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精品】浅谈道德与法律的关系.doc

5页
  • 卖家[上传人]:hh****pk
  • 文档编号:205277407
  • 上传时间:2021-10-28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54KB
  • / 5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浅谈道德与法律的关系【摘要】道德与法律犹如车之两轮,鸟之双翼不能把二者划分开来,在漫长的 历史演变过程中,道德与法律更是一个亘古不变的话题从原始社会,到封建社 会,再到现代社会国家机器与国家意识形态的结合实际上就是道德和法律的完美 契合通过历史演进的客观规律不难发现,从法律的产生,再到实现法治就是一 个道德和法律相互演进的过程而在漫长的历史进化过程中,儒家的伦理道德对 各个阶段各个时期中国的法制建设都具有极其重要的倡导意义关键词】:道德法律(一) 道德的概念:在一定的物质条件下,依靠内心信念,社会舆论和传统习惯 来维持的,借以评判人们的思想和行为的,关于善与恶,好与坏,优 与劣,光荣与耻辱,正义与邪恶,公正与偏见,诚实与虚伪,野蛮与 文明等观念、原则以及规范的综合体系可分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 以及婚姻家庭道德①(二) 法律的概念:法是有国家制定的或认可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其实施的,反 映着统治阶级意志的规范系统,这一意志的内容是由统治阶级的物质 生活条件决定的,它通过人们在相互关系中的权利,义务,确认,保 护和发展对统治阶级有利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②二:道德和法律的区别:法律和道德随同属于意识形态领域,有着密切的联系,但两者毕竟属于不同的规范体系和调控机制,有各自的性质和界定,无可避 免的存在着差别。

      一) 产生的条件不同;纵观中国社会历史的演进历程,原始社会没有现代意义上的法律,氏 族公社的大背景下首先产生的是道德规范和神秘的宗教禁忌,随着历 史发展,封建社会下国家机器的产生勾画了法律的雏形,终于在原始 社会末期,随着氏族制度的解体以及私有制度的产生、确立而出现 然而道德的产生则是与人类的产生则是与人类的产生同步,由最古老 的社会规范逐渐发展完善,经过历史沉淀来维系整个社会最基本的 规范,没有道德的约束,整个社会便没有了存在的依托法律的产生 以利益多元化和利益冲突普遍化为条件,道德的产生则是以社会中 的人际交往为条件本质不同;法律的本质是“他律”道德的本质是“自律”法律主要表现 在他的外在强制力上,而这一手段的作用形式就是国家机器而这些 强制手段往往具有一定的暴力色彩,如剥夺财产甚至生命可以对整 个社会形成-•种有形的威慑力,进而保障正常社会秩序的进行,迫使 其被动的遵从法律道德则是通过内心信念主观上来对自己的实践行 为做出自愿的约束,他无法借助外在的强制力进行,因为主观无法做 到与客观的真正调和,外在力量无法改变一个人的内心想法而道德 其实质是通过社会软文化的教育,引导,影响等自觉形成。

      单纯的是 一种心理认可,随时会因外物的变化而变化二) 表现形式不同;法律与道德在形式上都是主观的产物,集中体现统治阶级的意 志,通过统治阶级做出具体的立法规范强制地施加给社会成员,以维 护社会稳定,它是国家制定或认可的i种行为规范最直观的就是通 过具体的刑法,民法,商法等表现道德是人们在历史发展过程中自 发形成,是有条件的,具有历史性,地域性等特征他不需要某个强 制机构来对其做出明文约束他所确立的思想内容存在于人们的意识 世界具有抽象性,可感性三)调整范围不同;道德通过调解人们的内部意识,最终达到调解人们的外部行为的目的它的调节范围远比法律要宽泛许多,在道德的调解过程中有 些角落时无法用法律来做出具体的规范和调节的,比如人与人之间的 友情,亲情,爱情,在感情没有转化的更加具体之前很难用法律来衡 量法律虽然也考虑内在意识,但只要是合乎法律要求的行为规范, 法律则不会考虑其动机法律维护的只是外部的行为,对于思想犯罪 并不采取法律措施对其制裁四) 规范体系的构成不同:法律形成了严密的立法体系与结构有独立的部门、制度、 政策,与国家政权的组织紧密相连道德没有具体特定的规范和组合 体系,其组织能力比法律要低很多。

      五) 内容要求不同;法律要求权利与义务对等,而道德只强调义务很少论及权利 几年前重庆科技学院大学生“搭人梯”救落水儿童的事迹感动了许多 人,而救人的大学生只是出于道德义务,道德形象传承至今其家人 在事后也并未要求落水儿童家属赔偿此时道德解决了法律所不能解 决的问题三、道德和法律的联系:道德与法律都是社会意识形态,是由社会物质条件所决定的, 都是为经济基础服务的上层建筑,同时又受到一定的政治和社会意识 形态的直接影响,为实现一定阶级的政治和社会意识形态服务法律 与道德的主要内容与基本原则是一致的一)相互渗透;法贯穿着道德精神,许许多多的法都是建立在道德基础之上, 根据道德原则或规范制定,而道德的许多内容又是从法律中汲取的 1法律道德化:所谓法律的道德化,主要侧重于守法的过程,指的是法律 主体把守法内化为一种道德义务,以道德义务对待法律义务中 国封建社会常常出现超法律的道德,以法律的形式强迫给人植入 某些极端的道德准则与规范2道德法律化:所谓道德的法律化,主要侧重于立法过程,指的是立法者 将一定的道德理念和道德规范或道德规则借助于立法程序以法 律的、国家意志的形式表现出来并使之规范化、制度化。

      违反道 德的并不能当然就是违反法律的原因在于并非所有的违反道德 的行为都能上升为法律或确立为法律能够上升和确认为法律的 道德要求,只是公认的社会道德的一部分有相当一部分道德要 求仍然需要停留在道德领域,由道德规范来加以约束和调整只 有广泛的被社会所接受和承认的最低道德底线才可能以法律的 形式确定下来而那些较高的道德准则只能是法律的理想状态没有任何一部法律要求公民向感动中国的人物学习,如果达不到 那样的高度,则将受到法律的严惩这是违背客观规律的道德的 法律化二)相互制约:道德通过对法的某些公正性的条令以及公正程度的评价,促使法符合统治阶级的意志,从宏观上保持法的方向法则通过具体的 行为规范,条令,以立法、司法的方式促进某些道德行为的完善和发 展,制约不道德的行为如正当防卫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而故意伤 害则必将受到法律的严惩和道德的谴责三)相互保障:凡是法所禁止的东西也是道德所不允许的凡是法所要求鼓励的,也是符合道德规范应该大力推崇的从法和道德的实质上讲:法 与道德应该是统一的,这也就必然决定了法是道德的政治支柱,道德参考文献:[1] 张光杰[2] 张文显[3] 葛洪义是法的力量之源《法理学导论》[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279-316o《法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第二版:378~390。

      《法理学教程》[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310-327[4] 亚历山大•佩岑尼克 著、桂晓伟 译 珞珈山武汉大学出版社:2009: 120-139[5] 王一多道德建设的基本途径〔J)哲学研究1997[6] 吴汉东法律的道德化与道德的法律化〔J)法商研究1998 (2)・。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