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3钢支撑施工工艺标准【精品范本】.doc
7页113钢支撑施工工艺标准1 总 则1.1 适用范围本工艺标准适用于建筑深基坑支护结构型钢内支撑的施工.支撑系统包括围囹及支撑,当支撑较长时(一般不超过15m),还包括支撑下的立柱及相应的立柱桩1.2 编制依据1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钢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053《建筑钢结构焊接规范》JGL814《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 2 术 语2.1围 囹是指在基坑四周护坡处起支撑作用的围护圈梁结构;2.2深基坑是指开挖深度超过5米(含5米)或深度虽未超过5米,但地质条件和周围环境及地下管线特别复杂的地下工程;23支护结构是深基坑四周边坡的围护结构;2.4内支撑是支撑围囹系统的型钢内支撑;25立柱是钢围护结构里面用来辅助连接每道支撑之间的型钢结构柱;2.6立柱桩是立柱的最下面混凝土结构柱桩;3 施 工 准 备3 1技术准备1 施工文件、资料准备与核查,在施工前专业工程师组织施工技术骨干,对施工工艺使用的施工图纸和相关施工技术文件、资料进行核查,主要核查内容包括:支撑系统设计计算书及施工图等设计文件是否齐全、出图手续是否合规、完善;与相关专业的协调性;满足规范规定的符合性;施工的可行性;对核查出的问题,应经项目部或上一级的技术负责人技术核定或答复后,才应进行施工.2 专业工程师负责编制施工方案,并明确材料规格及相关的技术措施,确定土方开挖的形式和要求。
施工方案经集团技术中心等审批后实施.3 专业工程师编制钢支撑工程技术质量、安全交底书,经项目负责人审批后,组织进行向施工班组交底,并办理签字手续;4 钢支撑工程所采用的钢管、型钢、电焊条、引弧板等材料应有产品合格证书和性能检验报告,材料的品种、规格、性能等应符合现行国家产品标准和设计要求.材料进场后,应进行复检,不合格的材料,不得在钢支撑工程中使用.5 专业工程师向班组进行技术交底的内容包括:施工部位、施工顺序、施工工艺、构造层次、节点安装方法,工程质量标准,保证质量的技术措施,成品保护措施和安全注意事项2材料要求1 型钢:工字钢、槽钢等,按设计要求选用,其质量应符合相应的产品标准2 钢管:按设计要求选用,其质量应符合相应产品标准3 电焊条:按设计要求选用,其质量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碳钢焊条》GB/T5117、《低合金钢焊条》GB/T5118的规定4 引弧板:选用与焊接母材相同的材料当钢管选用15MnV时,采用E5015焊条.33主要机具吊车、电焊机、千斤顶、液压油泵、焊条烘箱等,主要机械、设备、机具配置见表表3.3 主要投入机械、设备一览表序号机械或设备名称型 号规 格 单位数 量备 注1变压器SG—5050KVA,380V台1空载损耗0.32KW,负载损耗1.05KW2发电机玉柴STC-5050KVA,90A台1额定电压400V,频率50Hz、0。
8滞后,功率因素三相四线3全站仪徕卡TS02 台1锂电池工作时间长达20小时 ,内存数据存储可达24万点,有棱镜模式测距精度±15mm,保证较高精度的领先补偿功能,标准或字母数字键盘,无棱镜模式测程>1000米4汽车吊中联重科QY20H43120t台2主臂最大起升高度326m、副臂最大起升高度40.4,单绳最大速度(主卷扬)120m/min,百公里油耗40L5千斤顶阳光机械TRSM—1002100T台4行程57mm,本体高度141mm,伸展高度198mm,外径165mm6电焊机BX1-315380V,315A台2额定输入容量23.2KVA,额定空载电压(V) ,绝缘等级F,外壳防护等级IP21 ,重量105kg7水准仪博飞DZS3-1标准偏差 ≤±3mm台 1 正像放大倍数 30X, 物镜有效孔径 45mm 视场角1° 视距乘常数 100 视距加常数140mm, 最短视距 2m 补偿范围±5’,圆水准器角值 8’/2mm 8支撑轴力计HS—400型振弦式4000KN台20分辨力≤0.08%FS,综合误差 ≤20 %FS,测温范围 -25℃~+60℃9焊条烘箱YGCH-X260W台1三相四线电源,电热功率447。
5kw, 上料速度3448kg/min34作业条件1 支护结构(桩或地下连续墙)施工完毕并验收合格2 基坑土方开挖满足首层钢支撑施工条件3 立柱施工完毕.4 支撑运输、拼装条件具备.吊装机械通道、作业场地加固均达到施工要求.5 钢支撑工程的安装由经资质审查合格的专业钢结构队伍进行施工,操作工人均有相应的上岗操作证6 作业班组相关准备工作已完毕5交接检查验收1 支护结构(桩或地下连续墙)施工完毕并验收合格后,专业工程师应组织钢支撑班班长进行验收,并办理交接手续2 应建立各道工序的自检、交接检和专职人员检查的“三检”制度,并有完整的检验记录每道工序完成,应经监理单位(或建设单位)检查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的施工4 施工工艺41工艺流程立柱、钢围囹施工监测施加预顶力形成支撑体系型钢支撑拼装型钢支撑加工支撑拆除下部支撑施工4.2操作工艺1 钢支撑加工1)计图纸加工钢支撑钢支撑连接必须满足等强度连接要求,应有节点构造图,接头宜设在跨度中央1/3~1/4范围内.焊接工艺和焊缝质量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建筑钢结构焊接技术规程》JGJ81的规定.2)焊接拼装按工艺一次进行,当有隐蔽焊接时,必须先施焊,经检验合格后方可覆盖.3)加工好的型钢支撑应在加工场所进行质量验收,并编号码放。
4)钢支撑长度较长时,可分段叫那个制作,组装可采用法兰螺栓连接2 柱、钢围囹施工1)立柱通常由型钢组合而成立柱施工采用机械钻孔至基底标高,孔内放置型钢立柱,经测量定位、固定后浇筑混凝土,使其底部形成型钢混凝土柱施工时保证型钢嵌固深度,确保立柱稳定立柱施工应严格控制柱顶标高和轴线位置2)围囹通畅由型钢和钢缀板焊接而成钢围囹通过牛腿固定到围护结构牛腿与围护结构通过高强度膨胀螺栓或预埋钢件焊接连接与钢围囹焊为一体3)当支护结构为连续墙时可不设钢围囹,型钢直接支撑在连续墙预埋钢板上;当支撑在帽梁上时也可取消钢围囹.3 钢支撑拼装1)待支护结构立柱、钢围囹施工验收完毕,并且土方开挖至设计支撑拼装高程,开始进行刚支撑拼装,采用吊车分段将钢支撑吊放至设计标高,并按照节点详图进行拼装2)将钢支撑一端焊接在钢围囹上,另一端通过活接头顶在钢围囹上.3)钢支撑拼装组装时要求两端高程一致,水平方向不扭转,轴心成一直线4 加预顶力形成支撑体系1)施加预顶力应根据设计轴力选用液压油泵和千斤顶,油泵与千斤顶需经标定2)支撑安装完毕后应及时检查各节点的连接状况,经确认符合要求后方可施加预顶力.3)钢支撑施加预顶力时应在支撑两侧同步堆成分级加载,每级为设计值10%,加载时应进行变形观测。
如发现实际变形值超过设计边形值时,应立即停止加荷,与设计单位研究处理4)钢支撑预顶锁定后,支撑端头与钢围囹或预埋钢板应焊接固定5)为确保钢支撑整体稳定性,各支撑之间通常采用连接杆件联系,系杆可用小断面工字钢或槽钢组合而成,通过钢箍与支撑连接固定5 监测1)钢支撑水平位移观测:主要适用经纬仪或全站仪,观测点埋设在同一支撑固定端与活端头处2)钢支撑绕曲变形检测:包括水平挠曲变形和竖向挠曲变形,观测点设在端部及跨中,跨度较大的支撑杆件应适当增加测点.3)立柱竖向变形监测:测点布设在立柱顶部,使用水准仪进行监测4)水平位移、挠曲变形、立柱竖向变形监测在基坑支护过程中应每天测量一次,基坑土方开挖至基槽底、基坑变形稳定后,根据实际情况确定观测频率5)钢支撑的轴力监测(1)钢支撑轴力测试采用测力计,测力计安装在钢支撑活接头一端,每层均应布设测力计2)轴力测试前对测力计进行校验并读初始数值,开始时每天读两次,土方开挖至槽底,可三天或一周读一次6)对各项检测记录应随时进行分析,当变形数值过大或变形速率过快时,应及时采取措施,确保基坑支护安全.6 下部支撑施工同以上步骤7 支撑拆除支撑拆除应按照施工方案规定的顺序进行,拆除顺序应与支撑结构的设计计算工况相一致。
5质量标准与控制51 支撑系统所用钢材的材质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30205 的要求焊接质量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建筑钢结构焊接技术规程》JG J81 的规定2 钢支撑系统工程质量检验标准应符合表5.1的规定表5.1 钢支撑系统工程质量检验标准项 目检查项目允许偏差或允许值(mm)检查方法主控项目支撑位置:标高(mm)平面(mm)30/100水准仪用钢尺量预加顶力(KN)50±油泵读书或传感器一般项目围囹标高(mm)30水准仪立柱位置:标高(mm)平面(mm)30/50水准仪用钢尺量开挖超深(开槽放支撑不在此范围)(mm)<200水准仪支撑安装时间按照设计要求用钟表估测5.3质量控制1 施工前应熟悉支撑系统的图纸及各种计算工况,掌握开挖及支撑设置的方式、预应力及周围环境保护的要求.2 施工过程中应严格控制开挖和支撑的程序和时间,对支撑的位置(包括立柱及立柱桩的位置)、每层开挖深度、预加顶力(如需要时)、钢围囹与支护体或支撑与围囹的密贴度应做周密检查.3 型钢支撑安装时必须严格控制平面位置和高程,以确保支撑系统安装符合设计要求.4 应严格控制支撑系统的焊接质量,确保杆件连接强度符合设计要求。
5 支护结构出现渗水、流砂或开挖面一下冒水,应及时采取止水堵漏措施,土方开挖应均衡进行,以确保支撑系统稳定.6 施工中应加强监测,做好信息反馈,出现问题及时处理全部支撑安装结束后,需维持整个系统的安全可靠,直至支撑全部拆除.7 密切关注支撑的受力情况,并由监测小组进行轴力监测,若超出设计值时,立即停止施工并通知设计及相关部门对异常情况进行分析,制定解决方案,待方案确定后及时组织实施,确保基坑安全 6成品保护与移交61 支撑安装就位后,不准撞砸焊接接头,不准在刚焊完的钢材上浇水6.2 焊接时不准随意在焊缝外的母材上引弧6.3 土方开挖应严格遵守“分层开挖”的原则,挖土和吊放施工材料时严禁碰撞钢支撑 7环境、职业健康安全措施7.1一般要求1 按照公司发布的《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方案管理规定》、《施工方案编制导则》认真编制、审批和实施支护工程施工方案,并按规定做好施工安全技术交底,严格按照《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99的规定,认真进行安全检查、监督和管理2 所有施工人员必须戴好安全帽,并正确使用个人劳动防护用品3 禁止穿拖鞋、赤脚进入现场参加操作现场禁止吸烟.4 特殊工种(电焊工、气割工、信号工等)必须持证上岗。
5 现场用电必须符合三级配电两级保护要求,电气设备故障由电工负责处理,其他人员不得乱动,以防止触电事故发生严禁非电工人员从事电工操作6 高空作业必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