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教学就是真善美和谐统一的过程.doc

5页
  • 卖家[上传人]:桔****
  • 文档编号:488640753
  • 上传时间:2023-01-11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15KB
  • / 5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教学就是真善美和谐统一的过程  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教育实践特别注重追求的是“真”(自然规律)和“善”(道德规范)二者关系实际上,人不仅追求真和善,而且还追求美人的行为不仅受认识支配,受道德规范约束,而且受审美情感的影响当人们把美作为目的和理想来追求的时候,就可以在真与善、认识与道德、现实世界与理想境界之间架起由此到彼的桥梁,通过美沟通真和善但是,追求美必须有一定的文化素养作基础从自然界向道德世界过渡的关键在于自然向人的生成,通过对美的追求,也就是通过文化的熏陶使人摆脱自然欲望的束缚而变得富有教养,从而塑造出“文化—道德”的人,并由此使整个人类社会走向文明所以教育就是从真善美的统一中把握人的本性和教育目标1938年,陶行知到武汉大学作演讲演讲前,他突然从皮包里抓出一只大公鸡,又从口袋里掏出一把米放在桌上接着,用左手按住鸡头逼它吃米,公鸡只叫不吃;又掰开公鸡的嘴,把米硬塞进去,公鸡挣扎着仍不吃后来,陶行知轻轻松开手,又后退几步,公鸡便从容地吃起米来了陶行知用公鸡吃米的例子,揭示了一个道理:学生学习如同公鸡吃米一样,是自觉自动的行为先生按住头,把知识硬灌给学生,硬喂给学生,先生强迫学生学习,是学不成的。

      1946年,陶行知在《小学教师与民主运动》一文中谈到:“教学方法要采用自动的方法,启发的方法,手脑并用的方法,教学做合一的方法,并且要使学生注重全面教育以克服片面教育;注重养成终身好学之学习习惯以克服短命教育在现状下,尤须进行六大解放,把学习的基本自由还给学生……”这是在民主教育背景下,陶行知先生对于他一生所倡导和践行的教学方法的高度概括和科学总结,因此,教学就是真善美和谐统一的过程  真善美和谐统一的过程教学重点在于老师认真负责和精心策划老师根据自己的学生特点和学科的逻辑体系,精心设计,巧妙导课,通过悬念引题、举例推广、承上启下、情境渲染等手法,打开教学艺术之大门,激活学生认知,激发学生兴趣,带领学生以浓厚的好奇之心和兴趣盎然的愉悦之情,兴致勃勃地步入教学天地,这是审美感受的初级阶段在这一环节中,精心导课是教学的中心所在,老师扮演主动角色,学生处于激趣状态;在这一环节中发挥其艺术修养和立美技巧,关系到整个教学是否具有审美特征和艺术氛围,进而影响到教学是否符合立美教学模式的特色和本质这一环节从认识上来讲,包括形象感知和理性讲授两个过程,即丰富学生表象,在感性积累的基础上比较、分析、抽象、概括,归纳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是引导学生认识发展的必由之路从美学的角度上讲,这种教学模式体现既协调又奇异一方面要诱导协作、有序地学,讲究逻辑,如平铺直叙,循序渐进,顺势而行,心定神宁;另一方面要富于魅力、波动地学,注重直觉,如独辟蹊径,柳暗花明,峰高谷深,荡气回肠只协调不奇异,容易造成平淡无奇;只奇异不协调,容易导致华而不实,只有二者有机结合,相互渗透,才是立美和谐这就要求政治理论课教师要用优美的语言描绘,用大量的知识穿插,用有趣的悬念激疑,用严密的逻辑引思,用多样的方法变幻,用激昂的情绪感染等在这一环节中,学生的认识深化,情感趋于高涨,在欣赏中领略协调与奇异之美,在愉悦感悟中与老师圆融与共鸣实现了老师与学生共处于互赏互促的主动状态  真善美和谐统一的过程教学关键在于学生能否乐学学生能否乐学是主体性发挥的主要标志,也是老师教学的根本体现这一环节的着眼点在于组织学生充分交往,引导学生主体参与首先,课堂交往始于问题,因此要激活交往,老师必须善于激疑引思,在研究教材、把握学生的基础上,发掘具有思考价值的问题来激发学生的思维欲望和交往欲望,从而产生“一石激起千重浪”的审美效果,这是教学的深化;其次,课堂教学要做到多种交往方式的有机统一,就必须在班级教学这个框架内有机地融合集体教学、小组教学和个别教学,通过这种形式是学生处于独立与主动状态。

      在这一环节中,要重视小组的合作学习,将班级学生按照学业水平、思维能力、个性特点分为若干小组,老师设计适合于小组合作学习和研究的问题与课题,由学生加以选择和接受,先进行组内交往,个体与个体之间充分交流所思所想,各抒己见,然后把具有代表性的有见地的看法在班上公开进行集体交往,学生作为有主体意识和独立人格的人,情绪十分高涨,热烈地参与讨论、讲述,甚至自己开设讲座,在仁智各见、民主平等、学术自由的交往氛围中,学生的认知从激活到走向独立与深刻,情感由萌发走向高涨与炽热,知与情得到了拓展与深化,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理性与非理性之间,达到了外在形式上的至美境界和高度和谐  真善美和谐统一的过程教学成败在于能否让学生激疑引思自觉探索思起于疑,思辨是和谐教育教学效果彰显的前奏这一环节的教学主要围绕有分量、有价值的重大的世界科技前沿和社会问题及学生感兴趣的问题进行,这些问题要体现教学重点,切中教育的实际,还要适合学生的知识结构和思维水平,坚持以学生独立进行为主,实现学生的充分表达,以展示学生的能力、气质和性格,使学生把思辨和讨论成为理性思考的重要途径这一环节的实施,要求老师做好充分的准备,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能够结合学生实际,筛选出一些发人深省的问题,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心向与思维兴趣,并能在学生讨论中达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要学会角色转换,实现与学生的平等交流和沟通,做到师生公共参与,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呈现多纬度的互动关系,课堂心理氛围交融,师生走出了教材的束缚,让学生在思辨中任意挥洒思想智慧的火花,实现了公共探讨,公共进步,为走向创新奠定坚实的基础。

        只有真善美统一和谐的教学,通过老师设置课题,引导学生观察、实验、调查、思辨、研究,让学生主体尝试自由驰骋与创造想象,在冥思中获得灵感与顿悟,在茅塞顿开、柳暗花明中,体味理智的力量和创造的欢愉唯有此时,学生才能真正从被灌输强迫的枷锁中解放出来,理性的思维更为独立、深刻,感性的体验更为内隐、升腾,情知交融,真善美统一,不仅从形式上而且从本质上达到了至美境界和高度和谐。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