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建构一个整合的心理治疗模型.doc

11页
  • 卖家[上传人]:宝路
  • 文档编号:4049755
  • 上传时间:2017-08-14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45.50KB
  • / 11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建构一个整合的心理治疗模型本文论述了一个整合的现代心理治疗模型在此模型中,植根于认知心理学心理信息处理模式(INFORMATION PROCESSING)的依恋理论被作为核心,用以指导诊断,治疗目标走向,和治疗关系的处理奠基于一个心理信息微处理理论的“凝神观心”方法,和“ 和弦共情” 一起构成治疗方法,旨在促使客人心理信息处理模式的改变本文在论述何以选择依恋理论和凝神观心为本模型的根本成分之理由后,将介绍它们如何构成本疗法的;两大类型人格客人的治疗原则,方法和过程将作为例子描出本疗法的轮廓心理治疗源起于西方,至今已有百年多历史当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中国大陆的文学青年拥抱弗洛伊德理论时,流行于英美心理治疗界精神分析学派的已是如 Heinz Kohut, Melanie Klein、Donald Winnicott 这样另外一些名字上个世纪末西方心理治疗的发展似乎不再有横空出世、开天辟地的大师的涌现,但种种从传统学派中发展出来益发精细的新门派依旧令人眼花缭乱九十年代中国大陆的心理治疗业(咨询)初现萌芽状态;相较于盎格鲁森人口,澳大利亚的华人求助于心理治疗和咨询的依旧为少数,华人背景的心理学家及心理咨询师在澳大利亚同样极为稀罕。

      在此背景下,作为一个华人背景的心理学家、心理治疗师,面对着这样一个挑战:在华人中的心理治疗实践,该如何吸呐,选择,应用现代西方心理治疗之成果?本文将要提出一个经过整合某些西方心理治疗门派而形成的心理治疗模式,它反映了笔者 - 一个在澳大利亚对华人客人进行心理治疗和咨询的华人心理学家 - 面对此挑战的努力本模式被放置在信息处理(INFORMATION PROCESSING)元理论(METATHEORY)的框架之内,则其理论的叙述语言将摆脱许多传统心理治疗门派各执一词,莫衷一是的局面,从而使包容各派之精华成为可能;并因此在心理治疗与实证的心理学研究之间架起了桥梁本模式包含几个基本成分:其一,是以依恋理论(ATTACHMANT THEONY)为指导性理论;其二,是以“凝神观心” 为核心的一系列体验派技术为治疗手段大量被整合入此治疗模型的来源于其他学派的技术也将在“凝神观心” 的氛围中展开为什么选取依恋理论(Attachment Theory)? 依恋理论,是 John Bowlby 和 Mary Ainsworth 的共同创造的结晶 (Ainsworth and Bowlby, 1991)。

      John Bowlby,英国精神分析师,曾师从客体关系理论学派的 Melanie Klein与其他当代精神分析学----- 如客体关系理论(Objetc Relation)和自性心理学(Self Psychology)一样,Bowlby 之依恋理论的突出贡献在于它改写了传统弗洛伊德理论核心中几个屡被苟病的基本要义(Eagle,1995) 性驱力作为精神分析学关于人类动机之核心的假设遭到了挑战;婴儿对母亲的依恋行为并非作为一种次级性的需要,从属于饥饿驱力系统,服务于满足饥饿之首级需要,相反,它从属于一个独立的依恋动机系统;依恋对象(客体)不再只是一个缓解驱力的工具,它本身就是一个终极性的目标(Bowlby,1959);这样,主体对客体的依恋关系成为重写后的精神分析理论中之核心,而不再需要作为某种纯生物驱力的派生物而存在Bowlby 之依恋理论与当代精神分析学的演变在这一点上体现了一种共同的精神. 如另一位精神分析师 NSymington 所言:“随着客体关系理论的诞生,精神分析学从一种粗糙的自然科学一变而为一种关于人类情感关系的富有伦理意味的学说”Symington,1994).选取依恋理论为本文提出的心理治疗新模型的指导性理论, 正是考虑了依恋理论似乎代表了近几十年来西方心理治疗界渗透于许多门派中的一股潜流,一股我们姑且称为人文主义精神的潜流。

      精神分析学在这里和 Carl Rogers 的以客人为中心学派、Greenberg 的以情感为中心学派(Greenberg ,1993)及其它人文主义体验学派的传承彼此呼应依恋理论所提供的框架具备了阐明这些不同治疗流派之的潜能在这股人文主义精神的潜流下,笔者感到了一种向华文化以“仁” 为核心的人本主义的世界图景的靠拢 更深一层的考虑是,反观中国文化,以“仁”为核心(注意汉字仁:两人关系),几千年教导的修身养性指向的是齐家-建立一种温情的亲密关系然而传统模式的文化宣导究竟在日常生活之现实层面塑造出怎样一种人际关系模式?在什么意义上实现了“仁”之理想?在现代以自我为本的潮流之下,它又向何处去?也许这只是心理科学应该介入的地方选取依恋理论,包含这样一种企图,即精神分析中国之文化,并以精神分析之实践帮助现代中国人之自我实现依恋理论对此包含的潜质在于,它超越了执于自我或执于依赖的两极,而将自我空间之生长放在亲密关系中去考察选取依恋理论,而不是其它当代精神分析学之学说,还因为它与实证研究,认知科学的紧密关系这是选取依恋理论第二个根本原因也正是依恋理论在实证研究方面的进展,使其理论本身得到不断丰富Mary A insworth 将 Bowlby 的理论大面积地付诸实证研究操作,在其此过程中,依恋理论也得以丰富:著名的“陌生人情境” 方法(Stranger Situation),区分了三种幼儿对母亲的依恋模式 (Ainsworth and Witting, 1969); “安全基地 ”(Secure Base)概念之提出 - 依恋人物所起的心理作用在于成为幼儿的“安全基地” ,借助此基地,幼儿方可能探索世界;母性敏感(Maternal Sensitivity)决定了母婴之间的依恋模式(Bell and Ainsworth, 1972)。

      Ainsworth 开创了整个学院派的依恋理论的实证研究此间诞生了对本文将要论述的心理治疗新模型极具价值的“成人依恋模式面谈” 方法(Main and Goldwyn, 1998)此方法使依恋理论的研究进展到探索个体内在的心理的表征系统(Representation)(Bretherton and Waters,1985),Bowlby (1973) 之“内在工作模型” (Internal Working Model)的概念开始被经验地论证,依恋模式代代相传的关系得以发现(Fonagy et al, 1991).似乎很少学院派中的实证研究有如依恋理论一样, 其研究中所产生的概念、工具与心理治疗可以找到如此密切关系安全基础” 之概念可以用于描述心理治疗关系之本质;“母性敏感” 仿佛在描述 CarlRogers 的无条件正面关怀和心理治疗关系的三准则(同一、接受、理解)的母婴关系板本;“内在工作模型”之概念打通了精神分析和认知疗法之间的通道,近来由认知疗法阵营中 Jeffrey Young 所发展的“ 先验图式疗法”Schema-Focus Therapy 无疑深受 Bowlby 此一概念的影响( Young, 1990)。

      总之,与实证研究的联姻使精神分析从其自身晦涩的术语中释放出来,与其他治疗流派的对话成为可能;精神分析其复杂曲折充满奇思妙想的理论得以向实证研究的验证开放,理论之发展将因此获得更扎实的基础和更广泛的空间此外,向实证研究的开放,对于移植一个起源于西方的心理治疗理论于华人的土壤还有另外一层意义即相关于此理论的跨文化研究将为移植提供丰实的反馈,以 Critten den(2001)为首的一批依恋理论的跨文化研究者已经提供了这样一个榜样,此研究方向的深化将为本心理治疗模型之未来发展铺垫跳板依恋理论作为本心理治疗模型的一个中心成份一、治疗本质与和弦共情. 以依恋理论为本心理治疗模型的指导首先意味着本疗法是一种视心理治疗师和客人之治疗关系为治疗之根本的疗法做为一种发展心理学,依恋理论指明母婴之间的关系塑造着个体的性格,令其形成四种不同的依恋模式(ABCD 四种)心理障碍之发生紧联着这四种模式既然初始的依恋关系曾经影响着心理病理之起源,现在心理治疗师和客人之关系将同样可以塑造心理之健康这种心理治疗的关系的实质是提供一个心理的“安全基地”在此“安全基地” 上,客人那被忽略萎缩失序扭曲的内在心理空间重新得以滋润和生长。

      由“母性敏感” 相关研究概括出来的“ 和弦共情”(Empathic Attunment)将成为本疗法中一个根本的心理治疗“手段”和弦共情” 之概念并非仅仅是 ROGERS 的无条件正面关怀和心理治疗师三原则的翻版,它超越了这种抽象态度的描述,进入其微细色谱和调频的阐释基于母婴互动产生于语言智力生活的前夜,母亲对婴儿的“和弦共情” 并非通过语言的内容表达来实现的,而是通过其非语言之表达-----面部表情、声调、动作来共同进行的和弦共情”之影响并非智力的,较好的理解是犹如音乐在躯体中唤起的快感,这种快感的累积令幼儿产生良好的关于世界,关于自我的感觉,奠定了幼儿语前阶段自我意识的特定基调自性心理学的 R. Meares 索幸认定其为高自尊的起源(Meares,1995 )心理治疗师对其客人的“ 和弦共情”包含了类似的意思,它同时包含语言和非语言因素具体来说,它突出强调治疗师对客人之当时当地之情感状态的和弦共振它区别于那种治疗师静听客人诉说许久而后做出简单总结的反应模式,而是源源不断地对客人在表达中的瞬间感觉作出反馈,这种反馈令客人有种治疗师始终和他(她)共振于其体验最鲜活之处的感觉  二、成人依恋状态面谈问卷;依恋理论在本心理治疗模型最直接的应用在于借助“成人依附状态问卷 ”(ADULT ATTACHMENT INTERVIEW,AAI)(Main and Godwyn, 1998)对客人进行诊断。

      诊断结果将用于初步预测心理治疗可能展开的方向,治疗关系可能面临的困难,治疗关系展开状态背后的意义,从而决定适用的技术,制定初步的治疗方案AAI 是一套结构性问卷,它向被访者问及其童年时代与父母亲的关系及其它经验,并令其反思这些经历对其性格发展的影响应用问卷的研究结果显示普通人群中存在着三种不同的叙事风格:安全---独立型(Autonomy—Secure);排斥型(Dismissing) ;执迷型(Preoccupy)富有意味的是它恰一一对应于陌生情境中的三种依恋模式(安全 Secure,回避 Avoidance,矛盾 Ambivalent)AAI 作为实验研究工具之威力是强大的,它甚至可以用以预测被访者即将出生的婴儿的依恋模式(Fonagy et al, 1991)AAI 被选用到本心理治疗模式中,是因为它与心理治疗有着很好的匹配性它不同于 DSM—VI 只是对症状性行为进行描述和归类,它分析的是客人的叙事方式它力图从客人谈论自己的经历的方式来洞察其内在心理世界构造的经纬其思路是认知心理学的“信息处理模型 ”的用信息处理模型来说,欲探索个体内在心理的表征系统(Representation)具体来说,我们可以将心理信息粗略地分成认知的和情绪的两类(Crittenden, 1997)。

      排斥型(Dismissing)人格 --(类型 A)意识层面的内在世界更多是以认知类心理资料来建构的他们的信息处理模式是:忽略和压抑情绪信息,创造一种扭曲的认知解释以获得一种控制感他们倾向于概括抽象的陈述,比如他毫无困难地找到五个词汇来描述他与母亲的关系,但是当被要求找出记忆中的具体插曲来体现这五个词汇时,他常常记不起来了,或找到一些牛头不对马嘴的例子即使可以忆起一些具体的故事,也是不带感情色彩的执迷型(Preoccupy) 人格 --(类型 A)意识层面的内在世界更多是以情绪类心理资料来建构的他们的信息处理模式是:忽略认知信息,扭曲夸大的情绪信息处理她们能回忆起一个又一个生动具体的故事插曲,形象丰富,但故事可能不连贯,因为在谈论这些故事时,当年之痛苦情绪穿透入当下,令思绪混乱他们的叙述常是长长的,充满。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