著名的比例—黄金分割,即将整体一分为二,较大部分与较小部分之比等于整体与较大部分之 比,即1∶0.618,这个比例被公认为是最能引起美感的比例1 1比例 第 15 页第二节比例与尺度黄金比例与斐波那契螺旋线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如图6-8所示斐波那契螺旋线是根据斐波那契数列画出来的螺旋曲线,也称黄金螺旋线这条曲线在很多设计中都能见到,其中最出名的莫过于苹果公司的logo该logo的设计正是采用半径分别为1,1,2,3,5,8,13的圆切割而成,如图6-9所示。

      1 1比例图 6-8 黄金分割 图 6-9 苹果公司 logo 运用黄金螺旋线进行设计 第 16 页第二节比例与尺度古希腊人发现,在人体比例中,黄金分割起着支配性的作用,如图6-10所示他们认为,不管是人类还是他们供奉的庙宇,都应该属于一种比较高级的宇宙秩序,因而黄金分割比例便反映在他们的绘画与庙宇建筑中1 1比例图 6-10 人体的黄金比例 第 17 页第二节比例与尺度1 1比例图 6-11 黄金分割比在绘画、雕塑和建筑中的运用黄金分割比例在文艺复兴时期及以后被广泛运用于欧洲的绘画、雕塑和建筑等美学创作中,这些作品给人以赏心悦目的视觉美感,如图6-11所示 第 18 页第二节比例与尺度课堂互动尺度2 2人不仅在形体中拥有完美的黄金比例,而且人的五官也有一个最美比例—三庭五眼,它是人的脸长与脸宽的一般标准比例,若不符合此比例, 就会与理想的脸型产生距离三庭是把脸的长度分为三等分,从前额发际线 至眉骨,从眉骨至鼻底,从鼻底至下颏,即各占脸长的1/3五眼以眼形长 度为单位,把脸的宽度分为五等分,两只眼睛之间有一只眼睛的间距,两眼 外侧至左右侧发际各为一只眼睛的间距,即各占比例的1/5,如图6-12所示。

      请与同桌面对面,互相观察对方的面部比例图 6-12 面部比例 第 19 页第二节比例与尺度2 2尺度尺度并不是度量上常说的尺寸,而是物与人(或其他易识别的不变要素)相比给人带来的心 理感受换句话说,就是指物的整体或局部给人的感觉与其真实大小之间的关系当我们观测一个要素的大小时,往往运用它周围已知大小的要素为度量的标准这些已知大小的要素可分 为两大类: (1)整体尺度与周围其他形式有关系的要素的尺寸2)人体尺度与人体尺寸和比例有关系的要素或空间的尺寸不同的尺度变化塑造不同的空间感受,根据心理感受的不同,尺度感大致可以分为: (1)自然尺度一般情况下,指人的视觉印象尺寸和真实尺寸是一致的情况,如图6-13所示 第 20 页第二节比例与尺度2 2尺度图 6-13 哈尔滨市斯大林公园的雕塑采用真实的人体尺寸,给人舒适、自然的感受 第 21 页第二节比例与尺度2 2尺度图 6-14 巴黎埃菲尔铁塔和北京天坛给人雄伟、壮观的视觉感受(2)雄伟尺度有时为了满足精神功能要求,或赋予建筑或空间以特殊的性格(纪念性),往往有意识地采用夸大的尺度,使建筑或空间的视觉尺寸超过真实尺寸,在感官上显得更大、更有力、更雄伟壮观,以此构成磅礴的气势,如图6-14所示。

      第 22 页第二节比例与尺度2 2尺度图 6-15 公园内的小火车给人亲切的感觉(3)亲切尺度物体的尺度与人体尺度相适应,且比实际适度较小的建筑或空间称为亲切尺度亲切尺度的空间形态活泼、多变,会产生一种自由的、非正规的亲切感,如图6-15所示 第 23 页第三节 光与影的表现过渡页1 1. . 三大面三大面3. 3. 光与影在建筑中的运用光与影在建筑中的运用2. 2. 五大五大调调调调 第 24 页第三节光与影的表现1 1三大面光与影是物体呈现立体感的两大重要因素有光才有影,只有在光照充足、影像清晰、对比强烈的情况下,物体空间感和质感才能表现得最好光太强、影太少,物体立体感较弱;光太弱、影太多,物体影像模糊,色彩灰暗素描中的黑白灰三大面是光与影作用下明暗变化规律的产物,主要指物体受到光照射后产生的亮面、灰面和暗面,如图6-16所示图 6-16 三大面 第 25 页第三节光与影的表现2 2五大调在日常生活中,光照在物体上呈现出来的明暗关系是渐变的,这种柔和的明暗关系统称为明暗调子它反映在物体上时是比较复杂的,具体的可以归纳为亮面、灰面、明暗交界线、反光和投影五大调,如图6-17所示。

      图 6-17 五大调 第 26 页第三节光与影的表现2 2五大调五大调的特点如下:☆亮面:包括高光部分,在光滑的物体表面高光呈现得较明显☆灰面:灰面的调子比亮面的色调稍暗☆明暗交界线:相对于整个物体来讲,明暗交界的调子最暗,它的形状 主要随着光照的角度和物体的外形所变化☆反光:反光属于物体的暗面,它紧跟在明暗交界线之后,色调比明暗 交界线亮,但又不能亮过亮面的色调☆投影:投影的色调要根据光照的强度和环境色调的明暗来决定,它主 要起衬托物体的作用提示 第 27 页第三节光与影的表现3 3光与影在建筑中的运用引光是将室外的自然光线引入建筑中,根据不同类型的光(如顺光、侧光、定光等),设计不同的采光口,被引入的光则会产生不同的效果图6-18所示安藤忠雄的“光之教堂”,是安藤忠雄“教堂三部曲”(风之教堂、水之教堂、光之教堂)中最为著名的一座图 6-18 安藤忠雄的“光之教堂” 第 28 页第三节光与影的表现3 3光与影在建筑中的运用透光主要是在建筑中使用各类透光材料,如玻璃、透光树脂板等,将自然光引入室内图6-19所示东京Prada旗舰店,其外墙由数以百计的菱形玻璃框格组成图 6-19 东京 Prada 旗舰店的外部采用外凸的透明玻璃罩,使室内景象产生幻化的光影效果 第 29 页第三节光与影的表现3 3光与影在建筑中的运用反射光主要是设计者利用一些反射材料,将室外光线反射到室内,图6-20所示是刘家琨设计的鹿野苑石刻博物馆。

      博物馆内的窗户很少,大部分光线都是通过室内粗糙的界面材质反射进入的,反射后光线十分柔和,这种设计营造出一种安静舒适的氛围图 6-20 鹿野苑石刻博物馆 第 30 页第三节光与影的表现3 3光与影在建筑中的运用需要注意的是,在建筑中对光影的设计,需要遵循以下原则:首先,要考虑均衡和稳定的原则人依靠眼睛感受光影,只有稳定、均衡的光影,才能保证眼睛的安全、舒适,否则就会产生不良的体验其次,还要考虑对称和互补的原则单一形式的采光并不符合人居生态的自然化,而光与影的对称和互补则有助于建筑内部自然生态的形成最后,要讲究韵律和节奏感这是因为自然光的变化是具有节奏感和规律的,这种节奏感和规律性使人感受到自然的无限变幻因此,只有在遵循这些原则的情况下,才能设计出真正符合人类居住、带来身心愉悦体验的建筑 第 31 页第四节 材质与肌理过渡页1 1. . 基本概念基本概念2. 2. 材材质质质质肌理在不同肌理在不同设计领设计领设计领设计领 域的运用域的运用 第 32 页第四节材质与肌理1 1基本概念材质是材料本身的结构与组织,是材料的自然属性人通过视觉或触觉感受不同材料的表面特征,会引发不同的心理联想。

      如玻璃、钢材使人想起科技的现代感,木材、竹材使人想到 大自然的亲切与古朴等肌理是指物象的表面纹理,它是物象存在的表面形式在绘画、雕塑等传统艺术创作中, 肌理是一种形象化的艺术语言,如各种笔触、斧凿的痕迹、画面上的纹理等;在建筑、工业和平面等设计中,它被更多地定义为材料本身的质地和表面纹理,用来反映材料这一物象的表面特征肌理作为材料重要的形态特征之一,赋予了不同材料独特的个性,如木材的温润与纯朴,石材的硬朗与苍劲,玻璃的纯净与简洁 第 33 页第四节材质与肌理1.对天然肌理的运用 2 2材质肌理在不同设计领域的运用图 6-21 博鳌索菲特大酒店的大堂(局部)采用不同种类的天然大理石设计(一)室内设计中材质肌理的运用图6-21所示是博鳌索菲特大酒店的大堂(局部)设计师大面积地使用了不同种类的天然大理石饰面,经过精细加工后的石材表面显示出优美的色泽和纹理这种设计令整个大堂空间熠熠生辉,给人富丽堂皇、端庄大气的感觉 第 34 页第四节材质与肌理2.对人工肌理的运用 2 2材质肌理在不同设计领域的运用图 6-22 卫生间采用磨砂玻璃做隔断(一)室内设计中材质肌理的运用图6-22所示的家居卫生间隔断采用的就是磨砂玻璃,它既保证了使用者对空间私密性的心理需求,又不会令整个空间显得过于沉闷、拥挤。

      第 35 页第四节材质与肌理3.创造无原材料特征的新肌理 2 2材质肌理在不同设计领域的运用图 6-23 重复排列的盘子创造的视觉新肌理(一)室内设计中材质肌理的运用图6-23所示的是一家中式餐厅包间的墙面装饰设计,重复排列的 盘子失去了其原有的实用功能,而是被作为一种主观设计的肌理盘子的加入,既美化了界面, 又烘托了空间主题 第 36 页第四节材质与肌理1.肌理和材料 2 2材质肌理在不同设计领域的运用图 6-24 汽车的真皮座椅、仪表盘(二)产品设计中材质肌理的运用在汽车设计中,设计师充分利用真皮的肌理特性,使座椅给驾乘者一种柔软、舒适、 高贵的心理感受;仪表盘则充分发挥塑料或合金材料稳固、易成型的材料性能,给消费者以安全、现代化的心理感受,如图6-24所示 第 37 页第四节材质与肌理2.肌理和组织结构 2 2材质肌理在不同设计领域的运用图 6-25 音响表面的小圆孔肌理(二)产品设计中材质肌理的运用音响表面的许多小圆孔,就是通过选定圆形作为基本形进行重复排 列而构成的人工肌理,它既满足了使用要求,又丰富了产品造型,如图6-25所示 第 38 页第四节材质与肌理3.肌理和色彩2 2材质肌理在不同设计领域的运用图 6-26 Nest 恒温器(二)产品设计中材质肌理的运用在产品设计时,还可以通过不同的色彩来组织肌理,使其在产生不同视觉效果的同时,起到提醒、提示、强调的功能作用,如图6-26所示。

      第 39 页第四节材质与肌理4.肌理和功能 2 2材质肌理在不同设计领域的运用图 6-27 自行车车把的肌理设计(二)产品设计中材质肌理的运用一些产品的把手、握柄部分采用凹凸或粗糙的肌理设计,是为了增加把手与使用者手的摩擦力,使操作更加稳定、安全,如图6-27所示 第 40 页第四节材质与肌理2 2材质肌理在不同设计领域的运用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与人们审美品位的不断提高,新材料、新肌理也会不断涌现每个时代的审美标准都与相应的物质生活水平和文明程度密切相关一般而言,物质生活愈优越,文明程度愈高,人们的审美感受也愈敏锐、细腻因此,设计师们要针对不同时期、不同层次的人们对肌理美感的认知,不断地发现、创造符合审美需求的艺术肌理二)产品设计中材质肌理的运用 。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